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2457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农业经济学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第一章】【第二章】 互联网和当代农业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以下为参考文献】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关于互联网的界定及其特点 2.1.1 关于互联网的界定 互联网又称因特网,它是一个宏大的国际网络,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网络通过 TCP/IP 协议链接起来的一个网际网。互联网是由物理链接设备、链接协议、文件资源共同组成的一个集合体。它的主要功能是使文件资源通过某种协议在物理连接网络中快速的传输,在资源需求者和资源供应者之间构成信息的快速传播通道。当前互联网能够实现的功

2、能有很多包括即时通讯如微信、QQ、信息阅读、网络教育、电子商务、地理定位等。互联网的连接设备包括中间连接设备和联网终端。联网终端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大型机、工作站、个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联网设备等。当前互联网正在从以个人电脑为主流设备的桌面互联网向以智能手机为主流设备的移动互联网迁移。 万维网是互联网的主要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互联网中不同形式的资源如文本、视频、音频等以某种形式结合起来,使互联网更易于操作。互联网不仅仅仅是万维网WWW,它还包括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等部分,将互联网视为一个集合,那么万维网只是这个集合中

3、的一个元素。 本文所述的互联网是指人们能够通过计算机设备、移动设备连接的能够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分享、网上贸易等功能的因特网。 2.1.2 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相对于其他传播媒介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多样性、准确性等特点。 互联网的优越性在于它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相对于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它有效的降低了信息不完全的程度。降低信息不完全程度除了要求信息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外还要降低信息发布成本以及提高受众信息获得的便利性,在成本方面互联网不需要像报纸、电视一样反复刊载、播放,只要发布一次就可供民众反复查阅,不需要付出较多的版面费、广告费,只要在固定网站发布就行;在民众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4、方面,报纸的读者有限,发布的信息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对于电视发布的信息,固然受众广泛,但信息内容具有存在的短暂性,受众对于模糊的细节难以确认。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后,除特殊情况外信息基本是长久存在的,民众能够反复查看,并且互联网除了权威的信息发布网站,还有各种跨平台社交应用比方,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能够迅速转载信息,信息得以迅速的大面积传播。除此之外互联网还极大的改变了信息发布者与受众的地位,在传统媒体形式下,受众就是信息的接收者,无法反映自个的意见,哪怕信息存在错误的,发布者也难以及时得到反应予以改正,在互联网形式下,信息发布者与受众之间存在互动,二者的地位并非是绝对的,信息发布者可能成

5、为受众,受众可以能转变为信息发布者。由互联网以上的几个特点,可知互联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完全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低成本性,将信息视为一种生产要素,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视为获取这种生产要素的方式。那么很显然在信息定质、定量的情况下,采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成本最低。由于互联网的搜索引擎能够从海量信息中迅速挑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在产品交易中能够根据交易者心意即时提供商品目录,价格,品质等方面的信息,大大降低了搜索成本。 2.1.3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相对于以往的桌面互联网而言的,它是指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技术接入互联网的一种方式。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终端设备

6、创新的结果,同时也是无线联网技术进步的结果。 移动互联网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应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也主要表如今这三个方面。移动终端包括移动联网设备和设备操作系统两个要素,移动联网设备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联网设备、专用设备等,智能手机是移动联网设备的主流,移动联网设备相对于计算机的优势,第一是移动性,移动联网设备体积较小、联网方便,能够随身携带,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第二是低成本性,相对于电脑动辄几千的价格,移动联网设备在千元以内就有较多的选择,主要原因在于移动联网设备相对于个人电脑技术含量更高层次,占用的物理资源较少,当移动联网设备的制造突破技术垄断后,

7、物理成本成为设备的主要成本时,移动联网设备相对于个人电脑就会表现出较大的成本优势。主流操作系统有谷歌开发的 Android 系统、苹果开发的 IOS 系统,微软开发的 Windows Mobile 系统、诺基亚开发的 Symbian 系统。据(TalkingData 2020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数据显示, Android 系统的市场份额到达七成以上,主要原因在于 Android 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较大的包涵性,因而使用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设备最多,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应用也最多。在无线联网技术方面,主流技术有蜂窝技术主要是 2G、3G 通讯使用的联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WANL、WIFI、L

8、TE 技术4G 通讯联网技术,就当前而言,蜂窝技术与无线局域网技术是主流存量技术,相比拟来讲蜂窝技术覆盖范围广,带宽较低,成本较高,无线局域网技术带宽高、成本低但覆盖范围有限,LTE 技术是两者的结合兼具二者优势,但成本没有明显降低。最后是移动应用,移动应用相较于桌面应用比拟突出的是定位技术,它更好的契合于移动特性,能够通过主体轨迹与所在背景的结合为主体提供更准确的信息。移动应用还具有利用碎片时间的特性,在时间管理上具有集腋成裘的效果,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效率。 根据(TalkingData 2020 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当前我们国家移动终端用户规模到达 10.6 亿且处于飞速增长中,

9、80 后、90 后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群体。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 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农村互联网用户中手机互联网用户的比例高于城镇互联网用户,如此图2.1所示。 2.2 关于当代农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2.2.1 当代农业的内涵 当代农业相比于传统农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农林牧渔等农业生产部门,食品加工业,农产品及食品的流通运输甚至于消费都已经涵盖于当代农业的范畴之中,当代农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涉农体系。本文根据当代农业的特点将当代农业分为生产环节、加工环节、交易流通环节、消费环节,各环节所包含内容如此图 2.2 所示当代农业不仅仅是科学技术、

10、管理方式方法、经营方式的创新,更是一种理念的创新,这种创新是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的。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体验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领域劳动力会逐步过剩,农业生产领域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会逐步下降,而与农产品有关的后续产业链条却越来越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原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研究农业生产领域的意义不大,将当代农业的体系进行扩大,将后续环节都涵盖进来,对农业的整体研究更具有指导意义。 当代农业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并不必然与某种生产形式相联络,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根据本国的资源状况,发展理念制定具有本身特点的发展规划。 2.2.2 当代农业的规模效应 当代农业具有

11、规模效应,主要是有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较大的规模能够分摊固定成本费用,这样对于单位耕地面积来讲成本比拟低,因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第二,较大的规模能够使用较为先进的劳动工具,由于较先进的劳动工具往往有较高的价格,在大规模的生产中先进劳动的成本分摊的很低,但它对劳动效率的提高却较大,当劳动效率提高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就会增加农业的产出。第三,较大的规模往往会有较为完善的组织构造,组织内部的不同构造分工完成组织的不同职能,在组织内部存在较高效率的分工与协作,相较于小生产者个体完成与生产相关的各项工作具有较大优势。第四,较大的规模会加强风险抵御能力。 在当代农业中规模效应在现前阶段并非

12、是无限扩张的,而是具有其制约因素。 第一,太大的规模会引起管理体系庞大,层级增加,部门之间沟通不畅,造成协同效应的下降。第二,生产工具的工作负荷能力有限,因而能够平摊其成本中的耕地面积有限,比方一台收割机 10 万元,每个收割季能够完成收割面积 100公顷,每公顷承当成本 1 千元,假如生产者拥有 200 公顷土地则需要购买两台收割机,每公顷成本还是 1 千元,单位成本无法再下降。因而农业规模到达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现象,如此图 2.3 所示: 2.3 信息不完全理论 2.3.1 信息不完全基本理论 信息不完全是指经济的介入主体不具有关于经济环境的全部知识,因此在作决策时难以作出最优决

13、策。信息不完全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由于市场本身产生的知识缺乏以使介入主体了解整个经济环境,第二是市场中产生的信息在不同的交易主体之间分布不均匀,也即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完全的第一个方面即为信息的采集问题,这种信息的不完全是整体意义上的不完全,无论对哪一个介入主体都是平等的。信息采集问题无非是信息的采集技术与信息的采集成本。有些信息在信息采集技术的限制下是无法采集的,无论给予多大的投入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经济学上难以给出解决方案,完全取决于当下的技术难题的突破。信息的采集成本决定了采集信息的质量,信息生产者根据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关系决定何时采集信息、采集何种信息,采集信息的哪一部分,采集信息

14、的深度与精度。我们不妨将信息看成一个三维立方体,将信息的边界、信息的精度、信息的及时性视为其三个维度,那么信息的边界越大、精度越深、及时性越好则这个立方体的体积就越大,信息的质量就越好,那么信息采集的成本就越高。如此图 2.4 所示信息不完全的第二个方面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它是指已产生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不均匀分布。信息不对称根据发生作用的时间划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行为之前的信息不对称,此时交易的卖方具有商品的较为全面的信息处于信息优势,买方处于信息劣势,卖方利用自个的信息优势,隐瞒商品的不利信息,企图以此获得超额收益,买方无法确定商品质量时只愿支付较低价

15、格,这时在市场上构成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由阿尔克洛夫1970根据旧车市场的交易行为得出的。事后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发生后的信息不对称,多发生在劳动市场与保险市场,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购买保险后,投保人是信息优势方,保险公司是信息劣势方,投保人投保后会对投保标的降低防护措施,进而使保险公司的利益遭到损害,这即为道德风险。在劳动市场上,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会由于本身效用而降低应有的劳动效率,这即为委托代理问题。 2.3.2 信息的成本 一条信息从产生到最终发挥作用要经历生产、传播、搜索和接收等多个环节。 从信息的生产者角度来讲首先要支付的是信息的生产费用,信息的生产要经过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加

16、工提炼等环节,这期间要支付设备费用,人工费用,特殊情况下还要支付专家费用等。信息的传递费用主要是指信息传播媒介传递信息的成本,当前信息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口头传播、纸媒传播、电视传播、广播传播以及网络传播,不同类型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的成本是不同的,其成本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口头传播、纸媒传播、电视传播、广播传播、网络传播。信息的生产费用和传播费用都需要信息的提供者来支付。 从信息的使用者角度来讲,他首先要支付的是信息的搜索费用,信息的搜索需要依靠信息的传播媒介,在信息搜索方面网络传播以其强大的搜索引擎技术能够提供实时目录,相较于其他几种传播媒介拥有绝对的低成本优势。信息的接受费用同样与传播媒介有关,

17、相比拟而言口头传播的接受费用最低,由于它不需要另设接收设备,因而接受成本接近于零,然后依次增高的是纸媒传播、广播传播、电视传播以及网络传播,这些接受费用主要是指接收设备的费用,但是上述所讲的信息接收费用是以一条信息为前提的,不同信息传媒携带的信息密度是不同的,口头传播的信息密度是最低的,其次是纸媒传播、广播传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的信息密度最大,因而平均来讲口头传播的接受费用最低,其次是网络传播、广播传播、电视传播,纸媒传播的成本最高。信息的搜索成本和接收获本都是信息的使用者。 对信息的生产者而言信息的成本为:信息生产费+信息传播费对信息的使用者而言信息的成本为:信息搜索费+信息接收费对社会而

18、言信息的成本为: 信息的成本=信息生产费+信息传递费+信息搜索费+信息接收费通过对四种传播媒介的成本比拟能够发现,无论对信息的生产者而言还是对信息的使用者而言网络传播的成本都是最低的,通过两者的加总能够得出使用网络传播能够有效地降低整个社会的信息成本。 2.3.3 信息与市场经济 市场化程度越高,信息越重要。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是信息的完全,现实中并不存在完全信息,它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极限的概念,作为一种评价的标准而存在,与此相对应完全竞争市场也只作为一种理论的存在。但是两者间存在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即市场化的推进必然伴随着信息需求质量的提高,由于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各介入主体间的不断地反应调节,反应

19、调节的前提就是信息的准确及时的传达。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国家农产品实行统购包销制度,由国家根据需求供应情况决定产品价格,市场上真正介入决策的主体很少,大多根据国家政策行事,而国家决策机关由于存在规模效应,而对信息的成本不够敏感,信息对农户的影响较小,广大农户对信息的敏感度及依靠度也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户开场作为决策主体进入到市场中,信息作为决策的根据对农户收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市场中的决策主体逐步增加,对信息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市场的自我调节也需要发射越来越多的信息。 因而无论从市场经济本身来讲,还是从市场经济的介入主体来讲,信息都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20、2.3.4 信息的经济学效应 信息对它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具有不同的经济学效应。 对它的生产者来讲它是一种劳动的成果,信息一旦生产出来就具有可复制性,对不同的传播媒介有不同的复制成本,对其生产者来讲信息的成本为:信息的采集费用+信息的传播费用,当一条信息生产出来进行复制时只需要支付信息的传播费用,当信息开场大量复制传播时就会发生规模效应,每条信息的平均生产费用会被极大的拉低,尤其是对网络传播而言,其传播费用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对网络传播,信息生产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其规模效应如此图 2.5 所示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对单个生产者而言是存在边际收益递减的。这主要表如今:第一,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信息在

21、农业收益方面对其他要素的替代是有限的,而并非完全替代;第二,生产者受其他生产要素的限制不可能无限量的进行产出。其边际收益情况如此图 2.6 所示 2.4 互联网农业 2.4.1 互联网农业的定义 当前在学术界并没有 互联网农业 的提法,只是新闻媒体提的比拟多,不过报道也主要集中于 2020、2020 这两年,所以讲这是一个比拟新的研究内容。 在这之前并没有文献将 互联网农业 作为一个体系进行研究。本文根据媒体提到的关于互联网农业的特征,对其进行了界定并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与农业信息化概念类似,互联网农业是一个经过,它是指逐步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涉农体系的各个环节,运用互联网对农业进行改造的经过。

22、其目的是运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农业效率的提高,农业产业的发展。 互联网农业 名词中的 互联网 应理解为一个动词,其含义就是利用互联网对农业进行改造,互联网农业还可仿照农业信息化的命名方式称为 农业互联网化 .根据互联网在农业中的可实现功能,将 互联网农业 分为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信息传递功能、农产品电子商务、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方案。 2.4.2 互联网农业的功能 互联网在农业中的可实现功能包括两种: 决策力支持 与 行动力支持 .所谓 决策力支持 是指互联网能够通过生成和传播信息,将生成的数据传递给决策者,增加决策变量,以提高决策准确性而具有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是互联网作为一

23、种传播媒介所具有的功能,是所有传播媒介都具有的功能,是互联网最原始的一种功能。 行动力支持 是指在决策执行阶段,互联网能够作为一种新的执行方式,为行为主体提供更多的选择,进而实现更好的执行效果,而具有的一种功能。例如农产品除了通过面对面交易,还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易。 行动力支持 功能是互联网功能多元化后产生的功能,是其他传播媒介所不具有的,也是互联网突破传播媒介范畴的关键。 与这两种功能对应有三种当代农业活动,华而不实 决策力支持 对应信息传递, 行动力支持 对应食品安全解决方案、农产品电子商务。 2.4.3 互联网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区别 农业信息化就是在农业这一社会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经

24、过中,以当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其理念为基础,同时系统的应用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遥感技术等当代科技,创造一个更高层次效、更节约、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发展产业的经过。农业信息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后,我们国家努力提高相关技术水平,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内部技术构造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态势。 第一,从内涵上来讲, 农业信息化 主要侧重于信息的生成与传递,提供更多的信息给决策者,加强决策者的决策力。 互联网农业 不仅仅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增加决策力,而且对行为者行为提供支持,加强行动力。例如 农业信息化 能够提供某农产品产地、品质、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等交易信

25、息,而 互联网农业 除了能够提供以上信息外,还能够直接在网上进行交易,实现信息与行动的 一站式 支持。由此可见 农业信息化 与 互联网农业 的穿插重合部分在于信息的传递,而这一部分内容在 农业信息化 的研究中也比拟成熟,因而本文关于 互联网农业 的阐述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其对 行动力 的支持上。 二者的区别如此图 2.7 所示第二,从实现途径上来看, 农业信息化 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传递信息,包括各种传统媒介也包括互联网, 互联网农业 对决策力和行动力的支持都是通过互联网本身实现的。 农业信息化 与 互联网农业 的区别在于信息的生成上, 农业信息化 有非常强大的一手数据生成体系,数据的生成需要 农业信息化 的各个系统在农业活动的最前线收集信息。 互联网农业 则无法生成一手数据,其所传递的信息也来自于 农业信息化 收集的数据。 互联网农业 与 农业信息化 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对农业活动本身的支持,也就是对行动力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