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及方向,自然辩证法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及方向,自然辩证法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及方向,自然辩证法论文固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科学哲学在中国已有介绍,并展开了影响深远的 科玄论战 ,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却没有明显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或者科学技术哲学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场,随着研究的深切进入,构成了一系列的优秀成果。1987年,学位委员会将自然辩证法正式更名为 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 ,并作为哲学二级学科来建设。在研究重点上,80年代主要集中于自然观、科学方式方法论、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以及科技与社会等领域;90年代以来,学界继续深化研究,出现了更为专门化、多元化的研究局面,在评介国外科学哲学、技
2、术哲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等学科前沿问题的基础之上,衍生出生态哲学、信息哲学、系统哲学、科技伦理学、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后当代主义哲学、女性主义和工程哲学、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等新的研究领域。进入21世纪,各领域的研究继续获得丰富的成果。正是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宏大的包涵能力,造就了这一学科的学术风范和中华特点,它既能够是一个完好的学科 科学技术哲学,可以以分解为不同的学科方向 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科技与社会等。一、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发展在自然辩证法的宏大包涵能力下,华而不实的分歧和争论也是明显的,争论的焦点包括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内容体系以及将来走
3、向等问题。(一)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明确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首先需要明确其学科性质。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大多数学者都以为它是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属于哲学学科。于光远在 (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中明确提出自然辩证法是属于主义哲学的观点。龚育之、孙小礼以为自然辩证法是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具体表现出了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式方法论、认识论的统一。陈昌曙也以为自然辩证法是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与辩证唯物主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李醒民以为,自然辩证法本质上是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
4、学科,自然辩证法研究可以以丰富和发展主义哲学。刘大椿、吴国盛、曾国屏等也都表示出了类似的观点。 自然辩证法的特有地位 既是主义哲学传统的一部分,又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在中国科学哲学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是在这一基本立场的基础上,黄顺基主编的 (自然辩证法发展史一书提出,自然辩证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如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应该充分反映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成就和新要求,它结合的学科从基础自然科学扩展到整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技术科学;它研究的对象从人对自然界的观点推广到从人与自然界的互相作用,进而包括现代世界的全球性问题;要推进这门学科的发展,必须全面地、系统地理解、恩格斯创立
5、的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即便如此,学界对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的认识还有分歧。大多数自然辩证法工作者都以为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哲学性质。还有一种观点以为自然辩证法是主义的自然哲学,由于恩格斯的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哲学的著作。吴国盛以为,一个理论不构成一门学科,理论只能是学科中的理论,把一个理论当成一门学科那是误解;一个事业也与一门学科不同,一个学术性事业不见得只发展一门学科,它很可能同时支持几门学科,即便专门支持某个学科,它的性质也与直接从事该学科的研究不同。对自然辩证法而言, 有作为理论的自然辩证法,有作为事业的自然辩证法,但
6、没有作为学科的自然辩证法 ,应该把 科学技术哲学 作为哲学学科,把 自然辩证法 作为事业来发展。还有人以为自然辩证法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不是哲学学科,而是一门边缘学科或综合学科。或者以为自然辩证法是处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边缘地带的学科,具有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的性质;或者以为自然辩证法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互相浸透和相互结合而构成的一门既不属于哲学,又与哲学和自然科学有联络的、具有哲学和自然科学双重性质的一门独立学科。作为学科的自然辩证法包括和牵涉很广泛的领域,它是开放的,其内容、方式方法和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将其改成科学技术哲学也是为了发展的需要,为了表示清楚历史渊源和研究特色,可以以称
7、之为 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 。当然,使用科学技术哲学的名称会给自然辩证法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增添新的内容和表述方式。(二)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构成对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定位认识不同,对其理论体系的构成也就有不同的看法。吴国盛以为作为事业的自然辩证法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史和科学史。陈其荣以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来的自然辩证法领域得以拓展,构成综合性的穿插学科 科学技术哲学,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张明国等在科学技术哲学的构成中增加了科学技术方式方法论,以为科学技术哲学包括 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
8、术与社会、科学技术方式方法论 。刘大椿全面分析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哲学在发展历程中其构成因素的演变。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自然辩证法采取的是一个兼容并包的 大口袋 方针,包括自然观研究、科学方式方法论研究、科学思想史、科学 技术 社会研究;近20年来,自然辩证法逐步演化成科学技术哲学;近十年来,在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革命两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下,科学技术哲学逐步分化和构成了一系列专门的学科分支和方向,如科学学、将来学、科学哲学、科学方式方法论、科学技术思想史、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等。可见,在学者之间还没有构成统一的意见,但基本都同意作为学科的科学技术哲学至少包括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
9、术哲学三个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随着 科学 技术 工程 产业 社会 知识链条的演进和实践的需要,构成了新的研究领域:工程哲学、产业哲学等。李伯聪将工程与科学和技术进行区分,将科学、技术的二元论拓展为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以为工程活动以建造为核心,工程哲学是独立于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一门学科。当下工程哲学要十分集中于研究工程决策和设计问题、工程制度问题、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工程共同体、工程历史和案例等问题。2007年,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主编的 (工程哲学试图勾画出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在工程哲学的研究经过中,学者们开场接触到产业问题,由于很难将有关产业的哲学研究
10、纳入工程哲学范式中,同时,科技哲学需要考虑诸如科技产业化和各门产业发展的问题,由于这种理论内在的矛盾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共同作用,产业哲学逐步构成。曾国屏等以为,产业哲学是部门哲学或亚哲学,其主体框架有五个部分: (1)产业的元理论问题; (2)产业创新与发展; (3)产业现象学;(4)有关产业哲学的应用问题; (5)产业思想史。吕乃基以为,产业哲学是科技哲学当下发展的最新阶段,具有中华特点,产业哲学本身具有松懈性、实践性和主观性。(三)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的将来走向近些年来,尽管作为学科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与时代的需要密切相关,但对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学界也有不同的认识。郭贵春等
11、以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哲学继承和发扬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传统,出现了愈加专业化和多元化的研究局面,如技术哲学研究的多元化状态,技术本质、技术认识论、技术价值论、技术伦理学、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异同关系、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间的异同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等等。张明国等从科学技术哲学的构成分析了各部分的研究重点,以为技术哲学主要集中于技术与文化的关系问题,科学哲学主要研究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自然哲学主要研究环境问题的文化成因等;科学技术方式方法论主要研究创造力开发中的心理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主要研究技术与文化的现实问题和STS教育问题。当下的研究热门预示着学科的将来
12、走势,学者们也有不同的期望。1.自然辩证法应该走向科学技术学曾国屏以为,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但它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有生长性的学科,而科学技术学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的 科学技术学 。当然,科学技术学及学科群的建设要以自然辩证法原理及其理论为指导,原来的自然辩证法学科在新的时代下要走向科学技术学。李正风等以为,作为 大口袋 的自然辩证法并不是学科建设的理性状态,而要加快实现学科性质的单一化,可能的途径就是走向科学技术学。张明国也支持这一主张,以为自然辩证法学科在改为科学技术哲学之后需要进行 ,华而不实技术哲学的应用研究,如有关STS、技术创新、技术
13、价值、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技术四个方面的研究占总数的2/3强,而技术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如国外技术哲学、技术本体论、技术认识论,以及综合研究四个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不到1/3。由此可见,固然技术哲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是这个学科建立和构成的基点,但应用研究居于主体地位,正如陈昌曙所讲, 没有应用 (现实价值),就没有前途 。技术哲学强大的生命力就具体表现出在它的理论研究与现实社会严密联络在一起上。当然,技术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切进入,抽象的思辨逐步转变为从语境和实践角度考察和反思,只把技术当做一个抽象的整体进行考虑,具有脱离技术实践变得空洞的风险,仅从实际存在的技术出发研究技术,难以到达哲学的
14、高度, 我们应该立足于实际存在技术的经历体验基础来考虑技术的普遍性问题 。从这样一个基本立场出发,技术认识既能够看做是作为认识活动的技术,可以指认识所得到的成果是技术性的,所得到的技术知识 是一种面向实践的知识 。技术使用问题也被技术哲学纳入华而不实,陈凡等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讨论了技术使用的问题,以为 人类通过对技术的使用,不但构造了生存处境,也生成了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里所展开的技术使用实践,实际上是技术功能在生活世界的情境化 。(二)技术哲学研究的方向拓展在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领域中,工程逐步显出其独特性,工程哲学应运而生。李伯聪以为工程哲学是以工程知识和工程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分支。 工
15、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能否改变自然界 (世界)和应该如何改变自然界 (世界)的问题,它要回答 人应该如何做 的问题。王宏波讨论了工程哲学与社会工程的问题。田鹏颖把技术理解为实践性的知识体系,不仅包括自然技术,而且包括社会技术。社会技术是 人们改造、管理社会和调整、优化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社会科学与社会技术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社会技术哲学 是技术哲学的新视域,在这里基础上,田鹏颖结合工程哲学的研究主题,提出了 社会工程哲学 范畴,以为 社会工程 作为风险社会时代建立在人们改造世界实践活动基础上的重要思维方式,应该成为当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三)技术哲学的将来走向
16、不管是借鉴别人的学术资源还是遵从自个的学术传统,当下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正走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着从 国外技术哲学述评 向 以基本问题为导向 的转折。技术哲学的将来发展,要坚持下面几个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了解新兴技术发展与深化传统技术认识相结合的原则。技术是技术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技术哲学工作者既需要结合国情,深化对传统技术的认识,同时又要与时俱进,构成新的问题旨趣。由于存在 知识完好性 缺失问题,无论是对技术的基本内涵、本质、定义进行讨论,还是对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及其后果进行哲学反思,技术哲学界都存在着严重缺乏。这就需要对新兴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进展有基本的把握,才有可能构成有效的方
17、式方法对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技术理解展开讨论,而不仅仅仅是做技术的批评者,或仅限于伦理学的考察。第二,坚持引介国外技术哲学成果与中国语境相结合的原则。引介国外技术哲学成果的目的是构建中华特点的理论成果,这就要求我们从国外技术哲学成果的 非反思性追随者 转变为 反思性、自主性的思想者 ,从 唯学科化 的 技术的哲学 走向以问题为导向的技术哲学研究,用广义的、穿插的、综合的技术哲学去面对处于变革中的整体性中国的当下实践。第三,坚持面向实践与反思升华相结合的原则。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发端于技术实践,在实践哲学的引导下有了较大发展,但这也导致经历体验研究有余而理论分析缺乏的问题。因而,借鉴西方技术哲学成果是
18、必要的。人文传统的技术哲学确实需要关注技术实践,而工程传统的技术哲学本来就建立在技术实践的基础上,它所需要的应该是反思升华,即在实证研究的同时强化反思与批判。第四,坚持个体专一化与群体多元化相结合的原则。当代技术哲学自产生之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就具有不同的研究特色,在不同学者身上具体表现出不同的哲学传统、研究诉求和研究方式方法。因而,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单一化方式方法,而应允许方式方法上的多元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国家技术哲学理论工作者应该坚持自个独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与时俱进、持之以恒。通过个体专一化与群体多元化的结合,推动现代中国技术哲学立足本土化、走向国际化、促进建制化的良性发展,推动
19、技术哲学的中国化。以下为参考文献:1 于光远:(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1996。2 龚育之、孙小礼:(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载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3)。3 陈昌曙:(科学技术哲学之我见,载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3)。4 李醒民:(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要方向,载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0(4)。513刘大椿:(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科学哲学,载 (哲学动态,1999(6)。6 黄顺基主编:(自然辩证法发展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7 查汝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载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9(3)。810吴国盛:(试论自然辩证法,载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3(4)。9 赵玉林:(自然辩证法学科体系研究,载 (哲学动态,1988(3)。11陈其荣:(现代自然辩证法的新范式,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2张明国、崔伟奇、蔡永海:(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瞻望,载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