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新理论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新理论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论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微观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新理论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论文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遭到很多批评,能够概括为两类:一类是西方经济学内部的批评,如新剑桥学派对其资本理论等若干理论的批评;另一类是外部的批评,主要是主义经济学对其理论整体的批评。固然如此,但它所构建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仍然有非常大的影响,至少到当前为止,我们国家所有财经专业仍然无例外地将其作为本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这种做法,似乎是要把经济学的某些 定论 教授给学生。 不过,就笔者观察,流行的微观经济学其实存在很多 缺点 ,十分对中国的读者来讲,其在提供真实知识方面有很大的改良余地。例如,流行的微观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主题是很好的,但却把它局
2、限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四种市场类型,这就太片面了。1949 年以后,我们国家进行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实验;1980 年以后,我们国家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当前被称为转轨经济,以区别于比拟成熟的市场经济。这样,我们至少看到三种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转轨经济、比拟成熟的市场经济。这三种经济体制都面临资源配置问题,把这三种经济体制在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上的异同,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研究,或许会使流行的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更为丰富。 微观经济学应该如何改良? 有哪些资源能够仰仗? 在理论资源方面,第一,20 世纪 30 年代关于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大论战;第二,比拟经济体制的研究;第三,新制度经济
3、学理论的进展。在实践资源方面,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场的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市场化改革的世界性浪潮最为重要。 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对问题的理解或许会愈加深化和丰富。把这些对问题的新的理解充实进去,或许会使流行的微观经济学的相貌发生很大改变,更为重要的是,或许能够把和事实更为贴近且更为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教授给学生。 本文的基本思想能够表述如下:一个经济体由两级组织构成,高级组织是国民经济,初级组织是企业,企业的基础是劳动者。三者的目的不同: 国民经济的目的是资源最优配置,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劳动者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目的不一致产生了企业对劳动者的鼓励问题和国民经
4、济对企业的鼓励问题。资源最优配置决定于两级组织的鼓励效果,鼓励效果断定于鼓励方式,鼓励方式决定于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不同,鼓励方式就不同,鼓励效果也就不同。以图 1 示意:【图1】 组织、鼓励与资源配置 (一)组织与鼓励 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上,经济活动 生产、流通、分配 总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完成。组织是指一群人按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以完成某个目的。任一经济体,概括地讲,有两个层次组织。 低层次的组织是企业。企业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具有一个层级式的构造。企业的目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即投入 产出的差额,或者讲,利润最大化。 高层次的组织是国民经济本身。国民经济的目的是资源最优配置,有四方面
5、的要求:第一,资源配置的构造性。这是指生产构造符合需求主权构造。典型的需求主权构造有两种。第一种:消费者主权,意指生产构造应该符合消费者的偏好,一方面,生产受消费者欢迎的品质优良的产品;另一方面,在产品品质既定情况下,产品数量大、价格低,使消费者剩余最大。第二种:生产者主权,这里借用加尔布雷思的术语,但意思改变,其意为生产构造应该符合作为生产的主导者的的偏好,十分是的投资偏好。至于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主权的优劣,则没有定论,它决定于经济体制的价值判定或偏好。 第二,资源配置的效率性。这是指在生产经营中对所使用的稀缺资源的节约程度,其最佳表现为:在社会成本给定时产出最大,或者,在产出给定时社会成本
6、最小。节约程度决定于生产的技术以及技术的发挥程度,所以节约地使用稀缺资源有两个渠道:一是在技术既定时,使技术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节约稀缺资源;二是通过技术进步节约稀缺资源。 第三,资源配置的分配性。这实际上就是指功能性收入分配,或劳、资报酬的分割。无疑,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讲到底,这是私人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对总收入而言,更为基本的收入分配是总收入在私人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分配。对于后者,流行的微观经济学语焉不详,所以值得十分关注。对私人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而言,从生产的观点看,收入分配应该反映生产要素对资源配置的构造性和效率性的奉献,奉献大者收入高,奉献小者收入低。对总收入在私人部门和部门
7、之间的分配而言,假设私人部门所需要的公共服务是已经知道的,在这一前提下,能够从两个角度观察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其一,是提供全部服务还是部分服务;其二,所提供的服务,费用是较高还是较低。所以,在这一方面,资源配置的分配性,就是要实现部门的收入仅限于高效地提供私人部门所需要的公共服务。 第四,资源配置的充分性。这是指稀缺资源的利用程度,是充分利用,还是未充分利用。未充分利用的现实形态是企业开工缺乏甚至倒闭,以及与此对应的工人就业缺乏甚至失业。在资源配置的构造性、效率性、分配性给定的情况下,显然,对稀缺资源的充分利用优于未充分利用。教学材料一般把资源配置的充分性归入宏观经济问题。但是,即使是在经济高
8、涨时期,各行业可以能有不一致的表现:一些行业充分就业,一些行业未充分就业;一些行业价格上涨,一些行业价格下跌。可见,资源配置的充分性,既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资源在某些行业未充分利用,反映了在这些行业存在资源浪费现象,所以,资源配置的充分性是另一种含义的资源配置的效率性问题。 组织的基础是组织成员,而组织成员行为的本质特征是自利,这就产生了鼓励的需要。鼓励是指通过组织成员的自利行为去完成组织目的。因而,企业需要通过鼓励劳动者实现利润最大化,国民经济需要通过鼓励企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劳动者的积极性通过影响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影响资源配置。劳动者的积极性有调动和未调动两种情况,
9、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包括有利于和不利于资源配置两种情况,组合起来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劳动者积极性充分调动,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有利于资源最优配置,这样,劳动者行为使有利于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况强化。第二种情况:劳动者积极性充分调动,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不利于资源最优配置,这样,劳动者行为使不利于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况加剧。第三种情况:劳动者积极性未充分调动,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有利于资源最优配置,这样,劳动者行为使有利于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况弱化。第四种情况:劳动者积极性未充分调动,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不利于资源最优配置,这样,劳动者行为使不利于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况弱化。 (二)家庭行为与资源配置 1 消费行为
10、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般规律能够用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平衡表示出,即购买各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之比都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由此,在收入给定情况下,家庭大致确定了在衣食住行诸方面的消费数量。在衣食住行诸方面的消费数量大致确定的情况下,序数效用论所讲的家庭对同类商品购买替代的选择才会出现。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确实要进行选择,但选择的重点首先是各种补充商品,以知足生活各方面的需要;然后才是对替代商品的选择,通过搜索更低的商品价格,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因而,消费者对补充品的选择是第一级的选择,对替代品的选择是第二级的选择。 但是,上述消费者的选择实际上发生在存在消费者主权的情况下,而在生产者主权
11、情况下,消费被强迫决定。 2 要素供应行为 要素供应行为的一般规律,可以以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表示出,即要素报酬必须等于提供要素的边际成本。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要素所有者根据要素报酬的高低选择要素供应的数量,这是能够理解的。但笔者以为,基于要素禀赋,要素能够提供的数量大致是固定的,因而,对要素所有者更为重要的选择不是提供要素的数量,而是针对一个比拟确定的要素数量选择尽可能高的要素报酬。这个要素报酬有一个底限,低于它,不愿意供应要素;高于它,则愿意供应要素。就是讲,要素所有者愿意接受的报酬是一个区间,当企业愿意提供的要素报酬处于这个区间时,要素所有者提供某一确定数量的要素。 生产要素所有者把生产要素
12、投入生产是为了获得收入,有两种情况:(1)在要素实际投入给定时获得更多的报酬;(2)在报酬给定时减少要素的实际投入。从另一方面看,这两种情况又是一回事:要素所有者都是在追求报酬获取与供应成本的平衡。企业则是追求要素报酬支出与要素对生产的奉献的平衡。对此,微观经济学给出确切的表示出,即要素报酬等于其边际生产力且等于提供要素的边际成本。但是,问题在于:要素所有者以及企业怎么知道三者能否相等呢? 要素对生产的奉献,即便在计件工资的场合,也很难完全准确地衡量。实际上,关键不在于客观的衡量,而在于主观的感受。感受在比拟中构成,就是讲,雇员通过对雇主的比拟,决定取舍。比拟的关键是雇员具有选择企业的权利。在
13、具有选择权的场合,假如雇员对企业开出的工资不满意,就会选择 跳槽 ,直至满意而就业。这就是契约理论所讲的 相机续约 。 跳槽 意味着雇员不认可当下的报酬与付出的对应关系;满意而就业则意味着雇员认可当下的报酬与付出的对应关系,即以为当下的报酬和付出具有一致性。所以,微观经济学中的 要素报酬等于其边际生产力且等于提供要素的边际成本 ,仅在这种比拟与选择中才逐步浮现出来。 由此可知,在劳动者缺乏选择就业企业的权利的情况下,对应于某一劳动投入,假如劳动者接受的工资下限高于就业企业愿意提供工资的上限,那么,企业愿意提供工资的上限成为平衡工资,与平衡工资对应的劳动投入成为平衡的劳动投入,它小于劳动者原先预
14、备的投入量。 (三)企业行为与资源配置 1 企业供应 企业行为的基本特征也是自利 利润最大化。企业行为包括产品的供应、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以及投资。 第一个问题:企业供应对资源配置充分性的影响。固然讲企业的基本行为是生产,但是,这种生产是在固定资产给定情况下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其实,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都已经被决定,不能选择了。唯一未被决定的是 生产多少 ,但是, 生产多少 决定于市场需求,这也不是企业所能选择的。假如市场需求足够大,产量到达既定固定资产的额定生产能力,那么,企业的利润到达最大。在其他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能力未被充分利用,所以,企业的利润也未实现最大化。 关键的几点是:
15、第一,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是固定的;第二,企业不能选择产量,产量由市场需求决定,企业被动地接受产量;第三,只要当对企业产品的需求等于企业额定生产能力时,企业才获得最大利润,而在其他情况下,利润均小于最大利润。 所以,新古典经济学所讲的只要知足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条件,企业的利润就到达最大的观点,远离事实。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中,宏观经济问题是资源闲置,微观经济问题是资源配置。 研究内容的侧重,很容易给读者造成一个印象,好似宏观、微观面临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虽然,微观经济的重点是资源配置,但资源配置会内生出资源闲置问题。资源配置是一个经过,在这个经过中,企业决策 出错 在所难免,而 出错 往往就会导
16、致资源闲置。如上述,只要企业的生产未到达额定生产能力,资源闲置就会出现。 假如经济体存在某种机制,使企业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经济体资源最优配置目的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的相容,否则不相容。 第二个问题:企业供应对资源配置效率性的影响。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有三种基本的方式:(1)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社会成本;(2)提高产出价格,降低投入价格;(3)通过外部性(损人利己)降低私人成本。企业对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方式的选择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性有重要影响。假如企业选择第(1)种方式,那么,经济体资源最优配置的目的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相容;假如企业选择第(2)种或第(3)种方式,那么,二者的目的不相容。
17、2 企业对要素的需求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企业对要素的需求决定于要素边际产量等于要素报酬,其基本思想是根据要素报酬高低选择要素需求量。但根据本文的观点,在短期,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固定的,与之对应,对可变要素的需求也是大体固定的。因而,在要素需求方面,企业选择的重点不是要素的数量,而是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要素。和劳动者选择企业的情况相类似,假如企业有权选择劳动者,那么,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有望实现,进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和劳动者效用最大化的目的相容;假如企业无权选择劳动者,那么,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很难实现,进而二者的目的不相容。 3 企业的投资行为 投资指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投资和机器设
18、备购买。新古典经济学把资源配置概括为三大选择,事实上,这三大选择,在存量上,决定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增量上,决定于企业的投资。 第一个问题:投资对资源配置构造性的影响。固定资产存量决定了生产的技术水平以及额定生产能力,进而决定了与之对应的各种投入即资源。因而,固定资产存量的产业构造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构造性。一般来讲,固定资产投资导致固定资产存量增加。假如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构造与固定资产存量的产业构造一样,那么,固定资产存量的产业构造以及资源配置的产业构造不变;假如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构造与固定资产存量的产业构造不同,那么,固定资产存量的产业构造以及资源配置的产业构造就会发生改变。在这个边际的意义上
19、,能够讲,投资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构造性。 在投资成本大致一样的情况下,投资的部门构造决定于部门的相对预期需求,十分是相对预期价格。价格的构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服从于消费者主权,另一种是服从于生产者主权。因而,需求主权决定了投资的部门构造,进而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构造性。假如经济体存在某种机制,使投资的部门构造与消费者主权一致,那么,企业投资利润最大化目的与经济体资源配置的消费者主权目的相容;假如经济体存在某种机制,使投资的部门构造与生产者主权一致,那么,企业投资利润最大化目的与经济体资源配置的生产者主权目的相容。 第二个问题:投资对资源配置效率性的影响。从行为的目的看,投资和生产没什么差异不同,都是
20、为了获得投入产出的最大差额,即利润最大化。但投资有风险,可能成功,可以能失败,失败意味着资源浪费。投资的前景与投资的类型 稳健型和膨胀型 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稳健型投资成功的概率较大,反映资源被节约地使用;膨胀型投资失败的概率较大,反映资源被浪费。 就投资的个体而言,有的表现为稳健型,有的则为膨胀型或 饥渴 型。从这方面看,投资行为似乎极其偶尔,不表现出规律性。科尔奈的研究为我们观察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视角 投资人对投资后果的负责程度、承当程度。假如投资人对投资后果的负责程度高、承当程度高,那么,投资多表现为稳健型;假如投资人对投资后果的负责程度低、承当程度低,那么,投资多表现为膨胀型或 饥
21、渴 型。由此,还能够得出一个进一步的推论:在私人投资的场合,投资人对投资后果的负责程度高、承当程度高,因而,投资多表现为稳健型;在投资的场合,投资人对投资后果的负责程度低、承当程度低,因而,投资多表现为膨胀型或 饥渴 型。 假如经济体存在某种机制,使投资多表现为稳健型,那么,企业投资利润最大化目的与经济体资源配置的效率性目的相容;假如投资多表现为膨胀型,那么,二者的目的不相容。 不同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 经济体制是一系列经济规则的总体,详细包括:第一,企业生产的决策权;第二,投资的决策权;第三,产品、要素的定价权;第四,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联络的性质(是强迫,还是自由选择);第五,和企业
22、的关系。 (一)市场体制的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1)私人占有生产要素;(2)家庭购、销,企业产、供、销及投资,均为分散决策,通过选择,以契约 买卖的方式进行;(3)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由消费者主权决定;(4)提供公共产品。 1 资源配置的构造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私人的谋利行为,投资是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维持是由于其产品 消费品 有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又引起对投资品的需求,带动了投资品的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对消费品的需求引致了对投资品的需求,因而,投资及其构成的固定资产的产业构造以及在这里基础上构成的产品的产业构造,
23、完全服从于消费者主权。 在消费者主权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会直接反映在产品价格上: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价格会提高,反之会下降。产品价格提高,短期,会刺激企业增加产量;长期,会刺激该领域的投资。这样,资源会更多地进入该领域。产品价格下降,就会引起相反方向的变化。这就是 看不见的手 的作用,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一句话,消费者主权支配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可见,在市场经济情况下,现实的资源配置与实现消费者主权所要求的资源配置之间到达了极高的一致性。当然,信息不对称会损害这种一致性。但是,在长期,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会大为降低。 2 资源配置的效率性 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决定于生产和投资两个方面。就生产而言,
24、决定于两个层次的鼓励,一是经济体制对企业的鼓励,二是企业对员工的鼓励。 第一,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会千方百计地降低私人成本。在完全市场体制的情况下,提供社会所需的公共产品,华而不实包括维护市场秩序,限制外部性(损人利己)的发生。由于不能利用外部性谋利,企业降低私人成本等于降低社会成本即降低生产的全部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等于最大限度地节约稀缺资源,企业目的与经济体目的相容。 第二,劳动者实现效用最大化要求劳动报酬的下限能够补偿提供劳动的边际成本,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要求劳动者提供的边际产量与劳动报酬的上限一致。对特定的劳动者和特定的企业来讲,双方的要求很可能不一致。市场体制
25、提供了劳动者选择企业、企业选择劳动者的时机。在劳资双方气力比照较为均势的情况下,通过充分的选择,双方的要求就会趋于一致。这样,劳动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同时成就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劳动者会千方百计地降低企业生产的私人成本。 由此,资源配置的效率性由于两级组织目的相容而以叠加的效果实现。再看投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一般而言,投资的后果十分是投资失败的后果,要由私人承当。这一点决定了市场体制中的投资一般为稳健型,这样,投资成功的概率较大,由此实现了投资的效率性。 3 资源配置的分配性 由于私人部门对部门约束较紧,部门的收入以高效提供私人部门所需的公共服务为限,总收入的其他部分归私人部门。 在私人部门内
26、部,初次分配的一般规律是要素的报酬与其对生产的奉献一致。这样,要素报酬的差距完全是要素对生产的奉献的差距的具体表现出。至于主导的再分配,则有不同的情况:一个极端是维持市场分配的原状,另一个极端是改善在市场交易中 最少受惠者 的境况。 4 资源配置的充分性 消费者主权通常导致买方市场,而买方市场通常导致市场经济出现稀缺资源相对闲置的现象。相对闲置是指有的部门资源充分利用,有的部门资源部分闲置。这种情况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性的条件,但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在解决资源配置充分性方面的重要缺陷。 (二)计划体制的资源配置 完全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1)支配全部生产要素进而支配全部生产;
27、(2)支配投资并分配消费品;(3)产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决定于生产者主权或主权。 1 资源配置的构造性 完全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决定了生产具有生产者主权或主权的性质。在生产者主权的情况下,对投资品的需求成为影响资源配置的主导气力。 首先决定积累率,并以此规定消费率,然后决定各生产部门的产量,以严密衔接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这样,决定了最终产品(投资品和消费品)的数量,决定了全部中间产品的数量,进而决定了稀缺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这种以积累 投资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是生产者主权或主权的必然后果。 为了实现高增长计划,势必提高积累率,即在既定的总产出中增加投资品的生产、减少消费品的生产。所以,计
28、划体制的生产者主权或主权是以对消费者主权的牺牲为代价的。 2 资源配置的效率性 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能够以为,企业的这个共性在计划体制下仍然存在。不过,企业的目的及其行为发生了扭曲。第一,由于没有倒闭的威胁,企业即使追求利润最大化,动力也比拟弱。第二,技术进步往往是通过投资实现的,但计划体制下的企业没有投资的决策权。在支出的其他方面,如技术改造,企业同样遭到极大的限制。 这样,即便企业有通过节约投入而增加利润的愿望,由于决策权的缺乏,也很难实现。第三,由于产出和投入的价格由决定,企业能够通过和的讨价还价,争取提高其产出的价格、降低其投入的价格而使其账面上的利润增加。这就是科尔奈所讲的 预算
29、软约束 的一种表现。但是,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使利润增加和节约稀缺资源无关。总的看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方面,企业通过节约稀缺资源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鼓励较差;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外部性进而损害别人的利益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鼓励也较差。 劳动者实现效用最大化要求劳动报酬的下限能够补偿提供劳动的边际成本,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要求劳动者提供的边际产量与劳动报酬的上限一致。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选择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也没有选择企业的权利,这样,企业和劳动者的结合纯属偶尔。在这种纯属偶尔的结合中,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无法实现,劳动者对企业的要求也无法实现。其结果是:由于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未得到
30、充分的调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难以实现。 结合两个方面看,在实现企业的目的方面,劳动者的表现消极;在实现国民经济的目的方面,企业的表现也消极。两个层次的消极叠加,一方面,资源配置的效率性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外部性效应(损人利己)不构成严重问题。 然后再看计划体制下的投资。计划体制下的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在投资的场合,投资人对投资后果的负责程度低、承当程度低,因而,投资多表现为膨胀型或 饥渴 型。膨胀型或 饥渴 型投资的失败概率较大,反映了资源在投资领域的浪费。 3 资源配置的分配性 由于私人部门对部门约束较松,部门的收入不限于提供私人部门所需的公共服务,而且包括全部的生产性支出。总收入的其他
31、部分归私人部门。 在私人部门内部,由于缺乏企业和劳动者的双向选择,在大多数场合,对企业和行业内部而言,初次分配不表现为要素的报酬与其对生产的奉献的一致性。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者主权在要素价格决定上的主导性作用,符合生产者主权的行业的要素价格低而收入较高,不符合生产者主权的行业的要素价格高而收入较低。至于主导的再分配,由于初次分配就是主导的,已处于实际上被取消的境地。 4 资源配置的充分性 生产者主权往往导致卖方市场的出现,而卖方市场通常导致产品短缺。产品短缺,换一种讲法,就是资源充分利用。 新制度经济学往往把低效率现象的持续存在解释为所谓 途径依靠 或 锁住效应 。但是, 途径依靠 或 锁住效应
32、 的讲法与经济学上经济理性主义的一般假设是抵触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低效率 现象的持续存在,恰恰是由于它具有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第一,它使资源配置的构造性服从生产者主权;第二,它使外部性效应弱化;第三,在资源配置的分配性方面,它使收入集中于,并使私人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服从生产者主权;第四,它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充分性。 (三)转轨体制的资源配置 转轨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1)私人占有劳动和资本,占有土地;(2)产品的估价和流通按契约方式进行,决定于消费者主权;(3)生产要素的估价和流通按契约和强迫两种方式进行,决定于消费者主权和生产者主权两股气力;(3)家庭和企业的决策决定于各自的最大化考虑;(4
33、)执行的生产职能重于服务职能。 1 资源配置的构造性 通过市场化的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价格由市场供求调节,企业自主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家庭自主选购消费品实现效用最大化,劳动者自主择业,各种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均成为收入的源泉。另一方面,仍然把握大量资源。 私人部门的投资完全服从消费者主权。部门的投资,一方面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另一方面为了提供私人产品。前者间接地服从消费者主权,后者则服从生产者主权或主权。因而,在转轨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构造呈现出复杂性,它表现为消费者主权和生产者主权或主权的某种混合。 2 资源配置的效率性 一方面,企业自主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劳动
34、者自主择业,自由选择导致两个积极性叠加进而使效率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对市场秩序维护不力,企业通过外部性 转嫁成本的方式方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时机非常多,导致商业欺诈、环境污染、寻租等非效率现象也通过积极性的叠加而泛滥成灾。 在转轨经济中,由于私人部门对部门的约束较弱,对投资和生产无限热衷。把握的资源过多,投资过多,导致资源浪费、腐败泛滥等非效率现象格外严重。 3 资源配置的分配性 由于私人部门对部门约束较松,部门的收入需要支撑大量的生产性支出以及大量的官员的私人消费,私人部门的收入遭到挤压。 在私人部门内部,由于企业和劳动者的双向选择,收入分配初步实现要素的报酬与其对生产的奉献一致,收入差
35、距反映奉献差距。与此同时,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严重缺乏,导致社会不公和社会不稳定现象格外严重。 4 资源配置的充分性 通过市场化改革,生产者主权 卖方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消费者主权 买方市场,因而,稀缺资源的相对闲置现象出现了。由于 预算软约束 继续起作用,国有企业的资源闲置问题要严重得多。 结论与讨论 本文的理论元素、思维方式乃至经济学术语并不脱离新古典经济学,但是,对于流行的微观经济学,本文又作了似乎能够称为 颠覆性 的较大改良,大致如下:第一,把资源最优配置明确为四方面的要求,即构造性、效率性、分配性和充分性;第二,把资源配置看成国民经济的组织目的,进而将资源配置问题置于包含两级组织的 组
36、织和鼓励 的框架中去理解;第三,资源配置的效果取决于两级组织的鼓励方式,鼓励方式决定于经济体制;第四,三大选择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不是决定于企业的生产决策,而是决定于投资和市场需求,投资在资源配置的几个方面都起重要的作用;第五,在消费者行为方面,本文以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不是并列且有优劣之分的理论,而是对消费决策不同方面的概括,因而,它们之间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第六,最重要的投入产出关系是要素投入比例固定的生产函数,在这一基础上构成相应的成本函数;第七,只要在产量等于企业额定生产能力时,企业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其他情况下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第八,企业实现
37、利润最大化有三种基本的方式,方式的选择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性有重要影响;第九,在要素的供求方面,双方最重要的选择不是要素的数量,而是既定数量上双方能接受的要素价格;第十,行为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影响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私人部门对部门的约束程度。 经过这样的改良及建设,本文得到如下基本结论:(1)在包含国民经济和企业这两级组织的经济体中,资源最优配置表现为国民经济的目的。由于组织和组织成员的目的不一致,出现了鼓励的需要。资源最优配置取决于两个层次的鼓励,一是企业对劳动者的鼓励,二是国民经济对企业的鼓励。(2)资源最优配置包含四方面的要求,即构造性、效率性、分配性和充分性。资源配置的构造性决定于投
38、资构造,而后者决定于消费者主权或生产者主权。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决定于企业谋取利润的方式、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和投资的稳健性。资源配置的分配性,就部门和私人部门而言,决定于政治经过;就私人部门内部而言,决定于劳资双方选择的权利。资源配置的充分性则决定于生产者主权 卖方市场和消费者主权 买方市场在经济体中的相对地位。(3)市场体制的资源配置服从消费者主权,使用稀缺资源的效率高,部门的收入以提供公共服务为限,在私人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实现要素的报酬与其对生产的奉献一致,资源闲置成为经常现象。计划体制的资源配置服从生产者主权,使用稀缺资源的效率低,部门的收入需要承当经济体全部的生产性支出,私人部门内部的收入
39、分配决定于生产者主权,经常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转轨经济的资源配置是消费者主权和生产者主权或主权的某种混合,生产效率提高与外部性泛滥并存,占有大量资源,在私人部门内部初步实现要素的报酬与其对生产的奉献一致,国有企业的资源闲置问题更严重。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建设性的,提出了一个不同于流行微观经济学的关于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这一理论的概括性怎样,能否为读者提供一些新鲜的知识,只要通过学术批评和时间的检验,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不过,按笔者今天的目光,当我们研究外国经济、我们国家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史以及当下我们国家经济的有关问题时,本文提出的理论或许有助于提供一个一般性的研究思路。另一方面,由于本文提出的理论仅仅仅是一般性的研究框架,在揭示研究对象的丰富性方面还存在着非常大的拓展空间,当我们运用该理论研究比拟详细的经济问题时,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