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木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农业推广硕士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3673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江木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农业推广硕士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牡丹江木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农业推广硕士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牡丹江木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农业推广硕士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江木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农业推广硕士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牡丹江木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农业推广硕士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第5部分】 牡丹江木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第6部分】【第7部分】 第四章 牡丹江木材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4.1 牡丹江木材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在 十二五 期间,牡丹江市以各个园区为载体,整合资源、合理化布局、科学形定位,打造口碑品牌,建成了牡丹江市木材精深加工的工业园区,该园区沿着 301 国道修建,为了施行错位形式的发展,充分发挥牡丹江市对俄罗斯经贸的口岸优势,依托俄罗斯的丰富森林资源,构成口岸、市区、中心城市和城镇之间梯次发展的木材加工新格局,完善整体林业产业布局,突出中心

2、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同时把重点放到纵向林木产业的发展上,延伸产业链条,突显发展机制、实木家具、高档人造板、开发纸浆和新型木制品,加大发展五金配件制造、木工机械等配套产业,并行推进旅游、信息、物流等服务产业和加速林下经济发展,倾力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木制品科研设计、物流配送、信息聚集、木业文化等于一体的林木产业集群。估计 2021 年,牡丹江将建成全国重要的木材集散地、人造板材生和高档家具产加工基地以及木业博览中心,同时努力争取建成全国最大的卷烟辅料纸生产基地,高档纸制品生产基也是牡丹江地区林木产业的发展目的。 4.1.1 地理优势 首先,牡丹江具有极好的自然条件。牡丹江林区是黑龙江省东

3、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系长白山余脉的张广才岭和老爷岭,是全省积温最高地区,东部接近日本海,带有较明显的海洋性气候,森林茂密、树种繁多、资源富集,全市森林覆盖率为 62.3%,全市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 78%,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中部为牡丹江河谷盆地,东部有穆兴平原,土地肥沃,辖区内有牡丹江、穆棱河、绥芬河、海浪河等 300 多条河流。在空气净化、水土保持、水源内涵修养、保卫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对维护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区位优势明显。牡丹江市地处东北亚大通道的节点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核心,是一个的节点城市,牡丹江地区拥有国

4、家一类口岸 4 个、境内园区 8 个、境外园区 6 个和一个综合保税区,位于东北亚地区的国贸重要通道上。经绥芬河口岸处境能够通过俄罗斯的远东最大港口城市海参崴,两地相距 210 公里,出境特别便利,通过此港到上海港要比经大连港近 244 公里,同样到日本的横滨港口能够减少 740 公里的路程,而通往美国的西海岸港口更是方便了 2000 公里。国家已批准开通牡丹江经绥芬河口岸和俄远东港口转运上海、宁波、广州等内贸货物陆海联运通道,构成公路、铁路、航空、陆海联运 四位一体 的立体交通网络,年过货能力到达 1200 万吨、过客能力 250 多万人次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市委、

5、市站在建设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高度上,提出了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等 五城建设 目的,生态建设摆上了愈加突出的位置。2020 年,牡丹江市实现总产值 1092.6 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 152.4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2181 元,进出口总额实现 121.75亿美元,完成造林 20.4 万亩,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尤其牡丹江林区是临俄近海的沿边开放先导区,林区东部与俄罗斯陆路接壤,边境线 211 公里,是国防和军事基地的重要屏障,是东北亚国际开发与合作的核心区域,是国家推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关键纽带,作为前沿的地带,有助于开展对俄罗斯、日本以及韩国的双边经贸合作与发展。同时,从地缘政治的

6、角度考虑,牡丹江地区的林区生态安全以及经济发展,影响着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平稳势态。 4.1.2 资源优势 牡丹江市具有丰富的林木、林地资源。全市森林覆盖率为 62.3%,林业经营面积 325 万公顷,地方林业用地面积为 78.78 万公顷,华而不实合适发展林下经济林地可达 30 万公顷以上。境内有 8 个森工林业局和 7 个地方林业局,牡丹江林区是国家重要森林资源储备地,有林地面积 265.7 万公顷,活立木储备总量有 2.36 亿立方米之多,同时,年采伐量约 50 万立方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与牡丹江市相邻接,这座森林宝库,估计木材的蓄积量有220 多亿立方米,是难得的木

7、材储备基地,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没有被完全开发的森林资源。牡丹江地区所辖林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且雨量充沛,丰富的林木种类在优越的地理条件下生长较快,合适培育贵重树种和大径积材,是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储备基地,对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牡丹江林区也是黑龙江省天然生物基因库,生物种源丰富,有植物 2200 余种,动物 330多种,其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是黑龙江省东南部 天然物种基因库 ,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卫发挥着重要作用。 4.1.3 平台优势 首先,木业基础雄厚。牡丹江现有 1300 多家木业企业,很多企业的知名度颇高,比方大自然、圣象、大亚、好家还有瑞典的宜家等等。纸制品、集成材、

8、木工艺品和家具等一系列加工产品具有较雄厚的生产实力,加工能力在 500 万立方米以上,同时人造板的生产能力超过 200 万立方米,地板的生产能力尤为突出可达 2000 万平方米。 其次,还具备相当完备的产业体系。当前,拥有黑龙江省唯一的具备国家级质检标准的国际木材的交易中心,已经开通运营林木产业项目,在筹备国家级的木材集散地,以求构成生产、研发、交易交织支持的良好局势。牡丹江还拥有月星家居、东大家具城以及家具博览中心等 6 个木材交易和家具市场。 第三,木业会展平台发达。木博会是国家林业局批准的全国五大林业展会之一。2005 年开场,在牡丹江连年举办木博会,参会国家和地区达十多个,并有国内二十

9、多个省市也组团参展,总团体参会参展的企业有四千多家,展位设置也非常多超过三千个,是招商引资和经贸合作的重要手段,为国际木业信息的沟通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提升了这种区域合作的级别,成功构建了国际化的发展平台。 而且牡丹江市林业产业产品多数直接外销,存储量低,产业链完好,产品供不应求。可与俄方开展多方面合作和科技沟通,是中国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峰年进口俄罗斯木材达 800 万立方米以上,在全省木材进口总量占有极大的比例,约 67%,根据全国木材进口数据统计,也能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另外,联合近百家知名企业,如三峡木业、吉信木业、龙江商联等等,横向产业与纵向产业相结合,多方面发展成功创始连锁加工的形式

10、,将境外采伐和粗加工以及境内落地的深加工有机结合到一起,构成产业合作一条龙。 4.2 牡丹江木材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牡丹江林区固然开发较早,但经受日俄掠夺和森林过度采伐,资源储量大幅度减少,使牡丹江林区森林资源遭到重创,当前正在逐步治理和恢复,但在不断发展中怎样合理保卫、开发与利用等矛盾及各方面因素限制仍特别突出。 4.2.1 生态功能退化 由于区域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可采森林资源接近干涸,长期的过度采伐,致使牡丹江林区林地面积减少,森林资源质量大幅度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内涵修养水源能力大幅下降。据统计,1949 年以来,牡丹江林区有林地面积减少约26%.林区土壤侵蚀加剧,洪涝灾祸发生次数增加,

11、森林病虫鼠害频发,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接近绝迹,生物多样性遭受毁坏。林区可采林木资源逐年下降,部分施业区已无木可采。林区森林蓄积量每公顷 65 立方米,与 50 年代初期相比下降达 45%;林分质量下降明显,中幼龄林占 54%以上;胸径 40 厘米、50厘米以上的大径材已所剩无几。牡丹江林区木材年产量已由 40 多万立方米下降到 2020 年的 12 多万立方米,可采资源难以为继。同时,牡丹江林区木材加工企业诸多,对木材的需求量很大。由于林木采伐量大幅调减,对下游木材加工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在开发林区矿产资源经过中,森林资源的保卫也遭到一定的威胁。因而怎样处理资源和生态的矛盾,到达环境

12、经济的双赢,进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任重而道远。 4.2.2 运输成本较高 地区融资和贷款困难较大,交通相对落后,运输不便,牡丹江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交通工具及手段相对匮乏,运力低下。通过一些企业的反应我们得知,牡丹江市加工生产的林产品只能知足 60%的运力。由于石油价格频涨,到沿海及内陆城市的公路、铁路运价涨幅较高,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因而应加快推进陆海联运大通道常态化。同时,由于林产品加工产业资金占用量大、周转时间长,融资难度大等资金方面的约束,使资金匮乏、贷款不易成为了诸多中小企业的障碍关口。 4.2.3 政策和体制不够完善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体制机制障碍突出。当前中国国内木材生产

13、总量急剧下调,俄罗斯木材价格高居不下,进口难度加大,木材资源吃紧。龙江商联等一批进口俄木材企业已转向欧美市场发展。由于缺少扶持政策,牡丹江市市林产品加工企业又税负较高。国内木材减产和俄罗斯原木出口关税的上调,使牡丹江市大量靠进口原木粗加工生存的企业关停并转,十分是绥芬河市约有一半的木业企业停产或转产,甚至一些企业萌生了南迁发展的想法。配套政策和措施不够完善,社会化服务不到位,没有制定和出台扶持性政策措施,缺乏对林业行业的政策性引导和扶持性资金支持,行业协会组织不健全,不能较好地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因此制约了本地区林业行业的快速发展。 牡丹江林区发展的初期,实行了 生产建设一起搞,生活跟在生

14、产后 的制度,对基础设施投入先天缺乏,使林区办公、寓居、生产生活、水电、道路包括林区防火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惠及较少,资金投入缺乏,发展严重滞后。 多数职工仍寓居在六、七十年代建设的住房中,林场历史包袱沉重,截止到 2020 年,全市地方林业历史债务为 20202.89 万元,华而不实拖欠在职职工工资 10631.91 万元、离退职工工资 1213.72 万元,欠缴职工养老金 5342.66 万元,拖欠银行贷款 2934.6 万元。这样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的情况,直接导致了体制下的民生问题突出。 当前,国有林场及相关单位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行事企合一、企业化管理。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经费仅靠

15、木材生产来维持,由于可采林木资源锐减,林场处于全面亏损和经费缺乏状态,历史欠账较多,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压力大,仅靠木材生产难以维继。国有林场面临着多重困难,林场职工身份又难以确认,既不是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又不属于国有企业的正事工人,想要开展基础建设没有资金投入,职工的工资没有下落不讲,更别提筹措经费扩大经营造林生产了。由于国有林场的单位性质 企事 不定,给林场的性质和工作任务带来了较大的矛盾。从管理的角度讲,国家经费只能用于林业建设的相关项目,在当下可采伐资源减少,收入减少的状况下,林场还要将仅有的利润上缴国家,至于林场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的经费就更无从兑现了。市县林业局属地方和上级林业

16、行政管理部门双重领导,但在财政对接、森林防火、林政公安、造林绿化等事务上存在着 两管两不管 弊端,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牡丹江林区职工存在工资水平长期偏低的矛盾问题,2020 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仅17800 元,是同期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 37.4%、全省的 52.2%、全市的53.4%.职工子女受教育条件差、成本高,就业、再就业问题突出。职工无收入来源,生存条件差,社会保障能力极弱,没有实现与地方社会保障体系的对接,成为影响林区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社会民生问题突出的同时,也导致了行业招工难的问题,很多企业都到外地高薪招人也很难招到,技工短缺。 4.2.4 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牡丹江市林

17、业行业固然有了较大发展,木业企业诸多,但总体来看,种、养殖面积较少,仅占全市地方林业用地面积的 10%左右;木业产业的发展在融资、用地、原料、招工等生产要素方面有待提高。 一带七区 中市区、绥芬河、穆棱三个园区大项目已无地可放,海林园区用地也很紧张,牡丹江市林业一度面临用地难的问题。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农户生产经营为主,经营管理粗放,单产低,效益不高,资源浪费较大,质量无保证。由于没有固定的社会团体组织或者是行业协会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使得农户们分头行动,产销自负,散户经营难以构成系统农业,竞争力较弱。产品创新少,大同小异,企业生产加工销售各自经营,竞争混乱无序,多通过价格优势互相

18、施压的现象比拟突出,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和布局,各方面的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长期以来,林区经济发展高度依靠于森林资源采伐和加工,构成了外延式经济增长形式,产业构造单一且水平较低,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产业体系很不完善,主营收入的 66.9%来源于原木销售。随着可采森林资源大幅减少,主导产业萎缩,林区经济社会发展陷入窘境。 4.2.5 技术落后产业发展思路相对狭隘 思想僵化、思路狭窄,没有解放思想,提高科技含量。林下经济发展水平与邻近省份的市、县相比差距特别明显,而且市属各县市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产业规模偏小、层次低。产品粗加工多、低端多,生产企业多、研发企业少,约 60%的企业为原字号初加工

19、,导致科技含量低,过腹不增值。行业内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市场品牌单一,除引进大亚、圣象、大自然、宜家等知名品牌和个别地方品牌外,绝大部分产品没有品牌,销售区域狭窄,市场竞争力缺乏。更重要的是由于缺少本地科技孵化,牡丹江市产业技术缺乏自主创新,多为引进的老旧技术工艺,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缺失。 对发展产业认识缺乏,导致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延迟缓慢。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示范效应不明显。不注重培养和发挥大户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开展产业经营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同时,由于农户知识的匮乏及本身素质的限制,加之服务指导不到位,技术培训跟不上,更难于把握华而不实的经营之道和技术知识,经济效益不高。投资渠道较窄,制约林下经济快速发展。除少数地方的个别项目获得少量的财政扶持资金外,产业发展主要为林农自筹资金,通过民间融资、贷款、自筹,资金始终是制约发展的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