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玉兰亚属植物花粉的观察,植物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1370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种玉兰亚属植物花粉的观察,植物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3种玉兰亚属植物花粉的观察,植物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种玉兰亚属植物花粉的观察,植物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种玉兰亚属植物花粉的观察,植物学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3种玉兰亚属植物花粉的观察,植物学论文内容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对13种 包括3品种 玉兰亚属植物花粉进行了观察, 根据花粉形态、纹饰、孔穴等级等特征用类平均法 UPGMA 对其进行聚类分析, 研究其亲缘关系及类群。结果表示清楚:玉兰、武当木兰、 玉灯 玉兰的花粉外形、大小较为接近, 花粉外表较光滑, 呈现沟状纹饰, 且孔深孔径相近;紫玉兰、日本辛夷、 黄鸟 玉兰的花粉外表纹饰存在较大的差异。聚类结果表示清楚:在类似距离6.13水平上, 根据花粉大小和形状将13个种 品种 聚类为两大类群, 在类似距离7.76水平上, 根据花粉外表纹饰和孔穴特征聚类为4个类群。 本文关键词语:花粉形态; 玉兰亚属

2、; 扫描电镜; 分类系统; Abstract: The pollen of 13 species including 3 varieties of Magnolia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morphology, ornamentation and hole grade, the cluste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UPGMA to study their genetic relationship a

3、nd taxa. The pollen shape and size of Magnolia denudata, M. sprengeri and M.denudata Lamp were close. Pollen surface is smooth, showing groove-like decoration, and the hole diameter is similar.Pollen surface decoration Pollen surface decoration of M. liliflora, M. Yellow Bird and M. praecocissima ar

4、e quite different. By clustering, 13 species breeds were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pollen size and shape at the similar distance of 6.13. At similar distance of 7.76, four groups were clustered according to pollen surface decoration and porosity characteristics. Keyword: Pollen morpholo

5、gy; Subgenus Yulani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axonomy; 玉兰亚属 Subgenus Yulania Spach Reichenbach , 是Reichenbach H G L于1841年将玉兰属Yulania spach改级而来1, 与木兰亚属在木兰科分类系统2,3,4,5,6中同属于木兰科 Magnoliaceae 木兰属 Magnolia L. , 具有落叶、花先叶开放、花粉侧向开裂等进化特征7.玉兰亚属的种数尚未有权威统计8, 且不断有新种发表, 而种与品种之间界线模糊, 有待进一步鉴定和验证。木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

6、为原始的类群之一9, 因而, 玉兰亚属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在木兰科进化与分类系统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已有研究显示, 分布区不同种间存在杂交和形态多变等特征现象, 重叠现象特别明显10,11, 给该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植物花粉是由花器官产生, 受基因控制, 具有很强的遗传保守性12,13, 且性状较为稳定, 是植物的系统学研究中辨别物种、鉴别亲缘关系的重要根据。有关玉兰亚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固然国内外已有报道14,15,16,17,18,19, 但尚不能得出统一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木兰属植物种 品种 与种 品种 之间的亲缘关系, 探究二乔玉兰能否单独设立分组

7、及验证前人分组能否科学等问题, 本研究以玉兰亚属13个具有代表性和部分有争议的种 包含3品种 作为试验材料, 华而不实, 黄鸟 玉兰 M.acuminata Yellow Bird 、黄山木兰 M.cylindrica 的花粉形态为初次研究, 红花玉兰 M.wufengensis 为马履一教授发现的新种20.利用扫描电镜对其花粉的形态、大小、纹饰、孔穴密度 孔频 进行观测与测定, 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种间亲缘关系, 进而为木兰属植物系统分类提供重要根据和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式方法 供试材料于2021年3-4月份取自广州华南植物园、浙江杭州植物园、陕西西安植物园、北京植物园, 分别为1

8、3个玉兰亚属植物, 即玉兰 M.denudata 、望春玉兰 M.biondii 、日本辛夷 M.praecocissima 、天目玉兰 M.amoena 、 玉灯 玉兰 M.denudata Lamp 品种 、红花玉兰、武当木兰 M.sprengeri 、黄山木兰、二乔玉兰 M. soulangeana 、 飞黄 玉兰 M.denudata Fei huang 品种 、星花木兰 M.stellata 、紫玉兰 M.liliflora 、 黄鸟 玉兰 M.acuminata Yellow bird 品种 的成熟花粉。 材料收集:采集花粉于09:00-12:00玉兰散粉时间进行。取自然开放的盛花

9、期花朵, 在室内将花瓣摘去, 花粉散落在硫酸纸上摊放至枯燥后放于10m L离心管中, 并放入少量硅胶保持枯燥。将花粉放于冰箱4储存备用。 扫描电镜观察:扫描前将少许枯燥的花粉直接掸落在黏有导电胶的样品台上, 真空状态下在离子溅射仪中喷镀, 再将处理好的样品移到日立S-34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选取完好饱满、外形和大小有代表性的花粉粒, 在80010 000倍下拍照。用CAD软件分别测量每个种 品种 花粉的赤道轴、极轴的大小, 换算成实际长度后, 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能够反映品种和其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为了讨论各分类单位花粉形态的差异, 尽可能从花粉形

10、态上获取品种和种类亲缘及演化关系的信息, 本试验以13个种 品种 作为分类运算单位, 选取8个性状, 即P 极轴长 、E 赤道轴长 、P/E 3个定量性状, 外表光滑程度、外壁纹饰类型、孔深等级、孔径等级和孔穴密度5个定性性状, 利用NTSYS软件将数据标准化, 在SPSS19.0系统平台下进行聚类分析。华而不实, 测得的数值为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按形态等级编号为1, 2, 3, , n, 二元性状编号为0、1, 在SPSS19.0平台下, 采用类平均法 UPGMA 进行聚类。华而不实, 每种 品种 取花粉粒20粒, 测得的数据取平均值。P/E表示花粉粒的形状 P/E 2.00, 表示花粉粒为

11、长椭球形;P/E为1.202.00, 表示花粉粒为椭球形 .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粉的形态特征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如表1所示, 所观察的花粉均为单粒, 具有远极单萌发沟, 直达两端;左右对称, 异极, 侧面观为舟形, 极面观为近圆形, 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或近椭圆形, 两端较尖。根据花粉大小与形状和花粉萌发孔特点, 比照Erdtman21的NPC分类系统, 本试验测试的花粉粒为N1P3C3类型 具一条 N1 远极 P3 沟 C3 .外壁外表纹饰以小穴状或网纹状为主, 远极面、远极面和侧面的纹饰一致或存在差异。 表1 13种玉兰亚属花粉形态特征 注: 中为相应指标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变化范围。 花

12、粉极轴长由大到小依次为 玉灯 玉兰、 黄鸟 玉兰、武当木兰、玉兰、二乔玉兰、紫玉兰、 飞黄 玉兰、红花玉兰、天目玉兰、望春玉兰、黄山木兰、日本辛夷;花粉的赤道轴长由大到小依次为 玉灯 玉兰、天目玉兰、二乔玉兰、红花玉兰、武当木兰、 黄鸟 玉兰、 飞黄 玉兰、玉兰、紫玉兰、望春玉兰、黄山木兰、星花木兰、日本辛夷。根据P/E结果可知, 花粉粒由椭球形到长椭球形的顺序依次为天目玉兰、星花木兰、红花玉兰、黄山木兰、望春玉兰、二乔玉兰、日本辛夷、 飞黄 玉兰、 玉灯 玉兰、武当木兰、 黄鸟 玉兰、玉兰、紫玉兰。花粉外壁纹饰分为3种类型, 即沟状、脑纹状、网状和网瘤状。华而不实, 沟状纹饰的有玉兰、红花玉

13、兰、 黄鸟 玉兰 图1-a3、1-f3、1-m3 ;脑纹状纹饰的有望春玉兰、日本辛夷、武当木兰、黄山木兰 图1-c3、1-d3、1-g3、1-h3 ;网状纹饰的有 飞黄 玉兰、星花木兰 图1-k3、1-l3 , 网瘤状纹饰的有天目玉兰、 玉灯 玉兰、二乔玉兰和紫玉兰 图1-c3、1-e3、1-i3、1-l3 . 图1 玉兰亚属花粉扫描电镜图片 a.玉兰;b.望春玉兰;c.天目玉兰;d.日本辛夷;e. 玉灯 玉兰;f.红花玉兰;g.武当木兰;h.黄山木兰;i.二乔玉兰;j. 飞黄 玉兰;k.星花木兰;l.紫玉兰;m. 黄鸟 玉兰;a1、b1、c1、d1、f1、g1、h1、i1、j1、k1、l1、

14、m1为花粉群体图;a2、b2、c2、d2、e2、f2、g2、h2、i2、j2、k2、l2、m2为单个花粉图;a3、b3、c3、d3、e3、f3、g3、h3、i3、j3、k3、l3、m3为花粉局部纹饰图。 图1 玉兰亚属花粉扫描电镜图片 a.玉兰;b.望春玉兰;c.天目玉兰;d.日本辛夷;e. 玉灯 玉兰;f.红花玉兰;g.武当木兰;h.黄山木兰;i.二乔玉兰;j. 飞黄 玉兰;k.星花木兰;l.紫玉兰;m. 黄鸟 玉兰;a1、b1、c1、d1、f1、g1、h1、i1、j1、k1、l1、m1为花粉群体图;a2、b2、c2、d2、e2、f2、g2、h2、i2、j2、k2、l2、m2为单个花粉图;a

15、3、b3、c3、d3、e3、f3、g3、h3、i3、j3、k3、l3、m3为花粉局部纹饰图。 2.2 花粉的聚类分析 将上述数据及数量性状特征赋值后, 种 品种 间数据利用SPSS19.0软件, 采用类平均法 UPG-MA 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如此图2所示。从图2中能够看出, 在类似距离系数7.76水平上, 13个玉兰亚属的种 品种 分为两大类群。第一类群包含 玉灯 玉兰、武当木兰、玉兰、二乔玉兰、 飞黄 玉兰、天目玉兰、红花玉兰、紫玉兰、 黄鸟 玉兰9个种;第二类群包含望春玉兰、黄山木兰、日本辛夷、星花木兰4个种。从对应的测量指标得出, 分类的主要根据是极轴长、赤道轴长和P/E值, 第一类比

16、第二类在形态上更长, 第二类比第一类更小。在类似距离系数6.13水平上, 两大类群又各自分类, 13个种 品种 被分为4个类群, 华而不实, 玉灯 玉兰、武当木兰、玉兰、二乔玉兰、 飞黄 玉兰、天目玉兰、红花玉兰为第一类;紫玉兰、 黄鸟 玉兰为第二类;望春玉兰与黄山木兰为第三类;星花木兰与日本辛夷为第四类。从对应的形态特征可知, 第一类因其孔深和孔径等级聚类在一起, 第二类因其外壁光滑程度特征和孔穴最早聚类在一起, 随后与第一类聚合在一起。第三类是因外壁纹饰类型聚在一起, 第四类是因外壁光滑程度和孔穴密度聚类而成。 图2 13种玉兰亚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类平均聚类图 图中编号与表1中编号逐一对应。

17、 2.3 系统分类学分析 聚类结果在遗传距离为7.76时将望春玉兰、黄山木兰、日本辛夷、星花木兰聚为一组, 玉兰、二乔玉兰、天目玉兰、武当木兰、红花玉兰、紫玉兰、 飞黄 玉兰、 玉灯 玉兰、 黄鸟 玉兰为一组;紫玉兰、 黄鸟 在遗传距离为6.13时归类为一组, 这与Dandy2和刘玉壶3系统将玉兰亚属划分的望春玉兰组、玉兰组和紫玉兰组吻合。二乔玉兰 也称朱砂玉兰 , 具有光滑的花粉外壁外表, 孔穴两端分布较多, 深浅不一, 在聚类结果中表现出与玉兰组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故应归与玉兰组, 因此不支持方大凤22、田国行等23将二乔玉兰单独归为一组的观点。 飞黄 玉兰、 玉灯 玉兰为玉兰 M.

18、denudata 的品种, 花部数量性状就有极大差异。其花粉与玉兰花粉相比, 具有孔穴分布不均, 两端密度大, 孔径较深的一样点, 但 飞黄 玉兰与玉兰花粉外壁外表光滑, 玉灯 玉兰花粉外壁较粗糙, 且玉兰为较浅的沟状纹饰, 玉灯 玉兰花粉外壁为密集的网瘤状纹饰, 飞黄 玉兰花粉外壁只要隐约网状纹饰。另外, 飞黄 玉兰花瓣为淡黄色, 而 玉灯 玉兰与玉兰花瓣都为白色, 且花型更为相近, 与花粉聚类结果一样, 证实 玉灯 玉兰和玉兰的亲缘关系较近。在两大分类群中, 黄鸟 玉兰是渐尖玉兰 M.acuminata 的品种, 起源于美洲, 在聚类结果中与紫玉兰近期, 与其他种均较远, 这恰好符合了Da

19、ndy系统和刘玉壶系统中将紫玉兰与渐尖玉兰同归为紫玉兰组的分类方式方法。红花玉兰根据花粉形态聚类到玉兰组, 与望春玉兰、紫玉兰相比, 与玉兰、武当玉兰、二乔玉兰的遗传关系近期, 与前人的分析结果一致24. 3 结束语 根据Walker花粉外表纹饰演化趋势理论25, 花粉进化表现为外表光滑 外表具小孔穴、沟状雕纹 粗糙具疣状雕纹 外表颗粒状、瘤状、棒状、纺锤状、刺状 外表皱状、网状、条纹状。玉兰亚属13个种 品种 的花粉形态特征表现存在差异, 表示清楚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花粉形态异同判定鉴别其进化程度:玉兰、日本辛夷、二乔玉兰、 飞黄 玉兰的花粉外表光滑, 相对较原始;天目玉兰、红花玉兰、黄山木兰

20、、紫玉兰、 黄鸟 玉兰的花粉外表较粗糙, 进化程度更高层次。研究支持将玉兰亚属分为玉兰组、望春玉兰组和紫玉兰组, 玉兰组包含天目玉兰、二乔玉兰、玉兰、武当木兰、红花玉兰、 玉灯 玉兰、 飞黄 玉兰;望春玉兰组包含望春玉兰、日本辛夷、黄山木兰、星花木兰;紫玉兰组包含紫玉兰、 黄鸟 玉兰。总之, 玉兰亚属的系统进化研究对于物种鉴定、濒危物种的保卫以及中药学26的发展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宏大的生产实践意义。以孢粉学作为讨论玉兰亚属植物系统进化演变历程, 研究13个种 包括3品种 具有代表性的玉兰亚属植物展示了玉兰亚属花粉的重要特征, 鉴别了其亲缘关系远近和系统进化顺序, 有利于进一步摸清玉兰亚属演化

21、脉络, 遵循进化道路, 开掘更多杂交新品种可能性。然而, 花粉形态特征与花叶形态、基因组信息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从单一孢粉学分析并不能排除基因变异、生长环境等干扰, 因而, 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形态学、基因组学综合分析。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傅大立。玉兰属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 19 3 :191-198. 2DANDY J E.MagnoliaceaeM/HUTCHINSON J.The genera of flowering plants.Oxford:Clarendon Press, 1964:50-57. 3刘玉壶。木兰科分类系统的初步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 1984, 2

22、2 2 :89-109. 4CHEN B L, NOOTEBOOM H P.Notes on Magnoliaceae III:the Magnoliaceae of ChinaJ.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1993, 80 4 :999-1104. 5CALLAWAY D J.The world of magnoliasM.Oregon:Timber Press, 1994. 6傅大立。辛夷植物资源分类及新品种选育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 2001. 7 王亚玲。玉兰亚属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8刘秀丽。中国玉

23、兰种质资源调查及亲缘关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20. 9司马永康, 陆树刚, 韩明跃, 等。木兰科系统分类学研究动态J.西部林业科学, 2020, 41 1 :116-127. 10林小涵。银杏和木兰属植物的转录组、叶绿体基因组及其相关研究D.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 11LI J.A cladistic analysis of magnoliaceaeJ.Acta Botanica Yunnanica, 1996, 19 4 :342-356. 12王峻鹏。木兰属一些植物的形态解剖与园林应用讨论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8. 13王延秀, 陈佰鸿,

24、 王淑华, 等。11个观赏海棠品种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J.植物研究, 2020, 34 6 :751-757. 14CANRIGHT J E.The comparative morphology 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Magnoliaceae II:Significance of pollenJ.Phytomorphology, 1953 3 :355-365. 15AGABABIAN V S.Pollen morphology of the family MagnoliaceaeJ.Grana, 1972, 12 3 :166-176. 16PRAGLOWSKI

25、J.World pollen and sporefloraM.Stockholm:Almqvist Widsell, 1974:1-44. 17XU F X, KIRCHOFF B K.Pollen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selected species of MagnoliaceaeJ.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2008, 150 1 :140-153. 18谢婷婉, 刘志高, 申亚梅, 等。10种木兰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R.南宁: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进, 20

26、18. 19申亚梅, 钱超, 范义荣, 等。12种 包括3品种 木兰属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29 3 :394-400. 20王晓玲, 马履一, 贾忠奎, 等。红花玉兰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18 16 :202-205. 21Erdfman G.孢粉学手册M.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生物研究室孢粉组, 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8. 22方大凤。关中地区木兰属植物品种分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23田国行, 傅大立, 赵东武, 等。玉兰属植物资源与新分类系统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5 :404-411. 24贺随超, 马履一。红花玉兰与玉兰亚属几个种的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J.植物研究, 2008, 28 3 :288-292. 25 Walker J W.原始被子植物花粉外壁进化的意义M.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古植物研究室孢粉组, 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91-134. 26范超君, 鲍长余, 杜婷婷, 等。玉兰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8, 23 1 :80-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