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研究庄子与孟子的美学思想,美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0802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比研究庄子与孟子的美学思想,美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比研究庄子与孟子的美学思想,美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比研究庄子与孟子的美学思想,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比研究庄子与孟子的美学思想,美学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比研究庄子与孟子的美学思想,美学论文庄子与孟子分别为中国先秦道家与儒家的代表人物,二者分别继承了道家-老子与儒家-孔子的思想精华真髓,同时又注入了自个的主张与理念,将两家思想发扬光大.尤其是其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大,因而,比照研究庄子与孟子的美学思想理应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 首先,庄子以为美之所以为美,是与人的存在的提升与体验密切相关的.如庄子对于感性的批评大体上延续了老子的论题,老子以为 :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无味令人口爽. (老子 天地 齐物论中,庄子既谓 :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以达万物之理 ,随后立即加上 : 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 ;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 也就是讲

2、,一旦以道为居,生活在华而不实,便能够以德为美,也就是在德中展现美之本性, 美 即是指人的生命合于道,游于道的欢悦至境.孟子的美学思想当然也是建立在儒家 仁 的基础上的,孟子在孔子 德政 的基础上提出了 仁政 学讲.在(孟子中有不少讨论礼乐的篇章,在(梁惠王章句下中,庄子与齐宣王议论齐王好乐之事.孟子见于王曰 :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 :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 : 王之好乐甚,则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又曰 :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 : 不若与人. 曰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 : 不若与众. 紧接着,孟子捉住齐宣王讲出的独乐乐不

3、如众乐乐的看法,提出详细的例子,他对齐宣王讲,假使你在深宫里举行音乐会,老百姓听见了都会皱着眉头议论着讲我们的君王有那么好的兴致开音乐会,而我们却困苦到这个地步,妻离子散,生不如死.或者你去野外打猎,老百姓听见车马声,看见迎风而舞的羽饰、旗帜,大家也会深恶痛绝的议论着,我们的君王竟然在那里兴高采烈的打猎哪!但是我们却困苦的流离失所,不得安居,因而孟子指出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已. 从这里能够看出孟子对音乐美的一种看法,在孟子看来,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并没有 美 、 丑 之分,而 与人乐乐 也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 与众乐乐 ,即与老百姓同乐,这样国家才能稳定兴隆.世俗之乐能使齐宣王感到愉悦,这

4、种音乐虽然是美的,但这样的美只是一种低层次的美,只要将此提升到社会、政治的高度,使之为统治阶级服务,稳固政权,这样的美才发挥了其最大的作用,才是高层次的美. 比照一下便不难看出,庄子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之美.庄子在(知北游篇中表示清楚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悦.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由此可见,美之所以能在庄子哲学中占有核心地位,是由于庄子以为圣人要能原天地之美,使能达至万物之理,天地即自然之美、固然真实无妄,但却是不可言喻的. 只要透过对于自然之美的心领神会,人才能获得真理,而真理却是通过万物中之开显.再进一步探究,庄子追求的是一种超脱、通达的自由

5、之美,他希望到达一种远祸全身、卑视官禄、厌弃政治、洁身自好的精神状态.而自由意味着对于俗世采取距离,自由是一步步提升而获取的,为了要能原天地之美,人必须提升自个的存在到最高程度的自由,这一道理庄子在(逍遥游一开场便表示出无遗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则寓言将人的生命比作鲲鱼,鱼是水中的自由者,而 鲲 本为小鱼,庄子却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我想他是以此来比喻生命是能够借创造力的发挥和想象力的转化,由小向大发展 ;其次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是风中的自由者,由鲲化鹏,来讲明生命不仅能够由小而大,而且

6、能够由下而上的飞跃.然而,无论鲲在水中的自由与鹏在风中的自由,都是有条件的,即需要水和风的积蓄,所以庄子又讲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由此可见,庄子很重视条件的累积.外表上看,似乎与儒家相通,就象孟子讲 集义养气. 但庄子所累积的是自由的条件,以为人的生命终究必须超越一切有条件的自由,而孟子所累积的是品德和蔼慈善行.孟子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假如讲庄子的美学思想是超功利的,那么与之相比,孟子的美学思想则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司马迁写的(孟子列传记载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段对话,梁惠王讲 : 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迁,将何以利吾国? 孟轲曰 : 君不能够言

7、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 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罢了矣,何以利为! 乍一看,会让人误解孟子是不讲求利的,但细细深究可发现孟子并不是不讲利,而是告诉梁惠王重视富国强兵,还都是小利罢了 ;如从仁义着手去做,才是根本上的大吉大利,他只是扩大了利的内涵,利的效用.人类文化思想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也包含人生的艺术、生活等,没有一样不求有利的,仁义是利,道德是利,美当然也是一种利,它属于广义的利,是属于大利. 达生第十九).孟子的美学思想强调的是美与善的统一,善即美,这就牵涉到孟子的 性善论 ,他以为理、义为人心之 同然 ,和口之于味有同嗜,耳之于声有同听,目之于色

8、有同美一样(庄子 告子上)也有诉之于心灵愉快的功能,理、义不仅给人以晓谕,而且给人以美感,个体的精神意志的深入的理性内容一旦到达 至天至刚 并具有 浩然之气 ,便是个体人格精神美的实现.这与庄子 无为 、 逍遥 的处世原则显然是不同的. 由于重视的不是认识模拟,而是情感感受,庄子与孟子美学思想的着眼点更多的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和韵律.从 阴阳 以及后代的有无、行神、虚实等、 和同 到气势、韵味,两者美学思想的范畴、规律和原则大都是功能性的.从矛盾构造来看,强调的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浸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挤与冲突.从反映来看,强调的更多的是内在的生命意兴的表示出,而不在模拟的忠

9、实、再现的可信.从效果来看,强调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和谐知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 总而言之,外表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 ;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 ;但实际上它们恰好互相补充而协调.不但 兼济天下 与 独善其身 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站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 身在江湖 而 心存魏阙 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以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假如讲孟子强调的是 目有同美 、 充实之谓美 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前者强调艺术的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假如前者由于以

10、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毁坏 ;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认.孟子强调的是官能、情感的正常知足和抒发,是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实用功利 ;庄子强调的是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是内在的、精神的、本质的美.假如讲,前者对后世文艺的影响主要在主题内容方面,那么后者则更多在创作规律方面,即审美方面,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南怀瑾. 孟子旁通 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 2谢祥皓. 庄子导读 M. 四川:巴蜀书社,1988 3蒋伯潜 蒋祖怡. 诸子与理学 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4杨柳桥. 庄子译诂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