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漫画《阿布!阿布!!》的德育美学特征,美术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35921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漫画《阿布!阿布!!》的德育美学特征,美术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民俗漫画《阿布!阿布!!》的德育美学特征,美术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俗漫画《阿布!阿布!!》的德育美学特征,美术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漫画《阿布!阿布!!》的德育美学特征,美术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俗漫画(阿布!阿布!)的德育美学特征,美术论文早在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就提出 以美育代宗教 ,以为美育陶冶情操、激发情感的作用与宗教类似,具有普适性教化功能。从发生学角度来讲,民间美术具有地域分异性和原发性,与原始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且多与民俗活动相关,具有类似宗教的神秘感;同时,民间美术产生于民众之手,存在于百姓生活之中,具有最为广泛的民众基础。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蕴含着传承数千年的 多元共生 同构 和谐 等传统造物思想,寄托着祖辈 求生 趋利 避害 祈福纳祥 等美妙愿望。因而,以民间美术作为美育题材,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民俗漫画是结合传统

2、民间文化元素进行创作的当代漫画。 该画种集民俗性与时代性于一体,既迎合了少年儿童对漫画的爱好,也融入了传统民间文化因素,在提倡民族文化自觉的今天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阿布!阿布!是民俗漫画家景绍宗于2018年创作的民俗漫画童话。该作品以水彩漫画为媒介,以童话故事为载体,讲述了男孩不点儿与自个的保卫者-家传布老虎阿布在 毒五月 战胜五毒的成长经历。对虎、五毒、门神等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的恒常主题进行合理转换,参加 和谐 诚信 宽容 独立自强 等来源于传统同时亦有时代意义的民族精神,寓教于乐,激发读者的道德情感。文章以艺术学为平台,结合教育学、民俗学、社会学研究,以为该作品探寻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造型方

3、式和表示出方式,合理地赋予了传统题材新的精神价值,对研究民间美术元素的当代应用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实现了民间美术的德育功能。 二、民间美术元素内涵的合理转换 滋生流变于中国数千年传统的民间文化,往往依附于民俗经过的静态符号载体。剪纸、布偶、门神画等物质形态直接作用于人的感性,具有较为固定的象征意义。民俗漫画作品以民俗元素为主要题材,以少年儿童为受众群体,既要考虑民俗元素固有的功能性意义,也不能忽视受众的心理特点,因而只要对前者的内涵予以必要的深化和转换,才能适应后者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历体验。作品(阿布!阿布!融合了与端午礼俗相关的传统哲学观念,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及人本身的和谐发展作为隐

4、含的主题,在这里基础上赋予传统民俗元素时代精神及人性特征,到达通过视觉形象唤起观众的心理等待和联想,与受众产生共鸣的创作目的。 1.传承哲学观念 中国文化追求个体系统、社会系统及自然系统的平衡和谐。个体的和谐由心理和和谐生理和谐两部分构成;社会系统的和谐则建立在人与人交往、人与所属社会的互动经过中;自然系统的和谐包括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端午节的各种风俗和传讲都与阴阳五行对立转换思维构造密切相关。(阿布!阿布! 反映了中国文化所包含的三个系统和谐发展的哲学理念 ,借用民俗元素之载体,将传统哲学观念巧妙地蕴藏在童话故事中。个体系统的和谐具体表现出在男孩不点儿与蛇女阿秀的自我认知经

5、过中,不点儿由于身体 气化失调 阳不潜藏 而多梦,梦中与布老虎阿布勇战壁虎、蜈蚣,阳气大增;蛇女阿秀属 阴 ,为保卫朋友重新认识自个并接纳自个的社会角色,化为巨蟒,不点儿和阿秀最终都到达了阴阳的调和;在与五毒较量的经历中,蛤蟆、蜘蛛实现了由恶到善的转化,讲明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提醒人类反观本身的错误,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由人、神、怪等各种社会角色的代表组成的社会系统也在互相交往中通过换位考虑、互信互爱,实现社会系统的和谐运转。 2.民俗元素的时代精神 真正传统的好东西是不会完全走掉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好的传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并且要努力去发扬和继承它。 与民俗活动相关的物质形态有其特

6、定的传统含义,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化的发展,物质形态的含义也不断变化,这是环境的使然也是应然。以传统哲学观念为基础,寻找民俗元素的时代性意义和当代价值,是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以传统的 虎 文化为例,从青铜器上的虎纹图腾到民间艺术中虎的造型,外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内涵也不断丰富,但不变的是对气力的敬畏、对 勇 的崇尚。在(阿布!阿布!中,作为主角之一的布老虎最开场是主人的保卫神,英勇地与毒虫战斗,而后却被蜈蚣吞入肚中,需要主人不点儿营救。可见 虎 在作品中不单是 勇猛 之 勇 ,更重要的是 勇气 之勇。传统意义上能够护佑儿童的 虎 不再是无毒不克的安全屏障,而成为给予儿童自信自强之力的精神支撑,赋

7、予了传统民间 虎 艺术品新的内涵,符合时代需求。 3.造型变化突出 人 性 民间文化中始终保存了某些原始崇拜观念因素的影响和痕迹,但在历史进程中也不断纳入新的因素,接受新的影响,以致于逐步丧失或改变了某些原始成分而呈现嬗变之势。 民间文化在嬗变的经过中,超自然的气力逐步失去神秘性,主体对内在的自省和对客观现实的审视使民间美术的表现对象由 神 逐步过渡到 人 .如, 门神造型就经历了由自然形态的桃枝到人格神 神荼郁垒 ,再到历史功臣,甚至普通军民的演变经过 . 由此可见,赋予 神 以 人 性是民间艺术发展经过中艺术观念由蒙昧走向自明的必经之路。作品(阿布!阿布!中对武将门神秦叔宝、尉迟恭的 人

8、性描绘进一步详细化,身材粗壮的漫画造型突出尉迟恭鲁莽的性格特点,高挑瘦长的秦叔宝敏感机智,也和平常人一样知疼知痒;本来用于避邪祛灾的布老虎阿布与孩子历经磨难,共同成长,原来的灰色老鼠鼻变成五彩丝线绣鼻;五毒中的蛤蟆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而弃恶从善,背上开满莲花;有 多子 涵义的蜘蛛本无害于人,只因人类影响其繁衍后代而口吐缠枝纹丝蔓 故事中的 神 怪 都在其传统形象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创造,被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情感,为常见的民间美术形象注入新的生命力,让读者在角色中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与角色拉近距离,产生认同感。这也正是民间美术 以人为本 开放兼容 造型观念的当代实践。 二、读图经过中的德育观照 儒家教育

9、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本体论、人性论、道德论、教育论的统一。 天人合一 的哲学观念是传统文化的本体论所在。公民道德教育具有超越性的一面,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因此与超功利性的美育密切相连。在读图经过中进行的德育观照,也是从激发个体道德情感出发,使个体坚定道德意志,进而引导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道德行为,最终使个体构成群体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 1.个体:激发道德情感 个体在协调发展经过中,怎样克制本身弱点,实现身体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提升,与道德情感的激发密切相关。艺术作品要做到对个体面临的实际状况和心理状态的了然于胸,在这里基础上的后续创作才能引起观众心灵的共鸣。作品(阿布!阿布!中既有对儿童心灵 断乳期

10、的理解,也有对其独立思想意识的肯定。如,不点儿害怕单独睡觉,阿秀由于向往人类的生活而脱离家人,后来不点儿为救朋友战胜了恐惧,阿秀也接受了自个生而为蛇的事实并得到人类的友谊。小读者在感悟故事情节、观察角色形象的同时,结合本身经历及情感体验,产生角色认同,进而激发道德情感。 2.交往:引导道德行为 与人的交往及对行为的模拟,是儿童认知社会的必要途径。儿童期是社会化经过的开端。让 皮亚杰的个体研究结果以为,儿童的主要认知方式是具象思维,靠感觉和模拟认识世界,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而,在观察世界的经过中,模拟行为是儿童获得习惯的重要途径。在激发道德情感的基础上,对道德行为的模拟是顺理成章的经过,华而

11、不实还牵涉道德意志品质等因素。如,在作品中,描绘蛇女阿秀与人类的交往经过,起初是失败的不被接纳,然后封闭自我不愿沟通,再是敞开心扉获得友谊,最后认识自个,战胜恐惧,在与别人交往的经过中实现了个人的社会化。这样的布置实际是以中华传统 龙 文化为基础,将儒家 人之初 的 性善论 以及民间推崇的不畏强敌、迎难而上的英雄主义参加到美术形象中,实现了个体与民族精神的完美结合。 3.群体:构成道德观念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前提,它可能建立在已有的道德观念基础之上,可以能来自生活经历体验,得到群体认同的道德行为和共同的道德情感体验是普适性社会道德观念构成的必要因素。 个体的道德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会起到引

12、导别人的作用。 被群体认可的道德行为成为习惯性行为,就会发展为社会道德风气和价值观。 在作品(阿布!阿布!中,不点儿为救出阿布决定英勇地与蜈蚣战斗,这样的行为得到了蜘蛛、门神、阿秀的赞同和帮助。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重义 精神的具体表现出,与当代社会仍然认可的珍惜友谊、互帮互助等道德主张一脉相承。最后,闰五月里所有角色一起出场的 大团聚 情景传达的仍然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价值观,符合民间艺术 求大、求全、求美 的造型原则,也是当代社会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人文追求。 结束语 民间美术来自民间,丰富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无论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工艺怎样工业化,外在色彩、造型怎样演变,只要其建构

13、基础没有改变,内涵精神没有被遗忘,在新的时代就仍然会有其存在的价值。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没有出现断层,民间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参加符合时代需求的民族精神,丰富其内涵,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然选择。在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探寻求索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价值观怎样通过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方式展现出来,从少年儿童的美育活动入手,立足当下,着眼将来,是将优秀的民族精神融入新生血脉的重要途径。 注释: 何星亮。从传统节日看古代中国人的和谐理念-以端午礼俗为例。民族研究,20083。 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145. 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160. 戚序,张红琼。公共安全意识变迁与门神造型的衍变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 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当代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6.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