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职称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3959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职称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职称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职称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职称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职称论文内容摘要:美术作为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视觉形象为载体,具有鲜明的造型特征与色彩特征,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当下,受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影响,部分老师并不重视美术的视觉性,没有能深切进入分析作品的内涵与特色,难以真正落实美术教育的目的,也难以引导学生提高美术核心素养。为此,以美术核心素养尤其是图像识读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美术教育,成为美术教育改革的关键。该文讨论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 本文关键词语:初中美术; 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 培养; 新形势下,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接

2、触优秀的文化作品,视觉资源也日益丰富。在视觉文化背景下,丰富的视频、图像及色彩让人目不暇接。然而,从某种程度上讲,视觉形象的缺乏影响了人们对图像的辨别能力,导致大量视觉信息的浪费。针对该问题,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推动学生向前发展。 一、图像识读能力的概述 图像识读作为美术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指对视觉文化信息与想象的科学分辨、准确判定与正确解读,由维度、技法、材料、风格、发展脉络等把握视觉文化核心,辨别并指导视觉文化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发挥价值与作用。图像识读能力主要包含三种能力:其一,视觉感受能力,该能力要求人们能如讲话、识字般准确判定视觉对象的各类视觉特征、

3、引发的情感及作用。其二,视觉审美能力,指在充分感受视觉对象的基础上,按照主体已有经历体验、视觉对象引发情感等,对视觉形象进行审美判定,以科学的根据判定视觉形象能否美观。其三,视觉识读能力,该能力建立于视觉感受之上,是一种深层次的判定、鉴赏与批评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重要性 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曾经预言,世界终将进入图像的时代。综观当下时代,人们的生活被电视、电影、广告、印刷插图、图画书籍等充斥,视觉形象的多样性提醒着人们当下已经进入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的深入变化,视觉形象的凸显,人们的生活、考虑、认知方式和文化构成、传播方式发生变化,视觉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 综观当下的社会

4、背景,图像识读能力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有学者指出: 该项能力成为全球教育趋势,艺术老师应深切进入检讨,以利于学生学习。 在我们国家的人文学科内,美术学科因其独有的亲和力与视觉特色,逐步成为提升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新标准能够发现,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势在必行。 三、图像识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部分老师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史上的画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作品含义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教学方式以固有的教育形式为主,即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即便是绘画教育,也是老师直接在黑板示范,学生跟随老师在画纸上绘画。这种单

5、向传递的教育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感受,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度缺乏,割裂了学生和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络,影响了学生分析作品能力的构成,使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发展也遭到了影响。固有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美术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个别老师未有效重视视觉形象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未着力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影响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构成,也影响了美术教育目的的实现。 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学校和老师应着力提升初中美术教育质量,强调提升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重要作用,以此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利用视觉形象传达创作者思想的艺术方式,怎样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帮助其深

6、切进入理解作品,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美术教育目的的实现特别关键。对此,在美术教育中,老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着重考虑怎样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四、初中美术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 在心理学上,诸多心理学专家对1215岁初中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研究。结果表示清楚,该年龄段的初中生在逻辑思维上已经趋于成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与推理能力。因而,对于各色、各类型的图像,初中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够通过已有的经历体验与对图像蕴含情感的认知发挥想象力,对图像进行深切进入分析与审美判定。多媒体教育的引入,为美术课堂提供了大量的图像资料支持,大

7、师的经典之作、世人喜欢的通俗作品等应有尽有,既为初中美术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又为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供了大量资料。 为提升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首先,老师可比拟经典美术作品与群众美术作品,前者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美术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后者作为群众审美的重要具体表现出,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快速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介入课堂的积极性。将两者比拟,便于引导学生从本身生活出发解读美术作品,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视觉形象的认知。其次,利用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尽一样,美术作品和评价标准也不尽一样。但是,作为视觉

8、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也存在一定的共性。通过比拟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民族文化,吸收多元文化的精华真髓,多层次地感受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最后,面对新课程改革,老师应根据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调整美术教育内容,丰富美术教学手段,灵敏选择美术作品,为提升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初中生的知识储备较为全面,老师应以此为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分析、欣赏图像,并根据本身的知识储备和经历体验准确地领会图像的思想与文化内涵。初中生完成了小学阶段的

9、美术课程,构成了基本的动手能力与审美判定能力。在初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能更有效地保障美术教学的效果。 不同于视觉感受能力,审美能力是学生充分感受视觉形象后,通过已有经历体验、知觉感受对视觉形象能否美、何处美加以判定。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美术是华而不实的学科之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初中生逐步成熟的逻辑思维,为其审美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平台。对此,老师应在美术课堂上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有效开展美术教学,设立科学的教育目的,选择有效的教育手段,以提高美术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构成与发展,为学生更好地适应视觉文

10、化时代提供帮助。 3. 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 学生具备视觉识读能力,就能够更好地解读图像或视频中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化族群讯息等,寻找文化特点与共性。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文化发展越发迅猛。视觉文化的全球化推动了各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此,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老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承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民间美术、中国画等,了解其蕴含的思想与文化,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判定能力 当下时代,各类丰富多样的图片、视频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水

11、平的提高与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形形色色的视觉形象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假如学生的判定力缺乏,则会影响其健康发展。 面对该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并欣赏正面的视觉形象,剔除视觉形象中的糟粕,成为初中美术教育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加强对学生判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科学地选择视觉形象加以赏析,以视觉形象的正确导向带动学生良好发展。为此,老师应在课堂上引入相关的视觉形象,引导学生自主判定华而不实内容的优劣,或组织小组讨论,最终通太多样化的评价,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视觉形象的判定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控制生活中对视觉形象的摄入的质和量,降低部分视觉形象

12、带来的不良影响。 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各科的教育对学生的将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美术教育的主要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图像识读能力,以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老师应加强对学生视觉感受力、审美能力、解读能力、判定能力的培养,建设高质量的美术课堂,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以下为参考文献 1陈羚.指向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途径.美术教育研究,2022(20). 2王海英.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美术教育研究,2022(20). 3黄寒.初中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4陈永臻.论初中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考试周刊,2021(62). 5尚春昕.探究怎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中国校外教育,202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