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论文精选,经济师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权分置改革论文精选,经济师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股权分置改革论文精选,经济师论文所谓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权分置不能适应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以下为我们整理的股权分置改革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股权分置改革论文一: 题目:股本全流通、超额盈余回报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验 1 引 言 股权分置是我们国家资本市场渐进转轨经过中的特殊历史产物,目的是维护国有股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在资本市场发展早期,股权分置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明显。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非流通股的规模也呈现较快增长趋势,进而导致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同股不同权的现象
2、日益严重,甚至成为了非流通股大股东进行大肆 圈钱 的制度陷阱,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自信心,进而一定程度上造成我们国家股市长期萎靡不振的重要制度弊病,因而股权分置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国家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旨在消除同股不同权、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利益分置、价格分置等一系列问题,进而构成资本市场同一的定价机制,建立起统一的利益分享平台,促使非流通股大股东的行为由内部股东博弈向外部市场博弈转变,进而促使我们国家资本市场基于定价功能、投融资功能为基础的源配置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股权分置改革能够讲我们国家资本市场一次深入的制度变革,此
3、次改革一方面解决了股权分置这一长期困扰中国股市发展的制度弊病,同时另一方面还为我们国家进行资本市场各项后续改革和制度机制完善奠定坚实制度基础,提供有益经历体验借鉴。 2 文献回首 西方学者对资本市场效率进行了大量创始性的研究。Fama1965初次提出有效市场假讲,并以为有效证券市场上的交易是 公平博弈 ,公开信息对每个投资者都是均等的,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通过信息的处理获取超额收益。Ball and Brown1968以为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会对财务报表的信息做出反响,非正常回报与盈余估计误差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固然公司披露的盈余信息并不是影响股价的唯一因素,但是对投资者而言具有决策有用性。Mic
4、hael Firth1975的研究表示清楚,在控股事件公告前的30天内,有关控股事件的信息已经充分、及时有效地从传达给投资者,并证明英国股票市场是一个半强式有效市场。Shiller1981以为,能被红利折现模型解释的波动率显着小于股价波动率,并以为股票市场远没有到达有效水平,这一结论引发了学术界对有效市场假讲的深入反思Malkiel,2003;Yen and Lee,2008。Jegadeesh and Titman1993的研究以为,短期内,股价的变动具有一定的惯性,其变动趋势会在将来的半年、甚至一年内继续延续其以前的价格变动走势。所以,过去的股价变动情况以及公司盈利情况对预测将来股价走势都
5、具有极为有益的预测价值。然而,Ball2018以为,雷曼兄弟等一大批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不仅仅源于对有效市场的过度自信,而是反映了人们没有能汲取有效市场假讲失败的教训。Lee2018通过对1999-2007年间32个发达国家以及26个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研究得出,股票市场并不是有效的。 在对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研究方面,吴世农2003通过使用白噪音检验、单位根检验、随机游走检验以及ARMA-GARCH-M模型检验等方式方法对深圳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检验,以为深圳股票市场还不知足弱式有效市场标准,达不到弱式有效水平;此后众多实证检验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俞乔,1994;张亦春、周颖刚,2001;胡波
6、等,2002;于亦文等,2005。宋颂兴、金伟根1995通过对29种股票的周收益率进行游程检验和序列相关检验表示清楚,上海股票市场已到达弱式有效市场水平。同时,马向前、任若恩2002亦以为,1993年以后,我们国家股票市场已到达非常低的弱式有效水平。除此之外,吴世农、黄志功1997通过超额收益检验法进一步得出了我们国家股票市场已属弱式有效市场,但尚未到达半强式有效市场。刘剑锋、蒋瑞波2018采用方差比方式方法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指数的短期收益率的统计计量显示,中国证券市场程弱式有效。叶志强等2020从非预期非流动性新信息视角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们国家证券市场效率,结果表示清楚我们
7、国家上证A股市场价格对非流动性新信息的反响缺乏,价格调整不够及时,上证A股市场是无效的。而张兵、李晓明2003通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1992年至2003年综合指数和1992年至1998年的388只个股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渐进有效性检验分析法得出,在1997年前我们国家股票市场属于无效市场,而在1997年后我们国家股票市场逐步过渡到弱式有效市场水平。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股权分置时代,资本市场典型特征是国有大股东所持的非流通股与中小股东所持的流通股被严重割裂的二元市场。对于流通股而言,均根据股票的市场价值作为定价基础;但对于非流通股而言,却往往以所有者权益的会计账面价值作为定价基础,结果就造
8、成两类股权的持有者利益出现偏离,对于非流通股股东而言愈加关注所有者权益会计账面价值的变动,而对于流通股股东来讲股票的市场价值才更为重要。而非流通股代表着持有公司绝对多数股权的大股东,因而对于非流通股大股东及其代理人而言,公司的市场业绩以及股价变动并不重要,这就为控股非流通股大股东联合其代理人以本身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合谋 掏空 上市公司,损害广大流通股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制度 便利 .除此之外,由于股权分置的存在,广大流通股股东亦难以利用 用脚投票 的手段对非流通股大股东构成制衡气力。因而,在股权分置的制度背景下,由于大股东及其代理人公司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股价几乎没有相关关系,那么以股价为基础的各
9、项股权鼓励措施效果自然无法获得预期效果。 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打破非流通股大股东与流通股中小股东间的利益切割,进而使公司股票的定价基础建立在市场价值这一统一的定价平台之上,股价的变动关乎包括大股东以及中小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即大股东行的利益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就通过股价紧紧捆在一起。因而,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大股东行为的经济效果一定程度上也会具体表现出中小股东的利益诉求,进而就构成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统一的利益基础,共同制约管理层的 时机主义 行为,防备其道德风险。这就与股权分置时代非流通股大股东通过与作为管理层的代理人合谋,共同损害广大流通股中小股东的行为有着本质上的转变。 从公司治理的角
10、度来看,后股权分置时代构成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制度化的共同治理平台,有助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尤其是信息披露行为,提高公司透明度,并以此为基础规范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提升经营业绩,引导上市公司朝着愈加科学健康的发行发展。因而,股权分置改革对规范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提升公司市场核心竞争力与经营业绩,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最后,基于以上系统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下面研究假设: 假设1:股权分置股改后,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能够提升盈余反响系数。 假设2:股权分置股改后,中国资本市场的盈余反响系数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得到显着提高。 4 样本选择与模型构建 4.1 样本选择
11、 本文以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之年为时间基准,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前两年与启动后两年间在上交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而不包含有下面几类公司:1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类别的上市公司,主要原因是由于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对其使用的监管政策以及财务会计政策有别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2ST*、ST公司,鉴于该类公司的财务会计数据往往异常值较多,可能会对整体研究结果产生干扰;3公司财务报告颁布日期与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日期间隔小于15日的公司,主要是为避免在选定的时间窗口内同时受股改完成事件与财务报告颁布这两个时间叠加影响,可能会对股改效果衡量产生干扰;4在样本时间跨度内进行IPO
12、的公司;5公司股价数据以及盈余数据不完好的上市公司。根据以上标准对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挑选,共得到如下合格样本,详见表1. 4.2 模型构建 本文将采用如下构建的盈余反映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回归分析与实证检验,模型中各变量内涵详见表2. 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众多财务信息中,为了便于准确辨别盈余信息对超额异常回报的解释度,故本文在上述盈余反映模型中纳入了每股净资产、审计意见类型、每股股利等变量,并将其定义为模型的控制变量。 5 实证结果与回归分析 5.1 描绘叙述性统计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各变量描绘叙述性统计详见表3.从表3能够得到,变量UE未预期盈余股改后均值为-0.616,小于股改前UE的均值0.0
13、16,而股改后UE的中位数0.086要大于股改前的0.037;除此之外,从表3中还能够得到,UE在股改后标准差为7.038,远大于股改前标准差0.088.鉴于股改后UE均值为负数,因而取其绝对值可得0.616,该值要显着高于股改前的0.016.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直观地发现UE在股改后发生了较大的波动,这表示清楚股改后投资者能够愈加清楚明晰地甄别市场信息与公司特质信息。同时,还能够通过分析股改前后UE最大值和最小值情况来进一步佐证上述结论,股改后UE最大值为62.149、最小值-98.233,股改前UE最大值12.491,最小值-12.780,这讲明股改后较股改前UE波动程度更大,总体上并呈上升
14、趋势,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愈加具有决策有用性。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描绘叙述性统计值的可靠性以及显着性,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各变量均值进行了显着性检验详见表4。从表4能够得到,股改后变量UE与其他变量相比,均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结果得到在1%水平上检验的支持;其他变量均值总体上变动幅度不大,略有增长,除变量NA以外,其余变量没有有得到显着性检验的支持。 5.2 多元回归分析 为保证多元回归分析的可靠性和精度,避免回归分析中的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本文对模型中的各变量进行了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详见表5.表5显示,变量DIVD与变量NA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96,为各变量间相关系数最大者,
15、但并不显着;除此之外,穿插变量BV*AUD与DIV*AUD间的相关系数为0.163,高于0.1;其他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不高于0.1.这表示清楚该模型中的各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程度较低,因而能够以为并不影响多元回归分析的可靠性和精准度。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被解释变量CAR对解释变量UE以及其余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详见表6.在该回归中,为更好地展现CAR对UE在股改前后的反映情况以及盈余反响系数的波动情况,故将总体样本划分成2个子样本,即股改前子样本和股改后子样本。表6回归结果显示,变量CAR对UE的系数,即盈余反响系数,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为0.031,t值为5.089,且在1%的水平上显着;在股权分置
16、改革后,盈余反响系数为0.045,t值为7.167,且同样在1%的水平上显着。因而,从以上回归结果,能够得到股改后盈余反响系数较股改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为45%.股改后盈余反响系数的大幅显着提升表示清楚,股改这一资本市场制度性变革,促进了上市公司治理制衡机制愈加完善有效,进而使更多的公司特质信息被市场所吸纳消化,并反映到股价中去,即本文假设1得证。 表6仅对股改前后盈余反响系数的总体变动情况作了描绘叙述,但却没有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4年内分年度的盈余反响系数的详细变动情况进行回归分析,而表7所列示的股改前后分年度多元回归结果则较好地知足了本文研究要求,弥补表6之缺乏。从表7能够得到,在股
17、改前第二年,盈余反响系数为0.025,t值3.754,且在1%水平上显着,显着性水平较高;股改前第一年,盈余反响系数为0.016,t值1.667,仅在10%水平上显着;股改后第一年,盈余反响系数为0.038,t值5.698,在5%水平上显着;股改后第二年,盈余反响系数为0.048,t值5.732,在1%水平上显着。综上,在股改前后四年的时间跨度中,盈余反响系数均得到了显着性检验支撑。 图1更以趋势线的形式愈加清楚明晰地反映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盈余反响系数的变动趋势。从图中能够看出,股改前第一年较股改前第二年盈余反响系数略有下滑,这可能是由我们国家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董事会经常由非
18、流通股大股东把持,进而导致盈余操纵、财务虚假陈述时有发生,侵占流通股股东利益,进而使广大流通股小股东自信心受损,因而,股改前中小投资者投资决策就较少以来公司披露信息,而是根据市场信息,进而就导致严重的 羊群行为 .股改后,盈余反响系数较股改前都有了显着提升,股改后的第一年较股改前的第一年提高了1.4倍,股改后第二年较股改后第一年提高了26%.这讲明股权分置改革打破了同股不同权的资本市场制度弊病,进而使流通股中小股 东与非流通大股东间的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并将原非流通股大股东的扭曲行为进行校正,构建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统一的利益平台,有力促进了公司制衡机制的完善以及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在共同一
19、致利益基础上,上市公司披露财务信息愈加充分、公允,进而使投资者自信心显着加强,再做出投资决策时会愈加依靠公司披露的特质信息,进而有助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综上分析,根据经典市场效率形式的界定,能够推断,中国资本市场已基本到达弱式有效市场水平证明了假设2。 6 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大样本数据,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研究背景,以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为微观基础,从公司特质信息的视角对股改前后我们国家资本市场效率进行实证检验与分析。研究表示清楚,股本全流通时代,以同股同权、利益分享的新的治理架构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公司透明度,有助于推动我们国家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显着提升,并使我们国家资本
20、市场基本到达弱式有效市场水平。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们国家资本市场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描绘出了道路图。当下,我们国家资本市场改革正处于深水区,股权分置改革不仅我们国家下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全面改革奠定了坚实的产权基础,同时股改的难得珍贵经历体验和经济后果也对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众多政策启示: 一是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强化证监会对证券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对上市公司以及中介机构通过串谋等形式的违规处理惩罚,严格规范机构投资者的执业行为,细化上市公司对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坚决打击虚假陈述、市场操纵、 老鼠仓 等违法行为,有力保卫投资者合法权益,切实改变 政策市 的现在状况。二是健全有效
21、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经理层在董事会决策中的监督作用,进而使董事会在公司重大战略及经营问题上保持客观,使其成为上市公司风险控制的 防线 以及遵纪守法的 底线 .三是健全股权分置改革的后续补充配套机制。据新浪财经2统计显示,2020年沪深两市将有1296亿股解禁,这无疑将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因而,完善规范大小非解禁行为,进而最大限度减少对股市的冲击,确保后股改时代资本市场的有序稳健发展,保障市场效率的稳步提升。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刘剑锋,蒋瑞波。中国证券市场弱有效性检验-来自收益率方式方法比的证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4: 83-87. 2马向前、任若
22、恩。 基于市场效率的中国股市波动和发展阶段划分J. 经济科学,20021:66-72. 3吴世农、吴超鹏。 盈余信息度量、市场反响与投资者框架依靠偏差分析J.经济研究,20052:54-62. 4吴新春,田存志。 机构投资者对我们国家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J. 产经评论,20185:144-152. 5吴晓求。 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兼论全流通条件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新变化J.财贸经济,2006 2: 24-31. 6叶志强,冯怡,张顺明。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们国家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基于非预期非流动性新信息视角J. 投资研究, 20205:124-137. 8游家兴,江伟,李斌。 中国上市公
23、司透明度与股价波动同步性的实证分析J.中大管理研究,2007 1: 147-164. 9张亦春、周颖刚。 中国股市弱式有效吗?J.金融研究,20013:34-40. 10张兵、李晓明。 中国股票市场的渐进有效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31:54-62. .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1986, 122: 66-72. 12De Bondt, Thaler. Do Security Analysts Overract?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802:52-57. .Accounting Review,1995,701:193-225. 14Fama. 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sJ.Journal of Business,1965,38 1:3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