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对中西方教育的影响,比较教育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2300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化对中西方教育的影响,比较教育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文化对中西方教育的影响,比较教育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文化对中西方教育的影响,比较教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化对中西方教育的影响,比较教育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文化对中西方教育的影响,比较教育学论文从发展的趋势来看, 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中国的 虎妈 、 狼爸 一度引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教育的质疑。 出国求学热也一度勾起大家对中西方教育的热议。 中西方教育存在差异是不争的事实,不同国情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特点也毫无非议。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根本源头、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比拟,分析、探寻求索优劣。 以供借鉴。 1 历史文化对中西方教育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有着深入的影响。 中国文化名目繁多,但最终儒学成为中国文化的宗源。 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它的核心是仁爱。 它的特点是重精神,轻物质;重道德,轻技能;重理论

2、,轻实践。 西方文化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 希腊文化最终成为西方文化的源头。 它的核心是:理性、自由、公平、荣誉、人的具体表现出。 文化传承和演进方式不同是构成中西方教育的根本原因。 1.1 中国教育重道义,西方教育重功利 中国文化在主体上是反对功利的,反映在教育上就必然重视道义。 孔子讲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他将 义 与 利 作为区别君子和小人的唯一标准;孟子、董仲舒等思想家也无不表现出崇义贬利、尚义反利的特点。 这种价值观念直接导致中国教育培养目的的单一性和教学内容的伦理性,整个教育都被纳入了道德的范畴。 其结果只能培养出安于现在状况俯首听命的 顺民 ,而抑制

3、了人的个体需求,也抑制了人们正当的物质追求和享受。 西方文化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个人主义,注重个人利益和权利,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 因而西方文化很注重以人为本,张扬个性。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考虑、 主动介入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方式及创新能力。 但这种强烈的个人主义欲望推动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探寻求索和对物质利益的追逐和享受。 也出现了急功近利、拜金主义弥漫、亲情冷淡、人际冷落等现象。 1.2 中国文化崇尚和谐,西方文化崇尚竞争 中国文化崇尚中庸的文化品质。 中庸的原则就是凡事讲究和谐。 孔子在评价学生的行为时曾运用这样的标准,反对 过 又反对 不及 . 这种和谐标准使中国人崇尚兼容并蓄,百川入海

4、的境界;崇尚温文尔雅,不露锋芒的风格;崇尚不偏不倚,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崇尚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标新立异、特立独行都是被排挤的。 西方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言论、行为、思想上与别人的差异。 因而,竞争与差异一直是西方教育家着重培养的品质。 从霍布斯、马尔萨斯直到达尔文、高尔顿等无不重视生存竞争的原则,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3 中国教育注重群体,西方教育注重个体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强调统一性,忽视个体差异。 维护群体的和和谐社会安宁是中国古代最高的伦理政治原则。 群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出发点和归宿。 个体对于群体来讲,义务重于权利,奉献大于索取,个体价值观只要在群体中才能

5、够得以实现。 因而,在教育活动中人们自然的就注重 大体 的认识与觉悟,而忽视深切进入的解剖与分析。 重群体的价值取向,对于培养学生整体系统的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也压抑、束缚了人的个性与能动性的发展。 西方文化传统奉行个人,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和尊严。 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就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些个人之上的原则也写进了西方的教学材料。 如人有权自行其事;人有抉择权;人身不可侵犯;无权干预个人的自由和隐私;人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等。 随后,西方教育学家都把具有个性和独创性的人视为培养人的基本标准。 提倡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这种重个体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但也造成

6、了整个社会人伦亲情和宗教群体意识的冷淡。 2 文化传承、教育目的不同使中西方学校教育各显其特点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传承的方式方法不同。 西方学校在教育目的的追求上和施行教育方式方法上与中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是两种文化和价值观在教育上的反映。 2.1 教育形式 有史以来,中国的教学形式以训导式为主。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指导思想是 父为子纲,师道尊严 . 教育形式从上到下、居高临下。 中国的学生接受教育的经过基本带有被动性,他们摆脱不了 遵命 的思想 . 学生不能质疑权威;听

7、话就是好孩子。 这种观念禁锢了学生思想的发展,学生普遍缺乏个性和创造力。 而西方的教育是平等教育。 学生和教师在学校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他们尊重教师,但同时也以为教师并非圣贤,所以,教师出错可以以理解,教师有不懂的可以以和学生讨论,师生关系很平等。 所以,西方学生自信、张扬、创造能力强。 2.2 上课方式 中国实行的是灌输、鞭策式的课堂教育,也就是应试型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教学经过中主要强调老师的 教 和学生的 学 .老师是主体,教学以教授知识为目的,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其次还有教师严格稳定的课堂组织形式,学习气氛紧张,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压抑学生的个性,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西

8、方课堂实行的则是素质型的启发式教育。 老师很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考虑的能力。 课堂像个讨论会,教师巧妙引导,学生积极考虑,注重学生心理体验经过及经过中愉悦性。 这种方式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得学习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育内容 中国课堂注重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的教授;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把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知识点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单元。 一门功课的学习基本就是对一系列知识点的学习经过,学习内容上很难开拓,创新。 不难看出,中国课堂教育在教学内容上非常重视精而

9、深。 西方的课堂教育崇尚自然,重视教育内容与实践结合。 更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重视对知识的灵敏运用,教学内容重视广而博。 教师讲解知识也是点到为止。 这样为学生也留下了很大学习、考虑空间,课堂学习内容也得到有效的扩大和延伸。 3 社会背景、培养定位不同导致中西方家庭教育培养目的差异 德国教育家弗罗贝尔曾讲过: 国家的命运与其讲是把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讲是把握在母亲手中。 这句话足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属于终身教育,是人生的基础和起点。 中国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不仅仅是自个生命的延续者,更是自个理想和愿望的实现者,倾向于鼓励孩子成为现实主义者。 而西方家长会让孩子

10、自个选择人生道路,健康快乐的成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更倾向于鼓励孩子成为梦想家。 3.1 培养定位 中国家长受传统封建意识影响,以为孩子生下来是为他们传承香火,光宗耀祖。 孩子是 自个 的,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因而,孩子的培养定位是,家族的接班人,是家族的香火,不仅仅是自个生命的延续,而且是自个理想和愿望实现的希望;孩子学什么,做什么工作首先要从家庭利益出发。 而西方孩子从出生那天起,父母就以为他是一个社会人,自然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希望孩子根据自个的兴趣喜好选择职业。 西方家长希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比拟冷淡,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 家长不能替孩

11、子做选择。 由此看来,中国家长希望孩子成才,西方家长希望孩子成人。 3.2 家庭气氛 中国家庭氛和谐而严谨,但并不宽松民主,父母是一家之主,绝对的权威。 孩子不能冒犯父母,听话才是好孩子,这种家庭气氛造就了很多 乖 孩子,他们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但缺乏独立、开拓的精神。 西方家庭气氛平等、友好,成员之间都是一种平等、朋友式的关系。 父母和孩子之间互相尊重,家长以为孩子具有自我反省能力和教育能力,所以,他们很少指责、命令孩子要这样,不要那样。 家长很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非常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在一个平等、快乐的家庭气氛中健康成长。 3.3 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常见的有三种:专制型、溺爱

12、型和民主型。 中国家庭教育方式基本以家长专制和过度溺爱为主,民主型教育方式在中国家庭中很少见。 家长经常以自个的意志为转移,我要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里需要和爱好;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大包大揽,过度溺爱,有碍于孩子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的构成;不鼓励孩子动手、探寻求索、冒险,他们甚至会以为这是 胡闹 而加以制止,中国父母更喜欢孩子墨守成规。 西方家长基本采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他们会尊重孩子的选择;生活学习上,鼓励孩子自个动手;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创新;赞扬孩子独立的自我意识。 总之,学校、家庭和历史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互相相诚的,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中西方教育都有自个的优势和弱势,长处和短处,无论是中国教育还是西方教育我们都应该多一份考虑,多一份质疑,扬长避短取其精华要髓。 中国教育历经几千年历史,有一套完好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是无需置疑的。 但随着教育的全球化,我们更应该汲取西方教育文化的优点,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教育体制,为中国的发展培养更合格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