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人格精神的内涵、养成和审思,伦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敦颐人格精神的内涵、养成和审思,伦理学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周敦颐人格精神的内涵、养成和审思,伦理学论文周敦颐的思想和文学著作是其人格精神的最好的诠释。他的 无极而太极 的宇宙论和以 诚 为核心的道德思想展现了他的人格和追求。正是在他的人格精神与追求的指引下,才创作出奠定其理学基础的著作-(太极图(太极图讲(通书等。同时,他著作中的思想也具体表现出着他的人格精神。 一 爱曰仁,爱万物 的博爱众生的人格 没有包涵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很难做到 爱曰仁,爱万物 的,也就不会拥有大爱无疆、博爱众生的人格精神。正是对于普通民众和自然万物的爱使周敦颐有了这种人格精神的感悟。 周敦颐在(通书 道六中讲: 圣人之道,仁、义、中、正罢了矣。守之贵,行之利,
2、廓之配天地。 他以为要做圣人,就要做到仁、义、中、正,去信守它们就会遭到尊贵的待遇,顺利而行就有利,扩大其本然、立之其全体,就能够支配天地。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周敦颐以为圣人把中、正、仁、义确定为做人的最高准则,仁是其思想的核心。 他继承了孔子 仁者爱人 的思想,并将孔子 仁 的思想加以发展,不仅仅表如今告诉人们在自个之外还有别人,而且把仁和爱联络起来称 爱曰仁 (通书 诚几德,可见 诚 在周敦颐思想中具有核心意义。 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之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通书 诚上第一在他看来,真诚实在至善,源于世界的最初本原,是天
3、地万物之本性,它就是圣人的根本,是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基础,又是百行孝悌、忠信的源泉。周敦颐以为 诚 是宇宙的中心,是圣人之大本; 诚 是人的一种最高超、最理想的道德境界。人们在道德修养上一旦到达了 诚 ,那就到达了至高至善的境界,实现了心灵的净化,变为最完善、最高尚的圣人。 在(中庸中很多关于 诚 的讲法: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沉着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能够赞天地之化育,则
4、能够与天地参矣。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中庸有关 诚 的讲法,只是强调了诚的重要性,强调了做圣人的途径是 诚 ,而周敦颐用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作为万物本源的天道,以为这个天道正是 诚 的终极根本源头,把 诚 上升为至善的高度,人只要深入了解了 诚 的内涵,才能使自个得到升华,才能成为圣人,到达 诚 的人生境界。 二以 圣人 为终极追求 周敦颐以为圣人的标准是 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 (通书 顺化第十一国家的领袖要修圣德,纯其心。心纯才能得到贤才的辅佐,有贤才的辅佐就能天下太
5、平,要十分重视纯心和用贤。他还指出贤人的标准是能够致君为尧舜,使万民得其所安;发圣人之蕴,明圣人之道,教万世无穷。 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 (通书 顺化第十一他以为伊尹和颜渊就是圣人标准的具体表现出, 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二过,三月不违仁。 (通书 志学第十周敦颐要求人们学习 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 能够如此做的就是大贤,超过了的就是圣人,达不到的也不失为有 令名 之士,正如他在(通书 志学第十所讲的: 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 周敦颐在自个的为官生涯中也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个,据史料
6、记载,庆历四年1044,吏部使者以其为人才,荐为南安军司理参军。次年, 南安狱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苛刻,吏无敢与相可否。先生独力争,不听,则置手板归,取告身,委之而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亦感悟,囚得不死。 尽管官小权微,但周敦颐并没有同流合污,趋炎附势,而是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个,为一个死囚,敢于同 权利 据理力争,并以辞官相抗,充分具体表现出了他依法断狱、卑躬屈膝的君子气概和 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 的圣人标准。 三以 养心之善 为途径 如何才能做到 诚 ,到达 诚 的人生境界呢?周敦颐以为,假如一个人要想成为圣人,并且具有圣人的品性,必须经
7、过学习和修养,经过继续不断为善而到达至高至善的境界。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诚之者性也。 (通书 诚上第一 周敦颐强调圣贤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后天努力构成的,是通过 养心之善 而成为圣贤的。孟子提出 养心莫擅长寡欲 之讲。周敦颐以为,仅只要寡欲是不够的,必须 无欲 .只要 无欲 ,才能 诚立、明通 .力求 明通 的心诚者就是 贤人 到达 明通 的境界者就是 圣人 .他讲: 孟子曰:养心莫大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欲;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致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是圣贤非性生,心养心而至之。养心善有大焉如此,存乎
8、其人罢了。 (养心亭讲人禀阴阳之秀气以生,而具有可能促进万物化生之性。人假如能够养心之善,继续根据阴阳变化的法则,以仁义长养万物,对待万民,就能够养成善的德性和长养万物的才能,而成为圣贤。 三、对周敦颐人格精神的审思 周敦颐的人格精神以及别人格精神的养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值得从不同的角度去审思。 从政治的角度, 周敦颐生当北宋统治阶级面临日益深重的内忧外患而急需理论辩护并加紧推行三教融合以加强思想统治的年代,他在其宇宙图式论中以儒家思想融合fo道二教,提出宇宙本体及人的本性诚的寂然不动,是为了由此引出主静无欲的禁欲主义,为防止贪官污吏和豪强兼并势力纵欲败度,十分是为消弭人民的对抗意志提供
9、精神武器。 在北宋腐朽的封建政治统治下,从周敦颐的宇宙图式论以及 诚 主静 无欲 的思想,他以身作则的仕途生涯和 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 的政治主张,始终坚持廉洁自律、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原则,反对官吏利欲熏心、贪赃枉法的做法,值得我们审思。 从道德教育和哲学的角度,周敦颐一生都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以为道德是天地间至尊至贵的。他讲 :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罢了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罢了矣。 (通书 师友上第二十四他以为天地间至尊至贵的是道德,万物中难得者是人,人之所以难得是由于身有道德。周敦颐还强调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要求人们树立以道德为富贵的人生观。 道义
10、者,身有之,且贵且尊。 (通书 师友上第二十五他要求统治者把道德教化看作是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要对老百姓进行道德教育和感化,使老百姓安分守己,以维持社会的安宁。 从哲学角度,周敦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大家,把哲学融入到做官和实际生活中,把哲学作为指导人生的方向,作为自个的精神支柱和处世方式方法,他不但学术上力求对人的生活态度有指导意义,而且身体力行,立德、立功、立言,给世人做出了学习的典范。 把哲学落实到感性生活中来,不空谈抽象的义理,不是为了学术而学术,而是为了人生而学术。为学即是做人,做人即是学问。学问脱离人的生活,不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即便做得再好,也只是空学问,这是中国哲学
11、经世致用优秀传统的日常生活表现。 他的(太极图讲(通书等著作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 考 文 献 1周敦颐。周敦颐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2. 2梁绍辉。周敦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张载。正蒙 乾称,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4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三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5陈来。宋明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6周敦颐。元公周先生濂溪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6.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中庸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王炳照,阎国华。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三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9余愚。周敦颐宇宙图式论哲学构成的文化背景J.中国文化研究,19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