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应对措施,就业指导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后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应对措施,就业指导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疫情后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应对措施,就业指导论文内容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竞争人数增长、岗位投放减少、人才需求升级。为此,层面,要完善政策,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高校层面,要多措并举,提升毕业生就业实效;学生层面,要转变思路,强化本身就业能力。 本文关键词语: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法学专业;应对之策; 2020年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好于预期。但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的压力下,经济发展仍
2、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就业形势仍然比拟复杂。因而,深切进入探究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之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一求职基本盘扩大,竞争人数增长 一方面,国内应届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2018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由575.4万增长至874万,年均增长近30万,2021年更是高达909万。详细到法学专业而言,相较于1990年,2020年“法学教育学位总数增长了18.9倍,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分别增长了14.6、25.4、47.8倍 1,每年获得法学学位人数超过6万人。另一方面,国门外疫情仍在发酵,全球防疫形势仍然严峻,一
3、些留学计划改变的学生群体将分流至国内升学、求职大军。同时,国外经济下行明显,就业时机减少,我们国家却顶住压力,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反差加速留学人员回流,使归国就业人数持续走高。国内毕业生数量攀升和国外留学生回流,加之部分毕业生留学受阻转战国内求职,导致进入就业市场的求职者基础人数扩大,就业领域的竞争势必会加剧。 二刚需增速放缓,岗位投放减少 受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估计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调控和恢复阶段。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企业选择压缩人力资源支出,减少了人员招录或降低了人员规模扩张速度。法学作在商业交往的辅助型、支撑型、服务型专业,其在就业、从业方面对其他行业
4、的依附性较强,因而法学专业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较之其他专业愈加突出。以北京工业大学法学专业为例,“2021、2022、2020三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人数分别为60人、71人、73人,对应的就业率分别为98.33%、87.32%、63.01%,深造率即于国内或赴国境外升研人数占当年本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分别28.33%、29.58%、30.14% 2。可见,在升学率基本无变化的情况下,近三年该校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尤其是2020届作为受疫情影响的第一届学生,就业率出现断崖式下滑,充分反映出进入后疫情时代后法学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 三人才需求升级,复合型人才紧缺 此次疫情放大了我
5、们国家人才培养方面的缺乏,人才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多个领域就业缺口大。详细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也存在严重的构造性矛盾。一方面,同质化严重,传统型基础法律人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特色化缺乏,复合型高端法律人才供不应求。十分是受疫情的影响,卫生法学方面的人才需求激增,但当下我们国家仅有个别院校在法学人才培养经过中牵涉卫生法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教授。同时,近年来,随着5G通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加速推广,电商主播、碳排放管理员等新的社会职业逐步衍生,就业领域的格局重塑对法学人才提出了愈加多元的要求。进入后疫情时代,社会将愈加需要既懂法律又熟悉前沿科技,思维活泼踊跃
6、、视野开阔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后疫情时代应对大学生就业挑战的策略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要推进高校毕业生更高层次质量更充分就业,必须从、高校、学生三个层面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一层面:完善政策,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例如,2020年3月,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施行意见国办发20206号;2020年7月,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敏就业的意见国办发202027号;2020年7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
7、举措,提出支持灵敏就业、鼓励企业吸纳、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施行阶段举措、开展精准帮扶、优化就业服务等详细措施。 各级应把帮助高校毕业生解决好就业问题作为重要事项,深切进入贯彻落实、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做好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法学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和布局,化解当下法律基础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缺乏的问题,分类引导不同层次法学院校优化整合资源、彰显本身特色、明晰本身定位。 二高校层面:多措并举,提升毕业生就业实效 第一,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院校一肩挑着教授知识、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任,另一肩担着促进就业、推动经济社会
8、发展的责任。单看法律人才培养,全国超过600所院校开设有法学专业。进入后疫情时代,无论是专门的法学类院校抑或是综合大学里的法律系和法学院,都要顺应时势,瞄准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下功夫打造厚基础、宽口径的高水平复合型法律人才,提升人才竞争力。一方面,有条件的院校要打造高端法律人才培养高地,培养跨学科、国际化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以适应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下,部分高校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的做法值得关注和学习。例如,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同设置了涉外法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利用两校的法学和语言优势资源,实现两校本硕一体化贯穿式培养,进而大力培养经得起实践检验、面向将来的跨学科、国际化的高水平复合
9、型法律人才。另一方面,其他高校也要做好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工作,结合基层服务实际,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职业素养,积极到基层去建功立业,以适应法律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第二,精心搭建实习实践平台。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通过实习实践,学生能够对理论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验,加深对法学理念、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够获得对法律相关职业的初步认知,加强专业自信,择业时愈加理性、更有针对性;能够积累一定的实务经历体验,在求职中更有竞争力,也为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实习实践也是向用人单位展示本身素质和能力的大好时机,律师事务所等用人单位大都通过实习来挑选适宜的应届毕
10、业生。因而,在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背景下,高校做好法学专业实习实践的管理、监督、服务工作显得越发重要。各高校应拨付专项经费搭建实习实践平台,与公检法司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机制,制定实习教学大纲、实习计划意见和实习效果评价方式方法等,抓好实习实践的组织施行。 第三,精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从后疫情时代的职业发展趋势出发,在充分研究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基础上,制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案。首先,做好就业政策宣传、求职技巧教授、岗位信息发布工作,筹办线上线下就业双选会,多为学生发现就业时机、推荐就业时机、创造就业时机,扮演好学生与用人单位
11、之间穿针引线人的角色。其次,探寻求索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要想在学生前、走在学生前,贴近不同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选择和确定合适自个的职业方向、就业地区、劳动岗位。要十分关注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做好定向重点帮扶,争取不让一个毕业生落伍。最后,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拨付创新创业教育专门经费,配备创新创业教育专门团队,鼓励学生创新,支持学生创业。 三学生层面:转变思路,强化本身就业能力 第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应杜绝“缓 “慢 “等 “靠 等错误观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准确认识自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信;要找准自个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切忌随波逐流,避免出现别人考研
12、我也考研、别人就业我也就业的跟风行为;要做好职业规划,积极介入实习实践,理性判定就业形势,努力寻求就业信息,捉住就业良机。大学生在求职经过中应理性而不任性,能够先就业再择业,要坚信有志向就会有事业、有本领就会有舞台。 第二,加强本身能力建设。法学专业学生要珍惜难得珍贵的学习时机,汲取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努力提升学术研究、问题解决、语言表示出、人际交往等多种能力;要努力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打下扎实的法学功底,为日后履职尽责奠定基础;要锤炼忠实、务实、担当、严谨的作风,以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展现现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汪习根,汪沛,我们国家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一-构建 面向基层法治改革的就业新形式J.武汉大学学报, 2018(1):32-39. 2刘坤轮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理念层次一-深埋在“ 卓法计划2 0 中的金丝银线J中国大学教学, 2022(6):38-43. 3张良成, 黄姝重大疫情应对中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途径研究-以南 昌航空大学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2020(1):91-95. 注释 1郭二榕,沈文钦,王顶明.法学学位体系和教育规模的中美比拟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1):68. 2数据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官网发布的2021届、2022届、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