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康复训练的主要原则,特殊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康复训练的主要原则,特殊教育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脑瘫儿童手指灵活康复训练的主要原则,特殊教育论文笔者结合课题 脑瘫学生手指灵敏训练个案研究 对两名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一位是徐某,今年十六岁,家长从九岁开场对其进行康复治疗, 十二岁进入笔者所带班级继续训练。 另一位为郑某,今年十二岁,八岁进入笔者所带班级进行康复训练。 这两位学生经医疗机构诊断均为痉挛型脑瘫, 表现为肢体肌肉痉挛、僵硬。 上肢主要表现为屈肘、屈腕、拇指内收以及其他手指屈伸不直或僵硬。 下肢的主要表现为双腿穿插剪刀步,屈髋翘屁股、屈膝腿伸不直、脚跟不能着地、足内翻、足趾屈曲或上翘。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参考现有文献和网络资料, 发现对脑瘫儿童手指灵敏训练的原则有:评估原则、趣味性原
2、则、循序渐进原则、与生活结合原则、左右手对称原则、感官刺激原则、 持之以恒的原则等。 但从训练实践中来看, 我以为对于脑瘫儿童的训练还需注重下面几个原则。 一、及早训练的原则 根据医学研究, 脑瘫患儿的大脑病损是静止的, 但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陷并非永远固定不变。 如没有能在早期进行恰当治疗,异常姿势和运动形式就会固定下来。 同时,由于运动障碍还会造成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等二级损害, 这些因素使患儿学习新的正确姿势和运动形式就更为困难,儿童越早训练,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若康复治疗措施恰当,可获得最佳疗效,这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机能有关。 在对两名个案学生训练的经过中,我深深体会到早发现
3、、早治疗、早训练的重要性。 郑某八岁进入我的班级时,手指僵硬,数学课用手数数时,无法伸直手指;写字时拿不稳铅笔,无法完成一个小圆点的书写;不会扣扣子、拉拉链等。 经过几年的训练,如今他能够正确握笔并书写一些简单的生字;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也能够伸展开来;能够拉拉链、扣扣子,完成很多精细动作。 但我发现他在十岁之前的进步要比十岁之后迅速。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手指越来越粗壮,骨骼逐步成长定型,增加了矫正的难度。 所以对脑瘫学生的手指灵敏康复训练一定要及早开场,进而提高康复的效果。 二、区别训练的原则 同为手指不灵敏,有些学生手指无力、有些学生手指僵硬、有些学生手指颤抖,无法定位。 因其病因不同,
4、采取的训练方式也应不同,否则效果不但不好,还会有负效应。 手指无力的学生一般是属于脑瘫中的软瘫型,这种病征主要表现为全身无力,肌肉松软。 对这类学生的训练,重点是训练他们手部的气力,能够通过提重物,握握力器、手指拉力器等训练逐步加强他们的手部气力, 进而提升手指的灵敏度。 手指僵硬的学生一般是痉挛型脑瘫,对他们的训练要注意先通过手部肌肉推拿放松, 再通过下面精细动作训练逐步提升肌肉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敏度,如扣扣子、系鞋带、拧螺丝、捡豆子、插插珠、剪纸、写字画画等,进而提升手指的灵敏度。 但在训练经过中一定要掌控好量度, 训练时间过长反而会加重他们手部肌肉和关节的痉挛程度。 手足徐动型脑瘫,表现为
5、全身肢体的活动难以用意志控制,不自主运动,包括面部表情。对这类学生手指训练之前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全身的推拿放松,再进行手指的定位训练,让他们在某一点上反复练习,如在插板指定的位置插生字 十 ,对准针眼穿针、串珠等,在训练手指的同时提升肢体的控制能力,控制能力的加强再次促进手指的定力和灵敏度。 三、 热手 准备的原则 体育课上课之前有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能够使体温升高,提高肌肉的弹性、反射速度和收缩速度,可使肌肉毛细血管扩张,减少外周阻力,增加肌肉中的血供给;热身运动还能够使关节腔内分泌更多滑液以减轻关节面软骨间的摩擦; 并能够调动学生大脑的兴奋性进而积极完成活动。 根据体育运动的科学观点, 我们
6、在进行手指灵敏训练时也必须进行 热手 运动,能够通过推拿或手操为学生手指灵敏训练做好准备, 等手部有发热的感觉再开场其他实物操作训练。 这样的准备活动我们经太多次比对试验, 发现先做热手准备学生再完成其他活动的效率和积极性都较高。 如在捡豆子活动中,我不做热手运动就让学生捡, 发现两个个案学生在一分钟内左右手分别捡豆子的数量是二十至三十粒。 热手准备之后再试验,发现每人各增十五至十六粒, 训练明显有了量的提升,并且减少了手部痉挛的次数。 四、全面康复的原则 在这次课题开展的经过中,我对 医教结合 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医学以为治病除根应从大处着眼、从全局出发,中医是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注
7、重辨证施治,作整体调理。 钱学森教授曾讲,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 中医诊治强调的是对疾病的整体诊疗,做到表本同医。 西医考虑问题,往往是从局部考虑,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在脑瘫儿童手指灵敏度训练中,假如抛弃大运动训练,抛弃思维启迪训练,手指灵敏训练无疑成了西医的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在个案的分析研究中,我发现这几年的感统训练、粗大运动、思维训练对他们手指灵敏训练有着很大辅助作用。感统训练加强了他们身体的平衡能力,这在插珠、穿针引线等活动中提升了精细动作的稳定性。 赶球、投篮等大运动加强了他们的手部气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进而提升了他们完成精细动作双手手指的灵敏度。 思维训练开发了他们的
8、大脑,使大脑更好地指挥手指运动。 相反,手指灵敏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细心、 耐心等非智力因素,开发了学生的大脑。 所谓 心灵手巧 ,手巧必定促心灵! 所以手指灵敏康复不能放弃其他方面的康复训练,和其他康复训练要始终相辅相成。 总之, 对脑瘫学生的手指灵敏康复训练要及早开场,越早效果越明显,针对不同功能障碍的学生要区别训练, 在训练经过中要做好 热手 准备,同时要有各种康复活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全面康复的思想。 以下为参考文献: 1陈旭红。图解脑瘫康复技术与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方立珍。小儿脑瘫家庭康复训练。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 3凤凰网。中医的辨证施治。 4吴军。轻度脑瘫儿童手指精细运动的训练。北方网,20186。 5蒋贵全。浅谈热身运动的重要性。豆丁网,20205。 6育儿网。脑瘫儿童手部训练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