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职称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职称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职称论文内容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响。方式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Hiss软件分析患者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响报告,分析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常用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响。结果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较少,主要表现为患者不确定或不知道能否服用具有禁忌证指征。150例患者常用药物包括1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不良反响发生率为分别为10.71%、
2、14.81%、15.38%、12.00%、17.39%、9.52%;华而不实,头痛发生率为4.00%(6/150),低血钾症发生率2.67%(4/150),水肿发生率为0.67%(1/150),心动延迟缓慢发生率为1.33%(2/150),咳嗽发生率为2.67%(4/150),支气管痉挛发生率为1.33%(2/150),低血压发生率为0.67%(1/150)。结论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安全合理用药,需要临床医师熟练把握各种药物的特征、用药禁忌证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响,根据患者的详细体征、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等指导患者用药,进而减少不良反响,提升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关键词语:高血压,老年
3、;常用药物;合理用药;不良反响;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极易引发其他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当前临床多长期持续服用药物治疗高血压,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等1,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血压,但在服用药物的经过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响,尤其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身体体质较差,各种生理器官已进入衰退期,且一般多伴其他疾病,假如患者服用的药物不合理,会严重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而,合理安全地使用药物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讲至关重要2。本文以老年高血压患者常
4、用药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响,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式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男78例,女72例;年龄5578(65.233.36)岁;病程119(11.141.26)年;收缩压145190mmHg,舒张压85120mmHg。1.2方式方法采用Hiss软件统计分析患者常用药物种类、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响发生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频繁换药、同类异名药联合服用、自行增加用药剂量、服用具有禁忌证指征者、未根据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同时使用多种降压药物等3。不良反响的
5、鉴定标准以(药品不良反响的报告及监测办法4为准,主要为在合理用药情况下而产生的与药物不存在相关性的毒害反响,包括过敏反响、伤害到人体的副作用、毒性反响及其他不良反响。2结果2.1不合理用药情况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较少,主要表现为患者不确定或不知道能否服用具有禁忌证指征。见表1。表1150例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例(%)2.2常用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响150例患者常用药物有6种:1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类药物、ACEI、ARB、受体阻滞剂、CCB,不良反响发生率为分别为10.71%、14.81%、15.38%、12.00%、17.39%、9.52%;华而不实,头痛发生率为4.00%(6/150),低血钾症发生
6、率2.67%(4/150),水肿发生率为0.67%(1/150),心动延迟缓慢发生率为1.33%(2/150),咳嗽发生率为2.67%(4/150),支气管痉挛发生率为1.33%(2/150),低血压发生率为0.67%(1/150)。见表2。3讨论高血压作为心血管常见疾病,可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对于高血压尚无有效的根治方式方法,主要采用降压药物缓解异常感觉和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持续服药,如应用的药物不合理,会损伤患者肾脏,还会导致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并发症5。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身体体质较差,各种器官功能已开场老化、衰退,且患者一般伴有其他疾病,服
7、用高血压常用药物时,非常容易出现不良反响。故而在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经过中,要针对患者详细病情,根据降压药物的禁忌证、适应证,指导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药物,进而在提升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响发生率6。表2150例患者常用药物及不良反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较少,主要是不确定或不知道能否服用具有禁忌证指征,讲明患者基本能做到严遵医嘱合理用药,但患者的药理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于药物的禁忌证了解缺乏。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的药物主要有1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类药物、ACEI、ARB、受体阻滞剂、CCB。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此药温和,且不良反响较少,不具有耐药
8、性,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可充分具体表现出其成效。CCB又称为钙拮抗剂,此种药物的安全性较高,且治疗效果显着,预后较佳,不良反响较少。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可对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并且能够保卫患者的靶器官。血管扩张剂一般主要包括特拉唑嗪、米诺地尔及哌唑嗪等,基本上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这几类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降压疗效显着。本研究结果表示清楚,CCB具有较强的降压幅度与降压效果,会引起水肿、头痛等不良反响,但异常感觉和状态较稍微。利尿剂类药物会出现低钾血症,不良反响发生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1受体阻滞剂可舒张静脉和小动脉,但会并发低血压。ACEI能够
9、保卫肾脏器官,加强胰岛素敏感性,不良反响较少。ARB能使血压的速度变慢。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但长期服用会引发支气管痉挛、糖脂肪代谢紊乱等7。研究表示清楚,CCB可改善动脉顺应性、舒张血管平滑肌,不影响血脂代谢、糖代谢、电解质,对高盐饮食患者的高血压疗效显着,可有效降低饮酒患者的血压,具有较强的降压幅度与降压效果,且长期使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利尿剂类降压药有显着降压作用,是治疗收缩期高血压的最佳药物,但不良反响多,不适用于肾功能衰退患者5。受体阻滞剂抗压药可抑制心脏功能,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跳过速的患者,十分是心动过快者,但会诱发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等现象,对于心跳过
10、缓、心脏传导阻滞、合并哮喘的患者应该禁止使用。ARB具有改善血流顺应性和心室舒张功能,可降低血管内部阻力,但会导致头晕、头痛等现象,不适用于合并肾病患者。ACEI作用与ARB类似,适用于合并心肌梗死、肾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响包括低血压、咳嗽等,因而严禁合并肾动脉狭窄的患者使用此类药物8,9,10。综上所述,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安全合理用药,需要临床医师熟练把握各种药物的特征、用药禁忌证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响,根据患者的详细体征、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等指导患者用药,进而减少不良反响,提升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下为参考文献 1吕中明,杜霞,吴胜林,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评估
11、后合理用药评价标准的建立J中国药师,2021,21(10):1787-1789.DOI:10.3969/j.issn.1008-049X.2021.10.020.2周建军,彭国茳,曹毅,等50例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及药学监护J中国药师,2021,20(8):1414-1416.DOI:10.3969/j.issn.1008-049X.2021.08.022.3王燕芳,张璐莹,何江江,等上海市高血压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1,37(6):55-56,59.4姚锐,黄勇军,车锋丽老年高血压病人口服降压药物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6(18):
12、2661-2664.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1.18.017.5宇文利霞,时绘绘,孙鑫晔,等抗血管生成药物致高血压的降压治疗的合理用药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1,15(1):59-61.DOI:10.3969/j.issn.1672-3384.2021.01.012.6郭恒,吴汀溪,李丹丹,等高血压患者常见合并症及潜在药物互相作用筛查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1,16(12):38-41.DOI:10.3969/j.issn.1672-3384.2021.12.009.7吴琼,陈建平,徐明霖,等-受体阻滞剂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不良反响及生活质量
13、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3(2):293-295.DOI:10.3969/j.issn.1006-6233.2021.02.036.8杨竹君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的安全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0(20):3089-3090.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1.20.069.9张茁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的安全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26(21):275-276. 10杜辉,胡金涛,赵雪冬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药物的安全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1,3(53):10484-10485.DOI:10.3877/j.issn.2095-8242.2021.53.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