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文学批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独特价值,文学理论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25561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健吾文学批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独特价值,文学理论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健吾文学批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独特价值,文学理论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健吾文学批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独特价值,文学理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健吾文学批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独特价值,文学理论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李健吾文学批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独特价值,文学理论论文摘 要: 20世纪30至40年代,李健吾对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理论进行了接受与重构,构成了独特的印象主义文学批评,这在批评界毁誉参半。在探寻求索与论争中,公正与独立的内在精神品格在他的文学批评中愈加显现,华而不实公正是批评家对自我的约束,独立是批评家对自由的追求。这二重精神品格不仅使得李健吾文学批评成为了典范,更是影响了现现代印象式批评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语: 李健吾; 文学批评; 精神品格; 公正; 独立; 李健吾是一位非常独特的文学批评家,既不同于左翼批评家,也与京派文人有所区别。他独特的文学批评一直都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难以复刻的瑰宝。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温儒敏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为代表,学界大多以为李健吾受法朗士、勒麦特、蒙田等人影响而创作了(咀华集与(咀华二集,并且以为他的文学批评既带有西方印象主义批评色彩,也与传统直观感悟批评有不谋而合之处。但当下研究大多只注重把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进行横向比拟,很少把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放置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发展的角度上进行纵向梳理,因此总结国外因素的多,考察国内因素的少;分析内容特征的多,梳理构建经过的少。只要把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放在中国现现代文学批评发展的背景下,比照西方印象主义批评,才能突显出李健吾文学批评在中国现现代文学批评界的独特价值。 一、接受与重构:批评公

3、正性的构建 20世纪2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引进了大量西方的思想与理论,华而不实包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印象主义等等。1922年,在陈小航(法朗士传的介绍下,西方印象主义批评开场进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的视野之中。由于符合新文学运动中的 浪漫趋势 ,加上茅盾对文学思潮的引进、林语堂对王尔德文艺思想的译介、周作人与郭沫若等人对批评直觉的推崇与认同,印象主义批评自20年代流行开来。不少中国的批评家尝试着让 灵魂在杰作中冒险 ,张扬自我的主体性。但由于中外的印象主义文学批评大多缺少理性判定,经常陷入对作品的谀颂或者咒骂的极端,以致于不少批评家对印象主义批评表示质疑。1926年梁实秋在(当

4、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印象主义批评缺少理性精神的弊端,以为印象主义批评根本错误在于 以批评为创作,以品味为天才 。1238针对印象主义批评过分强调 自我 而缺少理性判定的弊端,郭沫若在(批评 欣赏 检察中也曾谈到: 真正的批评家要谋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要泯却科学的态度与印象主义的畛域,他不是漫无目的的探险家,他也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盲目的沉醉者。 25可见当时印象主义批评在中国还没有能克制 自我 的恣肆,创作出区别于 读后感 的印象主义批评代表作。 1931年李健吾前往法国留学,期间接触了不少西方重要的思想学讲。遭到法国印象主义批评余波的影响,李健吾对印象主义批评有过具体的

5、考察。西方印象主义批评至少让李健吾构成了三个重要的文学批评观念: 好文章读。书评成为文学批评时,所评的作品在它同类作品中的地位被确定,而同时这类作品所有的风格技巧种种问题也得到一种看法。刘西渭先生的(读 里门拾记 庶几近之。 8549朱光潜对于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是偏爱的,这不仅由于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风格符合京派文人对批评审美性的追求,更是京派文人建构本身话语时对文学批评独立性的呼唤。早在1937年(大公报 文艺中 书评是心灵的探险么? 讨论栏目中,朱光潜就与李健吾同样表现出了对法朗士这句话的赞扬,尽管这一态度表现得很含蓄 朱光潜借法朗士之口,表示出了 批评标准是相对的,批评是独立的艺术 的基本

6、观点。这在30、4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范式迅速兴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不同。受 左 倾政治道路的影响,文学批评的社会功用愈发取代了艺术价值。当艺术审美让位于阶级关系,文学批评便成为了政治宣传与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也就构成了李健吾在(咀华集 跋中提到的 不中肯然而充满学究气息 的批评现象,李健吾甚至觉得那个时候的批评恨不得 把人凌迟处死 。7209因此20世纪30年代京派文人尤其强调文学批评家应该有高度自觉的批评意识,争取批评的独立性,而不能只是时代的留声机。以朱光潜、李健吾为代表的一批京派文人对批评独立性的追求,也是在革命政治话语中对艺术与美的坚守。 大部分作家对于李健吾的批评风格不置可否,但假如李健

7、吾对作品的理解与作家本身有所不同时,他们也会跳出来守护自个作为作者的阐释权。这自然与李健吾对批评独立性的追求相悖。受印象主义批评观影响,李健吾坚定地以为批评家与作者都有自个理解作品的权利,批评家是独立的,不受限于作者的创作想法。1936年李健吾与卞之琳由于对(鱼目集有不同的理解而争论不休,李健吾不愿就这样被作者剥夺自个理解作品的权利。于是他在卞之琳的自白之后迅速在(答 鱼目集 作者中剧烈地回应: 我的解释如若不和诗人的解释吻合,我的经历体验就算白了吗?诗人的解释能够撵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释吗?不!一千个不! 9178在批评独立的条件下,不存在批评家的理解 全错 。即便批评家与作家的想法不一样

8、,李健吾也推崇以宽容开放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的对话。批评家是特殊的读者,作家与批评家应该相互尊重。因此朱光潜也在两人争论不休时,发表了(谈书评。他公允地指出 书评是读者与作者的见解和趣味的较量 ,所以 刘西渭先生有权利用他的特殊的看法去看(鱼目集 。10426 不仅如此,李健吾还收到了一些来自左翼批评家的恶评。他们通过否认李健吾的批评方式方法和批评对象,进而否认了李健吾的文学批评。面对质疑的声音,李健吾在批评对象上有所调整,但自始至终不变的是对批评独立性的追求。由于批评家并不是某种批评方式方法的实践工具,他是独立的。1937年4月,李健吾发表(自我和风格,表示出了对印象主义的欣赏与反思,并写下了

9、着名的一句 还有比我更爱印象主义批评的?同年5月,欧阳文辅就发表了一篇(略评刘西渭先生的 咀华集 印象主义的文艺批评,直接把印象主义断定为 垂毙了的腐败的理论 ,继而把李健吾定性为 旧社会的支持者 腐败理论的宣老师 。111453全文先认定李健吾的批评就是印象主义批评,然后给 印象主义 戴上资本主义的帽子,否认李健吾的批评方式方法,继而提出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就是腐败理论下隔绝现实、离群独居的文艺批评。对于欧阳文辅想用 一条印象主义的绳索缢死刘西渭 的做法,李健吾感到分外不平。李健吾显然并不认同欧阳文辅直接给自个扣上的 印象主义 帽子。这并不是由于李健吾反对印象主义,而是这个 腐败 的帽子困住

10、了批评者的独立和自由。在李健吾眼里, 他的主子是一切,并非某某派,并非若干抽象原则,然而一切影响他的批评 。12185所以,他并不服膺于什么派,也不是伺候东家的清客,他的主子也不是诸如 印象主义 等抽象原则。李健吾以为批评者是接受一切的,既 尊重人的社会背景 也 尊重文学独特的个性 。所以他属于社会,但是仍然是独立的。也许正由于李健吾并不想被印象主义这些称谓所缚,由李健吾亲身收集整理并于1983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健吾文学评论选中,(自我和风格里的 还有比我更爱印象主义批评的? 一句被直接删除了。尽管这并没有影响学者们把这句着名的话当作李健吾的印象主义宣言,但这句话的删除至少讲明了李健吾

11、并不愿意被印象主义 缢死 。 批评家不仅独立于现时政治的要求,独立于作者的想法,同样独立于某种批评方式方法。李健吾反复强调的是,文学批评不服从于政治的引导权威,也不委屈服从于作者的创作权威,更不是某种批评方式方法的实践品。他以为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立的审美活动,是一项有尊严的事业,是一个能够自足生存的艺术品,具有唯一无二的主体地位。因此尽管欧阳文辅1947年看到了(咀华二集再版,又写了一篇(论刘西渭的批评,把李健吾常讲的 公正 人性 综合 比拟 等本文关键词语都给予了否认,并以为这些错误认识都得 怪他根据的印象主义的批评 。1311李健吾明面上没有再回应。由于欧阳文辅坚持把创作和批评都当作理论的实

12、践品,显然这与李健吾的批评追求并不在同一个讨论空间。欧阳文辅把论证的重点放在了 李健吾用的印象主义理论是腐败的 ,但李健吾无意与欧阳文辅争辩印象主义能否腐败。李健吾真正追求的自始至终都是印象主义批评方式方法背后的 批评独立 。在这些毁誉参半的评论声中,他坚持张扬批评家的主体性,维护文学批评的独立性,这使得他的文学批评以其独特品格在30、40年代批评界刮起了一阵别样的清风。 三、遗落与重拾:批评品格的传承 经过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的批评实践,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印象主义批评已经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有了不小的影响。有趣的是,李健吾既是戏剧家,又是翻译家,还是法国文学研究专家,批评家能够称得上只是

13、李健吾的 副业 ,而他却以其批评品格和文学才气为后辈留下了印象主义批评的传世之作。 抗战胜利后,借着(文汇报 世纪风复刊,李健吾一鼓作气发表了四篇(咀华记余。前两篇(咀华记余通过抒发自个的批评感悟,明确地表示出了自个对文学批评独立性的追求,好为接下来大展身手做好铺垫。只可惜正在兴头上的李健吾,只发表了两篇(咀华记余,谈了谈女作家的创作和抗战时期的名作后,就以一篇(与吉文书草草收尾了。由于一切都有 阀 的存在,吉文以为李健吾所推荐的抗战名作大多难以出版。李健吾也未改对批评公正性与独立性的追求,对吉文的批评很快就给予了回应,并强调失去 政治的阀 或者 艺术的阀 都是文坛悲剧。而对于自个一贯的 印象

14、主义批评风格 ,李健吾也觉得并无不妥,篇幅所限,空空泛谈也是情理之中。因此尽管(咀华记余没有能延续,但是在这一短暂的重现中,仍然能看出李健吾对自个批评风格的坚持,以及对批评独立性固执的追求。三四十年代的批评界已被左翼批评话语占据了主导地位。正因如此,李健吾所秉持的 公正 与 独立 之品格更显难能可贵。 公正 是李健吾对批评家自我的约束,是一种 律人先律己 的自觉; 独立 是李健吾在批评界强烈的诉求,是一种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的坚守。 20世纪50年代,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文学批评在批评界逐步隐匿。这与印象主义批评本身的局限有很大的关系。尽管李健吾完成了对印象主义批评的重构,但是印象主义批评很依靠

15、批评主体的自我发现与灵魂冒险。一方面,假如批评家缺乏足够的素养与灵气,就难以准确地把握批评对象的独特性,漂浮的印象就难以沉淀为条例,难以与 读后感 区别开来。换言之,印象主义批评很依靠 天才 。另一方面,一旦言讲环境发生变化,天才批评家也难以再次创作恣肆放旷的印象主义批评。 尽管印象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批评范式难以成为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精神品格也就此断流。学术界常以为李健吾印象主义文学批评后继无人,这主要由于李健吾作为集大成者,后辈确实少有人能完全超越。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李健吾 公正 与 独立 的批评品格也一直在滋养着印象式批评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 方式方法热

16、 催生了 李健吾热 ,而李健吾所代表的印象主义批评也随之被重新发现。但是西方过分强调 自我 的印象主义批评常让批评家们感到苦恼。1988年王蒙就曾经谈到,尽管自个也喜欢印象式批评,但是总感到一种 不知足 。这种 不知足 ,正是不知足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中理性精神的匮乏。所以王蒙觉得印象式批评应有品格高低之分: 感觉印象式批评近期被人称为批评的儿童态,是初级阶段的批评。我觉得这也未必准确。感觉印象式的批评仍有品格高低之分。 14562正因如此,王蒙、汪曾祺、毕飞宇等人都在尝试延续和发展直觉与理性兼容的印象式批评。尤其是王蒙,他除了保持着一种 中道 的原则,还加强了印象式批评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联络。比

17、方王蒙1993年一篇引发人文精神大讨论的着名文章(躲避崇高,就是一篇印象式批评。王蒙的这篇文学批评固然构造略显松懈、语言不算严谨,但是能从自我的阅读印象联络到 文学世俗化 的现象,可谓是做到了 从独有印象到构成条例 。所谓 高品格 的文学批评应该就是这样,少几分理论方式方法的禁锢,多几分评点的尺度。若以一种包涵的姿态去考察,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及其精神品格在批评界其实也并未断流。 在当下坚硬的文学批评风格里,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能给读者带来一种艺术审美的柔软气力。感性认识固然不一定能够建构知识体系,但至少证明了诗与艺术的合理性。文学批评对象 文学作品首先是艺术思维结晶,假如只是把文学作品作为机器一般地

18、拆解,那么也容易在分解中丢失了艺术的整体美感,而李健吾作为一代坚守批评独立、艺术自由的知识分子,在直觉与理性的缝隙中,为批评界留下了一颗难得的璀璨明珠。 以下为参考文献 1丁帆,刘俊.中国现现代文学研究导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郭沫若.批评-欣赏-检察J.创造周报,1923(25). 3 琉威松.近世文学批评M.傅东华,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 4 刘西渭.自我和风格N.大公报 文艺,1937-4-25(328). 5黄键.京派文学批评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6 刘西渭.边城C/咀华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7 刘西渭.跋C/咀华集.上海

19、: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8 朱光潜.附录编辑后记(二)C/许振轩.朱光潜全集第8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9 刘西渭.答(鱼目集作者C/咀华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10 朱光潜.谈书评C/许振轩.朱光潜全集第8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11 欧阳文辅.略评刘西渭先生的 咀华集 印象主义的文艺批评J.光明(上海1936),1937,2(6). 12李健吾.跋C/孙晶.咀华集 咀华二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3 欧阳文辅.论刘西渭的批评J.文艺垦地,1947(创刊号). 14 王蒙.十年来的文学批评C/郭友亮,孙波.王蒙文集第8卷.北京:华艺出版社,19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