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人生哲学的基本特征,人生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人生哲学的基本特征,人生哲学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曾国藩人生哲学的基本特征,人生哲学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曾国藩人生哲学的基本特征【第四章】【结束语/以下为参考文献】 第三章 曾国藩人生哲学的基本特征 曾国藩人生哲学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兼收并蓄、追求卓越、乐观主义、辩证考虑四个方面,下面分而述之: 第一节 兼收并蓄。 将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是曾国藩人生哲学的显着特征。曾国藩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造诣,其人生哲学深深地烙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从小开场,曾国藩就熟读古代经典,十分是对儒家文化研究颇深,竭力推崇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将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原
2、则、中庸处世之方、君子理想人格、发奋图强精神、经世致用思想运用到自个的人生实践,作为指引自个人生道路的理论根据。 作为湖南人的曾国藩,骨子里一直流露着湖南人吃苦耐劳、倔强刚毅、不怕牺牲的品质精神,以及湖湘文化中所推崇的 务实求是 的处事作风和 心忧天下 的爱国情怀,使曾国藩在碰到任何困难时,能够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坚毅顽强、越挫越勇;在清王朝统治遭到威胁时,能够挺身而出、投笔从戎、尽忠报国,拯救行将衰败的清王朝。这些正是其 打脱牙齿和血吞 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 在到达人生顶峰时,曾国藩将道家文化运用得炉火纯青,对道家推崇的淡泊名利、守柔处弱、谦下不争等的人生智慧进行灵敏运用,使得为官处世越来越
3、圆滑世故、游刃有余。在功高震主时,能够避开群臣的妒忌和非议、朝廷的担忧和猜疑,避免 兔死狗亨 的结局,最终既保全自个又功成名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固然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继承了中国人生哲学的优秀传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曾国藩在战争实践中,深感西方科技的进步和宏大威力,渐渐地由一个固步自封的士大夫转变为积极进行洋务运动的推动者,可见西方文化对曾国藩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经世致用思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具体表现出出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 深切厚重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人生历练,使曾国藩对不同流派的人生哲学采取开放包涵的态度,并随着人生实践不断调整变化,充分讲明了曾国藩的人生形式是
4、多样化、适时而变的。只要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和人性自由,灵敏选择不同的为人处世态度,才能活出真正的风采和自信的人生。 第二节 追求卓越。 不断追求卓越崇高的人生境界,是曾国藩人生哲学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曾国藩一生追求 内圣外王 的人生理想,把 立德、立言、立功 三不朽作为自个的人生准则,并不断为之努力奋斗。 理想如同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曾国藩从小立志高远,心怀远大抱负,发奋读书,二十八岁就中进士。对一般人来讲,能考取功名、升官发财已心满意足了,实现了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愿望,不必再去努力读书了。但曾国藩却严格要求自个,把读书作为提高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的手段。不仅如此,曾国藩还积极投身到报效
5、祖国、建功立业中,以超凡的智慧、坚强的意志、卓远的见识,创始洋务运动,探寻中国自强求富之路。曾国藩将内修德性、外修事功结合起来,不断超越完善自个,获得事业的成功。 人的价值有大有小,能够默默无闻的度过一生,可以以轰轰烈烈创造精彩人生,这主要取决于自个的选择和努力。曾国藩一生,能够讲是不断追求卓越、趋于完美的一生,用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来概括不为过。在立德方面,曾国藩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礼贤下士、家风勤劳俭朴,能够堪称道德的典范;在立功方面,曾国藩在清王朝岌岌可危之时,历尽含辛茹苦,凭借自个的智慧和坚毅,支撑起了行将灭亡的清王朝,使其灭亡推延了五六十年;在立言方面,曾国藩为
6、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奏稿、日记、家书等资料内容丰富,无论是修身之法、齐家之道、治国之方,还是洞察人才、战争谋略、做人处世等都一应俱全、包罗万象,向人们展现了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教学材料。 第三节 乐观主义。 曾国藩固然声名显赫、战功卓着,但其人生道路却是风波迭起,可谓九死一生。然而曾国藩并没有灰心沮丧,没有被困难和挑战所打败,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在历经含辛茹苦、艰辛决绝的磨难之后,迎来胜利的曙光。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是曾国藩写给自个的自勉联,意思是做人要生气勃勃、乐观向上、有骨气、不服输,对生活充满自信心、坚强豁达。 在曾国藩看来,咬牙忍受、坚持不懈,世界上没有战胜
7、不了的事情;假如在厄运面前委屈服从了,那就只能像懦夫一样唯唯诺诺生存下去。因而面对任何苦难,曾国藩都是迎难而上、绝不退缩、乐观面对。如他在两次会试落第后,写下 竟将云梦吞如芥,求信君山刬不平 的豪情壮语,证明他并未因挫折而放弃自个的远大抱负;在与太平军抗争初期,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固然经常战败,但他并没有击垮斗志,而是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最终获得胜利,表现了 胜不骄、败不馁 的乐观精神。 曾国藩乐观主义精神,还具体表现出在能坦然平和地对待名利得失、顺境逆境。曾国藩一生忠君报国、鞠躬尽瘁,却时时受人猜忌,处处遭到牵制。面对这些,曾国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荣辱,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抛之脑后,怀着尽心尽力、
8、为国为民之心,尽忠报国。曾国藩从不由于人生的大起大落而时喜时悲,而是在顺境时想到危难,在逆境时看到希望。另外,曾国藩在碰到烦恼苦闷时,总会自我调节、自寻快乐, 寻乐约有三端:勤劳而后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忮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充分具体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第四节 辩证考虑。 曾国藩人生哲学包含着很多辩证考虑,给人以深入的启示。曾国藩一生与仕途相伴,读书入仕、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但随着功绩越大、地位越高,曾国藩越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由于他深知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道理。他崇奉老子 满则溢,盈则亏 的思想,将自个的居所改名为 求阙斋 ,意为 宁缺勿满 之意,以为人无完人,不
9、可能事事都做到尽善尽美、完美无缺,还是留一些缺憾为好。因而,人应该懂得知足,适可而止,不要过分去追名逐利,不要太过于苛求完美。于是,曾国藩在有功绩时辞让下属,有奖赏时与众人共享,有地位时愈加谦虚慎重,个人绝不占尽所有的功名利禄,而是把它们看淡看轻,绝不贪念,适时解甲归田、功成身退。 曾国藩深知居安思危,常用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来警醒自个和家人,不可被一时的兴盛、荣耀冲昏了头脑,由于任何事情有起必有落,有福必有祸,有盛必有衰,不可能永久兴隆发达,而应事先做好准备,为自个留有退路,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在面对重大打击时不致手忙脚乱、惊慌失措。 曾国藩常以 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来提醒自个,不要欺世盗名、表里不一、贪慕虚荣,而应大智若愚、隐锐藏锋;不要功名利禄全部占尽,而应知盈虚之有数,懂得刚柔相济、进退有道;不要心怀二心、图谋不轨,而应坚定信念、忠君爱民。由此去灾避祸、保家保身,最终寿终正寝、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