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尔虎人的头面部特征分析,人类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巴尔虎人的头面部特征分析,人类学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巴尔虎人的头面部特征分析,人类学论文巴尔虎的历史,比蒙古历史更长远,早在蒙古统一之前就已经屡见经传。巴尔虎旧称巴尔忽部,(隋书称之为 拔野固 ,(新唐书和(旧唐书等,称为 拔野古 和 拔也古 等。假如从拨野古在公元3世纪就参加了以丁零为核心的部落联盟算起,巴尔虎人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因其部族原在内贝加尔湖以东巴尔古津河一带从事游牧和渔猎生产而得名1.古代巴尔虎人是突厥语部族,巴尔虎人融入蒙古民族后,巴尔虎语大量吸收蒙古语成分,最终成为蒙古语族群的一支。巴尔虎语和蒙古语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语无论作为蒙古语族的一个语支,还是作为蒙古语的重要方言,都能够看出巴尔虎人在蒙古族诸族群中的独特地
2、位。 在中国境内,巴尔虎人主要寓居在呼伦贝尔市的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 头面部的形态学参数影响人的容貌特征,是对人进行辨别的主要根据。中国的巴尔虎人的先民曾先后生活在西伯利亚、青海、喀尔喀蒙古、内蒙古诸地域,经历了由突厥部落向蒙古部落的转变,与周边的很多民族、种族发生过长期基因沟通。应该讲,巴尔虎人的较为复杂的基因构造是构成其独特的头面部特征的遗传基础。巴尔虎人的头面部特征至今未见报道。 1材料和方式方法 于2020年8月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方法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方式方法根据(人体测量方式方法2-3.共获得有效资料巴尔虎人400例男196例,女20
3、4例38项头面部指标。调查指标包括观察指标16项,头面部测量指标22项及12项派生指数。被调查者分为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共5个年龄组。被调查者身体健康,其父母均为巴尔虎人。 调查数据采用Excel、SPSS13.0软件统计处理。采用卡方趋势检验法对16项观察指标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对指标、指数与年龄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并进行年龄组间的方差分析。 2结果 巴尔虎人16项头面部观察项目的调查结果见表1、表2,22项测量指标的测量结果见表3、表4,12项头面部指数值见表5、表6. 3讨论 3.1巴尔虎人头面部观察指标随年龄增长出现率的变化 男性蒙古褶、眼裂倾斜度、鼻根高度、颧
4、部突出度、鼻翼高度、鼻孔最大径、眼色、上唇皮肤部高度、红唇厚度、鼻翼宽和女性上眼睑皱褶、蒙古褶、眼裂高度、眼裂倾斜度、鼻基部、鼻孔最大径、眼色、上唇皮肤部高度、红唇厚度随年龄增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表2。 巴尔虎人有蒙古褶率随年龄增长下降,眼裂、鼻孔最大径趋于水平,眼色变浅,上唇皮肤部变高,红唇变薄。由于老年人虹膜细胞中黑色素减少导致眼色变浅4.红唇厚度减小与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加相互关联,是由于上唇皮肤部的松弛和粘膜部向口腔内回缩共同造成的5. 3.2巴尔虎人22项头面部测量指标值的年龄变化 3.2.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额最小宽、鼻宽、口裂宽、容貌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唇高、红唇厚度、容貌耳长、容
5、貌耳宽、耳上头高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女性头宽、眼内角间宽、眼外角间宽、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鼻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唇高、红唇厚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耳上头高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4。讲明随年龄增长巴尔虎人头面部绝大数形态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 3.2.2相关分析3.2.2.1与年龄正相关的测量指标男性鼻宽、口裂宽、容貌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和女性头宽、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鼻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均与年龄正相关。 男性、女性结果显示,巴尔虎人鼻宽、口裂宽、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与年龄呈正相关。鼻宽值的增加与鼻翼软骨的形
6、态学变化及皮下脂肪厚度增加有关。男性口裂宽60-岁组51.5mm比20-岁组48.3mm平均增加了5.2mm,女性则从42.7mm增加到47.1mm,增加了4.4mm.口裂逐步变宽是由于口角皮肤的松弛造成的7.随年龄增长,上唇皮肤部高度增大,这与吴汝康6关于海南黎族、苗族等族群的研究报道一致。身体脂肪与弹力纤维均会减少,造成头面部软组织松弛下垂7,这是随年龄增长巴尔虎人耳增大的原因。 3.2.2.2与年龄负相关的测量指标男性头宽、额最小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和女性的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等均与年龄呈负相关。 总体来看,巴尔虎人头面部与年龄呈负相关的指标是眼外角间
7、宽、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随年龄增长眼睑下垂8,这可能是眼外角间宽值随年龄增长而减小的原因之一,故年龄越大,眼外角间宽值逐步减小,60-岁组与20-岁组比拟,男性眼外角间宽值减小2.7mm,女性眼外角间宽值减小5.0mm.年龄越大,红唇厚度值明显变小,男性从20-组8.4mm到60-岁组减少到6.2mm,每10年依次分别减少0.2mm、0.5mm、0.8mm、0.7mm;女性上唇皮肤部高度值从8.3mm减少到5.5mm,平均减少了2.8mm,每10年依次分别减少1.4mm、0.4mm、0.0mm、1.0mm.唇高值的下降与上红唇、下红唇均变薄有关。罗金斯基以为,25岁以后双唇的厚度逐步缩小
8、,在40岁以后十分明显,口裂宽随年龄逐步增大9.本文研究显示,男性唇高50岁以后明显缩小,女性则在30岁以后明显缩小,男性、女性口裂宽值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3.2.2.3与年龄不相关的测量指标男性头长、面宽、下颌角间宽、眼内角间宽、形态面高、鼻高、鼻长、鼻深、头围、面颊皮褶和女性头长、额最小宽、面宽、下颌角间宽、眼内角间宽、容貌面高、鼻长、鼻深、头围、面颊皮褶均与年龄不相关。 总的讲来,巴尔虎人头长、面宽、下颌角间宽、眼内角间宽、鼻长、鼻深、头围、面颊皮褶与年龄不相关。 3.3头面部指数的年龄变化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头长高F=3.565、容貌面F=4.056、头面高F=4.137、鼻指数
9、F=2.711、口指数F=7.0025项指数值的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女性头长高F=3.805、头宽高F=3.943、头面宽F=3.040、头面高F=6.001、鼻指数F=3.181、口指数F=10.4156项指数值的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容貌面r=0.256、形态面r=0.200、头面高r=0.221、鼻指数r=0.192与年龄呈显着正相关P 0.01或P 0.05,头长宽r=-0.167、头长高r=-0.172、口指数r=-0.337与年龄呈显着负相关P 0.01或P 0.05,其余指数与年龄无相关
10、。女性形态面r=0.138、头面高r=0.222、鼻指数r=0.210与年龄呈显着正相关P 0.01或P 0.05,头长高r=-0.174、头宽高r=-0.208、口指数r=-0.393与年龄呈显着负相关P 0.01或P 0.05,其余指数与年龄无相关。 综合男性、女性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巴尔虎人男性与女性多项指数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形态面、头面高、鼻指数与年龄正相关,头长高、口指数与年龄负相关。 随着年龄增长,男性面宽值减小而形态面高值逐步增大造成了形态面指数值越来越大,女性的面宽与年龄不相关而形态面高与年龄正相关造成形态面指数值越来越大。男性和女性耳上高与年龄负相关,男性形
11、态面高与年龄不相关,女性的形态面高与年龄正相关,这导致了男性、女性头面高指数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男、女性鼻宽、鼻高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男性鼻高值随年龄变化不大,分别导致了男、女性鼻指数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大男、女性耳上高值减小,头长与年龄无相关,导致男、女性头长高指数值越来越小,男、女性红唇厚度值变小,导致口裂宽指数下降,口裂看起来相对狭长。 3.4随年龄增长头面部特征变化的原因 我们国家学者朱钦等10,11对达斡尔族体质研究的结果表示清楚,随年龄增长头面部特征变化较小。吴汝康等2发现,红唇厚度、上唇皮肤部高度、口裂的宽随年龄增长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红唇高逐步变小,上唇皮肤部
12、高度、口裂宽逐步增大。郑连斌等12对回族体质特征的研究结果表示清楚,软性组织指标随年龄增长变化较大。陈廷瑜等15发现,中国土家族的头面部软组织厚度性别、年龄、民族间的差异均较明显。吴汝康等6以为,多含软性组织的头面部指标与年龄正相关,是机体组织老年化的影响。青年人新陈代谢旺盛的长期趋势和老年人的体质特征的缩小趋势导致部分软性组织与年龄负相关。 本项研究亦发现,多数骨性指标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而多数软组织指标随年龄增长变化明显。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兴安。巴尔虎蒙古族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944:30-35. 2吴汝康,吴新智,张振标。人体测量方式方
13、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03-112. 3席焕久,陈昭。人体测量方式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45-159. 4郑连斌,李咏兰,冯晨露,等。革家成年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J.解剖学报,2020,445:699-706. 5李咏兰,陆舜华,郑连斌,等。湘语族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J.解剖学杂志,2020,352:223-228. 6吴汝康,吴新智,张振标,等。海南岛少数民族人类学考察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31-32. 7李咏兰,陆舜华,郑连斌,等。江西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J.人类学学报,2020,312:196-201. 8张兴华,郑连斌,宇克
14、莉,等。山东寿光汉族体质特征J.人类学学报,2018,302:206-217. 9雅 雅 罗金斯基,马 格 列文。人类学M.王培英,汪连兴,史庆礼,译。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501-502. 10朱钦,王树勋,阎桂彬,等。鄂伦春族体质现在状况及与60年前资料的比拟J.人类学学报,1999,1840:296-306. 11朱钦,富杰,刘文忠,等。达斡尔族成人的体格、体型及半个多世纪来的变化J.人类学学报,1996,152:119-126. 12郑连斌,陆舜华,赵晓光,等。宁夏回族体质特征的年龄变化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7,1:66-71. 13陈廷瑜,余家树,钟山,等。中国土家族人群头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测量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5,20: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