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对公共政策传播的影响与对策,公共管理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4281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民对公共政策传播的影响与对策,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网民对公共政策传播的影响与对策,公共管理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民对公共政策传播的影响与对策,公共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民对公共政策传播的影响与对策,公共管理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网民对公共政策传播的影响与对策,公共管理论文原标题:网民参与公共政策传播的途径及其风险躲避内容摘要:网民的介入,使公共政策传播由封闭、单向、垂直的组织传播转向开放、分散、多向的互动传播。网民介入政策传播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赋权,由于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和保障,网民介入往往会质变为强迫参与,网民群体对公共政策的质疑、批判,改变了政策传播的途径,给政策传播带来议题设置权变更、决策成本加大、权威性降低、专家信任危机、政策信息异化等风险。躲避网民强迫参与公共政策传播的风险,要建立完善公众介入型公共政策传播机制,净化网络新媒体传播环境,同时还应规范专家评议制度,加强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本文关键词语:公共政策;

2、传播途径;网民群体;参与;风险躲避公共政策是对公众利益和公众行为的分配和规制,公众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的施行效果。现有研究发现,通过政策传播培养公众对政策的认可、理解、信任和支持,能有效减少对抗、抵制、抵触、冷漠等情绪,使公共政策在良好的环境中顺利推行。1当前,以互联网络为纽带的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已悄然兴起,网络新媒体的公开、开放的特征使每一位网民介入公共政策成为可能。这一介入形式通过政策主体和政策对象之间对政策信息的分享、沟通、沟通、协商和民意吸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及公众的认同度。但是这种介入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赋权,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和保障,受网络新媒体的匿名

3、性、个性化和去区域性等特征影响,网民介入往往会质变为强迫参与,在改变公共政策传播途径的同时,也给政策传播效果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一、网民参与改变了公共政策传播的途径政策传播是政策执行的重要环节,政策传播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政策成败。 2从传播角度看,传统社会的公共政策传播属于组织传播,传播经过呈封闭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线性发展。各级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作为公共政策传播的主体,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策的宣传者和阐释者,持掌着政策的解读权、修补权、施行权。而政策传播的目的受众主要是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内部人员。在体制内的层级传播经过中,作为 单位人 的受众,受组

4、织纪律束缚,一般均会接受政策信息,即使是存在异议,也因舆论场的缺失,无法将 潜舆论 转化为 显舆论 ,继而影响公共政策的传播。组织性、强迫性、目的性、定向性、线性发展是传统社会的公共政策传播固有的特征,其传播效果既能够控制,可以以预测。然而,在以匿名化、个性化、交互性、跨区域为主要传播特征的网络媒体环境下,网民不再受 组织 的束缚,网络虚拟身份使他们能够无所忌惮地对公共政策传播的信息内容、决策程序发表意见、进行评价。 政策评价主体的这一变化,不仅意味着普通民众由被动的政策传播受众变身为主动的政策传播介入者,还意味着政策评价标准的变化:组织标准变成公众标准,政策公示变成政策讨论,单向灌输变成双向

5、互动。 3正是网民的介入,公共政策传播开场由封闭、单向、垂直的层级传播向开放、去中心化的散播转变,互动、沟通成为网络时代公共政策传播最具特色的特征之一。现前阶段的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是技术赋权,缺少相关制度架构的保障,因此 介入 往往会质变为 强迫参与 ,即随着政策信息的发布,网民以论坛话题、微博发贴、微信转发等形式,对政策内容、决策程序、执行方式等进行质疑、拷问、批判,在交互中构成网络舆论,最终迫使决策者调整政策或叫停政策。在导致政策效果衰减或失效的同时,网民强迫参与也改变了政策传播的途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公共政策传播的目的受众边界被无限扩大,以往那些因缺少渠道而无法表示出自个政治意见或利

6、益诉求的网民群体被纳入到政策传播体系之中。在这个网民群体中,新兴中产阶级无疑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群体。他们热衷并依靠网络新技术,是新媒体最忠实的体验者。对于他们而言,财富在不断扩大,而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却没有与财富地位一起增长。强烈的参政意识使他们格外关注政策信息,并自发地运用新媒体发表意见、表示出思想,以获取相应的话语权。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并不具备民主的政治人格,或者讲还没有经历过政治介入的心理准备和训练,他们更多是依靠直觉、经历体验和利益取向来解读、评价公共政策。此时,政策传播经过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出现问题,如政策信息表述生硬、方案缺少法律根据、执行步骤不明晰等等,都有可能激起他们

7、的强迫参与,并将相关的质疑或反对信息在社区论坛、微信、微博享、转发,在新媒体的 群体极化 效应影响下快速聚集,并被网民群体趋同、内化和放大。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体制内的群众媒体和网民追捧的网络新媒体之间的传播力博弈。在博弈中,政策传播的主客体易位,网民群体因把握舆论的主动权,转化为政策传播的强势一方,而作为决策方的则成为弱势方,公共政策被颠覆失效;二是网络舆情被群众传媒迅速捕捉到,并顺应舆情跟进报道,舆情进一步升级扩大,最终与民意构成共鸣,遵从舆论,修改、叫停现有政策。二、网民参与公共政策传播的风险网民参与公共政策传播存在着积极影响和现实意义,如加强了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促使公共政策愈加贴近

8、社会公共利益,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众利益诉求的最大化等。但是 强迫参与 毕竟属于一种无序的介入,其固有的非理性和情绪化因素,势必会给公共政策传播效果带来难以预判的风险。一政策 议题 设置权滑向网民,决策成本加大美国学者戴维 伊斯顿以为,公共政策是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4 权威性分配 意味着公共政策的主导者只能是。事实上,每一项公共政策都是公共管理体系中的子项目,它们之间互相交织、互相制约,共同构筑成公共管理体系框架。在搭建这个体系框架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每一块 板材 的位置,还要清楚放置 板材 的先后顺序,否则这个框架不等建成就会轰然倒塌。因此,只要作为公共政策的主导者,才可能综合考虑各

9、种因从来布置公共政策的 议题 ,即在公共管理整体框架下,按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研判公共政策顺序,以降低管理成本,获取最大社会效益。当网民强迫参与公共政策传播后,网络舆论的强烈度必然会影响的研判,进而改写公共政策议题程序。网络舆论设置的公共政策 议题 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难以与社会发展规律相适配,会导致公共管理体系的混乱,在某个阶段知足了某一阶层网民群体的利益诉求的同时,又损害了其他网民群体的利益,之后新的社会争议随之产生。公共政策 议题 设置权的消极变更,不仅增加公共决策的成本,也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以 网络约车 为例, 预召式 的出行方式,让百姓体验了分享经济的增值服务,迅速获得网民的欢

10、迎。一时间,要求 网络约车合法化 的言论充斥着国内各大社交网站和 两微一端 ,在网民的强力 参与 下, 网络约车 被提上了的议事日程,2021 年 10 月 8日, 上海市交通委向 滴滴快的 专车平台颁发了网络约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证,讲明了上海为网络约车合法化创始了先河。 5.10 月 10 日交通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预将 专车 等新业态纳入出租车规范管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网络约车 绝不是出台一个办法或意见就能解决的问题,由于对而言,公众出行权益要考虑,城市整体出行效率问题要考虑,日益严

11、峻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要考虑,260万传统出租汽车从业人员的就业权益也要考虑。6当前,一些 网络约车 已合法化的城市频繁发生的 专车安全 事故也从一个侧面讲明了该 议题 的不成熟。二网络舆论颠覆公共决策,权威面临考验过去受传播技术限制,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评论往往处于 潜舆论 阶段,由于缺少 舆论场 ,这些 潜舆论 对公共政策传播基本上产生不了影响力。网络舆论则不同,新媒体技术的低门槛、草根性,使每一位网民都有 麦克风 ,能即时发表意见,当这种舆论热潮扩大到一定范围时,就会被群众传媒捕捉到,并顺应舆情跟进报道,将公共政策由网络议题变成媒体报道议题,在二者的互相借用和印证中,舆情进一步升级,最终与民意

12、构成共鸣,倒逼或颠覆公共政策。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舆论颠覆公共政策往往从网民质疑政策的内容入手。如2020年1月1日,被称为 史上最严交规 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机动车登记规定正式施行。新规施行首日, 闯黄灯罚6分 的规定就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对,部分网友表示, 假如闯黄灯也罚分,那么黄灯就失去其意义了,干脆直接采用红、绿两色信号灯 .1月7日,在舆论压力之下,公安部表态称,要求各地交管部门对 闯黄灯 行为以教育为主,暂不处理惩罚。7短短六天,该规定就被暂停,这种朝令夕改、变化无常的决策行为,在被人们诟病的同时,也损毁了的权威性,使之沦为功利主义的 墙头草 .三网络民意裹挟 公意

13、 ,学者、专家遭遇信任危机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们国家网民规模已达 6.68 亿,庞大的网民群体使网络新媒体成为公众表示出民意的一个重要平台。 追求自然本性和回归自由的网民以虚拟身份行走于社交网络,这使网络民意往往呈现出没有任何掩饰或伪装的原始真实。 8因此网络民意也被以为是最具代表性的 民意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首先,网民固然数量庞大,但是这一新型社群并没有涵盖社会各阶层,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民工就不在这一群体之内,因此网络民意只能是社会公意的一个方面,无法代表整个社会公意。其次,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匿名性、个性化等特点,使网民仅仅凭借个体利益、感情甚至是牢骚去传播

14、信息、发表评论,因此,这些 民意 不是基于专业知识的 求真 立场或科学角度,自然也就无法成为真实的 公意 .更为甚者,当一些专家、学者根据专业知识发表不同见解时这种基于专业立场的表示出和网民个体的利益诉求往往有明显的分歧,网络大V则挟网络民意进行肆意嘲讽、咒骂。对 砖家 、 叫兽 的肆意人身攻击,倾覆了公众对专家、学者的信任度时,也堵塞了学者和专家在公共政策传播经过中的 进言献策 之路。在专业分工细密的当代社会中,任何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都需要用相应专业领域的知识去构造、评价、判定和决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具体表现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四政策信息异化,诱发群体性事件网民参与公共政策传播导致政策调整或叫

15、停,应为风险的初级层面,更为严重的则是引发群体性事件,危害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网民抵制PX项目建设事件就是鲜活的案例。2006 年,经国家环保总局的环评审查、国家发改委核准,厦门市引进PX项目。2007年 两会 期间,PX成为厦门网络论坛的热门话题,不久,这些帖子变成一条 PX 剧毒致癌 的短信迅速在厦门市民中流传开来,并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抵制 PX 项目的活动,最终,福建省决定迁建厦门PX项目。之后,大连、宁波、成都、昆明、漳州、茂名、上海等地区都先后发生过群众抵制PX项目建设活动,每一次活动均以 坚决不上PX项目 告终,而每一次抵制都能查找到网民关于 PX 项目不安全 的质疑

16、和责难。PX 项目能否真的存在不安全隐患呢?或许2020年7 月13日(人民日报就漳州PX爆炸事件发表评论文章时引用了日本川崎制造所副所长小藤行治一段话更能讲明问题: 川崎制造所生产PX的设备,离居民区仅有4000米,中间没有任何隔离设施,距离羽田机场直线距离约6000米。对于中国对PX工厂危险性的认识,小藤不解, PX 工厂几乎不发生泄漏,PX 不安全的讲法让人莫名其妙 .9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会频繁发生群众抵制PX项目的群体性事件呢?这华而不实,既与信息颁布不及时,谣言弥散有因果关系,也与网民的碎片化阅读、转发,致使信息异化严密相关。三、网民参与公共政策传播的风险躲避强迫参与 固然是网民对公共政策传播外化的表现,但与公共政策的执行者、方案设计者、承当政策宣传、阐释的、专家、媒体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躲避网民强迫参与公共政策传播,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