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地名的命名特点与文化底蕴,社会语言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地名的命名特点与文化底蕴,社会语言学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地名的命名特点与文化底蕴,社会语言学论文地名是指一些地物或地域的名称。所谓地物,既包括山、岭、河、湖一类的自然物,也包括通过人类建造利用的一些人工物如运河、道路、村庄、城镇等。地域则是包括各类自然物与人工物所组成大小不一、类别有异的区域,包括政区、自然区以及林带、渔场、农庄等等。 地名是地理实体、地貌特征的反映,是人类历史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关中的地名则充分具体表现出了她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该地区乡镇以上的地名在(中国地名词典 陕西省中有较具体的介绍,而乡镇下面的地名则很少论及。 关中地区的很多地名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
2、文化内涵,而乡镇下面的很多地名也不例外。 研究关中地区乡镇下面的地名,无疑将扩大关中地区地名的研究范围,有助于关中地区历史、文化方面的深切进入研究。如大荔县有很多村名以 营 屯 寨 为名,这都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军屯活动。又如,三原县城西北有山东庄(即今新立村,当地陕西人称之为山东庄)、湖北滩,大荔县张家乡有河南庄,这些村名则反映了清末民初山东、湖北、河南等省移民落户陕西关中的历史。本文主要阐述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所在地村名的命名特点以及文化蕴涵。 一、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的成因及分布 关中地区即关中平原或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其南部为陕南山地、秦巴山脉,平均海拔约500米,总面积555万平
3、方公里,大致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等5个地市。关中地区的汉语方言主要是中原官话关中片、秦陇片和汾河片方言,但在该地区还存在着很多山东方言岛。 构成方言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定规模的人口迁移。陕西关中地区的山东方言岛,其构成与山东的移民直接相关。据(阎良区志记载: 清同治元年至六年(1862 1867)陕西回民起义,清廷挑唆回汉关系,引起回汉人民互相残杀,境内人口损失严重,四处荒草遍野、残垣断壁。光绪初年,连任三原、临潼知县的焦云龙奏报朝廷,建议向关中渭北移民。光绪十年(1884)开场,遭受水涝、干旱、蝗灾以及兵燹的山东、湖北、河南等地迁来渭北寓居的移民甚多。 华而不实以山东、河南的移民
4、居多。山东人移民陕以后,多聚族而居,构成很多大大小小的自然村落,陕西当地人称之为 山东庄 。他们如今的一些风俗习惯仍然与陕西有别,多数人都还讲山东话,进而构成数以百计的山东方言岛。 这些山东方言岛主要分布在关中东部的广大农村地区,其分布大致如下:山东庄、武寨府(以上咸阳市泾阳县),新立村、新庄村、大李村、解李村、黄毛寨、庙张村、安泰村、赵家庄、闫家滩、南李村、雁北村、社教村、太和村、吴家村、义和村(以上咸阳市三原县),老屈庄、仁合村(以上西安市高陵县),谭家堡、莱芜村、官路村、邰家、万南村、万北村(以上西安市阎良区),南移村(铜川市耀州区),永安村、凤凰村、中合村、董南沟、齐村、安泰村、太平川
5、、东石村、中石村、西石村、凉水井、太平庄、大渠村、五里墩、顺义村、吴村、西盘村、东盘村、纪贤村、三义村、川河村、桑树塬、太平村、永和村、南韩村、吕当村、东全村、巨贤村、三合村(以上渭南市富平县),东来村(以上渭南市临渭区),太平村、八福村、六合村、三合村、鲍家寨、高密村、永平村、东明村、安丰村、东鲁村、思补村、东王村、蒲石村、店子村、康家村、平头村、刘家洼、赵庄村、潘庄村、岳兴、保南洼、白家原(以上渭南市蒲城县),寄楼村、雷家寨、伯士村、老庄村、朝阳村、鲁安村、新鲁村(以上渭南市大荔县)。 上述所列泾阳县、三原县、高陵县、阎良区、富平县、临渭区的村庄,笔者都实地调查,华而不实阎良还有多数村庄没
6、有调查,据(阎良区志记载,山东人所建的村庄共有70多个。蒲城县、大荔县的山东方言岛,笔者实地调查了太平村、八福村、六合村、三合村、高密村、三永村、东鲁村、保南洼、雷家寨、新鲁村,其他的材料来自(陕西省蒲城县地名志和(陕西省大荔县地名志。 二、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地名的命名特点 关中东部地区有诸多的山东方言岛,其地名各式各样。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和所搜集到的地名材料,山东方言岛地名的命名方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与移民输出地有关 这类地名在山东方言岛中是较常见的,大致能够分为下面四类。 第一类以山东方言岛内居民来源的省份为名,一般称为 山东庄 。如泾阳县三渠镇有山东庄,其居民主要来自山东郓城。大荔县也
7、有不少以 山东庄 为名的村名,如冯村镇雷家寨、张家乡都有 山东庄 。有些山东方言岛的村名原来为山东庄,后来有的更名了。例如高陵县的仁合村,原名为山东庄,在1952年时改为仁合村,取仁爱、合作之意。 第二类以迁出地的县名或村名为名。如蒲城县睦镇的高密村,该村为一个行政村,包括两个自然村,一个是高密村,一个是新民村,高密村的居民主要来自山东高密,新民村 相传初由山东潍县搬迁此地,取名潍县堡子。民国十年因村多于姓,更名为于家庄。解放后取人民获得新生之意,又更名新民村 。又如西安市阎良区的山东庄, 不少是山东同县或同村的移民共建,很多村庄还沿用山东老家的县名或村名以作纪念。如长山村、莱芜庄、淄川堡都是
8、长山县、莱芜县、淄川县的移民建立的。兴隆村是益都县兴隆村移民建立的 。有的方言岛,其居民常是来自山东不同的县,因而有的村庄以主要来源地县名的首字为名,如蒲城县孙镇有南、北昌平村, 民国元年由山东昌邑、平度两县迁居此地,取两县县名首字命名昌平 。 第三类以山东的简称 鲁 为名。如蒲城陈庄镇的东鲁村(行政村),该村包括东鲁村和刘家堡两个自然村。据笔者了解,东鲁村的居民主要来自山东莱芜,刘家堡的居民主要来自山东昌邑。又如大荔县平民乡的鲁安村, 民国十八年(1929)山东籍村民迁此定居,得名鲁安。1960年因修三门峡水库而废,1988年移民返库,村建原址,沿用原名 。与鲁安村紧挨的新鲁村,该村是198
9、8年移民返库后新建,因村民多系山东籍人,故名新鲁村。在新鲁村以北有鲁豫村,该村也是1988年移民返库后新建,因村民多系山东、河南籍人,故名鲁豫村。 第四类以 东来 为名。从字面上看, 东来 大概是 从山东而来 之义。此类村名也比拟常见。如蒲城县兴镇的 东来村 , 以该村系山东搬迁此地而得名 。该县龙池乡也有东来村。又如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也有东来村。再如西安市阎良区的北屯、振兴街办都有东来村。 2以 合 和 字为名 由几个县、几个村或几姓人家共同建立的村庄,常以 合 字为村名。这类村名在关中地区的山东庄也是很常见的。如蒲城县三合乡的三合村, 相传以韩、赵、范三姓,由山东搬迁此地,合居一村得名 。
10、据调查,该村居民主要来自山东高密、昌邑。翔村乡的六合村,该村居民也来自山东, 以徐、杨、倪、谭、余、张六姓合居一村而得名 。又如富平县张桥镇有三合村,该村居民主要来自今山东高密、昌邑、安丘等地。再如,西安市阎良区有三合村、广合村、仁合村、义合村、复合村、万合村、东合村、聚合村、合众村等以 合 字为名的村庄。 还有些村庄常以 和 字为名,大概取 和睦 和平 之意。如蒲城县陈庄镇钤铒乡的永和村, 民国初年,由山东搬迁至此,取名山东庄,后同族乡里相继迁入,户族增加,取永远太平、和睦相处之意,更名永和村 。又如谭家堡(行政村)分为南堡子(自然村)和北堡子(自然村),南堡子原来叫仁和村,北堡子原来叫中和
11、村。只不过这两个村名如今已不为多数人知晓了。在谭家堡西边的三原县大程镇,有太和村和义和村。再如富平县曹村镇的大渠村,其居民多来自山东淄博,该村原名义和村,在20世纪80年代才更名为大渠村。该县王寮镇还有永和村,其居民多来自今山东临朐、安丘等地。 3寄予美妙愿望 此类村名以 安泰 太平 较常见,大概是山东籍居民希望能在当地安身立命、永享太平。以 安泰 为村名的,如富平县齐村镇的安泰村,该村居民系光绪十四年(1888)由山东乐安县(今广饶县)迁来,希望能在这里地安身立命而定名安泰村。 又如大荔伯士乡的安泰村, 1954年,黄河滩山东庄部分人因避黄河泛滥,迁此建村,取 安身立命 之意,得名安泰村 。
12、又如三原县安泰镇,该镇以镇所在地安泰村为名。据调查,该村移民来源比拟杂,主要来自山东益都、淄博、桓台,也有来自曹县、莱芜等地的。希冀 安身立命 ,类似村名的还有蒲城县椿林乡的东乐村, 一九二一年山东灾民迁居此地,取安身立命之意命名 。另外,富平县庄里镇有永安村。 以 太平 命名的村庄在山东方言岛中也特别常见,就是在同一个县域内都有好几个同样的村名。如蒲城县贾曲乡、龙阳乡、龙池乡都有以 太平 为名的村庄。贾曲乡有太平庄村(行政村),其居民主要来自山东昌邑。该村有三个自然村,即北太平、中太平、永太平,永太平位于该村南边,以永远太平的美妙愿望而取名。 蒲城县龙阳乡有东、西太平村, 相传民国元年(公元
13、一九一二年),由山东搬迁此地,分东西两地宅居。取国家太平安身立命之意得名太平 。又如,富平县的山东方言岛村名也有好些以 太平 为名:华朱乡的太平庄,据(张先生墓碑记记载,该村居民主要来自山东广饶,于光绪十五年(1889)来陕,于光绪十六年建村,建村时共有30余家;南社乡的太平川,其居民主要来自山东昌邑、高密;王寮镇的太平村,其居民主要来自昌邑,今以产粉条知名,号称 西北粉条第一村 。与 太平 类似的村名还有蒲城县陈庄镇的永平村,该村 初以荆姓由山东首迁此地,穴居土窑,得名荆家窑。后异姓迁入,取永远平安之意更名永平村 。 4以姓氏为名 此类村名常以移居当地最早的、有一定声望或人口较多的姓氏为村名
14、。这类村名以单姓为主。如三原县城关镇的大李村,该村以出产香油出名,其村名以最早迁居此地的李老夫子的姓氏为名。 据该村 永矢弗谖 碑记载,该村居民于光绪十五年间,由山东曹州府菏泽县李老夫子(讳玉良)携行西迁,老幼共计百十余口。高陵县的老屈庄,该 村系山东省曹州府一姓屈的人于民国十年(1921)逃荒到此,故名 。又如,西安市阎良区振兴街办的谭家堡,人口近4000人,是当前笔者所调查到的人口最多的山东方言岛。该村以最早定居此地的大姓 谭姓为名。据(谭清俊自述,谭清俊为山东高密县谭家营人,于1898年3月13日携全家十口人与其二兄弟家及孙、丘两姓一同来到陕西三原县大程镇,于1899年3月迁至谭家堡定居
15、。阎良区北屯街办的马家村,以最早定居于此地的马氏为村名。但是如今马家村姓马的只要一户,主要是朱、陶、张三姓,主要来自今山东莱芜地区。再如,蒲城甜水井乡的许家庄, 相传许清怀由山东迁居此地,开荒农耕,俗称清怀庄。后同族相继迁入,更名许家庄 。 5以 凤凰 为名 如蒲城县龙阳乡凤凰岭村, 民国初年,山东数户迁居土岭之上,取凤凰降落之意命名凤凰岭 。以凤凰为名的山东庄村名还有西安市阎良区的凤凰村和富平县庄里镇的凤凰村。阎良区的凤凰村位于土岭之上,该村为一个自然村,分东、中、西三个组,其居民主要来自今山东寿光,也有少数居民来自今山东莱芜、临朐等地。富平县庄里镇的凤凰村,也位于土岭之上,分东、中、西三个
16、自然村,又称三凤村,该村居民主要来自山东临朐。 6有少数村名与信仰基督教有关 从调查到的材料看,关中地区山东庄的地名与信仰基督教有关的只要三原县的福音村和蒲城县的八福村。1891年,英国基督教浸礼会在三原县福音村设立了教会。该村以福音命名,以志其信仰。八福村 相传以距县城八里,且因旧系车马大店故址,得名八里店。后因村人多为基督教信徒,以注有八种人有福的共同愿望更名八福村 。 三、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地名的文化蕴涵 汉语地名的命名法大致能够分为描绘叙述性地名(包括表示地理位置的、描绘叙述自然景观的、讲明自然资源的)、记叙性地名(包括叙述文化景观的、记录人物或民族、姓氏的、记载史实和传讲的)和寓托性
17、地名(包括观念地名、意愿地名、感情地名)三大类。 从上文能够看出,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的村名,是描绘叙述性的少而记叙性、寓托性的多。这些记叙性、寓托性的地名则透露出一定的文化蕴涵。 1山东方言岛地名反映清末民初山东人迁徙陕西的历史。 地名和移民的关系最显著的是移民把旧地的地名搬到新地。 在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的地名中,移民把旧地的地名搬到新地的情况,大至省名、中至县名、小至村名都有,但以迁出省、迁出县为名的较多。以迁出省份为名的如泾阳县的 山东庄 ,以迁出县为名的如阎良区的长山村、莱芜庄、淄川堡,以迁出村为名的如阎良区的兴隆村。 地名和移民的关系,有的村名则表现得比拟隐蔽,以迁出省的简称 鲁 为名
18、的,如蒲城县的东鲁村,或更为隐蔽,以 东来 为名的,如渭南市临渭区的东来村。这些地名都反映了清末民初山东人迁徙陕西的苦难史。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山东移民对故土的无限思念之情。 2方言岛地名反映政治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希望国家安宁太平、人民安身立命。这也正是清末民初山东移民所向往的。自清末至民国,山东人移居陕西的主要原因是山东人多地少、灾祸频发、战乱迭起。多数山东人是逃荒到陕西的,他们在几乎是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要安居乐业,其艰苦可想而知。当时的他们是多么希望国家太平,能在异乡陕西安身立命,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他们将这样一种强烈的心理诉求反映到了所寓居的地名上,因此就出现很多以 太平 安泰
19、 为名的村名。 3方言岛地名反映道德观念不同姓氏、不同地方的山东移民迁居陕西,难免不与陕西土著发生一些冲突,他们为能在新寓居地安居乐业,就必须很团结地聚居在一起,进而构成一个个以 合 字为名的 山东庄 。这样的村名便反映了山东人讲团结的一种道德观念。当然,因姓氏不同、来源地不同,山东移民要相安无事地聚居在一起也并非易事,因而要求移民要有仁爱之心,讲义气,与人为善,和睦相处。这样的道德观念就从仁合、义合、太和、义和等村名中具体表现出出来。 4以姓氏为村名,有的讲明了山东籍居民非常重视家族的血缘关系,有的则反映了他们对先来陕西立足者的一种崇敬与感谢之情。如蒲城甜水井乡的许家庄,该村先是许清怀由山东
20、迁居此地开荒,后同族相继迁入,更名为许家庄。这讲明其居民重视家族的血缘关系。谭家堡则反映了山东移民对先来陕西立足者的一种崇敬与感谢之情。该村是谭清俊于1899年3月首先在这里建庄,后山东老家来了十家人,他都热情接待,无偿地借与农具、家什,买地盖房都尽其所能。因而,后移居当地的山东人出于对谭清俊的崇敬与感谢,则把谭氏所住的地方叫谭家庄子,后来更名为谭家堡。 5反映了基督教在陕西的传播史固然关中地区的山东方言岛只要福音村、八福村的村名与基督教有关,但是其来历却反映了基督教在陕西传播的大致经过。福音村的居民是清末的山东移民,他们多为英浸礼会信徒。因当地无常驻宣老师,便联名致书山西英浸礼会,请求派遣两
21、名宣老师至该村布道;1891年,太原英浸礼会派遣两名宣老师来陕西,在三原建立第一所英浸礼会总堂;第二年,英浸礼会又派宣老师进驻西安,设教堂、办学校,宣教工作逐步发达,至1907年,该会已有受餐信徒720,1918年更增至2000余人,并有正式教堂85所。 能够讲,福音村是英浸礼会在陕西省的策源地。而八福村则是中华圣公会在陕西教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28年,中华圣公会进入八福村,开创办理 三育小学 ,后成立八福村教会;抗战期间, 陕西三育研究社 和 西北三育研究社 相继迁来八福村,附设织布工厂,制皮鞋组,实行半工半读教育,当时八福村教会特别兴隆,教友人数超过200人。 通过对地名的研究,我们能够从中了解某一地域的地形地貌和社会历史,能够从中获取丰富的文化信息。关中地区山东庄的地名更多地记载着关中地区山东移民的历史,承载了他们的各种美妙愿望和丰富情感。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徐兆奎中国地名史话M北京:校出版社,1991 2陆耀富中国地名词典 陕西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阎良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阎良区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4陈荣泽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的语音特点J方言,2020,(3):211221 5高陵县地名工作办公室编陕西省高陵县地名志(内部资料)Z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