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钢钢渣综合利用项目的地质勘察与灾害治理,地质工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钢钢渣综合利用项目的地质勘察与灾害治理,地质工程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昆钢钢渣综合利用项目的地质勘察与灾害治理,地质工程论文某项目工程发生整体滑动,拟建场区位置的原地貌是斜坡地貌,出于对修建厂区需要的考虑,根据规划对场地进行平整处理,同时在坡脚位置进行大开挖,这样一来前缘就构成了高陡临空面,其高度大约是8-10m.完成开挖之后在自重作用下,坡体位置有少量裂缝出现,但是并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随着开挖的继续,加上后来的持续降雨,最终斜坡在2018年11月28日下午540分左右出现了整体滑动, 圈椅 地貌就这样构成了,滑坡内出现了多条裂缝,进而构成一条宽和切割深度分别为2.7m、1.402.00m的拉陷槽。滑坡开场滑动后,前缘开挖立即停止,滑坡在稳定状态中,但随着
2、后来雨季的来临,在降雨的影响下,滑坡随时可能出现再次滑动。前缘的昆钢54万吨/年钢渣综合利用工程遭到了滑坡的极大影响,一旦再次发生失稳滑动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威胁场区安全。边坡位于滑坡北侧,为斜坡地带,地貌从上到下分别为斜坡-陡坡-平台地貌。后部斜坡,地形坡度12 16 ,局部存在高0.81.5m的陡坎;边坡前缘由于开挖放坡,构成了高8.010.0m的陡坡,坡度31 35 ,坡脚处可见有粉砂质泥岩出露;下部平台地形坡度2 5 ,现主要为厂址区。边坡坡长85.0110.0m,坡向105 114 。最高点位于后部山脊下,分布高程为1968.311970.73m,最低点位于坡脚处,分
3、布高程为1930.501930.80m,最大相对高差为40.2m. 该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高度10 H 15m,一旦失稳毁坏,将威胁到拟建厂区建筑物的安全,其后果很严重。 2昆钢54万吨/年钢渣综合利用项目的地质勘察 2.1区域地质构造 安定市境内构造复杂,东西两面为两条南北向大断裂,被普渡河大断裂和易门大断裂夹持。规模较小的褶皱构造较为发育。最大的褶皱构造位于中南部的黑风洞背斜,轴线成东西向经鸣矣河乡延伸到昆阳。轴部出露上元古震旦系地层,两翼为古生界地层,构成宽缓舒展背斜。 受断裂活动影响,区域内温泉、崩塌、滑坡较为发育。工程区附近有两条大型断裂带,受断裂带影响,区域内出露岩体较为破碎。区域
4、内主要发育有2条裂隙。勘察区从地质构造上看,位于普渡河大断裂和易门大断裂之间,区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多个小型断裂层。据历史地震资料,自1500年至今,安定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21次。 2.2变形毁坏机理 该滑坡原始地形坡度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为5 12 ,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为了对昆钢54万吨/年钢渣综合利用厂区进行修建,前缘位置构成了陡坡高10.0m、坡度为31 ,因而应力在坡脚处集中分布。同时,含碎块石粉质粘土层在坡脚初露,局部地段的石含量较高,存在较为严重的架空现象,地表水下渗,而下伏粉砂质泥岩具有相对较好的隔水性,容易在基覆界面处构成一条活泼踊跃地带,便于地下水运移。因而,
5、在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下,在8日下午5点出现了整体滑动现象,最终就构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地貌特征2.3工程地质灾祸防治。 本次设计选用2-2 剖面对各个该滑坡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对该滑坡的整体稳定性选用勘察确定的滑动面计算其稳定性。根据分析显示,边坡稳定性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雨作用,边坡土体含水量增加,引起的抗剪强度降低,讲明水对边坡稳定性起着主要控制作用。因而,在工程建设中应做好边坡区及周边环境中的地表水的排水经过。同时,在边坡坡脚处应设置支挡构造,支挡构造形式应根据计算合理确定,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3工程地质灾祸治理设计 3.1指导思想 在充分把握滑坡和边坡的活动规
6、律、影响因素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合理的、科学的手段,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防治工程进行合理布设。将现前阶段的灾祸治理作为重点工作,寻找灾祸治理与环境保卫二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利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益。 3.2设计目的与原则 从变形机制的角度来看,由于遭到于前缘开挖和地表水入等作用的影响,在前缘开挖经过中构成临空面,在其作用下使得原有坡体内部的应力状态将要发生变化,进而出现应力重分布等效应,最终出现斜坡变形。随着地表降水入渗,斜坡土体长时间受地下水的浸泡,十分是土体抗剪强度基覆接触面降低,直接导致变形体稳定性下降,因而防治工程治理应严格根据 根治变形 的原则,将防治前缘继续强烈变
7、形作为基本目的。 工程布局以防止滑坡继续发展,导致发生灾难性地质灾祸为目的,在设置抗滑桩进行治理,确保变形区内设施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在灾祸防治经过中,应采用有效的治理措施对滑坡的继续发展进行限制,对其构成的诱发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尽量减少治理工程对植被造成的毁坏,并注意利用合理措施对坡面进行绿化,应根据地质单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 3.3治理工程总体设计 根据滑坡的毁坏特征、变形情况、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采用前缘设置支挡措施和坡面截排水的处理方式进行治理:1在滑坡体前缘的拟建公路内侧设置一排抗滑桩,桩长和截面根据计算剩余下滑力和边坡高度设置;2在滑坡后缘1.0m处设置截水沟。截水沟
8、截面为0.4m 0.5m,采用M7.5砂浆砌筑MU30片石,砌筑厚度为0.3m;3在滑坡体上设置截水沟。截水沟截面为0.3m 0.4m,排水沟截面为0.4m 0.5m,采用M7.5砂浆砌筑MU30片石,砌筑厚度为0.3m;4根据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地形特征,对4-4剖面对应的边坡在其前缘设置抗滑桩进行整体支护并采用钢筋混凝土菱形格构进行坡面防护,对5-5剖面对应的边坡拟在坡脚设置护脚墙并采用钢筋混凝土菱形格构进行坡面防护,在边坡外设置截排水沟,截水沟截面为0.4m 0.5m;5对公路外侧的边坡拟采用局部放坡+桩板墙或浆砌块石路肩墙的治理措施进行治理,桩板墙设计桩长为12.0m,截面为1.0 1.
9、5m,挡土板厚度为0.3m,设计墙高为6.4m;6对滑坡区道路,首先应将表层松懈的土层开挖后,然后分层回填碾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灾祸防治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存在重要影响,因而工程地质灾祸防治勘察与规划等相关问题一直以来都遭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已经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对工程地质灾祸进行勘察,相信将来工程危害会得到逐步的改善。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部地质灾祸应急专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1814:22-27+1. 2郭新华,郭文秀,田小玉。基于矿山工程特点的地质灾祸危险性评估-以河南某石灰岩矿山为例J.中国地质灾祸与防治学报,20061:113-118. 3李粮纲,徐玉胜,江辉煌,刘晓朋。深圳地区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祸防治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4:28-31. 4谭瑞山,王星运,彭斌,梅涛。基于MAPGIS的湖北电网地质灾祸数据库系统J.电网与清洁能源,2020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