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经济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4652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经济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经济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经济学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经济学论文城镇化是人口转移、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在时空中融合互动的经过。随着我们国家从国家层面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学术界开场对新型城镇化进行大量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产业与人口的配置、城市规划及生态保障等机制设计,以及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协同性及相应的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关键问题;也有学者致力于国外城镇化发展经历体验的研究,主要针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提出躲避策略,且大多只对某些国家进行分析,而没有从全局视角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综合评判。地理学家诺瑟姆于 1979 年将多数国家城镇化途径概括为 S 曲线,城镇化率 30%和70

2、%拐点间的阶段是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这一理论对于解释城镇化初步完成阶段的增长规律较为适用,但对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再城镇化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在新历史时期的城镇化历程难以作出有效解释。鉴于此,这里尝试从产业发展和消费需求的角度阐释影响城镇化发展的拉力、推力机理,同时引入城市底层人群的生存问题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等阻力因素,综合分析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此辨析我们国家继续推进城镇化的政策着力点,为适应本身社会制度、资源禀赋、文化背景的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提供镜鉴。 一、发达国家城镇化代表性形式 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典型代表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总体来看,除日本外,欧美国家的城镇化历

3、程均较为清楚明晰地呈现出类似的 起步期-快速增长期-稳定期增长停滞期-再增长期 脉络,具体表现出为 中心集中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镇化 的四阶段划分见表 1,下页。 以城镇化历程最完好、出现问题和解决途径较为全面和典型的英国为代表,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兴起大都源于工业革命的自发条件,大量劳动力脱离封建制土地束缚而投入工业生产,资本快速积累;随后,工业区及其配套的生活、商服设施逐步成型并发挥规模效应,城镇发展加速。在快速发展经过中,由于竞争加剧和干涉不及时,城市扩张需求逐步超出城市的自然承载力, 城市病 加剧;而乡村地区发展滞后、发展空间广阔导致逆城市化的产生。随着中心城市的疏散和周边

4、小城镇的增长,加之交通条件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功能逐步实现了扩散,最终构成大、中、小城镇分级发展格局。城镇化发展的 后起之秀 美国自 19 世纪中期开启城镇化,到 1920 年城镇化率达50%,但是到20 世纪70 年代,中心城市财政危机、失业、种族骚乱、贫困等问题开场出现并逐步恶化,郊外中小城镇得以迅速崛起。到 20 世纪90 年代,大批新的城市中心在新兴高科技行业以及国防工业的支撑下迅速扩张,一些老工业城市针对旧城衰落采取众多振兴对策,部分城市如纽约通过当代服务业的发展或旧城的再开发,吸引中产阶级从郊区回迁中心城区,使中心城区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1998 年,城镇化率达 77%,成为一个

5、 大都市区化 国家。法国和德国的城镇化历程固然遭到 二战 等外部条件干扰,但总体途径仍然可被抽象为与英美类似的脉络。 日本的情况较为特殊,由于 人口-资源 矛盾相较于欧美国家更为突出,固然采取了一系列大都市疏散政策,但巨型城市集群拥挤仍然长期不能得到改善, 逆城镇化 现象仅在 90 年代后期的经济危机中才略微显现;随着2003 年后经济逐步复苏,城镇人口又逐步开场回升。 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代表性形式 与发达国家源于工业化的城镇化不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主要源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大量人口跨区域迁移,其城镇化总体特点为自由市场下的大城市优先发展。大批农民因失地或贫困涌进城市,城镇化快速推进而无

6、产业支撑,导致发展失控, 贫民窟 涌现并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区域,城市环境和治安恶化,总体消费能力遭到严重制约,即使后期城镇人口继续增长带来城市化率浮高,但其城镇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始终彷徨在低位。总体上呈现出 萌芽发育期-快速成长期-增长停滞期 的阶段划分见表 2,代表性国家有巴西和印度。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城镇化大都起步于原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下遗留的城市基础,由于城乡开发程度和寓居条件差异过大,导致大量人口短期内迅速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时机。然而,早期城市产业构造较为单一、发展失衡,对于就业的吸纳能力有限,城市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导致城市阶级分化加剧,城镇逐步失去对于外来资本的吸引力,当代产业发展遭到影响,进一步消弱了消费需求,构成恶性循环。印度的城镇化水平在 1920 年之前长期彷徨于 10%左右,后来固然有所增长,但是由于印度由自由市场调节,加上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难以对城镇化发展构成支撑,城镇化速度较为缓慢,城市体系发育不良,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大城市,大城市病加剧,虽有少量农村人口随着城镇生产和生活环境的逐步恶化而回流,但并未出现显着的逆城市化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