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的评价,社会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的评价,社会科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的评价,社会科学论文我们国家对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的评价从建国起就有,但由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都与自然科学研究更直接相关,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投入相对较少,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比拟缓慢。因而,对于项目能否根据估计的时间完成,项目完成的质量能否到达预期的目的等对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的评价还没有提上日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1.国家对社会科学研究加大了经费投入,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逐步过渡到与精神文明建设愈加严密相关的阶段,社会科学研究的受重视程度空前提高。经过十多年的推动与发展,各个级别和各个种类的社会科学研究
2、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立项数量和赞助经费逐年增加,对这些项目的评价也提上了日程。我们国家最高级别的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于 1991 年设立,其组织和管理机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针对项目评审立项的 入口 和项目鉴定结题的 出口 该怎样评价的问题,率先展开了研究,初步构建了比拟系统的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和结项验收的评价指标体系。随之而来的,是各个级别的社会科学项目的繁荣与发展,以及项目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的评价与衡量问题。经研究发现: 在不同的科研项目评价制度下,即便是同一个科研项目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科研绩效。从某种意义上讲,科研绩效是因科研项目评价制度而异的.这一制度经过二十年的研究
3、与发展,求索与争鸣,讨论与突破,获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与效益,这对稳定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通过科研评价促进项目研究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的评价还存在很多缺乏,在一些方面束缚了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发展,相比发达国家来讲还处在科研评价的较低阶段。因而,本文在这里对二十年来我们国家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的评价进行回首总结与分类梳理,对获得的成绩进行分析与归纳,对存在的缺乏加以讨论与评论,目的是从中获得社会科学科研项目评价的启示,并最终使评价工作适应科学研究的发展并更好地促进它的发展。 一、我们国家社会科学科研项目评价获得的成绩 经过二十年的研究与发展,探寻求索与
4、争鸣,我们国家社会科学的科研项目呈现出多层级、多种类的特点。与之相关联的项目评价获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与效益,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评价,对整个国家的社会科学科研项目评价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与引导作用。这对稳定和发展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对其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经过和目的管理起到了良好地促进作用。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严把 两口两关 ,示范作用明显 这里的 两口 指的是评审立项的入口与鉴定结项的出口; 两关 指的是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入口设置了三道关: 文章或一本专著标注多个项目,多个项目结题时共用同一项成果。 对于 一题多报 的
5、现象,项目立项赞助部门普遍的规定是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不能以一样或相近题目申报同一级别的项目。但以一样或相近题目申报不同级别的项目,用同一成果到多个部门进行结题,学术界并没有构成统一的规定。除此之外,以一样或相近题目申报同一级别的项目,除项目的级别认定在各部门存在偏差外,在没有共建分享的网络管理平台的情况下真正履行查重手续也有很大的困难。因而,项目在多部门重复立项赞助,成果在多部门重复用来结题的现象普遍存在。各项目立项部门和项目承当单位在年终统计时,从数字上看项目立项数量很多,但这些项目的题目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 从数字上看项目成果数量很多,但这些成果只是重复提交罢了,总量并没有增加。学术资
6、源的垄断与集中,学术泡沫的产生与扩大就此构成。 三、反思与启示 1、整合: 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科学网络管理平台。 早在 2003 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 施行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要加快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建设,构成布局合理、资源分享、方便快速的图书情报系统。6 很多省厅和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纷纷响应,建立与改良本级科研信息网站,相继在主页嵌入科研管理网络平台,进行本部门科研项目的管理。当前,各部门的科研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本级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功能,有的还进一步实现了立项合同签订、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的功能,以后还将逐步扩大到
7、成果评奖、人才遴选、学科基地评选等功能。但是这些科研管理平台仅局限于本部门内部的管理,与其它部门的科研管理平台没有对接,无法进行资源的共建与分享。非常简单的查询,如项目立项评审时查询申请者能否有同一级别项目已经立项但尚未完成,都无法通过统一的科研管理平台一次查询完成; 如一篇文章能否存在一稿多发情况,文章与课题能否存在相关关系等也不能通过统一的科研管理平台一次查询完成。对于管理平台的使用对象-全国广大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社会科学管理人员,则不得不分别花大量的精神学习各个平台的使用方式方法与推荐规则,又无法实现本人和本单位科研信息的 一网打尽 ,这是限制和阻碍我们国家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
8、一大瓶颈。突破瓶颈必须以整合为指导思想,融入各个科研管理平台经过实践检验的功能优点、设计优点,摒弃不合适的、不方便的缺点,保存一些有待检验和发展的功能,尽快实现社会科学网络管理平台的全国有效整合,改变各部门和各单位各自为政、不通有无、界面不统一、资源不分享的状况。教育部、财政部最新制定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2018-2020 年 中也十分指出: 深切进入施行 繁荣计划 ,要适应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方便快速、资源分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条件支撑体系,全面提高保障水平7.这是 繁荣计划 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文社会科学基
9、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的重大举措,也是将来十年的主要任务。 2、规范: 公布全国统一的科研立项与成果验收评价规则与指标体系。 我们国家的各类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和成果结题验收只要诸如 主要赞助对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具有支撑作用的一般性基础研究,以及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性应用研究8 、 课题具有学术前沿性,预期能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鼓励深切进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课题,鼓励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穿插综合研究课题9 、 通过新的论证,丰富和完善了某种学讲或重要理论观点,使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理论前提科学,资料准确充实,研究方式方法科学适当10 这
10、样定性的评价规则,缺乏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规则和指标体系。因而,在详细的评价经过中,固然委托评价部门从公平竞争、择优支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出发提出了很多定性的要求,但当前我们国家的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和成果验收还停留在专家凭印象打分和凭学术良心打分的阶段,无定量的规则可依、无定量的规则必依。长此以往,导致各个级别的项目评审结果客观性缺乏、透明度缺乏,凭主观打分、凭关系打分的现象屡屡发生。在项目立项评审经过中,缺乏前期研究基础,选题不符合项目指南的赞助范围,论证水平也缺乏新意的申请材料,只要能和评委打好招呼,一样能够获得立项。在项目结题验收经过中,成果与已发表的论文大
11、量重复、论文数量和质量都不高的项目,只要能和评委搞好关系,一样能够顺利过关。因而,本文以为: 应该确定一些量化的规则来规范评委的评价行为,让应该选择哪些评价指标,每项指标应该占多少比例,根据评价要求和实际情况每项指标比例能够上浮和下调的范围各是多少,成为明文规定的条例,成为必须遵守的条例,成为委托专家评价的立项部门监督的重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认同度才会提高,评价的总体水平才会更进一步。 3、评价: 基于网络平台根据评价规则来规范评价行为,规范科研行为。 (教育部关于深切进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深切进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创新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
12、机制,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11.意见为进一步深化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引进公平竞争机制,建立科学公正的评审制度和评价体系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条件保证。以此为契机建立全国共建分享的社会科学网络管理平台和制定统一的评价规则与指标体系,能够为科研项目评价带来几大变革: 第一,申请人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能否实事求是的列出,不再依靠申请人的学术道德和学术技巧,而由平台调用相关数据库生成成果列表。有多少成果不由本人讲了算而由平台讲了算,实现前期基础评价指标的客观化,使评审专家 或由平台代替专家 根据统一的规则评审客观性指标成为可能。第二,申请人申请的课题能
13、否存在一题多立,能否与已立项的科研课题存在 炒现饭 的关系,能否在本学科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都能够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审查和初筛。第三,评价经过中产生的专家评价意见,对于没有立项成功的和获得立项的项目申请人来讲都是一笔难得珍贵财富,通过网络平台评价使意见的反应变得简单而快速。反过来,这一做法对评委的评价行为构成了一种催促,使得评委根据既定的评价规则给出评价意见成为 有法必依 的事情。第四,对于项目结题验收来讲,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能够对 一项成果多处应付交差 的现象进行有效遏制,杜绝学术泡沫和学术浮躁的产生。借助当代化手段来实现这些变革,既是对科研人员科研行为的有效规范,也是对评审专家评价行为的有效催促,对社会科学科研项目评价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