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针法加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0例,针灸推拿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19587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午流注针法加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0例,针灸推拿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子午流注针法加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0例,针灸推拿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午流注针法加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0例,针灸推拿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午流注针法加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0例,针灸推拿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子午流注针法加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0例,针灸推拿论文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华而不实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 80%,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幸存者约 80% 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子午流注针法是基于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以天干、地支的变化规律来推算人体气血在经脉中昼夜循行流注盛衰开阖的机会,选取有五行属性的五输穴进行针刺的治疗方式方法,属于择时取穴的古典针灸法。近年来实践证实,运用择时取穴法确能提高临床疗效。2006 -10 2020 -10,我们采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80 例,并与单纯辨证取

2、穴治疗 80 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式方法 1. 1 病例选择 1. 1. 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公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的诊断标准确诊。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 1. 1. 2 纳入标准 初次发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恒定并持续 24 h 以上; 发病在 3 个月以内; 经 CT 确诊; 无严重并发症。 1. 1. 3 排除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检查证实有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

3、 2 一般资料 全部 160 例均为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均为初次发作,经头颅 CT 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 2 组。治疗组 80 例,男 47例,女 33 例; 年龄 41 80 岁,平均(57. 26 9. 01) 岁; 病程3 89 d,平均(25. 46 15. 03) d;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轻型 35 例,中型 26 例,重型 19 例,平均积分(14. 93 6. 33)分; 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 38 例,额叶 2 例,外囊 6 例,顶叶5 例,颞叶 1 例,枕叶 5 例,小脑 4 例,脑干 3 例,多灶 16例;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72 例,脑栓塞

4、 8 例; 中医辨证为中经络,分为 5 型,华而不实肝阳暴亢型 13 例,风痰阻络型 36例,痰热腑实型 8 例,气虚血瘀型 13 例,阴虚风动型 10例。对照组 80 例,男 44 例,女 36 例; 年龄 38 77 岁,平均(55. 85 8. 38) 岁; 病程 1 82 d,平均 (22. 93 16. 72) d;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轻型 40 例,中型 25 例,重型 15 例,平均积分(13. 85 6. 86) 分; 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 30 例,额叶 4 例,外囊 3 例,顶叶 10 例,颞叶 4 例,枕叶3 例,小脑 8 例,脑干 6 例,多灶 12 例; 动脉硬化性脑

5、梗死76 例,脑栓塞 4 例。中医辨证为中经络,分为 5 型,华而不实肝阳暴亢型 8 例,风痰阻络型 29 例,痰热腑实型 10 例,气虚血瘀型 18 例,阴虚风动型 15 例。2 组一般资料比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3 治疗方式方法 1. 3. 1 基础治疗 2 组患者除必要的降压、降糖等药物外,病程 30 d 的患者,均在应用一样药物(甘露醇、胞二磷胆碱、维脑路通等) 的基础上,分别施以治疗; 病程 30 d 的患者原则上停止其他治疗方式方法及药物,分别施以治疗。 1. 3. 2 针刺选穴 主穴: 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配穴: 肝

6、阳暴亢型配三阴交、百会、太冲; 风痰阻络型配风池、丰隆、风府; 痰热腑实型配中脘、天枢、丰隆; 气虚血瘀型配膈俞、血海、三阴交; 阴虚风动型配风池、太溪、太冲。以上穴位如为双侧穴则取患侧穴。 1. 3. 3 操作方式方法 对照组辨证取穴,治疗组在对照组辨证取穴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按日择时开穴。2组治疗均常规刺法,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 30 min,每日 1次,10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2 d,连续治疗 3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 4 观测指标 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 及低密

7、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变化。 1. 5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 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 显著进步: 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进步: 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 无变化: 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2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 为(治疗前积分 -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100%。 1. 6 统计学方式方法 应用 SPSS 18.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x珋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2 组疗效的评价采用 Ridit 检验。 2、 结 果 2.

8、 1 2 组临床疗效比拟 见表 1。 2 组数据经 Ridit 检验,2 组疗效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 2 2 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比拟 见表 2。 由表 2 可见,2 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拟均明显下降(P 0. 05) ,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 ,2 组治疗前后差值比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 2. 3 2 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比拟 见表 3。 由表 3 可见,2 组治疗后 TC、TG、LDL - C 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 0. 01,P 0. 05) ,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

9、显(P 0. 05) 。 3、 讨 论 子午流注是中医针灸学科中注重时间条件取穴的大典针法,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运用干支配合脏腑,推算经络气血盛衰和腧穴开阖,开取十二正经的五输穴为主的一种针刺方式方法。古代医家很早就以 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为序 、 天人合一 等观点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时间治疗学,以为人受自然变化、日时推移等影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中医 中风 范畴,有风、火、痰、瘀、虚不同病因,但病机皆是经络不通、经脉失养。按子午流注方式方法取穴,正值穴位气血运行旺盛之时,刺之可使阴阳调和,气血畅通,经脉得养,使机体功能得以更快恢复。 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

10、样硬化的重要病理基础,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血栓的构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风患者大部分有血脂的异常变化。研究发现,针刺治疗能够显著促进缺血性中风患者血脂代谢,防治动脉硬化,进而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本研究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施以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患者血脂指标中 TC、TG 及 LDL - C 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1) ,且下降幅度大于辨证取穴针刺组(P 0. 05) 。证实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代谢确有正向干涉作用。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 0. 05) ,讲明子午流注针法疗效优于普通辨证取穴针刺

11、组,提示本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较好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治疗作用,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早日康复。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欧海宁,康健.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J. 当代康复,1999,6(3) : 649 -650. 2 毛俊雄,李春岩,张祥健. 实用神经内科诊疗学M.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61 -365 3 陈肖琼,张敏,戴永辉. 择时选经取穴治疗中风后遗症 1000例J.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 (1) : 24 -25.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4 -25.

12、5 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重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 : 379 -380. 6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 : 381 -383. 7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99 -101. 8 韩仲岩. 实用脑血管病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94. 9 李梦,李佩芳,韦晓丽,等. 针刺对缺血性中风相关危险因子干涉作用的临床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0,36(2) : 58 -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