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逻辑的比较,法律逻辑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3761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逻辑的比较,法律逻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外逻辑的比较,法律逻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逻辑的比较,法律逻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逻辑的比较,法律逻辑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外逻辑的比较,法律逻辑论文【题目】 【绪论 文章的目的,即认清中国古代逻辑对法律推理的价值到底具体表现出在哪些地方。 一文化背景比拟 逻辑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客观联络,二者的联络既表现为逻辑对文化的影响,也表现为文化对逻辑的制约。因而对中外逻辑的比拟,势必要从二者的文化背景比拟入手。 先秦文化指古代中国秦朝统一以前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其时限约在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256 年之间。 古希腊文化,至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的古代希腊文化,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公元前 6 世纪左右至公元前 3 世纪左右的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陆民族文化,而与之相对的,希

2、腊则属于海洋民族文化。这种差异在学术上一个最直接的具体表现出就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如墨子、庄子等,无一人有过到公海冒险的经历,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均有过同游海岛的经历。5 中国这种包含着内陆广阔平原的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基本无碍,进而造就了 以农立国 的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经济主要依靠人力,这种非常现实而又相对平稳的劳动生活,使得古代先民在思维方式或心理上有一种重实际、惯因循、弱抽象思辨、少探寻求索革新的趋向;另外,国家混合于家族之中的宗法社会组织,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具有特别突出的 道德型 和 政治型 的特征,所以西方文化中屡屡出现的 纯科学 、 纯学术 、 纯文学 派别,在

3、中国古代的环境中并不常见也就能够理解了;墨家逻辑思想是在先秦文化这个母体中孕育、生成的,因而,对于墨家逻辑的讨论也必须以上述先秦文化的特征为根据。6 古代希腊地域的岛屿诸多,近海海域虽不宽阔,却海岸弯曲复杂,良港不少,因而海洋没有成为古希腊与外界的屏障,反而成了通路。土地的贫瘠愈发激发了人们去海上冒险、探寻求索的精神、求知的欲望,进而使其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逐步兴起,而这自然会削弱自然经济,并促使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古希腊由氏族公社进入文明社会的道路,与古代中国不同,随着王权的削弱,少数奴隶主的民主制度得以构成和发展。古希腊的学者实际上就是在广大努力的血汗装造财富的基础上,有了闲暇与自由,

4、这才是其爱智慧、尚思辨、追求知识、探寻求索真理等精神得以出现的现实条件。7 总之古希腊在哲学、科学、数学乃至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是与这种精神分不开的,亚氏逻辑同样如此。 总之,恰如冯友兰先生借孔子话所言,这就是: 海洋国家的人是知者,大陆国家的人是仁者。 8 二目的与任务的比拟 在就两种逻辑的内容进行比拟前,首先无疑应是对二者各自的目的与任务予以讨论。 1.墨家逻辑的 取当求胜 与 审治乱之纪 墨家逻辑讲的就是 辩 ,何谓辩辩就是是非之谓的论争,墨家眼中的辩,就是为了辨明是非,区分正误。 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 正是这个意思。 所以讲墨家逻辑的目的是 取当求胜 . 墨家逻辑的另一

5、目的,则是 审治乱之纪 .关于墨家之 谈辩 ,墨家阐述如下: 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曰: 为义孰为大务 子墨子曰: 能谈辩者谈辩,能讲书者讲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 以上引述告诉我们,墨家的 谈辩 是保证推行并实现墨家家义事于天下的首要任务,因而也是贤士参政治国的必备条件,而不是为了致力于科学真理的探寻求索。 依上分析,墨家逻辑的中心任务应是 审治乱之纪 .(兼爱上曰: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乃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所谓 审治乱 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法律的作用,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络,下文中笔者会进行分析。若再深究此种目的的构成原因,则正如上文所言

6、,源自于墨家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详细不再赘述。 2.亚里士多德逻辑的 求知 与 探寻求索方式方法 翻开(形而上学所讲, 很显然,每个证明、每个三段论都只是通过三个词项而得到的 .三段论的三个词项决定了三段论有两个前提,而且只能有两个前提。 其二,三段论包含的三个词项通过相互间的逻辑联络为三段论、乃至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途径。 由于词项的重要功用是通过相互间的联络以构成三段论,所以三个词项各自在这种联络中所处的位置,也即是三段论中的位置,就成了对词项做出区分的根据。又由于三个词项在三段论中三个格的位置不尽一样,所以亚里士多德对词项的区分是结合不同的格加以讲明的。 3.墨家论辞 1语

7、句与命题 (小取有 以辞抒意 之讲。对于 以辞抒意 的 意 ,我们可就(经(讲 的几组文字给出分析。(经上与(经讲上称: 信,言合于意也。 不以其言之当也,使人视城得金。 墨家以为,信就是心中所想与口中所言相合无差。例如,想的是失金于城上,讲的是 失金于城上 ,这就是信。至于能否在城上找到金,则无碍于言之有信。此处的意,指心中的想法。(经上又称: 辞与名、讲三者是互不一样的。辞是一种语句,用来表示出断定的想法。名则是一种名称或语词,用来指称事物,所以单唯一个名是无法表示出完好的断定的。而讲则是指论讲,即通过提出论据或理由以论证某论讲。 辞与名、讲又是互相联络的。对于辞与名的联络,墨家逻辑不像(

8、荀子讲的那样明确,他讲辞就是将不同的事物名称联合起来以以表示出一个意思的。不过,前文谈到,墨家以为辞与讲都是言,言由名而成,所以名也就成了辞与讲的组成部分。 2辞的种类 墨家逻辑不仅研究了辞的特征,讨论了辞与名、讲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对辞的分类予以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这种研究和讨论,既有近似于传统逻辑中非模态命题的内容,也有近似于模态命题的内容。 马为白者,二马而或白也,非一马而或白也。 (小取墨家逻辑中有类似于假言命题的辞的运用和讨论。例如: 若此,则天下治。 (兼爱上墨家逻辑关于 假 的释义有二:一为 今不然也 (小取,一为 假必悖 (经下。 今不然 不等于 必悖 ,能够是并不违犯现实的合理假

9、设。 这种含有合理假设的辞,一般用来讨论条件与结果之间存在的关系,和我们在传统逻辑所讲的假言命题极为类似。固然,墨家逻辑并没有关于假言命题的全面讨论,但是有关于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性质的分析。 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若见之成见。 (经讲上故是成就事物、产生结果的条件或原因。小故是与结果有如下关系的条件:某条件存在,某结果不必定产生;某条件不存在,某结果必定不产生。大故是与结果有另一种关系的条件:某条件存在,某结果必定产生;某条件不存在,某结果必定不产生。小故用传统逻辑理论解读,其实就是假言判定的必要条件,大故则是充分必要条件, 若见之成见也 是就小故与大故给出

10、的例子。它的意思是:视物有所见,这是多种条件齐备的结果。这些条件包括视觉器官、视力、所视之物、一定的空间、适当的光线等。对于 见之成见 来讲,这些条件一个一个的分开来看,就是一个一个的小故,把这些小故一个不缺的何为整体,就是大故。 4.亚里士多德论命题 1句子与命题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研究没有脱离自然语言,他对命题的讲明是结合句子做出的。 句子是一连串有意义的声音, 所有句子都有意义, 并非任何句子都是命题,只要那些本身或者是真实的或者是虚假的句子才是命题。真实或虚假并不为任何句子所有,例如祈祷就是既不真实也无虚假可言的句子,由于对这些句子的解释主要属于修辞学或诗学的范围。 通过上文的表述,我们

11、知道:中讲: 人们是根据事实本身的存在与不存在,来判别命题的真实与虚假的。 又在(解释篇中讲: 假如这一事物或者是白的,或者不是白的,那么,或者肯定它是白的命题真实,或者否认它是白的命题真实。假如它在事实上并不是白的,那么讲它是白的就是虚假的;假如讲它是白的是虚假的,那么这事物就不是白的。 一个命题所肯定或否认的事物情况能否确实存在,应是断定这一命题为真或为假的重要根据。 3命题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在(解释篇、(范畴篇和(前分析篇中都牵涉到命题分类的讨论。 第一种分类是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第二种分类是肯定命题和否认命题。 这两种分类都流传甚广,笔者拟不深切进入讨论,此处提出来是为了方便与上文中国

12、古代逻辑的内容进行直观的比拟。 五本章小结 墨家逻辑身处先秦这一历史时期,就注定了它的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伦理与国家纲纪的建立和实践,它重伦理与政治,主要以 求善 、 求治 等现实的社会伦理政治需要为追求。在今后的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此种思想贯穿华而不实。所以我们在讨论中国古代的司法实践活动时,就必需要以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为指导,而不是用当代的知识、理念去解读当时的司法实践活动,否则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到此为止,笔者对中外逻辑的比拟就已经到达笔者动笔时的目的了。只要在明晰了两个逻辑传统的一样与差异,我们才能够发现,在对法律推理进行理论支持时,将华而不实含有中国古代逻辑特点的理论进行辨识与探究。也只要在华而不实找到中国古代逻辑的理论,才能证明笔者最初的观点,即对法律推理提供理论支持的,不光是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也有我们的先辈学者们探寻求索、总结出的逻辑理论。 下文中,笔者以为我们需要对法律推理的基本内容进行一些梳理,只要对现代的法律推理理论进行一些必要的了解,我们才能将我们的论证进行下去。只要这样,我们才能够与上文中笔者已经分析过的中外逻辑的内容进行比照,进而论证法律推理的理论假如完全靠亚氏逻辑进行支撑是无法解决全部问题的,尤其在中国,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势必需要引入到我们的司法实践工作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