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检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2),医学技术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3912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唾液检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2),医学技术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唾液检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2),医学技术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唾液检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2),医学技术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唾液检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2),医学技术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唾液检测的发展现在状况及应用进展(2),医学技术论文唾液检验已被广泛用于法医取证。 由于唾液比血液及尿液等其他体液中获取的 DNA 的质量和产量都比拟好,且存储时间相对长,降解不显着30. 外源性 DNA 倾向于存在于受害者的唾液中,因而唾液检测可提供有价值的法医证据31,对犯罪嫌疑人唾液斑进行 DNA 鉴定,可推断犯罪嫌疑人的性别、年龄甚至自然发色32. 1.5 职业和环境医学 唾液生物标志物在职业压力性疾病和重金属中毒的诊断尚占有重要地位。 与职业压力有关的唾液生物标志物可分为 2 种:唾液皮质醇增高与慢性压力有关, 唾液 IgA 和溶菌酶减少 与急性压力有关。 职业金属,例如铅和镉,可以

2、从唾液中检测出来,唾液中的镉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高。 然而在分析铅中毒时,仅限于高铅暴露中毒。 1.6 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唾液为涎、唾二者合体,涎为脾之液,唾为肾之液,故由脾肾所主,国内当前有很多研究是基于 唾液-脾肾相关 假讲而建立的。 中医理论以为, 口为脾之官 、 脾气通于口 , 一般以为脾对唾液的作用是主要的、较为直接的33. 脾与胃以膜相连,通过经脉互相络属而构成表里相合关系,脾与胃纳运相成,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受纳、转运。(素问 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 涎唾为人体津液代谢的形式之一

3、,其正常与否,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正常与否的重要反响之一, 因而能够通过观察唾液的变化来窥测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各系统疾病状况。 唾液变化与血液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人体血液蛋白总量升高,唾液蛋白含量也相应升高,这为中医 津血同源 的理论提供了佐证。唾液检测在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方面也有大量研究应用。 1.6.1 唾液蛋白组学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唾液蛋白组学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已有一定进展。 舌苔是中医辨证的主要根据之一,张晓丽等34将唾液蛋白质组学技术运用于中医舌苔原理与微观辨证学的研究, 发现不同舌苔与唾液蛋白质组具有相关性,并以为舌苔原理研究的进一步突破,有赖于以分子整体观为

4、基础的技术方式方法学的突破。 曹美群等35比照乳腺癌肝郁气滞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唾液蛋白质得到差异蛋白指纹图谱, 并建立相关病证结合分子诊断模型。 张晓丽等34还用蛋白质组学质谱技术挑选胃癌、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不同舌苔的唾液蛋白质差异表示出谱, 进一步得到了消化系疾病患者不同舌苔的唾液蛋白指纹质谱。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本质,而 证 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疾病发展到某个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正邪关系及病势等所作的高度概括, 反映了疾病发展经过中各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因而,作为人体疾病某个阶段病因病位病性本质概括的 证 ,必有其蛋白质组水平上的生命物质基础36. 将唾液蛋白组学与中医的证

5、候研究相结合, 有助于中医病证结合分子模型的建立。 然而,当下研究尚有一定局限性,样本容量偏少,距离指导临床应用尚言之过早。 1.6.2 唾液代谢组学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唾液的代谢组学研究是当今唾液研究的前沿领域,唾液代谢组学研究可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根据。 霍云华37对亚健康状态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脾气虚证唾液代谢组学研究, 发现亚健康脾气虚证唾液的代谢谱明显偏离正常人群,同样证实了 脾在液为涎 的中医理论具有科学性。 然而,这方面研究尚未深切进入,其结果的内在机理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1.6.3 唾液中其他成分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王文静等38发现脾气虚组相对于非脾气虚组患者的酸刺激

6、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明显下降,丁维俊等39发现肾阳虚患者相对于平和质者唾液菌群明显失调,这类证候与人体微生态化的关联性指标可望为中医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然而,当下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方向尚不明确,各项研究控制条件不一,缺少齐同可比性,权威性研究成果缺乏,尚需继续深切进入研究。 当前,针对唾液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联研究,唾液的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及唾液中各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是中医当代化研究的热门之一,有望为中医辨证客观化的施行提供理论根据。 系统生物学是当下生命复杂体系研究比拟公认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其采用系统的、综合的思路和手段从整体水平上动态地对一个集合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的存在

7、特征、活动规律和互相联络加以阐述40. 这一研究思路与中医学的整体观、个体观、动态观非常吻合,因而,广大生命科学研究者以为 组学 研究有可能成为中西医汇通的纽带41. 2 讨论 将唾液检测应用到临床,是人类健康事业的一个重大飞跃,使唾液检测不再局限于实验室的研究,而是与临床实际应用相结合,对于口腔局部病变以及全身各系统病变的诊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然而,唾液检测仍面临很多挑战。 1正常人与疾病患者唾液中的成分及含量尚无统一的区分标准;2唾液中含有大量血清成分,尽管唾液检测及其与血液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当前尚无标准化的研究;3唾液中的生物标志物能够反映某种疾病的存在,但尚缺乏此标志

8、物与该疾病确实切诊断模型,讲服力不够;4将唾液研究与中医病证研究相结合是相对空白地带。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从下面方面进改善:首先对正常人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的唾液标本进行大样本化研究,明确正常人体唾液中含有何种唾液成分及其相应的正常值范围,以及唾液与血液的相关性分析,建立数据库;其次进行多地区、多中心、多疾病的唾液标本大样本量分析,比照分析相应疾病与正常人唾液的成分及含量的差异不同;将相应疾病患者与正常人的唾液差异建立判别模型,采用大样本、多中心进行反复临床验证,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者可运用于临床;加大唾液检测在中医证候方面的研究, 将系统生物学的方式方法应用于中医证候的客观化、量化研究,或许可为

9、中医诊断当代化研究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技术的不断提升, 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糖组学以及宏基因组学 的各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唾液成分的辨别和表征, 研究对象包括 DNA、RNA、 蛋白质、代谢物和微生物42.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唾液检测学的发展。唾液的各种组学研究,将成为日后唾液研究的重点。我们能够预见,不久的将来,唾液检测可更多地用于临床,减轻病患痛苦,早期、 快速地诊断疾病, 以及辅助中医证候客观性判定,实现医学的重大突破。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Lee YH, Wong DT. Saliva: an emerging biofluid

10、for ear-ly detection of diseasesJ.Am J Dent, 2018,224:241-248. 2 Haririan H, Andrukhov O, Bertl K, et al. Microbial analysis ofsubgingival plaque samples compared to that of whole saliva in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J. J Periodontol, 2020,856:819-828. 3 Troeltzsch M, Pache C, Probst FA,et al. Antibi

11、otic concentra-tions in saliv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ith clin-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sialadenitisJ.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20,721:67-75. 4 Dalaney DP, Branson BM, Uniyal A,et al, Evaluation of the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6 rapid HIV antibody tests 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8, 522:257-263. 5 Arora G, Sheikh S, Pallagatti S, et al. Saliva as a tool in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in patientsJ. Com-pend Contin Educ Dent,2020,333:174-176, 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