《学科行为地理学和经济社会学的亲和性及互补性,经济社会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行为地理学和经济社会学的亲和性及互补性,经济社会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科行为地理学和经济社会学的亲和性及互补性,经济社会学论文摘 要: 本文首先讨论了经济社会学与行为地理学在研究视角上的亲和, 然后从两个学科各自的三个基本假定出发, 指出两者在目的追求、环境变量对个人效用的影响以及对个体内化之心智构造的假设方面具有一致性、类似性和同构性。在这里基础上结合两个学科的基本效用函数, 能够得到 社会 地理人 效用函数。文章对此函数进行了解释和扩展, 讨论了个体以资源约束为前提, 怎样在人际关系和环境的二维评价构造下决策及别人行为和规范内化对个人效用的影响等内容。最后, 文章讨论了经济社会学与行为地理学在空间尺度上的互补性, 并对将来的研究进行了瞻望。 本文关键词语:
2、 经济社会学; 行为地理学; 行为假定; 社会 地理人; 空间尺度;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explores the affinity between economic sociology and behavioral geography in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and then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basic hypotheses of the two disciplines, points out the consistency of the goal pursuit, similari
3、ty of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fluence and isomorphism of the individual internalization. Based on this, the utility function of two disciplines can be the new basic of social-geographic man. Further, this article explains and expands how the agent balances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th
4、e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ource constraints.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others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 social norms on individual utility. Finall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mplementarity of economic sociology and behavioral geography on the spatial scale and puts for
5、ward the prospect of future research. Keyword: Economic Sociology; Behavioral Geography; Behavior Assumption; Social-geographic Man; Space Scale; 一、引言 社会学对空间的关注, 至少能够追溯到从空间分布研究城市问题生成的芝加哥学派。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学科内是得到普遍认可的, 近年来甚至有社会学的空间转向之言论见之于学界 (何雪松, 2006) 。但是, 空间因素怎样参与社会学研究, 十分是怎样引入空间因素建构社会学的理论模型, 却仍然模糊
6、不清。 从现今围绕空间展开的研究来看, 能够发现两条不同取向的途径。一是将空间作为背景或载体。这条处理途径的特点是, 研究以特定空间为背景的社会中的现象, 但空间因素既不作为解释变量也不作为待解释变量用于分析, 对空间的作用机制亦存而不管。例如, 在 城市社会学 和 农村社会学 中的某些研究就属这一类。它们考察在 城市 这一空间背景中发生的某些社会现象, 把这些研究集成在一起归入 城市社会学 或考察了发生在农村中的某些社会现象, 把这些研究集成在一起归入 农村社会学 。这些研究固然牵涉了 城市 、 乡村 这些和空间有关的因素, 但是空间因素并不作为变量进入分析。另一途径是将空间因素作为分析中的
7、变量。在这种处理方式方法中, 空间变量既可作为外生变量 (自变量) , 可以作为内生变量 (因变量) 。例如, 早期的芝加哥学派倾向于将空间分布作为解释一些城市问题的自变量, 而后发展起来的新城市社会学, 则倾向于将城市的空间分布作为财富、资本和国际经济秩序等因素影响下的因变量处理 (孙秀林, 2021) 。后一途径无疑在科学研究上展现出更大的吸引力。不过, 这方面的研究从建构有前提假设、命题、清楚明晰的逻辑演绎的理论模型的角度看, 仍显粗略。 (1) 在本文中, 我们将按后一途径对经济社会学与行为地理学的亲和与互补进行研究, 并以兼有社会和空间因素的理论模型的建构为潜在目的。我们将首先对经济
8、社会学与行为地理学在研究视角和行为假定方面的亲和性进行考察, 继而讨论两者在行为假定上和空间研究尺度上的互补性。 二、经济社会学与行为地理学研究视角的亲和性 经济社会学是一个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互动中发展的领域。鉴于在经济社会学中存在不同的研究主张, 因而在讨论经济社会学和行为地理学的关系时, 首先有必要对本文所讲的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特征有所交代, 以避免误解及由此引起的无效争辩。从与本文有关联的角度着眼, 概而言之, 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存在两个不同的视角。一个视角是从社会学中的整体性概念 如, 社会构造、制度环境等 出发, 研究、解释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种主张并不把行为放到重要位置上。另一个视角
9、则是以有社会性的行为为基础, 联络社会环境条件, 通过群体行动, 理解社会系统现象。本文所讲的经济社会学, 属于后一个视角下的研究途径。 在较广泛的意义上, 行为地理学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或流派。在人文地理学中, 固然存在着排挤将个人行为放到研究基础位置的流派, 但是行为地理学却恰恰重视个人行为, 将相当多的注意力放在选择何种人类模型并入已有的地理学研究中, 十分是对行为决策模型加以吸收和改造, 如来自心理学的刺激-反响模型、格式塔心理学, 来自经济学的效用 (满意) 最大化模型、地点效用模型等 (D.J.沃姆斯利等, 1988) , 都在华而不实占有一定位置, 行为地理学也正因而而得名。
10、当然, 作为研究大尺度空间现象的地理学之所以重视个人行为, 并非是要将研究目的锁定在微观个人行为上, 而是以个人行为为基础, 通过若干中间环节, 去理解某些地理现象。而对群体行动的解释, 则是由个体行为达至大尺度地理现象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 能够看到, 经济社会学和行为地理学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研究视角, 即从受环境影响的个人行为出发, 通过群体行动, 理解系统现象。在我们看来, 正是这个共同的研究视角及与此相联络的研究途径, 构成了经济社会学和行为地理学的亲和, 并有可能发展出一些互补性的研究。 毋庸置疑, 当我们把握经济社会学和行为地理学共同的研究视角时, 并没有忽视这两个学科所关注的 环境
11、 存在差异, 试图理解的 系统现象 也存在差异, 但这并不有碍于我们构成一套结合两个学科方向的分析体系。 三、行为假定的亲和性 在这一共同的研究视角之下, 两个学科在研究的行为假定上也存在着亲和之处, 本节从两个学科各自的三个基本行为假定出发来讨论这一亲和。 (一) 一样假定:效用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假定是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假定 (刘世定, 2018) , 在这一假定下, 效用被定义为个人获得的知足, 而各种详细的行为目的均统一于效用最大化目的之下。这一假定来自经济学, 并为现代的一些经济社会学者所接受。而这种接受态度的学术渊源, 能够追溯到经济社会学的先驱人物马克斯 韦伯, 他曾
12、指出, 经济行动是被效用牵引的行动。 在行为地理学的讨论中, 理性经济人的模型的有效性固然被不少学者质疑, 但是涤去附在理性概念上的众多歧义后, 效用最大化的假定仍然是处理空间决策问题的一个有效假定之一。以J.沃尔波特为代表的研究者在讨论农业活动的迁徙经过中, 将地点的价值纳入到了效用分析之中, 以此考察农民本地的生产行为 (Wolpert, 1964:537-558) , 并进一步提出了地点效用 (place utility) 这一概念来 (Wolpert, 1965:159-169) 作为地区迁移讨论的基础。地点效用这一概念能够定义为个人融入空间中某一位置后, 获得的净效用的集合 (1)
13、。个人基于当下的环境, 结合过去的经历和对将来的预期, 构成对当下位置的地点效用判定, 因此地点效用既可为正可以为负, 表示清楚了个人对特定地点的满意程度。 沃尔伯特所提出的地点效用概念, 是建立在 意图理性 (intendedly rational) 而不是完备理性之上, 即人们获取有限信息、仅有有限的计算和预测能力, 但对可认知到的效用不平衡状态敏感, 会基于此做出反响。固然沃尔伯特没有在讨论中进一步明晰地点效用概念的理性基础, 但是从已有的阐述来看, 与经济社会学中对效用最大化的理解是一致的。 (二) 类似假定:别人状况直接影响个人效用与空间环境直接影响个人效用 经济社会学的幅, 本文不
14、再进一步讨论。 (三) 同构假定:有限社会化与景观认同 经济社会学的文章保持比拟统一的风格。尽管如此, 我们知道, 我们的作品会使希望看到更深切进入研究的读者有浅尝辄止的不满, 也会使希望迅速了解概貌的读者有深浅凸凹不平的感觉。这些, 都希望读者能包容。 对我们来讲, 本文是一个研究的起点。 以下为参考文献: 1D.J.沃姆斯利等, 1998, (行为地理学导论, 王兴中等译,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郭于华等, 1997, (关系资本、网络型流动、乡土性劳动力市场问题的提出, 孙立主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北京:改革出版社。 3何雪松, 2006, (社会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社会文章整理构成。 3 关于 嵌入性 用语中的多种意涵, 见刘世定, ( 嵌入性 用语中的不同概念、逻辑关系及扩展研究 , 载于刘世定编, 2021, (经济社会学研究 (第二辑)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 我们使用社会关联一词以涵盖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关联, 如亲戚、熟人、朋友, 和基于其他社会关联而能够直接产生影响的群体, 如公众人物、明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