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下流动儿童学业探析绪论,教育社会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下流动儿童学业探析绪论,教育社会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家庭教育下流动儿童学业探析绪论,教育社会学论文【题目】 【第一章】家庭教育下流动儿童学业探析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结论/以下为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得到空前提高。由于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差距现实因素,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构成宏大的吸引力,大量的农村充裕劳动力涌入到陌生的城市。根据农业部的最新统计表示清楚,截止 2018 年底,我们国家跨乡流动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数量已经到达了 1.3亿。农民工由过去分散的 单身外出 方式转变为 举家迁徙 ,大量
2、的流动儿童跟随其父母来到城市,于是出现了流动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结果显示,2000 年全国 14 周岁及下面流动儿童数量为 1410 万人。到 200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时,全国 14 周岁及下面流动儿童规模进一步增加到 1834 万人。 15 年间,流动儿童增长了 424 万人,增长 30%.流动儿童已经构成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从发展趋势来看,流动儿童群体数量还会不断上升,也由此产生了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 大量的流动儿童由农村流入城市之后,当前有学可上的问题得到了基本的解决,但是,他们的学校适应性差和学业表现不理想问题逐步成为突出社会问题。众所周知,家庭教育环境
3、已经成为儿童教育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个环节,为儿童社会化提供基础条件。对流动儿童而言,流动儿童由农村迁入城市之后,家庭的流动性致使家庭教育环境必然发生变化,它毁坏了正常的家庭教育机制,而家庭教育环境的变化势必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产生影响。因而,针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学业表现以及二者的关系机理研究势在必行。 1.1.2 理论背景 以往对于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其学业表现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学领域,而且是以单一的视角,描绘叙述和分析流动儿童流入地家庭教育环境的现在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儿童的学业表现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缺乏通过比拟研究,分析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在哪些方面存在
4、差异性,以及在城市化经过中,两类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否发生融合,另一方面,这种差异和融合对于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产生如何的影响研究相对就更少。本研究以社会学的理论为视角,通过比拟实证分析,描绘叙述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家庭教育环境、学业表现方面差异性和融合,以及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1.2 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试图找出影响流动儿童学业表现问题的家庭教育深层次原因,并从家庭教育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流动儿童健康成长,保证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实证调查数据,到达下面的目的。 第一,通过比拟研究,分析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差异性和融合。 第二,通过比拟研究,分析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学业表现
5、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第三,分析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环境与其家庭教育行为关系机理,进而进一步分析对于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产生的影响。 第四,了解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流动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变化影响,讨论人口流动经过中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环境与本地家庭存在的差异性和融合,以及这种差异性和融合对于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如此以丰富人口迁移的影响后果研究,并为促进流动儿童教育和全面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根据。 1.3 研究现在状况评述 1.3.1 国内研究现在状况 1关于流动儿童教育现在状况的研究。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在经济发达大城市相应比拟突出,因而关于这些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的现在状况研究也就比拟丰富,如通过全国范
6、围抽样调查了解全国流动儿童教育现在状况陶红等,2018;秦玉友,2007;段成荣,杨舸,2008,或者通过在特定区域,如北京市韩嘉玲,2001;段成荣,周皓,2001;李雅儒,孙文营等,2003、浙江省马良,2007;王涤,2004等的一些流动儿童调查报告研究了流动儿童的教育状况。流动儿童教育的研究也最早始于对这些特定区域调查研究。通过这些特定区域实证调查研究,流动儿童失学辍学、升学难、受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其处境令人担忧张秋凌,2003。 我们国家流动儿童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 10%的适龄流动儿童处于失学辍学状态段成荣,梁宏,2005;钱再见,耿晓婷,2007。流动儿童是失学辍学分为两种
7、情况,一是被动失学,有关学校收费过高是流入地没有能创造良好的环境最主要的原因,最终导致流动儿童失学辍学段成荣,周皓,2001,二是主动失学,流动儿童父母教育投资意识不够是最为主要的原因谢晋宇,1999,而入学难、失学率高教育公平的偏差李强等,2007和学校的教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等方面也是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 2有关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张翠娥2004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武汉市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研究讨论,以为家庭经济条件、流动儿童父母本身素质、流动儿童家庭的流动性是制约当下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主要因素。通过实证调查,了解流动儿童家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
8、文化资本状况。从经济资本和时间的投入、家庭可支配文化资本的含量、旧有惯习的影响、学校和社区资源的缺乏等方面来分析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杨卉,2007,吕杏,2020;城乡和亲子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加大了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难度杨卉,2007。 3有关流动儿童学校教育的研究。随着流动儿童流入城市之后,学校教育发挥重要影响,因而有很多学者对流动儿童学校教育现在状况进行研究。流动儿童一般都就学于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 有关打工子弟学校的研究。由于现行的户籍制度和教育体制壁垒,在城市周边出现了大量的打工子弟学校周皓,陈玲,2004。这些打工子弟学校存在着合法地位难以获取、办学资金有限、师资气力薄弱和学
9、生教育困难等问题赵静,2008,通过调查发现,打工子弟学校不仅普遍存在教学质量差,学校硬件条件落后,并且部分学校还存在交通安全、校舍安全、食品安全以及消防方面的安全隐患杨东平,陶红,2007。固然,当前打工子弟学校教育存在众多困难和缺乏,打工子弟学校的也有存在合理性,打工子弟学校已经是成为经济不充分时期保障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必要手段,应该允许打工子弟学校的存在段成荣,2001,冯玲,2003,因而全面客观分析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早期社会化状况以及对流动儿童早期社会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积极的方面,又包括消极的方面张雪萍,2018。 有关公立学校教育的研究。公立学校教育的研究,早期集中在流动
10、儿童接受公立学校教育存在障碍性因素以及公立学校教育存在的众多问题。流动儿童进入流入地公立学校存在困难,早期随迁子女进入公立学校需要交纳借读费,费用金额不等,这将大量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拒之门外陈瑞丰,2005;陈若葵,2003。之后,研究愈加关注公立学校教育对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在城市的适应状况基本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来自社会的排挤有强烈的体验,心理健康遭到一定负面的影响郭良春等,2007;通过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比拟,以为就读公立学校更有利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袁立新,2018。 4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范先佐和彭湃2018 以为,职责不明确
11、、流入地不愿承当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成本,缺少经费保障,对义务教育的供应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等因素是导致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燓香兰,马丽2008指出,分割的户籍制度、教育财政体制的不完善、不能对学校提供有效支持,是造成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源头。孙玥等2008提出,造成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缺乏,公共财政制度的不完善。朱凤丽2006指出,农民工随其子女教育难表现出了农民工非市民化造成的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 5关于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从宏观制度和政策上入手,提出逐步改革乃至取消与户籍制度相联络的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以保障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流入地的接受教
12、育权利孙红玲,2001;黄敏红、肖诗来,2018。从流动人口社区教育机制的建立角度考虑,提出对城乡教育资源合理,进而逐步构成一个有效的、公平合理的流动人口教育体系李雅儒,孙文营等,2003。另一部分研究从微观层面上提出解决的措施。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改善遭到流动儿童家庭父母文化能力的提升和惯习的影响杨卉,2007,在整体上,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在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进城务工农民的文化资本非常薄弱,继而直接影响了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因而要促进流动儿童教育公平化,加强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提升高飞,2006;周海龄,2008;吕杏,2020。从和社会组织的角度,解决流动儿童教育这一社会问
13、题,需要职能部门和社会共同介入韩嘉玲,2000。 国内有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教育公平的理念对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和学校教育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1.3.2 国外研究现在状况 国外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己经甚为成熟,并在还在不断的完善、提升和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生活状况和心理三大方面。在学习方面,Sandra Paik2007以为家庭和学校的流动性往往就会造成儿童的大量失学和辍学,学习成绩不理想,都存在偏差,留级的比例也会加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详细措施包括完善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化政策,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素质培养,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提供均等化的城市公共服务等
14、;在生活状况方面,从社会资本角度研究了改善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提高流动儿童的社会地位Sandler, 2007;在心理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流动儿童由流出地迁移到流入地人口迁移经过中的心理适应性和文化适应性Reijneveld,2005;国外的部分研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流动儿童的教育改革Amandaetal,2003;Rawl,2003;Robyn,1997;Lawton,1991。 从总体上来看,保证在人口迁移经过中学校教育的完好性和延续性上,避免流动性对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直接产生负面的影响是国外有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重点。 1.3.3 研究评述 以上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家庭教育
15、环境、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络提供理论根据,我们也能够发现以往研究的缺乏和缺陷之处: 1从研究方式方法上来讲,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动儿童流入地家庭教育环境单方面的研究,缺乏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比拟研究,分析流动儿童在城市化经过中,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性和融合。 2从研究视角来看,当前,多数研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等角度宏观层面、广泛分析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家庭教育环境对流动儿童教育和学业表现影响。 3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外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流动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文献较多是以流动儿童的学习表现作为其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阐述不够具体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