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公德认知与践行状况调查分析,德育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21721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社会公德认知与践行状况调查分析,德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生社会公德认知与践行状况调查分析,德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公德认知与践行状况调查分析,德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社会公德认知与践行状况调查分析,德育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生社会公德认知与践行状况调查分析,德育论文内容摘要:社会公德是大学生要遵守和践行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调查显示,现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和问题:一些大学生道德冷漠与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尊重别人与社会公德认识模糊状况交织存在,知行脱节影响社会公德水平的整体提升,社会公德践行经过中部分受访学生倾向于功利性考量,等等。为提升大学生社会公德认知与践行能力,需要实现社会公德教育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同向同行,以优化道德赏罚机制与舆论生态;发挥家风家教在社会公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关键词语:现代; 大学生; 社会公德; 调查; 2022

2、年底,、联合印发(现代公民道德建设施行纲要,突出强调公民社会公德教育要 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惜保护公物、保卫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1(P5-6。大学生是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主体,是承载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重要建设气力,其社会公德状况需要被广泛而持续地关注。为更好地了解现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本文就大学生社会公德认知与践行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方式方法与调查结果 本研究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形式,选取有代表性的30所高校,并在这些院校随机抽取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000份,回收5673份,有效问卷

3、5640份。在分析经过中,将样本以性别、地区、学历层级、学科类别、政治相貌、有无宗教信仰、能否独生子女进行划分。 1. 调查方式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为考察 助人为乐 设计 当有老人摔倒在你面前急需救助时你会怎么做 的问题;为考察 环境道德 设计 你愿意过低碳生活吗 和 你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吗 两个问题;为考察 见义勇为 设计 某银行女职员与持刀抢劫银行的歹徒英勇搏斗而致残,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 和 当你看到小偷在公交车上行窃,你会怎样处理 两个问题;为考察 网络道德 设计 你对网络虚拟社会生活中能够随心所欲的观点的态度是什么 和 你以为当下网络道德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两个问题

4、。本研究采用个别施测方式,按随机抽取原则,统一指导语,现场填写调查问卷;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统计方式方法有频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调查结果。 第一,大学生对 助人为乐 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践行状况。助人为乐在现代已经发展为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包涵精神,不计得失、舍己为人的奉献意识,热心公益、传递爱心的志愿精神,以及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担当精神,等等。调查显示,当有老人摔倒在面前急需救助时,54.3%的受访大学生选择 主动给予帮助、救护 ,36.8%的大学生选择 当有人救护时,自个会帮一把 ,2.0%的大学生选择 装作没看见,赶紧离开 ,0.7%的

5、大学生选择 围观、看热闹 ,另有6.2%的大学生选择 其他 。这讲明,尽管社会上种种助人反倒被诬告、被讹诈的案例时有发生,在帮助摔倒老人时大学生仍然保持较为积极的救助态度,具体表现出了较高程度的 助人为乐 水平。差异性数据分析显示,女生在碰到老人摔倒急需救助情形时的帮助意愿显着高于男生;文科生在碰到老人摔倒急需救助情形时的帮助意愿显着高于理科生和工科生;学生在碰到老人摔倒急需救助情形时的帮助意愿显着高于团员和普通群众学生;非独生子女学生在碰到老人摔倒急需救助情形时的帮助意愿显着高于独生子女学生。 第二,大学生对 爱惜保护环境 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践行状况。调查显示,86.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愿意过

6、低碳生活,选择 不愿意 的大学生占5.3%,有8.0%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同时,不同性别、学科、政治相貌的大学生群体间对于过低碳生活的意愿不存在显着差异。调查显示,25.3%的受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对垃圾进行分类,61.2%的大学生偶然进行垃圾分类,13.6%的大学生从不进行垃圾分类。差异性数据分析显示,男生对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的认同程度显着高于女生;理科生对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的认同程度显着高于文科生和工科生。 第三,大学生对 见义勇为 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践行状况。调查显示,对 某银行女职员与持刀抢劫银行的歹徒英勇搏斗而致残 这种行为,7.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 很崇高,我也会这样做

7、 ,54.9%的大学生选择 很钦佩,但我不能肯定自个能做到 ,19.1%的大学生选择 很钦佩,但我不愿意这样做 ,14.6%的大学生以为 不太值得,由于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3.6%的大学生表示讲不清。调查显示,面对小偷在公交车上行窃的行为,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积极采取行动,华而不实51.6%的受访大学生选择 设法提醒 ,18.6%的大学生选择 先看看周围的人怎么做再做决定 ,12.6%的大学生选择 设法报警 ,7.6%的大学生选择 上前阻止 ,4.5%的大学生选择 无力阻止,只好听之任之 ,3.2%的大学生选择 装作没看见,尽快躲开 ,1.9%的大学生选择 其他 。差异性数据分析显示,男生对

8、某银行女职员与持刀抢劫银行的歹徒英勇搏斗而致残 这种行为的认同程度显着高于女生;文科生对于女职员做法的认同程度显着高于理科生和工科生;对于女职员做法的认同程度显着高于团员和群众,群众在这三者中对该行为的认同程度最低;非独生子女学生对于女职员做法的认同程度显着高于独生子女学生。 第四,大学生对虚拟空间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践行状况。调查显示,对于 网络虚拟社会生活中能够随心所欲 这一观点,48.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反对,27.4%的大学生选择 坚决反对 ,10.5%的大学生选择 比拟赞同 ,3.6%的大学生选择 赞同 ,另有10.3%的大学生选择 讲不清 。对于当下网络道德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受访大学

9、生以为依次是网络语言暴力42.9%,网络语言、内容低俗化23.4%,网络谣言17.9%,网络诈骗11.0%,人肉搜索3.3%。差异性数据分析显示,女生对 网络虚拟社会生活中能够随心所欲 的反对程度显着高于男生;团员对 网络虚拟社会生活中能够随心所欲 的反对程度显着高于和群众。 二、分析与讨论 综合以上调查数据来看,现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切进入考虑和探究的问题。 1. 道德冷漠与社会公德意识缺失。 冷漠,是道德的毒瘤。作为祖国建设的栋梁和希望,社会对大学生道德表现的等待一直较高。然而,大学生中道德冷漠与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情

10、况却客观存在。部分大学生的道德冷漠是遭到了社会环境中道德冷漠、诚信缺失、社会不公平状况的影响。从大学生本身而言,一些大学生与长辈缺乏沟通、与同辈缺乏沟通是道德冷漠的始作俑者。手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 冷漠 问题打开了大门。人们能够在虚拟网络中聚会,然而回到现实中,相见无言时有发生。网络社交的 双刃剑 效应、 二律背反 现象开场凸显。一方面,网络社交能够超越以往的物理时空界线,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络愈加便捷,联络愈加密切;另一方面,人们在现实空间的联络却开场解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疏离,也不同程度地加剧了社会转型后道德冷漠问题的产生。冷漠看似危害不大,但其弥散性影响极坏。

11、杜绝大学生道德冷漠能够讲是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的最基本要求。 2. 尊重别人与社会公德认识模糊交织存在。 尊重与理解是当代社会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然而对待社会失德现象仍然奉行 尊重 与 理解 便会走向反面,进而对社会公德要求的维护造成极大危害。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中对身边同学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行为的态度依次为: 理解,但自个从不作弊或者抄袭 43.3%, 内心很鄙视 33.3%, 理解,自个偶然为之 16.3%。这一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 考试作弊 论文抄袭 等失德行为的宽容度较高。大学生对此类问题的态度,能否向身边的不道德现象讲 不 ,能否采取措施或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介入监督和治理,能够从一

12、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维护社会公德的认知水平。假若听之任之,看似尊重了失德者,实则纵容了失德者。这样下去,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所谓的 理解 尊重 也将不复存在。 部分受访大学生对社会公德认识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维护社会公德的意识不强。调查显示,对身边同学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行为的态度 讲不清 7.1%;对 网络生活中能够随心所欲 观点的态度 讲不清 10.3%;对 能否愿意过低碳生活 也不清楚8.0%。态度影响行为,态度模糊、讲不清楚,也将导致实践中产生摇摆不定、消极应对的道德选择。导致大学生道德冷漠和社会公德意识模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遭到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失德成本较

13、低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本身社会公德水平要求过低,社会上 德福不一致 情况的发生,等等。 3. 知行脱节影响社会公德水平的整体提升。 知行统一是高尚道德人格的基本要求。然而,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践行社会公德规范时,一定程度地存在 知而不行 知行不一 问题。 认同助人为乐却救助行动缺乏。调查显示,尽管助人为乐美德被大学生广泛认同,但老人摔倒急需救助时 装作没看见,赶紧离开 2.0%和 围观、看热闹 0.7%的情况客观存在,部分受访大学生选择 当有人救护时,自个会帮一把 36.8%。对小偷在公交车上行窃的行为 装作没看见,尽快躲开 1.9%,或 无阻止之力,只好听之任之 3.2%,或 先看看周围的人怎么做

14、再做决定 18.6%,等等。这讲明面对急难险重的道德选择时大学生的实际表现并不特别理想。 面对一些极端见义勇为的情形时表现不够英勇。调查显示,对银行女职员勇于与歹徒搏斗的情形 很钦佩,但我不能肯定自个能做到 54.9%,或 很钦佩,但我不愿意这样做 19.1%;以为 很崇高,我也会这样做 的仅占7.8%。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对见义勇为的认知程度较高,但行动介入程度较低,矛盾交织倾向于退缩,知行脱节。 认同环保重要却不能严格进行垃圾分类。 愿意过低碳生活 的受访大学生占86.7%, 不愿意 的仅占5.3%。而在为低碳生活而努力的实践要求中能够 经常对垃圾进行分类 的仅占25.3%,61.2%的大学

15、生 偶然进行垃圾分类 ,还有13.6%的大学生从来不进行垃圾分类。这就是讲,大学生愿意过低碳生活但却做不到严格自律地进行垃圾分类,讲明知与行严重脱节。 反对网络暴力却赞同网络世界随心所欲。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以为当下网络道德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首先是 语言暴力 42.9%,其次是网络语言、内容低俗化23.4%,网络谣言17.9%。面对这些问题,网络发声时应遵守道德、法律规定,净化网络语言环境。然而却存在14.1%的受访大学生赞同 网络生活能够随心所欲 的观点,构成认知上的矛盾和知行上的脱节。 知行脱节既牵涉外在的约束、引导,也牵涉道德个体的真知和内化。一方面,社会对社会公德行为的保障、监督、评价

16、与反应仍存在众多缺乏。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对社会公德实践的认识尚有缺乏,个体自我修养不够。 4. 社会公德践行经过中部分受访学生倾向于功利性考量。 社会公德对社会成员的要求经常具有无差异不同性和无条件性。然而部分大学生在践行社会公德时功利性考量过重,进而对其社会公德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不良影响。 践行社会公德时从众有余、引领缺乏。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虽能够做出符合社会等待的道德行为,但在分析其道德行为选择背后的原因、动机时却发现其存在从众心理,做出某种道德行为选择是以某种条件的存在为前提,即有条件地选择某种道德行为。老人摔倒急需帮助时,36.8%的受访大学生选择 当有人救护时,自个会帮一把 ;面对

17、小偷在公交车上行窃时,18.6%的受访大学生 先看看周围的人怎么做再做决定 。在保卫好个人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才会做出社会公德要求的相应选择,以周围人遵守社会公德要求为条件才做出自我的道德选择。这些具有功利理性主义倾向的选择看似人之常情,却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社会公德践行中的纯粹性和无条件性。同时,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的精英,理应具有道德上的引领地位,然而 从众 的道德选择却降低了其本应该具有的道德引领水平。 对道德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认知尚有缺乏。调查显示,以为 某银行女职员与持刀抢劫银行的歹徒英勇搏斗而致残 的行为 不太值得,由于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的受访大学生占14.6%。持这种观点的

18、大学生无疑混淆了个体生命价值和道德社会价值的界线,将高尚道德与社会效益简单地相提并论,极易陷入功利利己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的泥潭。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不良倾向和问题,为提升现代大学生社会公德认知与践行能力,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多管齐下,进而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修养与自我提升。 1. 大力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以优化道德赏罚机制与舆论生态。 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现代中国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行业都必须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为前提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不能偏离。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需要同向同行。社会核心价值观要在分散的、多

19、元的个体价值观中找到 最大公约数 ,达成共鸣,统一认识。 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2 践行社会公德既遭到法律政策、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外部道德生态的影响,也遭到个体内在道德良心和耻感意识的约束。为焕发 良心谴责 的内驱力,需要加强外部法律约束、舆论监督、风俗习惯的引导。一是要健全各项配套法律法规, 以法保德 以法促德 ,完善的配套法律政策能为社会公德教育提供一个方便快速、公正公平、稳定有序的客观环境。二是抓好新媒体、电影电视等群众传播媒介,营造 德福一致 的舆论生态,构成抵制不良社会公德行为的舆论压力。三是建立奖优

20、罚懒、惩恶扬善的道德赏罚机制,树立社会公德践行典范,引导社会公德建设实现良性循环。四是建立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相关制度、文明公约,以硬性制度和隐性准则约束行为,加强监督。 2. 发挥家风家教在社会公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指出: 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妙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构成美妙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3(P355良好的家风家教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至关重要。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首先应从家庭教育做起,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良性互动,并贯穿教育的全经过。一是家风家教中要重视社会公德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为

21、家庭、家族,更是为社会、国家、民族永续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庭是联合国家、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细胞单元,需要智育、德育并举,规范引导不道德行为。二是家长监护人践行社会公德经过中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个,做好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的引路人。三是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心理、生理发展阶段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方法。四是教育经过中坚持经常、注意点滴培养。一项道德要求真正被孩子接受、践行到内化需要屡次,甚至是长期、反复的坚持和积累。从点滴做起,才能逐步筑起孩子的社会公德意识的防线。五是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同向同行。家长需要配合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只要齐抓共管,才能构成更大的教育合力。 3

22、. 不断提升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不可或缺。高校在社会公德教育实践中,需要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全面着眼、系统着力。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系统、学生工作系统和思想理论课教学系统的联合互动。二是加强课堂内外的联合,拓展社会公德教育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在 互联网+ 时代,针对 90后 00后 大学生的特点,采用传统与当代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不断创新。三是捉住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重点、分层推进。社会公德教育需要针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层次性差异,进行分层引导。不伤害别人与社会,即 不害人 是社会公德的较低层次;认真履行

23、社会公德规范,做好自个是社会公德的中间层次;不仅自个做到,还能够监督、带动更多人做到,与违犯社会公德行为做坚决斗争是较高层次;在特殊情况下,舍己为人,为维护社会公德发扬勇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是社会公德的最高层次。社会公德教育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公德理想,不断提升认知水平,从 自个守法 到 带动守法 介入执法 ,到勇于挺身而出,逐步践行社会公德的更高层次境界,进而提高社会公德教育的实效性。 以下为参考文献 1现代公民道德建设施行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21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21-05-03(2). 3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