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书风特征“多劲气”与“见天真”,书法篆刻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30279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悲鸿书风特征“多劲气”与“见天真”,书法篆刻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徐悲鸿书风特征“多劲气”与“见天真”,书法篆刻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悲鸿书风特征“多劲气”与“见天真”,书法篆刻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悲鸿书风特征“多劲气”与“见天真”,书法篆刻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徐悲鸿书风特征“多劲气与“见天真,书法篆刻论文徐悲鸿是我们国家近代出色的美术家、 具有创始性的教育家. 一生以美术改革和美术教育为己任, 并留下了很多不朽的作品, 华而不实有中国画、 油画、 素描、 书法等. 在文章、 诗词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这种全面的修养共同造就了徐悲鸿的艺术高度. 作为一个爱国艺术家, 徐悲鸿把美术当作启迪世人的钥匙, 以文艺启迪国民的思想, 给世人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爱国作品. 他以 人不可有傲气, 但不可无傲骨 为座右铭,其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亦被后世所敬仰. 就徐悲鸿艺术作品本身而言, 他的绘画和书法都有着一定的高度. 有些研究者在文章里评论徐悲鸿的书法比国画造诣

2、高, 我个人以为, 徐悲鸿的书法艺术要比其绘画艺术水平高一个层次, 假如和其油画、 素描相比不是具有很强可比性的话, 至少比其国画要高很多. 1 有些评论家对徐的书法也持肯定态度, 徐悲鸿是大书法家, 这问题常被人忽视, 我特于此表而出之. 但除开不懂书法的人之外, 对徐悲鸿的书法成就没有不成认的. 2 徐悲鸿的书法在近代画家中首屈一指,此无可疑问者, 但能否堪与专业书法家比肩, 甚或超迈之, 则见仁见智. 3 可见, 现今对徐悲鸿书法成就的肯定, 已经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同. 徐悲鸿没有把过多的精神用在书法上, 造成了其在书法理论、 书法教育上的缺憾, 但他一直没有间断对书法艺术的探寻求索.

3、其书法幼年受其父影响, 青年从其师康有为学习书法, 并有幸见到很多书体碑版, 并对金石碑版产生了浓烈厚重的兴趣. 但他并非如康有为等人一味崇碑, 而是主张碑帖结合, 故其书取法广博, 不限于一家一法, 构成了以魏碑体为主, 以帖之韵味为宗旨, 融以篆隶笔法, 既雄厚大气, 又清润醇雅, 刚柔相济的独特书风, 是近代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家. 本文将对徐悲鸿书风特征及对现代书法创作的启示作进一步的研究和阐释. 二、 书风特征- 多劲气 与 见天真 清中期以来, 碑学兴起. 至清末, 碑学经历了 (画手看前辈 的文章中, 回忆了1934年第一次见徐悲鸿时, 在其客厅中见到的一幅字如斗大、 泰山经石峪

4、的墨拓本集联: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 8 徐悲鸿的大字对联作品也能发现里面有 (泰山经石峪 的大气磅礴和别致的造型. 记得先生平常最喜议论 天趣 、 稚拙 , 联络此讲可谓如出一辙. 其评论对象,除了我们日常所见的各种甲骨、 钟鼎文字与六朝碑版以外, 本文引用的题跋原拓-(积玉桥字, 便是他平生最为喜欢的一本罕见的六朝字体. 9 不为世人所看重的 (积玉桥字, 也成为徐悲鸿取法的对象, 可见其取法的范围之广, 对 天真 美学特点追求之深. (积玉桥字 刻字造型别致, 有天然率真、 稚憨生拙的特点. 上面所引里, 徐悲鸿平常最喜 天趣 、 稚拙 . 可见其在取法上追求 天真 、 稚拙 一路的,

5、 也把 天真 、 稚拙 美学观竭力地表如今自个书法作品里面, 把这种美的方式作为自个作品的形式语言呈如今世人面前. 徐悲鸿在书法里追求 拙 . 拙 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范畴, 拙 有含蓄之美、 拙朴之美. 还包含着一种充满智慧 大巧若拙 . 它和那种甜媚浅薄的美相对立. 山谷有 凡书要拙多于巧之讲 , 八大有 百巧不如一拙 , 傅山在 四宁四毋 里面有 宁拙毋巧 . 拙 和 天真 严密联络在一起. 徐悲鸿所追求的 天真 , 也就是他所讲的 妙造自然 , 也就是古人所讲的 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 正如苏东坡的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 . 这种无意于佳的境界不是任何学书人能轻易到达的, 这个 佳 应该是

6、长期积累经历体验的结果, 是 既雕既琢、 复归于朴 的结果. 这里的 朴 也是一种天趣, 和 妙造自然 一样. 书法的妙处应该是书家能把情感融入笔墨. 徐悲鸿就是用这种 天真 的情感融入到笔墨里面来表现这种 劲气 与 天真 的美感.王家葵先生在 (近代书林品藻录 中把徐悲鸿书风归入 疏野 一路. 王文娟在 (中国书法 2018年第五期徐悲鸿专题的文章里也提到徐悲鸿书法 诸野 , 甚至用 流美 和 诸野 作为论书的题目来写. 诸野 从取法方面应该是讲徐悲鸿继承 碑 的一路, 从美学观上理解则是浑穆朴厚、 天然率真、 稚憨生拙的统一. 司空图以 天放 作为此类的最高境界. (庄子 马蹄 讲: 一而

7、不, 命曰天放. 后来人解释 放肆自乐于自然之中 , 这是比拟准确的. 无论是王家葵先生讲的 疏野 , 还是王文娟讲的 诸野 , 都是徐悲鸿书风特征 多劲气 与 见天真 的另一种解读. 多劲气 谓之作品里有劲健奇诡、 浑穆朴厚之感, 详细地讲是徐悲鸿的书法作品里既有篆隶的厚重古朴, 也有魏碑的雄强古拙. 见天真 谓之天然率真、 稚憨生拙,在徐悲鸿的书法作品里有墓志的率真和稚憨, 也有帖一路的慰藉文雅. 他把这种意韵当作传达方式和形式语言表如今作品中. 多劲气 与 见天真 共同构成了徐悲鸿书法的美学内涵, 亦为徐悲鸿书法的典型特征. 三、 对现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作为近当代着名画家的徐悲鸿, 去欧

8、洲留学, 用西方要素改进中国画,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 成教化、助人伦 的责任身上. 两种文化要素夹杂在他的绘画之中, 这种矛盾怎样调和, 调和得好坏, 咱暂且不管. 在这种责任感下, 在这样的矛盾中, 徐悲鸿书法获得了非凡的成功. 这种书法探寻求索的成功能否遭到了西方要素的影响? 期间, 徐悲鸿在书法的学习中坚持了什么, 又舍弃了什么? 这是对现代书法创作最重要的启示. 1.在书法探寻求索的背后, 应该坚守书法的文化传统 徐悲鸿对传统文化尤为重视, 提倡使用古文, 一生用文言、 半文言文写作. 他在出国以前就打下了深切厚重的传统文化底子. 从其一生留下的诗作和文章也能看出, 其综合修养之

9、高. 徐悲鸿在骨子里是一个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以传统文化、 传统文人精神为根的人. 徐悲鸿固然接受的是西方美术教育, 在艺术思想上力倡 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 , 强调 精到准确 , 精致细密 和写实主义, 在画法上也大量借鉴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 但这些都不能掩盖其骨子里对传统文人精神的重视. 这从他一生都坚持临摹经典碑帖不辍能够看出来. 10 徐悲鸿是近代较早的向西方学习美术者之一, 较早地了解西方艺术的美术化、 视觉化. 但是他却在书法学习中没有受美术化、 视觉化的影响, 他的书法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丝毫不逊于当下一味注重形式化的制作作品, 甚至还更有味道, 更让人回味无穷. 究其原因,

10、 应该是他骨子里对传统文人精神的重视, 知道书法应该是什么, 应该从中国的经典碑帖里挖掘东西. 如吴昌硕、 齐白石、 黄宾虹、 李叔同、 林散之、 徐悲鸿、 徐生翁等. 这里, 需要十分指出的是, 他们的笔墨里充满 画意 , 但他们的作品却没有被 美术化 、 视觉化 . 他们从画里边 拉拢 来了什么, 又在 拉拢 之后坚守住书法艺术的什么, 这是给予当下书法创作最有意义的启示. 11 徐悲鸿和其他几位不同的是,他是引进西方写实, 进行美术改革的倡导者. 他的书法从美术上 拉拢 来了什么, 舍弃的是什么? 我想, 他当时舍弃的, 能否是当今推崇的. 他当时为什么舍弃, 就在于他骨子里的传统文人精

11、神, 他坚持了书法的 根 . 书之美在德, 在情, 惟形用以达德. 12 而今天书法的展览展示更多地把书法当作写字, 把书法艺术当作制作, 当作技术来做. 仿佛, 书法在当今已经成了 技术密集型 行业, 强调视觉冲击力和黄金分割率. 随着展厅效应的到来, 我们应该看到其合理存在的一面, 但我们更要明白我们应该坚守什么, 知道书法到底是什么样子. 如今, 书坛也在反思这种现象, 近期的几次征稿启事都拒绝接受拼接、 制作 的作品, 如全国第七届楹联展、 全国首届书法临帖展等.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从民国这些大师的作品中能够得到些启示. 康有为不搞形式, 他作品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很强. 于右任也不搞形

12、式, 反而他那雷厉风行、 磊落坦荡的作品最具有视觉冲击力. 2.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 的启示 在徐悲鸿家的客厅里, 长期挂着一幅榜书对联, 上面用 (泰山经石峪 的大字写着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 ,八个大字. 如此夺目的榜书, 他不单单是为了学习经石峪的字体, 更多地反映了他对这种从艺观点独特性的追求. 可以以看出当年徐悲鸿在艺术上特立独行之风采. 罗丹曾讲,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个所想要的东西. 13 古今中外成功的大家, 大多是带着自个的 偏见 而 孤行 的,徐悲鸿便是代表人物. 他引进西方写实, 引起诸多人的反对, 但是他还是坚持自个的特立独行, 终

13、有所成. 期间有过情感的纠葛, 有过 二徐 的辩论, 有过和刘海粟的反目, 更有过同行的陷害, 这些都没能挡住他的 偏见 和 孤行 . 他于书法, 坚持走碑帖结合, 坚持中国的文人精神, 坚持着中国书法的 根 , 并获得了成功. 散之老人孤寂了一辈子, 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坚持着 偏见 和 孤行 , 晚年才被世人所重, 最终,才有了一枝独秀- 当代草圣 . 齐白石做过木匠, 为了生活, 为了自个的 偏见 , 游走了很多地方, 定居北京, 晚年变法, 也获得了成功.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 并非闭门造车, 是要对书法的发展有清楚明晰的了解, 要对当今书坛面临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

14、. 反观当今书坛、 当今的书法创作, 这种 偏见 和 孤行 就更为可贵. 如今的书坛, 跟风 现象很严重, 为了能够获奖入展, 跟 二王 风, 跟风 展览体 . 前几年 流行书风 展的时候, 也刮过一阵跟风现象. 往往是喜欢 跟风 的书家, 很快的就会被抛弃. 由于你是跟着别人走, 吃着别人嚼过的馒头, 没有自个特立独行的主题情感的追求, 只会让时代给抛弃. 王镛先生当年提倡 民间书法 , 并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引起了很多的非议和误解, 他还能决然坚持着自个的 偏见 和 孤行 , 终获成功, 成为了民间书风的代表人物. 这种面对今天 快餐文化 的盛宴, 什么都讲求快速的制作, 书法也不例外. 制

15、作 不出一幅技法精湛, 有视觉效果的作品, 就不能入展. 所以, 在当今书坛, 能够坚持徐悲鸿所倡的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 的从艺观点, 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3.书法与绘画的互相补益 评论字画者常讲起 字画同源 , 实际上二者恐怕是异源同流. 字与画只是亲近罢了. 由于相近, 所以两方面都喜欢相互拉拢, 起初是字拉拢画, 后来是画拉拢字. 字拉拢画, 使字走上艺术的路, 而发展成我们这独特的艺术-书法. 画拉拢字, 使画脱离了画的常轨, 而产生了我们这有独特作风的文人画. 14 闻一多讲书与画是异源同流, 这个 拉拢 用得很好, 拉拢把书与画紧紧地连在一起. 闻一多用 拉拢 二字所揭示的是中

16、国字画艺术发展经过的一个基本规律, 字画艺术正是这样从 拉拢 中来, 又到 拉拢 中去. 能够讲 拉拢 在字画艺术的演变发展中充当着水与阳光的角色. 15 徐悲鸿的书与画也是相互拉拢的, 他的字拉拢画,更多的是字要有画面感, 详细地讲是用画家的目光来提升字的整体感和构造的新颖奇特. 他的画拉拢字, 是让其画里面始终流淌着笔墨因素. 之所以有书与画的互相拉拢, 徐悲鸿的书法才有其独特的相貌, 画里面才不失其笔墨意味. 古往今来, 是书法家同时又是画家的比比皆是, 宋四家之一的苏轼, 是文人画家的典范. 赵孟頫、 董其昌、 八大山人、 徐渭都是美术史上的大家, 王铎、 傅山、 金农等固然都是书法家

17、, 但他们的绘画造诣不输于那些专门的画家. 近当代的一批字画大师们, 更是字画 拉拢 的代表者, 齐白石、 吴昌硕更是诗字画印全面的代表人物. 还有蒲华、 李叔同、 徐生翁、 白蕉、 陶博吾、 陆维钊、 林散之、 黄宾虹等更是书与画互相拉拢、 互相补益的成功者. 自当代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以来, 十分是徐悲鸿倡导的西方美学体系传入我们国家后, 为古老的字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迷茫, 也为其注入了新的要素. 绘画和书写工具也得到了更新, 字画之间的拉拢就显得松懈. 当今, 字画家们能够坚持这种 拉拢 , 就更为可贵, 书法家们应该学习国画, 画家们也要学习书法, 用书与画互相的 拉拢 , 来补益之

18、间的空白. 4. 医字 和 师法造化 的学书方式方法 他曾教我将碑帖、 法书分别照字的部首加以分析, 临摹若干遍记住其特征, 即离开原作进行默写, 然后再对照原作找出不似之处加以改正, 并要悬之壁间自个观摩, 谓之 医字 . 16 徐悲鸿所谓的 医字 和今天临帖时所强调的重点有类似之处. 分析 两字用得极好, 用分析的办法临摹若干遍记住其特征, 然后再默写,默写和今天的背临的意思接近, 然后再对照改正, 还要仔细地观摩. 这对于学习古人, 临习法帖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建立新中国画, 既非改进, 亦非中西合璧, 仅直接师法造化罢了. 17 徐悲鸿只是提出了 师法造化 的观点, 至于怎样师法造化,

19、 他没有详细阐述. 倒是从书法上能看出他 师法造化 来. 他向康有为学习书法, 但他直接学康有为技法的东西很少, 顶多能够窥见大字里有康体的气势, 他学的是康氏怎样学碑的方式方法、 书学理念. 学习某家某派, 不只是学它的形式和技法, 而应该学它内在的东西: 气息、 神采、 韵味、 格调、 境界等,这些需要感受学习. 在学习古人的时候, 不应为了学像点画构造而沾沾自喜, 更重要的是感染古人的韵味和格调. 学习古人重要的是古人学习前人的方式方法. 徐悲鸿的 师法造化 对当下学书的启示应在这里. 作为近当代字画大家的徐悲鸿, 引进西方写实主义, 来改进中国画. 他的书法却汲取中国古代碑帖, 进行碑

20、帖结合的学习, 获得了成功, 如今学者们基本上成认了徐悲鸿书法探寻求索的成就. 学习书法要结合绘画, 要和别人扬长避短. 其 医字 和 师法教化 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 他的书法能够坚守中国书法的文化传统, 是其成功的决定因素, 对当今书法创作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他的 独持偏见、 一意孤行 的思想, 对现代书法创作也有指导意义. 结束语 徐悲鸿在绘画、 书法、 文章、 诗词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这种艺术的 通化 共同构成了其艺术的高度. 其书学思想之独特, 书法探寻求索成就之高超, 亦足以在近当代书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其以综合的学养、 精深的功力以及高超的艺术秉赋, 创作出了悬殊于别人的碑体行书书风, 构成了 多劲气 与 见天真 的独特书风, 其探寻求索精神与勇气足以启示后人, 对现代书法创作有明显的启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文化交流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