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社会负面事件情绪的诱因和效应差异,市场营销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2630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一社会负面事件情绪的诱因和效应差异,市场营销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同一社会负面事件情绪的诱因和效应差异,市场营销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一社会负面事件情绪的诱因和效应差异,市场营销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一社会负面事件情绪的诱因和效应差异,市场营销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同一社会负面事件情绪的诱因和效应差异,市场营销论文据有关新闻报道,为了获取象牙,一些不法分子大肆偷猎,致使某公园近500头大象惨死。人们仿fo看见,随着一声声枪响,一头头大象应声倒下,它们贵重的象牙被偷猎者硬生生地摘除。由于象牙的生理构造比拟特殊,假如忽然被拔掉,会造成大象机体严重感染,进而危及生命。大多数受感染死去的大象为成年象,剩下的幼年大象也很可能由于失去父母的保卫被饿死或渴死。 这篇报道引起了人们2种不同的反响。一些网友看完新闻后感染很深,产生了一种对大象的歉疚之感,由于 正是我们人类的贪心导致了大象的灾难 ,觉得 作为人类的一员特别愧疚 另外一些网友 看完新闻后特别愤慨 , (猎杀大

2、象)这种行为太残忍了 。伴随着特定的情绪,人们的行为意图也有所区别,有的人表示 自个将不会做出类似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 , 自个以后也会拒绝象牙制品 ,由于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而另外一些人则以为 如今对大象的强迫保卫太薄弱了 ,希望 通过更严厉的刑法手段来惩罚杀戮者和购买动物制品者 。 仔细挖掘,这一案例反映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个体在面对同一负面事件时会出现2种不同的情绪。正如LEACH等的研究指出的,当面对群体中负面的、不合理的事情时,个体容易产生内疚和愤怒的情绪。从此案例来看,前一种网友反映的是集体内疚的情绪,而后一种网友反映的是愤怒的情绪。 这种不同的情绪所具体表现出的行为

3、意图:一种偏向于反省自我,而另一种偏向于指责别人。假如能找到和确认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意图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明确导致人们情绪差异的前置变量,不仅能在理论上更好地理解群体的情绪和行为方式,而且具有很好的社会实践价值。比方,社会营销者能够通过了解和调节公众的不同的情绪,既能够倡导公众采取积极的社会行为,可以以在惩治恶意的社会行为上获得广泛的民意支持,进而到达特定的社会劝讲目的。 本研究试图回答:为什么同一个现象会激起集体内疚与愤怒2种不同的情绪,其前置变量是什么?2种情绪与2种行为意图之间能否存在关联关系;社会营销者怎样利用上述规律来到达特定的社会劝讲目的。 1、文献回首 1.1集体内疚 SCHMI

4、TT等将内疚引入集体范畴,指出集体内疚产生于个体将自个归类于群体的一员时,当本群体成员对另一群体成员做出某种违犯道德的、不正当伤害别人的事情,且个体意识到本群体应该为之负责时,产生与个人内疚类似的不愉悦的情绪反响。对于两者的区别,DEBORAH以为,集体内疚是指自个将自个归于施害方群体的一员(即便本人没有介入伤害),成认群体的行为对另一群体造成了伤害,并意识到应该为之负责的情绪反响。而个人内疚是指自个做了伤害别人的事情,并为之负责的情绪反响。 总体来看,集体的负面行为都可能带来集体内疚。SCHMITT等指出集体内疚有3个条件:个体将自个归属于群体一员;个体成认群体的行为对另一群体造成了负面的伤

5、害;个体意识到群体应该为之负责。集体内疚会为个体带来什么影响呢?石伟等以为集体内疚会带来积极和消极2方面的影响。 根据TURNER的自我归类理论,集体内疚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使得个体将自个归类为做出负面行为的群体,继而做出如道歉、补偿和减少偏见等行为。比方,ZEBEL等的研究表示清楚,施害方的集体内疚程度与道歉意愿呈高度正向关系。同时,BERNDSEN等的研究证明群体内疚高的人比拟支持本群体去补偿受害方,甚至愿意自个出钱补偿。就减少偏见而言,PEDERSON等以为群体能够降低施害方群体成员对受害方群体的偏见。 从相反角度,TAJFEL等的社会认同理论以为,个体在面对本群体所带来的负面信息时,会采

6、取抵赖伤害、抵赖责任的做法,或声称这是公正的,或转移到其伤害的积极方面,或以为修复是困难的等行为。如MALLET等的研究证明,在群体成员感到自个对负面行为负有责任时,个体会出现抵赖伤害、抵赖责任的做法,即将注意力转移到受害方,将责任一部分推向受害方,进而降低自个这种不愉悦的感觉。 1.2愤怒 从个体本身角度出发,HARRIS等的研究以为,愤怒是当个体感悟到自个遭到有意的侮辱或者伤害时体验到的一种情绪状态。然而,随着社会化的发展,愤怒则被以为是对那些侵犯或者违背社会准则等负面事件的情绪反响;ORTONY等进一步指出自个所关心的群体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时,个体也会因而感到愤怒。 对愤怒的前置变量的研究

7、很多,主要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的身体情况和心理素质;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外界的责备、误解、否认、不公正的对待以及社会压力等。从外在因素出发,有学者以为负面评价是愤怒产生的主要原因。这种负面评价一般是指在情境中出现错误的、不公平的、不合理的其别人的有意行为。MABEL将这些行为进一步分类为遭到有意毁坏、遭到不公正待遇、遭到误解、重要别人的忽视等10种负面情境要素,并以为在这里10种负面情境要素的诱发下更容易产生愤怒。 作为一种负面情绪,愤怒的主要影响也是负面的。 DEFFENBAEHER等的研究发现,过度的愤怒会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人际关系等。愤怒还容易引起情绪失调,进而失去

8、了对问题解决的有效控制。除此之外,部分研究者发现愤怒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FISCHER等指出愤怒能够通过指责的方式,告诉别人 应该如何做 ,进而改变别人的行为,移除违背社会规则的行为,重新寻找通向理想行为的方式方法。 1.3现有文献的缺乏 比照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集体内疚与愤怒2种情绪进行了一定研究,但仍然存在很多缺乏,十分是从社会劝讲角度将2种情绪结合起来的研究甚少,详细而言: (1)将集体内疚和愤怒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从定义来看,集体内疚和愤怒是2种不一样的情绪,内疚是内省的消极情绪,即反省自我过错,而愤怒是外放的情绪,即责怪别人的过错。从产生原因来看,社会负面的事件可能导致愤怒和内疚2种情

9、绪,2种情绪的效应详细有哪些区别,怎样将2种情绪结合起来等问题还待进一步解答。 (2)较少从社会层面研究2种情绪当前,集体内疚的文献大部分专注于国家之间的集体内疚,十分是战争造成的集体内疚,而较少关注社会层面的集体内疚。相对而言,关注社会层面的愤怒较多,然而大部分文献的核心还是在于怎样抵制愤怒,而不是利用愤怒的积极影响。 (3)愤怒也有可能导致积极的社会影响前文已讲明,由于愤怒是较强的负面情绪,因而大部分学者关注的是愤怒的消极影响和怎样抵制愤怒,以愤怒的积极影响为核心的论文相对较少,因而,能够讨论愤怒在社会中的积极影响。 2、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 如前所述,无论是集体内疚,还是愤怒,都能够由负面

10、事件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伤害所引发。感悟伤害程度,是指感悟受害方被伤害的程度。根据BERNDSEN等的研究,当感悟伤害的程度增加时,内疚也会增加。一般负面行为造成的伤害是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所以,伤害的程度能够受描绘叙述语言所控制。 HARRIS等的研究也表示清楚感悟伤害程度也是愤怒的重要影响因素,即愤怒也受外在情境的影响,假如自个所关心的事物遭到伤害,个体就会爆发愤怒情绪。推理可知,在感悟伤害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愤怒情绪比拟高。 除此之外,根据BREHM的情绪强度理论,情绪是受外界所影响的。当外界的刺激足够强烈时,情绪的感受会越大。因而,个体感遭到伤害程度越高,其产生的集体内疚和愤怒的情绪也就越强。

11、 假设1a对伤害感悟程度水平越高,集体内疚程度越高;对伤害的感悟程度水平越低,集体内疚程度越低;假设1b对伤害感悟程度水平越高,愤怒程度越高;对伤害的感悟程度水平越低,愤怒程度越低。 现有研究表示清楚,当面对负面事件时,遭到情绪的影响个体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人们对于社会负面事件的情绪反响是不一样的,有些是采取针对施害方的方式 惩罚别人,有些是采取代表受害方的行为 反省自我。 在集体层次,集体内疚产生于群体成员之中。同时,内疚也会增加移情行为,即站在受害方立场想问题,因而,他们主要关注群体成员伤害,并希望做出改变,修复这种伤害。 比照而言,在个人层次,愤怒会使得直接指向施害方,个体会以为施害方是负

12、有责任的人。因而,个体会采取对抗的行为,即反对施害方。另一方面,群体的愤怒带来的结果也是作为第三方惩罚或者责备施害方,即让施害方对过错负起责任。 根据情感归类理论,人们会将自个的情绪归类,同时根据情绪做出相应的行为。由于集体内疚与愤怒是2种不同情绪归类,当然人们产生不同情绪时,其导致的行为是不一样的 集体内疚代表受害方讲话,进行反省自我的方式;愤怒则是导致采取针对伤害方的行为来惩罚别人。 假设2a集体内疚情绪越高的人容易产生反省自我的行为倾向。 假设2b愤怒情绪越高的人容易产生惩罚别人的行为倾向。 除此之外,本研究以为感悟困难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感悟困难是指感悟修复与受害方关系的困难

13、程度。根据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假如个体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知之间,或者态度和行为之间出现不一致性时,会诱发一种合理化心理机制,对某种认知或者态度进行调整和修正,以降低心理失调的程度。据此,在感悟困难高的情况下,个体因情绪而产生的行为意向(包括反省自我和惩罚别人)与实际可行的行为之间会出现不一致。 人们无法改变行为的实际可行性,更容易调整自个的心理认知和态度,通过降低反省自我和惩罚别人的行为意向,进而降低心理失调感。 除此之外,SCHMITT等通过实验也证明当修复比拟容易实现时,即感悟困难较小时,人们的修复动机比拟大;然而,当修复比拟难实现时,即修复比拟困难时,修复动机将减小,相应

14、的修复行为意向也会降低。由于在感悟困难比拟高时,负面行为会被人们公正化,通过寻找到一个比拟满意、合理的理由,人们降低了失调感,进而使得个体的行为意向降低。 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3a相对于感悟困难较低的情境,当感悟困难较高时,反省自我的行为意向将会降低。 假设3b相对于感悟困难较低的情境,当感悟困难较高时,惩罚别人的行为意向将会降低。 基于前人研究结果,集体内疚和愤怒都是由于社会负面事件引起的消极情绪。由假设1可知,在伤害程度感悟高的情绪下会产生集体内疚和愤怒2种情绪,但是它对这2种情绪的引发能否是等效,或是什么原因使得某种情绪会占相对主导地位,进而导致不同的行为意向,这需要引进另外一个前置变

15、量 群体认同。 群体认同概念来源于社会认同理论,是指对个体愿意成认是群体的一员的程度。对集体内疚而言,当个体感觉到自个所在的群体应对这一负面行为负更多责任时,个体会感到一种内疚情绪。然而,如前文所述,群体认同对于集体内疚的作用似乎是两可的。 自我归类理论以为群体成员会共同共享群体内的好坏、成败,当群体成员做了某件 坏事 ,个体会以为是自个是有责任的。如BRANSCOMBE等研究以为,个体越将自个归类于群体内成员,同时以为本群体确实有责任时,也就是群体认同越高时,集体内疚程度越高。与此相反,社会认同理论则以为,本群体做出负面的行为时,人们则会有意愿通过 扯谎 等行为来维持本群体的正面形象,甚至不

16、成认自个是有责任的。本研究以为群体认同对于集体内疚的作用受群体的范围大小影响。 MC-GARTY等的研究以为群体特征能否显著是群体行为规范的重要影响因素。比方FERGU-SON等在关于全球变暖话题的研究中指出,与详细的、有明显特征的群体范畴不同,当群体指向更广的范围时(如全人类),群体认同对集体内疚是正向的作用。本研究是在社会负面事件的背景下展开的,话题所针对的施害方与被试/被访者(普通公众)属于泛化意义上的同一群体(如人类),而非特定意义的某个小群体。 因而,群体认同程度越高,引发的集体内疚程度也就越高。 就愤怒而言,根据愤怒表示出和控制理论愤怒能够分为对外表示出和对内控制,对外表示出是指指

17、向外部环境产生攻击行为的倾向,而愤怒对内表示出是通过安静或者放松控制自个内在的情绪。VAN ZOMEREN等以为愤怒的对外表示出与个体所处的情境有关系,当是其他群体的责任时,即自个对施害方的群体认同低时,情境的负面越强,其愤怒的情绪也会越强。 结合前人对2种情绪的研究,当群体认同高时,个体更容易发现自个也有责任,进而引发更多的集体内疚情绪。当群体认同低时,更容易将责任归为外部,会加强愤怒对外表示出情绪,进而引发更多的愤怒情绪。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4a群体认同高时,更容易引发集体内疚的情绪。 假设4b群体认同低时,更容易引发愤怒的情绪。 3、研究1:焦点小组研究 究竟2种情绪是通过什么机理导致

18、2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倾向?希望借助焦点小组的方式了解这个情绪的动态机制。尽管使用学生样本在学术界存在较多争议,但本研究以为集体内疚和愤怒情绪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学生样本中会有大量的体验。因而,在深度焦点小组研究中,主要选择4名在校研究生和4名本科生(男生4名,女生4名)作为访谈的对象。 在访谈开场前,研究者会事先告知被访者该访谈的全部经过将被录音,并在征得了所有被访者的同意后开场访谈。紧接着,研究者询问被访者能否了解 活熊取胆 这一话题。假如有,让被试具体阐述对于活熊取胆这类事件的感受和想法,8个被试有3位提到了 自个以后不会做出类似行为 ,而5位被试表示很反感,以为 这些人应该遭到谴责 。研

19、究得出了下面结论: 同一社会负面事件所引发的情绪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社会行为倾向,即反省自我和指责别人;通过对访谈资料的不断琢磨分析,结合文献阅读和理论推导(详细见前文的研究假设部分),初步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为后续的实验研究的情景设计做前期准备;为本研究中所牵涉的变量提炼出出测量的语句。 4、研究2:调查法 通过焦点小组研究,初步确定个体在面对同一社会事件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反映,为了进一步解决本文前面所提出的问题,本研究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检验前3个假设,即社会负面事件能否会引发不同的情绪,以及不同的情绪会导致如何的行为意向。 4.1抽样与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主要是通过调查人员线上留置问卷的方式

20、发放问卷。共回收315份,华而不实有效问卷248份。有效样本中,男性被调查对象的样本数量占62.9%。在年龄构造上,调查对象的主要年龄集中在1835岁这个年龄段,占75%,3645年龄段为18.6%,45岁以上为6.5%。在学历构造上,受教育程度集中在高中以上,这一群体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研究设计 为了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选取大量存在且有代表性的4种情境 活熊取胆、动物实验、采集动物皮草、采集鱼翅(假如被访者对情境不了解,能够随时更换情境,情景之间只要代表情境的词语用 互相替换),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集体内疚和愤怒的情绪反响机制。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下面4个部

21、分: (1)挑选问题和起始问题通过询问被访者自个及其直系亲属有无消费过相关产品或从事过相关行业,来排除这部分个体。然后要求被访者 描绘叙述一下您脑海中动物受伤害的情境 唤起被试对相关问题的回忆和考虑。 (2)测量感悟伤害程度、集体内疚、愤怒、感悟困难感悟伤害程度用 我以为 活熊取胆/动物实验/采集动物皮草/采集鱼翅 中的动物是很痛苦的/对待动物的方式很残忍/动物所受的伤害很大 来测量。集体内疚的测量语句是DOOSJE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研究修订后的3个测项, 作为人类的一员,我对 活熊取胆 中动物所受的伤害感到过意不去/惭愧/内疚 。愤怒的测量语句来自VAN ZOMEREN等关于愤怒的量表:

22、 对于 活熊取胆 中伤害动物的行为,我感到难以接受/生气/愤怒 最后对于感悟困难则是通过 非常困难/难以替代/难以改变 来测量被访者以为改变此现象的困难程度。 (3)对行为意图的测量根据焦点小组研究的结果,人们对于类似事件有不同的行为反响,华而不实最常见的行为分为2类,第1类属于反省自我进而改变自个的行为;第2类属于指责别人进而希望惩罚别人的行为。根据研究1的结果,研究者提炼出6种可能的行为选择:反思自个的行为会不会对动物造成某些伤害;身体力行改变自个的一些行为来保卫动物;通过自个的气力宣传呼吁身边的人关注动物福利;指责 活熊取胆 中伤害动物的人或者企业;采取一些行为来惩罚 活熊取胆 中伤害动

23、物的人或者企业;向有关机构和新闻媒体揭露和举报非法 采集动物皮草 的行为。华而不实,前3种属于第1类,后3种属于第2类。研究者把这6种行为进行随机排序后列示出来,要求被访者根据最不可能做到、有可能做到、最可能做到3种情况对以上行为进行分类(在最不可能做到的行为前写上1;有可能做到的行为前写上2;最可能做到的行为前写上3)。在做数据分析时,取第1类行为意向的3个得分加总作为反省自我行为意向的取值;取第2类行为意向的3个得分加总作为惩罚别人行为意向的取值。 (4)测量人口统计变量包括被访者的性别、年龄和学历。 4.3数据分析本研究 主要采用了SPSS 18.0以及LIS-REL 8.50软件进行统

24、计处理,主要采用了描绘叙述统计分析、变量相关分析以及构造方程模型等统计方式方法。 4.4描绘叙述统计结果 本研究中感悟伤害程度、集体内疚、愤怒、感悟困难量表的Cronbach s 值分别为0.893、0.939、0.942、0.853,克朗巴哈系数均高于0.70,这表示清楚本研究的实验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信度。所考察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根据前3个假设,构建了模型1(见图1),利用了LISREL 8.50软件考察了模型和数据的拟合程度,途径系数分别标注在每条途径的旁边(实线表示统计检验显著)。 由图1可知,感悟伤害程度对于集体内疚情绪有显著影响( =0.581,p 0.01),

25、感悟伤害程度对于愤怒情绪有显著影响( =0.543,p 0.01),假设1得到验证。同时,集体内疚对于反省自我行为有正向影响( =0.846,p 0.01),而愤怒对于惩罚别人行为也有正向影响( =0.695,p 0.01),假设2得到验证。除此之外,感悟困难对于反省自我行为有负向影响( =-0.479,p 0.05),而感悟困难对于惩罚别人行为也有负向影响( =-0.676,p 0.01),假设3也得到验证。同时,综合模型各项的拟合指数( 2=153.736,df=72, 2/df=2.135,RMSEA=0.065 3,IFI=0.968,NFI=0.942,CFI=0.968,NNFI=

26、0.959)表示清楚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同时,输出结果显示:从愤怒到反省自我的途径MI值为5.448,集体内疚到惩罚别人的途径MI值为16.578。据此,如增加这2条途径,发现愤怒到反省自我的途径系数为-0.650,集体内疚到惩罚别人的途径系数为-0.725。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2种情绪给个体带来的行为意图是不同的,集体内疚会带来反省自我的行为意图,而非惩罚别人的行为意图;相反,愤怒会带来惩罚别人的行为意图,而非反省自我的行为意图。 5、研究 3:实验法研究2证实感悟伤害程度确实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差异,而假设4以为群体认同在引发人们情绪上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下面的实验研究予以验证。 5.1样本介绍

27、与实验经过 介入本实验的被试来自国内中部某大城市的社会样本。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被试被要求介入一项线下的实验研究。共有123人介入了实验,华而不实,22份回答由于资料缺失、随意填写答案:、卷入度较高等原因剔除,共获得101份有效样本。从年龄分布上来看,25岁下面为23.0%;2635岁的占样本总量的59.2%,35岁以上为17.8%;从性别来看,男性占样本总量的64.4%。 每份问卷包含一种情境,问卷共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为情境描绘叙述部分,第2部分为问题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变量的测项。被试要求一行一行仔细阅读情境剧本,每一页阅读限制为最少40秒(平均每一个小标题为一页,一页200字左右),

28、最后被试在阅读完相关情境后,按顺序回答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5.2话题选择 为了选择一个适宜的公益主题,几位专家经过一致讨论和分析,以为 活熊取胆 的话题进行操控比拟适宜,这一话题的优点在于对于能否取缔 活熊取胆 ,当前网络上存在2种不同的观点,有利于获取不同情境所需的材料。由于 活熊取胆 这一话题在研究开展时并不是常见话题,为了避免被试对此话题感到陌生,情境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了黑熊在中国的基本情况。 5.3研究设计 采用2(感悟伤害程度:高vs低) 2(群体认同:高vs低)组间因子设计,通过设计4种不同情境操控自变量和调节变量。 对感悟伤害程度的操控是通过描绘叙述性语句来操控。在感悟伤害程度高的

29、情境中,使用剧烈的语言来描绘叙述 活熊取胆 ,并形容它是惨不忍睹的。在感悟伤害程度比拟低的情况下,使用较为平和的语言来描绘叙述 活熊取胆 。 另一方面,由于对活熊取胆的施害方,有2个可能主体:广泛意义上的人类消费者和养熊厂/药厂等详细施行者。本研究合理假定普通被试对前者的群体认同是更高层次的,对后者的群体认同是低的。好像MALLETT等实验设计中使用第1人称和第3人称叙述的方式来区别群体认同,本研究也采用第1人称(强调我们消费者)和第3人称(强调那些熊胆制操行业)叙述的方式来描绘叙述 谁的责任 操控群体认同。强调消费者,意味着较高的群体认同;而强调哪些熊胆制操行业,则意味着较低的群体认同。 在

30、被试阅读完好个情境之后,被试将填写一份包含变量测项的问卷。第1测项是因变量情绪(集体内疚和愤怒)的测量,为了防止被试可能出现其他的情绪,结合焦点小组抽象出来另外一些情绪语句,如 安静 同情 忧伤 焦躁 恐惧 等,在愤怒和集体内疚之前测量。集体内疚的测量语句是DOOSJE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话题选择了下面4个测项,包括 过意不去 、 抱歉 、 惭愧 、 内疚 ,并用李克特的七级量表进行测量(1=一点也不,7=完全同意),最后取4个测项的加总。另外一个因变量愤怒的测量语句是根据VAN ZOMEREN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话题选择了下面4个测项: 难以接受 、 生气 、 愤怒 、 义愤填膺 ,最后取

31、4个测项的加总。 对自变量的操控检验。感悟伤害程度的测项为: 我以为活熊取胆对动物的伤害很大/很残忍 。群体认同的测项为: 我以为材料主要描绘叙述的是那些养熊厂/药厂的过错 和 我以为材料主要描绘叙述的是我们消费者的过错 。 由于本话题主要来自网络上关于 活熊取胆 的一些观点与评论,因而,为了避免被试受之前观点的影响,设置了一个挑选变量,即 在这里之前,您对活熊取胆有了解么 。同时还测量了被试的过往经历,被试将被问到 请问您或者您的直系亲属过去有无消费过含熊胆的产品 ,以为当被试自个或者亲属有消费过含熊胆的产品时,可能会出现防御机制,会影响到因变量 集体内疚 和 愤怒 ,因而在数据处理之前就剔

32、除了这部分样本。 5.4数据分析 5.4.1情境的分布研究 3共有4种不同情境,每种情境的编号及样本量见表2。 5.4.2信度检验与操控检验 感悟伤害程度、集体内疚、愤怒量表的Cronbach s 值分别为0.893、0.917、0.882均高于0.70,这表示清楚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为了保证实验的内部效度,需要对各因子的处理水平进行操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2个自变量检验结果如下。感悟伤害程度:Mean低=4.94,Mean高=5.92,F=12.97,p=0.000,操控有效。群体认同测项一:Mean高/消费者=4.84,Mean低/厂家=5.71,F=7.52,p=0.007。群体

33、认同测项二:Mean高/消费者=5.08,Mean低/厂家=4.04,F=10.27,p=0.002。测项一的语句为 我以为材料主要描绘叙述的是那些养熊厂/药厂的过错 ,在低群体认同(即强调厂商)的情境中,该测项得分5.71显然高于高群体认同(即强调消费者)的情境4.84,操控有效。测项二的语句相反,不同情境的得分高低也完全相反。 2个测项的得分都表示清楚对群体认同的操控是有效的。 5.4.3假设验证 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感悟伤害程度对集体内疚的影响是显著的(F(1,99)=6.124,p 0.05);同时,感悟伤害程度对愤怒的影响也是显著的(F(1,99)=4.896,p 0.05),这进一

34、步验证了假设1a和假设1b。由于感悟伤害的程度会同时带来集体内疚和愤怒2种情绪,为了进一步检验群体认同高低所带来情绪的是不同的,本文将情绪差距(等于集体内疚与愤怒的程度值之差)作为因变量,以群体认同和感悟伤害程度为自变量,做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显然,群体认同对于因变量(情绪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F=40.800,p 0.01)。详细而言,在高群体认同情境中,因变量均值为2.60,在低群体认同情境中,因变量均值为-1.78。根据前面对因变量的计算方式方法,因变量取值为正,讲明集体内疚情绪的强烈程度大于愤怒;取值为负,讲明愤怒情绪的强烈程度高于集体内疚。所以,上述数据充分讲明,群体认同高时,更

35、容易引发集体内疚的情绪。相反,当群体认同低时,更容易引发愤怒的情绪。假设4a和假设4b得到验证。除此之外,根据表3,感悟伤害程度对因变量(情绪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F=0.431,p 0.05)。这讲明感悟伤害程度对2种情绪的影响是匀质的,或者讲,同样的感悟伤害程度增减所带来的集体内疚和愤怒情绪的增减没有显著差异,所以对情绪差距影响不显著。简言之,是群体认同的差异,而不是感悟伤害程度的变化,解释了被试在集体内疚和愤怒这2种情绪强度上的相对差异。 6 、结论 本研究证实,集体内疚和愤怒情绪的强弱都会受感悟伤害程度影响。当个体感悟伤害程度比拟高时,集体内疚与愤怒2种情绪都会加强。群体认同则会影响到

36、2种情绪的强弱比照。当人们的群体认同较高时,个体更容易产生集体内疚的情绪;相反,当群体认同较低时,愤怒情绪更容易占上风。在集体内疚的情绪下,人们更容易产生反省自我的行为意图;而在愤怒的情绪下,更容易产生惩罚别人的行为方式。同时,这2种行为方式还遭到感悟困难的影响,当感悟困难较高时,行为的意愿会变弱。 本研究为社会营销者更好地开展社会劝讲提供了借鉴意义。首先,假如社会营销的目的是希望公众更多地参加到个人行动的行列中来,能够通过强调大家共同的过错和责任来激发人们内心的集体内疚感,进而引发人们更多地采取积极的行动。当然,在操作经过中,要将过错和责任指向泛化的群众,而非详细的人,否则会引发人们的心理防

37、御机制。假如是一些促进立法和制订政策的话题,则能够强调施害方群体的过错和责任来激发人们内心的愤怒,进而获得更广泛的民意支持。其次,鉴于感悟困难程度对于公众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假如需要提高公众直接介入行动的意愿,则应同时提供相应的降低感悟困难程度的讯息,比方详细可行的方式方法,该方式方法的作用,以及方式方法施行后所产生效果的及时反应等,这都能降低人们对困难程度的感悟,进而提高介入行动的意向。 当然,作为负面事件中的主体,同样能够利用该规律为其服务。比方,熊胆制品企业通过强调群众的消费才是活熊取胆的真正源头,能够减轻公众对本企业的愤怒之情,转而反思自个的过错。可以以通过强调熊胆成分的不可替代性为自个的合法性辩护,使公众难以在政策和法律的修订上达成广泛一致。 本研究已指出,群体认同对于集体内疚的作用受群体的范围大小所影响。本研究的结论适用于群体范围较大的情境,这也符合大部分社会负面事件所面临的情境。当群体范围较小,群体认同是基于很小的群体时,高群体认同可能会引发心理防御,甚至会寻找理由以减轻心理失调,由此,整个的研究结论可能会失效。 同对此,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予以确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