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藏汉代彩绘男俳优佣的鉴赏,雕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博物院藏汉代彩绘男俳优佣的鉴赏,雕塑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博物院藏汉代彩绘男俳优佣的鉴赏,雕塑论文内容摘要:河南博物院藏汉代彩绘男俳优佣, 此俑赤裸上身, 歪头鼓肚, 特别可笑, 表现的应是俳优。此俑虽是小件, 但以小见大, 神情内含, 气势恢宏。形式简洁又有古拙之势, 既厚重、稳固, 又恣意、张扬, 有股贯穿的生命力在涌动。整个形态能够讲到达了 形神兼备 的完美程度。 河南省新发现文物展出了, 前去观赏, 非常博大精深, 让人盛叹中原古文明的繁盛。精妙的瓷器, 雄浑的青铜器, 还有精彩隶书的竹简, 完全是美的盛宴。 在幽静的博物馆里, 一件被射灯打亮的土陶小雕塑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件汉代俑人, 胖子样子容貌, 高约半尺, 红陶质地, 彩绘班驳
2、, 一足在前, 一足后跃, 鼓腹撅臀, 双手扬起, 面露喜色, 稳稳当当, 动感十足。我注意到很多观众在它前面穿过, 并不细看, 对它灰头灰脸的土陶样子丝毫不感兴趣, 而我却以为, 这是一件含有极高美学价值的雕塑杰作!为什么这样讲?难道这灰灰的土陶藏着什么机密吗? 博物馆这样讲明它: (彩绘男俳优俑汉代, 2006年荥阳薛村遗址出土, 头偏左侧, 高颧骨, 眼窝深陷, 大嘴, 面相滑稽, 曲臂, 两手上举, 大肚肥臀, 下身长裤宽大, 左腿独立, 右腿后翘, 作手舞足蹈状, 整个俑造型古朴, 扮相滑稽, 肥大宽松的衣裤正是为了适应表演, 是汉代乐舞、杂耍艺术兴盛的真实写照。泥质红陶, 主体模制
3、, 局部捏制, 雕饰。 此俑所展现的也正是汉代的乐舞盛况。汉时国力强盛, 经济发达, 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日益频繁, 西域的乐舞和杂技随之传到内地, 汉代贵族引为时髦, 宴饮中必有乐舞为伴, 并走向民间, 成为当时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在社会上极为普及。(汉书 武帝纪记载, 长安城内一次角抵百戏会演, 百姓 三百里内皆来观 .此俑赤裸上身, 歪头鼓肚, 特别可笑, 表现的应是俳优。俳优用调侃、诙谐、诙谐的话语, 以滑稽技巧的身体语言为能事, 有的还能歌善舞, 擅长博得观众的欢笑。 我所了解俑的历史很容易, 翻书上网查询就可知道个大概, 可详细品评一个俑的好坏美丑和美学价值却较难。鉴藏大师王世襄老先
4、生讲 品评工艺品, 尤其牵涉到它的艺术价值, 既不容易讲得很详细, 更难免有主观成分。而且欣赏、审美能力有高低, 见仁见智, 必然有分歧。因而某一个人的看法, 未必能为别人所接受。 我偏爱这件陶俑, 屡次前去欣赏, 看到众人漠视它, 只觉无言心痛。陶俑沉静无语, 但美就明明摆在那里, 我唯恐其美感之处被人们所忽略, 就想表述一下我的感受认识, 也希望鉴藏家有所讨论指正。此俑虽是小件, 但以小见大, 神情内含, 气势恢宏。形式简洁又有古拙之势, 既厚重、稳固, 又恣意、张扬, 有股贯穿的生命力在涌动。整个形态能够讲到达了 形神兼备 的完美程度。或许有人讲它的比例、解剖、构造、质感等表现错误, 但
5、他们是在用西方写实主义的审美标准来框限这件中国东方古典形式的作品, 难免造成错位、误解, 丧失标准的评判。 北朝齐画家、批评家、名士谢赫著(古画品录一书论道: 夫画品者, 盖众画之优劣也, 虽画有六法, 罕能尽该, 而自古及今, 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 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 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 六传移模写是也。 六法论 建立了以 气韵 为首的鉴赏绘画六个方面的品鉴标准。我们仿其品评传统绘画的 六法 , 由低到高从六个方面来简单品评此俑在 形 -即雕塑艺术上的成就。 汉代俳优佣 传模移写 .首先观察其形体特点。陶俑形体饱满, 围绕着看如同一棵生长的大树
6、, 而各个部分的组合则依着由下而上的力的构造规律得以调整, 如加强重心腿的强度, 减弱抬起腿的体量, 错开胸腹和臀股的连接, 减掉脖子, 削弱上肢, 使形体转动着节节上升。如同生命力的煽动, 头面比例占全身的三分之一, 使面部表情得以充分展现。即便在如此尺寸的小塑像上, 也能把动作、表情处理得协调得当, 融为一体, 使观者受其感染, 却不觉过分变形。 经营位置 .其次看其构图。此陶俑动作很大而重心很稳。四面观看都稳中带动, 头、腹、腿的形体在前后空间错落伸展, 双手、肩、背在左右空间伸展变化, 形体厚重坚实, 充分占用空间而变化有致, 不呆板, 体量虽小而感觉大气、充盈、丰富而不杂乱。 随类赋
7、彩 .看它的色彩质地。这个俑是红陶质地, 有白色妆底, 彩色描绘, 但历经千年, 剥落殆尽, 不见当日的鲜艳样子。这样也好, 所谓 洗尽铅华, 方见本色 .这是一种有历史沧桑感的朴质之美, 比起当日的装饰之美则更本质, 由于它合于自然, 归于本源。 应物象形 .来看它的形象塑造。俳优俑形象憨态可掬, 脑满肠肥, 动作夸大, 令人见之忘忧, 望之捧腹, 不用开口就笑倒一片。在头面形体的塑造上也技艺高超, 把头部分为额、面、颐三大体积, 并抛弃了生理对称的构造语言, 而以表现主题重组构造, 以 形 之 势 再行建构, 进而动感十足。这一点, 千年后的西方当代主义艺术大师毕加索也做过类似的头像作品,
8、 虽各自语言、风格略有不同, 却也各见其精妙。形体语言的处理, 变化和移情作用在不同的时空和文化背景下却如此相象, 让人可发一叹。 骨法用笔 , 言其技法功力。此俑虽处处浑圆, 但不觉松垮绵软。其实这位无名雕塑大师是很留心注意这一点的, 陶俑的制作技术要求陶俑多以弧面为主, 以便压模脱模, 因而他便在外轮廓上利用大的弧线, 在模线联合上修出较硬的面。在整体模制的基础上加以捏塑、刮削的雕塑手法, 在手部作相对方、硬、狭长处理, 并且在一些形体如腿的形式上减少变化, 使腿部稳健硬朗, 整体大型也结实稳当。 再看其 气韵生动 与否, 以便定其品级。中国古代绘画和雕塑历来讲究形式简练, 突出大的线、面
9、, 气势贯联, 自由结合;不是照摩对象亦步亦趋, 而是寻其规律, 风格鲜明, 让人看起来印象深入, 触目难忘。这些特点在这里陶俑上逐一具体表现出:它在组织构造上非常严密, 从足、腿、腹、胸到头, 又直到手尖通体贯气, 但又不是机械的处处紧连, 有变化有断有连, 有逆有顺, 照应对照, 而气韵起落不断。在腿部通过直线, 在臂部通过曲线, 在腹部通过面, 在躯干通过动作的倾势来组织构造。小的面、体, 照顾到整个组织构造的线、面、体;大的面、体又不是单一直白, 而是在整体之中有变化。整个陶塑神情完备, 生机盎然, 足可定为神品。 讲到 神 , 这件陶俑也有以往大多俑类雕塑所不及的精到之处。汉代雕塑往
10、往以大写意手法来强调刻画形象动态, 多以有意的对形象的简练、夸大、变形以到达传神的艺术效果。如汉霍去病墓上的马踏匈奴及石马、石虎等雕塑, 取自然之石形略加雕刻, 而人物、动物之形神毕现, 历千年风雨侵蚀而雄姿不减。这俑亦承此意, 而它的独特精神意义在于对 人 的表现。在西周及春秋之时, 俑的形象多为奴隶, 如三星堆及金沙遗址, 出土跪坐的奴隶, 它是以奴隶人殉的现实反映。到秦之兵马俑, 也多是纪律严明的战士, 形态规范而少有变化。南方楚地所作木俑, 多为恭敬侍立的女侍俑和庄严肃穆的武士俑, 造型给人以神秘诡异、严肃紧张的感觉。到了汉代, 俑更多表现的是下层劳动人民, 参加了越来越多的生活气息和
11、世俗民情。也许是身份越低的俑制作时受的规则限制就越少, 而俳优作为供人观笑的 弄臣戏子 身份较低, 无名的陶俑雕塑大师在创作这件俳优俑时也是自由放松得多, 发挥出高超的表现技巧, 用来自生活的细致观察, 为成就这件杰作创造了条件。且看此俑所表现的完全是一个具有强悍生命力的大写的 人 .在继承传统中国艺术中的含蓄内敛的品质美之外, 又十分表现出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作品少有的张扬、外化。虽是静静土陶一块, 却有声, 有色, 有气氛, 妙趣横生, 拙中见巧, 每一个体都表现出一种气力、运动和气势。看他身体肥硕, 动态活波, 以卑微之身舞出跃然的动势, 双手高扬, 显露出恣意张扬的活力。形象率真天然, 如
12、痴如迷如颠狂忘我, 粗砺豪放, 自由自在, 活泼泼如生命就此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今日观之, 虽跨越千年而快乐如在眼前, 没有精致的细腻之感, 却传达出 意境神似 的感人之美。憨厚的神态表情和笨拙的动态浑然一体, 不拘的形态弥漫的激情, 完全超出形体本身, 表现了汉代中原人民在生活中的诙谐、乐天、诙谐的个性特质, 真是顽强不屈的生命之舞。这也是汉代的陶俑艺术大师来源于生活, 根植于民间的艺术观察、艺术感悟, 方能创作出此别具生命力的作品。即使在现今, 在中原大地上的民间庙会、社火、书会上仍然能见到此种带有狂欢释放性的泼辣张扬的戏剧、舞蹈和讲唱。如沿袭千百年的淮阳太昊陵人祖庙会, 浚县山古庙会,
13、 宝丰马街书会等, 每到会期, 方圆百里群众和全国各地赶会者及艺人们, 不下十万之众, 用谒祖、祭拜、鞭炮、吹打、大戏、社火、演艺、浩歌呼喊、狂迷舞蹈谱写出一曲曲千年不绝的生命狂欢的舞曲。 艺术家经过 写实 、 传神 到 妙悟 的艺术境界, 就是通过点、线、色、形体、动作组成有机和谐的艺术形式, 以表示出出独创的意境。这件陶佣的制作当时或被动、或无意、或有心, 古代陶俑大师选取舞蹈的动作来表现了一个自在的状态, (诗经 周南 关雎 序曰: 永 咏 歌之缺乏,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而 舞 , 这最高度的韵律、节拍、秩序、理性, 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 它不仅仅是一切艺术表
14、现的究竟状态, 且是宇宙创化经过的象征。 在这舞中, 严谨如建筑的秩序流动而为音乐, 浩荡奔驰的生命收敛而为韵律。艺术表演着宇宙的创化。它直接启示宇宙真体的内部和谐与节拍。 宗白华语 舞蹈的意象在这里成为艺术表现的顶级状态。无论舞者、作者或观者, 在这里交融, 都会通过这一形式而感悟到生命力的冲动勃发, 表示出了对生命的礼赞。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首段写到: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此件舞蹈陶俑当然没有公孙大娘舞剑之灵动飞舞, 精妙绝伦, 但自有其酣畅淋漓, 超然物外之不羁张扬。艺术作品的创造, 艺术家绝不是一味客观地描绘, 而是从他最深的
15、 心源 和 造化 接触时忽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 .美学大师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指出: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 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 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身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 真力弥满, 万象在旁, 掉臂游行, 超脱自在, 需要空间, 供他活动。于是 舞 是它最直接、最详细的自然流露。 舞 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这件舞俑个头虽小, 意义却不可小觑, 我们可见其文化价值, 折射时代审美趣味, 及关注本身, 具体表现出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它的雕塑语言的高超、形式的大美也不断启发我们, 陶俑承接着中国传统的艺术特征,
16、 他使我们省悟中国哲学境界和艺术境界的特点, 中国哲学是就 生命本身 体悟 道 的节拍。 宗白华语 .人类虽早已是脱开纯靠自然生存的社会人, 但仍然是肉身肉心, 虽是俗事纷扰, 劳心羁绊, 内中却包含着不曾沾染半点俗世尘埃的与自然同根、天地同源的 本心 .正如fo经云 心性本净, 客尘所染 一旦碰到天地自然之大壮、大美便顿觉心胸阔朗、感动异常、甚而泪流满面, 那便是与 本心 激荡、共振的感应。而此古陶俑蕴含着大拙大巧之美, 我们在欣赏之时, 用心体会, 自然也就能感到老子所言的超脱尘俗的 与道冥一 的境界。一切伟大的艺术品无不具有这种与天地贯穿的能量和精神。想当初, 乍见此俑, 便觉心头一震,
17、 灵光闪动, 随即心中慰然, 是了, 是了。这也许是艺术的 直指人心, 见性成fo 的顿悟之道吧。 陶俑存在的几千年来, 一直默默无闻。孔子有言道: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以俑像象人表示出对始作俑者的不仁的反感, 可俑代人殉还是社会的进步。大多数俑终其一生葬身地下与土同化, 永世不见天日, 能再见后人的则少之又少。即便能重见天日者, 中国人作为对死亡的忌讳也不愿接触和议论它, 大量的俑出土之日就是毁坏之时, 因而俑长时间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之外。直到20世纪初, 西方人在中国搜集古物, 发现了俑, 才肯定其艺术价值。其实俑虽出于墓中, 和青铜器, 古瓷或青花同为文物, 我们对其他文物能够喜欢把玩
18、, 珍藏摆设, 对俑也不必忌讳过度了。我喜好古俑的古朴本色, 也陆续珍藏了一些汉俑, 神情形态都还不错, 但都少了这件俳优俑的那份自在, 怡然。有时候就想, 真希望能拥有它, 那怕短短的一会儿, 能与这位老兄在长夜之中, 灯下对晤-我看他, 厚厚的是千年喑哑的浅吟低唱;他看我, 几十年人生却如薄薄纸片一样。这样想来, 真真是荣宠顿失、物我两忘, 直达澄明超脱之境界了。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谢赫。古画品录 2宗白华。美学散心漫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3李泽厚。美的历程。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1 4 王世襄。锦灰堆。北京:三联书店, 2000 5 滑田友。滑田友。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3 6 河南博物院著。河南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