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分析,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分析,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分析,农业经济学论文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或名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下面简称TRIPs协议第 22 条第 1 款将其定义为: 其标志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有关 。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地域性、亲农性、集团性、权利性、永久性、商品独特性等基本特征,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自然因素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天然物种等和人文因素原产地特有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配方等是影响地理标志的主要因素。一个地理标志能够是表示清楚一个特定国家、地区或者地点的任何名称,即地理标志能够是一个直接的地理名称,包括国
2、家名称、地理区域名称;地理标志可以以是一个并非直接地理名称的名称;地理标志还能够是一个象征或者标志。 作为商品来源指示器的地理标志蕴藏着宏大的商业价值,已成为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用来保卫本国特色产品、介入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我们国家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农业大国,地理标志有可能成为我们国家知识产权中的长项。推行地理标志,与我们国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卫、传统优势农业的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广大农民的利益、国家的重大利益和文化形象息息相关。 我们国家自 1985 年 3 月参加(保卫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开场承当保卫原产地名称的义务。经过将近 30 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已初步建立地理标志的商标法保卫、
3、地理标志产品保卫、反不正当竞争法保卫等制度。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地理标志保卫制度建立较晚,立法冲突、制度混乱、执法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远不能适应我们国家地理标志保卫的实际需要,使得很多本该纳入保卫的地理标志产品沦为产品通用名称,或者很多产品固然纳入保卫却因制度缺陷而陷入权利冲突。 2 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保卫分析 2.1 现在状况 广西河流诸多、水量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暖和湿润,季节性变化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使得广西名、优、土、特资源十分丰富,根据中华地理标志网相关数据统计,截至 2020 年 12 月,广西共有 94 个产品获准注册地理标志含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
4、产品种类涵盖水果、蔬菜、畜产品、茶等农产品,以及酒类和传统手工艺品,华而不实,农产品占据了地理标志产品的 90% 以上。这些产品中,已有大约50%的产品贴标上市、进入大型超市、商场专卖。 广西的地理标志产品情况如表 1 所示。【表1】 广西 14 个市均有地理标志产品,已获得地理标志保卫的广西肉桂,牵涉6个市,覆盖了平南县、苍梧县、岑溪市、藤县和防城区等 5 个县的全部乡镇以及那坡、东兴等 11 个县的部分乡镇。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在各市的分布数量如此图 1 所示。【图1】 2.2 特点 2.2.1 地理标志产品保卫发展速度快 2000 年广西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称号的只要荔浦芋 1 种,人们对地理标
5、志产品保卫意识淡薄,也很少有企业从事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地理标志产品保卫的重要性,当地也开场看到地理标志产品蕴藏着的宏大价值,积极做好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工作,到 2004 年广西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的产品达 16 种。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已进入国内 40 多个大中城市。借助东盟展览会这一平台,广西大量的地理标志产品出口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成为当地出口创汇的生力军。 2.2.2 优势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经过精心规划、认真组织,广西已发展起了田阳香芒种植园区、马山黑山羊养殖区、横县茉莉花种植园、忻城金银花种植园等为代表的二十多个
6、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基地。特色产品种植园、培育基地的形式初步建立,并得到推广,效益明显,保证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种专一性。例如南山白毛茶已于 2018 年 7 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卫公告,获得地理标志殊荣不仅增加了南山白毛茶的含金量,还增加了其附加值和竞争力。 具有壮大区域经济、强区富民,提升地区品牌形象和竞争力,提高产业产品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和就业,促进和保障产品市场秩序等作用。当前,横县南山白毛茶的种植面积达 5000 亩,亩产值 4000 5000 元,年总产值约 2.5 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南山白毛茶已然成为横县的一张名片。 2.2.3 优势地理标志产品加工企业逐步构成
7、由于意识到地理标志产品的商业价值,通过将从事地理标志生产的专业户集中组织起来,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逐步构成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加工企业,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工企业多样性开场显现,开场带动当地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 2.3 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2.3.1 缺乏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和培育环境 广西从事地理标志产品的加工企业逐年增加,但缺乏完善的发展机制。中小型企业占大多数,有些企业利润较低,波动较大。大多数企业装备水平落后,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率偏低。类似 三金药业 、 桂林三宝 这样的知名企业较少,企业的商标注册意识淡薄,影响了企业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份额,这与江苏、浙江等地理标志品牌大省相去甚远。比方梧州
8、六堡茶、横县茉莉花茶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已获得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在规划管理方面和产品宣传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导致产品产值较低,难以走向全国市场。 2.3.2 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工艺落后,没有能实现标准化生产 广西区内从事地理标志产品加工的企业数量数年增加,但是大多的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缺少先进高效的生产工艺以及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各地拥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数量良莠不齐,有半数左右的县还没有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工艺仍然沿用落后的方式方法,生产效率较低。特色产业发展遭到抑制,没有能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经济发展缓慢,阻碍其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特色经济,无法带动区域经济
9、和社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理标志保卫制度是对原产地产品特定生产方式、技术体系法定认可的制度。传统产业运用当代技术是必然的,但对于地理标志产品,必须使在保持及提高其产品特定品质、特色内涵的前提下的运用。要求保持产品特色更地道、更稳定的生产方式及技术应用,要求保证安全卫生标准更严格、更量化的工艺,以及保证质量控制更准确、更有效的方式方法。 2.3.3 缺少对地理标志产品理论研究的专家和学者 产品要想发展,人才是关键。地理标志产品的资源充足,由于缺少工程技术研究的专家,产品深加工缺乏,质量得不到保证,抑制了产品生产工艺的发展,产品没能被有效地开发利用。 3 意见和建议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要解决
10、广西地理标志产品保卫存在缺乏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和培育环境、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工艺落后、缺少对地理标志产品理论研究的专家和学者等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促进广西地理标准产品的保卫,使名、优、土、特产品资源得到良好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而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3.1 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 首先,大力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使之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使地方资源成为商品优势;二是将科技创新运用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向地理标志产品注入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整体形象;三是以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品生产流程,通过对市场准入规定的硬性政策,提高
11、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四是通过的指导和监督,在财政资金、科研技术、政策制度、产业环境的等众多方面给予扶持,创造适宜地理标志产品培育的软环境,建立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共生共存的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组织生产,使产品的发展构成良性循环,推动其朝更高层次程度的产业化层级递进。 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经营形式能够是 公司 + 专业合作组织 + 基地 + 农户 、 公司 + 专业合作组织 + 农户 和 专业合作组织 + 农户 。 3.2 促进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设立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及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龙头企业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引进、推广,引进和推广应用地理标志产品精深加工、
12、包装、储藏、保鲜等新技术,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生产体系;扶持提供市场信息、检测检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服务,开展地理标志产业化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3.3 加大地理标志产品的人才培养 地理标志产品企业规模的扩大,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要充分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在国内外招募人才,重点培养骨干人才,聘用高级人才进行生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通过完善人才资源构造,重点提升增量构造,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性人才。 3.4 拓宽地理标志产品的流通渠道 地理标志产品大多数为农产品,对保鲜的要求很高,因而提高产品流通效率、保鲜技术至关重要。首先,在促进地理标志产品流通经过中,应加强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13、并将商品流通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更好地引导农户生产;然后,加大研究产品的物流渠道和保鲜技术,将地理标志产品在流通经过中的损耗降到最小。最后,充分发挥合作社和供销社的作用,将农户手中零散的农产品收集、冷藏,并统一运输和销售。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赵小平 . 地理标志相关概念辨析 J. 三晋法学 ,2006(1):245-255. 2 黄柳林 . 以地理标志助推广西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考虑 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20,3:8-10. 3 徐伟 .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及其特色产业培植研究 D. 南宁 :广西师范学院 ,2018,1-4. 4 朱海波 .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研究 以 宁夏大米 为例 D. 北京 :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