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航天工程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2470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航天工程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分析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航天工程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航天工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航天工程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析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航天工程论文内容摘要:文章扼要阐述了军事装备航空运输性对作战能力发挥的重要性, 深切进入分析了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梳理了美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的主要经历体验做法, 对加强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工作, 从机构设置、标准建立和试验认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本文关键词语:国防交通; 军事装备; 航空运输性; 航空运输性, 是指军事装备适应现有或将来计划使用的航空运输工具进行航空运输的固有能力, 对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 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和 武器装备当代化 的目的。 战略能力 , 包含战略投送能力, 对军事装备的航

2、空运输性提出了刚性要求; 武器装备当代化 , 不仅对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信息化程度、作战性能等提出了更新指标和更高层次要求, 而且也要求军事装备必须具备体系融合能力, 包括与运输机对接构成远程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当下, 国产大型运输机已经列装, 空中战略投送气力体系正在加快建设, 为空中机动和快速部署奠定了基础。因而, 必须认真研究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问题, 借鉴军事强国经历体验做法, 采取有效措施, 从源头上解决军事装备空中投送问题, 提高快速机动作战能力。 一、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军对装备的航空运输性研究起步较晚, 当下牵涉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高, 装备在设计、生产经过中贯彻航空

3、运输性指标不够科学, 导致大量武器装备无法施行航空运输, 严重制约了的快速机动能力。 对航空运输性重视程度不高。长期以来, 我军气力构造属于陆战型、国土防御型, 作战气力建设对空中战场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因而, 各级和军工企业对军事装备的空中战略投送需求关注度不高。主要有下面原因:一是远程作战理念树得不牢。深化国防和改革之前, 执行大军区体制, 各军区军兵种种类齐全、数量充足, 基本保证了作战责任区的国土防御需要, 跨区、跨境作战任务少, 对执行远程作战兵力投送任务研究不透。二是快速机动任务牵引少。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下, 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多为大型演习、集训和参加抢险救灾任务。由于演习、集训都有

4、较长的准备期, 军事装备可通过铁路、公路施行远程机动, 抢险救灾固然对速度要求高, 航空运输优势明显, 但运输的多为救灾物资, 对主要作战装备运输的时机不多。三是航空运输气力薄弱。我军运输机规模小, 而且大型运输机数量少, 施行航空运输的能力特别有限, 导致远程机动主要选择地面运输, 对航空运输期望不高。 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军事装备的远程机动, 一般都要通过军交运输来实现, 但在装备发展经过的各个阶段, 军事交通 (运输投送) 部门却没有介入, 导致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指标不能有效执行。一是装备研制阶段。军事装备在需求、论证、设计等环节, 由于缺少航空运输性管理机构的统一管理, 航空运输性指标

5、不能充分贯彻, 造成了军事装备航空运输性的先天缺乏。二是生产阶段。不能对生产经过进行严格监督, 军事装备在研制阶段赋予的航空运输性无法确保落实, 成型的装备缺少专业机构测试认证, 航空运输性难以得到可靠保证。三是列装阶段。在接收装备时, 军交运输部门不具备对装备航空运输性的检验审查权利, 进而失去了最后一道把关的时机。 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当前, 我军仅有(装备运输性基本要求、(航空运输性要求等少量关于航空运输性的法规标准, 对军事装备航空运输性的详细规定不够明确和规范, 导致军事装备贯彻航空运输性的法理根据缺乏。一是牵涉范围不够全面。现行标准没有根据运输机机型对固定、轮式、履带式等不同类型装

6、备进行分类规定, 对影响航空运输性的吊装要求、接近角、离去角等关键参数没有进行准确界定, 造成装备发展经过中难以准确贯彻航空运输性要求。二是内容不够细化。现行标准只对装备的重量、尺寸、装卸等参数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还没有深切进入到装备的重心、系留装置、空中动态特性等的程度, 造成有的装备固然重量、尺寸等符合运输机机舱要求, 但仍然不能施行航空运输。三是操作性不强。现行法规标准仅从运输机运载能力角度, 对装备物资的航空运输性进行了结论性要求, 没有从装备研制的角度进行规定, 因而, 在装备的设计、试验、定型等环节无法直接贯彻航空运输性的详细要求。 二、美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的发展情况 早在20世

7、纪60年代, 美军就开场对装备的运输性问题进行研究。在航空运输性方面, 美军已经建立了一套比拟完好的体系, 对军事装备贯彻航空运输性要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 美陆军所有作战装备都能够通过C-5运输机进行空中运输。 管理机构设置健全。美军为加强军事装备运输性管理工作, 在国防部和各军种均建立了一套独立完好的运输性管理机构, 这些运输性管理机构可对各军种装备的运输性进行独立管理和检验, 并且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 对不同军种装备运输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华而不实, 航空运输性管理机构由空军武器系统司令部牵头, 空军装备司令部和后勤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详细执行, 在以上部门分别建立航空运输性管理办公室

8、, 下设航空运输性主管和分管机构。在职能划分上, 对于单一运输方式运输性管理由空军装备司令部负责, 其他运输方式运输性管理由空军装备司令部联合后勤运输交通管理部门共同负责。通过健全的航空运输性管理机构, 美军能够愈加明确地对装备航空运输性进行严格管理。 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美军在装备的研制和采购经过中都有一系列法规标准可供遵循, 这些法规和标准从政策、管理、技术等方面对军事装备航空运输性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和指导。美军从研究装备运输性开场, 陆续公布了(国防部运输性工程大纲(运输性工程以及(国防部运输性工程等一系列法规。在运输性研究方面, 主要有(运输性界线(军用装备的吊升和系扎装置(航空运输性要求

9、(运输性标准(航空运输性要求通用规范等一系列标准, 华而不实(航空运输性要求通用规范是牵头标准, 1974年发布施行, 主要针对美军C-130、C-141和C-5等军用运输机制定。除了上述通用标准外, 美军还制定了装卸、集装和空投设备等方面的标准, 主要有(飞机货舱尺寸和轮廓(空运设备及相应悬挂系统的一般设计标准(飞机地板系留接头和运货用环(飞机货船的系留系统等。 试验检验管控严格。美军特别重视装备航空运输性的试验工程, 在(航空运输性要求中规定, 必须在装备的开发设计阶段、试制阶段、质量检验阶段或样机阶段对装备的航空运输性进行试验。美军的航空运输性试验主要包括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静态试验,

10、包括装备在运输机上的装载、加固和卸载, 对装备装卸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动态试验, 包括空中运输和空投, 检验装备在飞机起飞、巡航、降落和空投等环境下的适应性。采取仿真模拟、实验室模拟检测和实际检测等多种试验检测手段, 分阶段、分项目对装备的航空运输性进行检测和分析, 及时发现不符合航空运输性要求的设计和制造, 并进行修改和验证, 实现了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的闭环控制, 促进了装备航空运输性的贯彻和落实。 三、对加强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的建议 借鉴美军在航空运输性管理中的成功经历体验, 结合我军实际情况, 应尽快建立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体系, 将航空运输性指标贯彻到军事装备的需求、论证、设计、研

11、制、定型、生产、列装的全经过, 提高装备的空中投送能力, 进而加强远程快速机动作战能力。 健全管理机构, 明确工作职责。我军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没有专门的责任管理部门。加强军事装备航空运输性管理工作, 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寻求方案。一是健全航空运输性管理机构。在军委后勤保障部主管运输投送的部门和军委装备发展部主管装备采购和试验的部门设立全军军事装备运输性管理委员会, 统管全军装备的运输性工作, 依托各军种运输投送和装备采购部门建立全军军事装备运输性管理委员会的派驻机构。华而不实, 依托空军运输投送和装备采购部门成立航空运输性管理办公室, 对军事装备的航空运输性工作进行管理

12、、指导、监督和审查。二是明确航空运输性工作职责。在全军军事装备运输性管理委员会领导下, 其他军种运输性管理机构向航空运输性管理办公室提交各军种装备在需求论证、立项研究、工程设计、定型审查等阶段的(航空运输性报告, 由航空运输性管理办公室进行审查, 得出正确结论, 提交军事装备运输性管理委员会批准。 完善标准体系, 加强法理根据。我军航空运输性法规标准尚不健全, 导致军事装备在设计、研制、生产等环节缺乏可靠根据, 装备研发部门无法准确界定航空运输对装备的参数要求。应尽快制定相关法规标准, 逐步建立我军航空运输性管理法规标准体系, 加强航空运输性的法理根据。一是内容要全面细致。不仅要包括装备适应货

13、舱的尺寸、重量、装卸、固定等内容, 还应当对装备的空运适应性进行明确, 比方, 起飞、降落、空投等;要区分装备类型进行规范, 比方, 轮式装备的接近角、离去角、轴重等。二是可操作性要强。法规标准制定要从装备设计、研发、试验、生产等层面进行规范, 确保装备发展经过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直接贯彻航空运输性要求。三是要具有一定针对性。区别不同运输机机型, 根据运-8、运-9、伊尔-76、运-20的运载能力特点, 针对性制定对应标准, 确保装备在设计阶段就能够明确今后的适运机型。 建设试验体系, 确保检测认证。完备的航空运输性工程试验体系是美军能够有效贯彻装备航空运输性要求的可靠保证, 确保了装备从设计之初

14、就能够得到科学的航空运输性检验认证。我军航空运输性试验体系建设, 应做好下面工作:一是加强航空运输性试验研究。学习消化美军试验体系的理论、技术和运行机制, 结合我军装备发展、资源配置和技术水平等情况, 对装备运输性参数和运输机的运输能力参数进行配套研究, 构成一套合适我军的航空运输性试验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二是发展航空运输性试验手段。发展先进的航空运输性模拟和仿真技术, 对试验经过中的运输环境、装备尺寸适应性、构造适应性进行模拟与仿真, 可有效节约成本;建立航空运输性实验室, 在装备研制经过中, 对装备的全部或局部航空运输性进行实验测试;选定一个运输航空兵承当实际测试任务, 测试装备整装的装卸载、加固、空运等的适应性, 对装备航空运输性进行最后认证。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王彦峰, 缪凯.加强军事装备航空运输性体系建设的考虑J.空军后勤, 2021 (2) . 2 缪凯, 赵洋, 王彦峰.美军航空运输性工程管理经历体验与启示J.空军装备, 2021 (6) . 3谢少飞, 张家应, 刘子明.关于军事装备运输性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新论坛, 2020 (13) . 4王彦峰, 安红, 颉正阳.军事装备航空运输性测试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21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