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国文论妙悟与直觉之中的理性成分,文学理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中国文论妙悟与直觉之中的理性成分,文学理论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比较中国文论妙悟与直觉之中的理性成分,文学理论论文intuition 即 直觉 ,从柏拉图到普罗提诺 ,再从康德到克罗齐, 直觉的概念经历了缓慢的发展经过。 柏拉图的 迷狂 静观 灵感 就有直觉把握美本体的意味,而普罗提诺把审美感觉从一般感觉活动中剥离出来以及审美内视概念的发明,隐约可见康德至克罗齐直觉讲概念的源头。 到康德的(判定力批判,审美直觉讲逐步转换为形式主义的审美直觉论,康德以为美是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是不能凭借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他的审美直觉理论直接开启了克罗齐的审美直觉讲。 克罗齐在其(美学原理一书中称 我们已经坦白地把直觉的知识和审美的事实看成统一,用艺术作品作直觉的知识的
2、实例, 把直觉的特性都付与艺术作品,也把艺术作品的特性都付与直觉 ,19知识只要直觉和逻辑这两种形式,这个概念沿用的是康德的做法。 克罗齐将人的心智活动分为四种类型: 直觉、概念、经济和道德活动,前两类为认知活动,后两类为实践活动, 不把全部心灵弄透彻,要想把诗的性质或梦幻想象创造的性质弄透彻是不可能的;不建立美学,要想建立心灵哲学也是不可能的 。 14克罗齐以为,情感或事物在被表现以前, 仅仅是一种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尚不具备形式,只要心灵以主动的姿态去接近、综合、表现、赋予情感以形式,心灵才能对情感起直觉。 悟 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对 悟 进行阐述的集大成者当属严羽,他的(沧浪诗话标举
3、 妙悟 讲: 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 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 在中国诗学史上, 妙 字主要出自道家,(道德经,由于好的诗应该看不见文字概念的痕迹。他在(诗评中讲: 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句;灵运之诗,已是彻首尾成对句,是以不及建安也。 胡笳十八拍,浑然天成,绝无痕迹 。由于这些诗句在整体上将感性与理性融合浸透在一起。妙悟需要以那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行吟咏学习,透过诗意诗境的领悟兼及诗歌形式技巧的领悟,理性知识融进妙悟的经过就类似食物得到分解、消化和融合的经过。 总之,妙悟和直觉是一种感性与理性融会在一起的特殊方式,它们不同于感觉、知觉,并使想象、感情与知性处在一种非确定的
4、关系中,积极调动诗人或者艺术家的各方面主观能动性,使得其他的因素迅速活动起来,如情感的引发、思维的展开、才能的发挥等等。妙悟和直觉对于创造功能的突破作用是区别于其他思维形式的本质特征,这种领悟既高于感性,又高于 一级理性 , 在有限形象感性里展示无限理性,而非任何确定的概念所能表示出穷尽 。 三 固然严羽和克罗齐都以为理性应该毫无痕迹地混化在意象之中,但克罗齐与严羽所指的 理性 显然内涵上有很大的差异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理性是贯穿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轴,即使是后当代思潮,也是内含着西方理性的基因的。 一开场西方的理性的源头是 逻各斯 ,这是一个古希腊语,而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就是依靠理性寻找世界的
5、本源,在逻各斯意义上的理性含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 自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的理性精神开场,理性的地位就不断上升,启蒙主义时期理性曾经成为反对宗教迷信的工具,理性主义精神到达高峰,黑格尔进一步细化,但继黑格尔之后理性曾一度有过昏暗陷入非理性的泥潭中,叔本华提出反理性主义观点, 以人的意志代替理性的观点学讲,尼采甚至提出理性就是埋葬生命的危险武器,而克罗齐的直觉理论的正式提出,就是在西方当代美学 非理性转向 潮流的影响下出现。 而等到 20 世纪, 理性发展成为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 至此人类再一次失去了自由和识别方向的能力。 但即使是在后当代思潮,也是内含着西方理性基因的,在西方哲
6、学中,理性精神就是,一切思想和行为都需要符合规范序言根据某种确定的规则行事。 而严羽的 理 ,由于传统文化赋予了特定含义,更属于伦理道德范畴。 理 最初的含义即 玉石中的纹理,纹理就蕴含着一定的条例和规律 。 韩非子解释理就是规则、规范。到后来宋明理学,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 这里的理就演化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伦理纲常,这种带有普遍意义和原则上的 理 是一种形而上的基本原则,所以它跟西方哲学中的 理性 概念有别。西方哲学中的理性概念是认识论中的一个概念,归根到底人们的目的是 求真 求是 ,是一种人们内心的理性要求。 基本上,中国哲学中的 理性 是一种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原则, 它具体表现出
7、着统治阶级意志的道德要求,是强加于人们的外在要求。 严羽的 理 ,由于传统文化的特定含义,往往被看做诗在诗中统摄和规范 情 的伦理内容。 固然严羽标榜 情性 ,但是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他所讲的 尚意兴而理在华而不实 多少还是属于伦理范畴,遭到 发乎情,止乎礼义 的影响。 因而中国哲学中的 理性 是不同于西方哲学意义上的 理性 的,严格来讲,由于悠久的文化传承和儒道释文化的耳濡目染,中国百姓的思维方式仍然具体表现出出一种 悟性 的特征。中国百姓不喜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擅于描绘印象式的批评,这种 悟性 智慧富有诗意,蕴藉灵动,传递出了人们对于生活的诗意体悟, 更多地保存了人类的本真天
8、性和感悟能力。但这种悟性思维也有其缺点,那就是不够严密、精到准确,缺乏西方理性思维所具有科学性。 四 刘象愚在(中国文学理论中谈道: 对于属于不同文化传统的作家和批评家的文学思想的比拟,或许能揭示出某些批评观念是具有世界性的,某些观念限于某些文化传统。 这番话也许能够用来讲明为什么我们一直对中西文学理论抱有如此强烈的兴趣,面对西方文论大举进入当代中国,需要我们保持宽容的襟怀和理性的态度,取其精华要髓、去其糟粕,在中西汇流中审视相互的价值和意义。 以本文讨论的 直觉 和 妙悟 为例,它们分属于西方和中方的文论范畴,并分别具体表现出了 理性分析 和 悟性感受 的思维特点。 理性分析 和 悟性感受
9、各有长短,一方面,西方人若想走出理性异化的泥潭,那么就需要将目光投向东方, 汲取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要髓,理解中国禅宗的悟性智慧。另一方面,中国的悟性智慧也需要接受科学与理性的洗礼,借助西方的概念和逻辑来整理传统文化中的 微言大义 ,使之能够具有世界性并得以保有生命力。理性和悟性的会通和互补须在保持各自的平等性、 独立性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以一方 失语 的代价结束,二者的互补是人类智慧进一步发展的逻辑内在要求,并将推动人类的文明进程不断向前进步。 注释 克罗齐.美学原理 美学纲要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91. 叶朗.中国美学史
10、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42. 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A/伍蠡甫.当代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127. 邓晓芒.中西文化比拟十一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208-211. 刘象愚.中国的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3.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克罗齐.美学原理 美学纲要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 2 郭 绍虞 . 沧 浪诗话校释 M. 北 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3 叶 朗 . 中国美学史大纲 M. 上 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4 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A/伍蠡甫.当代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5 邓 晓芒.中西文化比拟十一讲M.长 沙:湖 南教育出版社,2007. 6 刘 象愚.中国的文学理论M.成 都:四 川人民出版社,1987. 7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