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的翻译应用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语教学中的翻译应用的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外语教学中的翻译应用的论文外语教学中的翻译应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翻译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极为密切。众所周知,要成为译者,优异的外语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不过要学好外语,使用翻译是否有帮助则是各有所见,甚至不同的外语教学方法对于翻译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翻译在外语教学法上的角色(1)语法翻译法利用翻译来学习外语最早可以回溯到拉丁文学习时代,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背诵单字、修习语法和翻译的写作练习,口语能力的训练则付之阙如。此种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外语教学方法,并被称为语法翻译法。但对许多外语学习者而言,语法翻译法中充斥着无趣的语法规则以及严肃的文学性翻译,鲜少顾及到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用语,c
2、atford(1965)曾直言语法翻译法最主要的弊病就是教授不良的语法和不良的翻译,难怪语法翻译法逐渐没落。(2)交际式语言教学法交际式语言教学法是目前外语教学主流,该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外语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恰当地使用外语。老师常使用实物透过角色扮演和解决问题等交际性教学活动来达到学习目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通常只使用外语,学生的母语翻译在此教学法中并未占有任何地位。交际式教学法偏重于口语技巧的训练,较适合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可是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而言,可能阅读和写作的需求更加重要,交际式教学法对此就较缺乏方法。二.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效应(1)翻译在外语教学上的负面效应二
3、十世纪初,外语教学的改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革运动开始对语法翻译法发难,批评它忽视口语技能,教导片断零碎的句子,鼓励母语和外语间错误的对应。11665.cOmdanchev(1983)曾经总结外语教师反对使用翻译的立场如下:1.翻译使学生不愿用外语思考,延迟其流利度和创造性语言的习得过程。2.翻译误导学生以为两种语言间呈现简单的字与字之对应关系。3.翻译剥夺老师和学生可以只使用外语上课的宝贵时间和机会。4.翻译会产生语言干扰。5.翻译是独立于说听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之外的技能,仅适合用来训练专业译者。6.翻译是种不自然的语言,而且不适合当作外语测验的题目。(2)翻译在外语教学上的正面效应从
4、学习者的观点来看,翻译本是外语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认知活动,翻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使用外语,也可降低他们外语学习的焦虑和挫折感,所以事实上学生使用翻译当作一种学习策略来学习外语的情况非常普遍。danchev(1983)指出翻译对于外语教学有以下的正面贡献.1.母语和外语间自然清楚的比较,有助于学习者破解困难的外语结构和元素。2.快速而有效的理解控制。3.可以克服与中和母语转移之干扰。三.翻译如何增进外语教学成效(1)整合翻译和交际式教学法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技巧或活动并不等同于语法翻译的教学法,其实翻译也可以应用在其它的教学方法,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建议将翻译整合到交际式语言教学法中。
5、例如tudor(1987)认为翻译传达跨语言和跨文化的讯息,是种最佳的沟通活动,应该比现行的教学情况更为广泛使用。titford(1985)认为学生在经过基本的交际性语言的训练后,翻译是种最佳的后交际式活动(post-communicativeactivities),可用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过的语言技能。husain(1994)也主张在后沟通式教学法时代中应该注入像翻译这种历久弥新的教学技巧,他提出几个在交际性外语教学法中使用翻译的原则:1.学生应该大量接触外语,且在教学中可以审慎地使用母语。2.教学活动同时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流畅性。3.老师要为翻译活动提供适合的上下文,不能再像传统的语法翻
6、译法只以单句为翻译单位。4.以沟通能力为教学目标,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都不能偏废。5.以归纳法教授语法,有别于语法翻译法所用的演绎法教学。6.翻译的材料必须实际而且配合时宜,避免使用过时和生硬的教材。7.用翻译来突显母语和外语间的异同。由此可见,翻译和现行最受欢迎的交际式语言教学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近来的外语教学理论已将翻译视为一种实际的沟通技能,而非只是传统观念上的逐字直译,落实在教学上更能配合不同语言技能和教材主题作弹性使用。所以翻译可以弥补沟通式教学法在语言结构和读写技能上教学的不足,而沟通式教学更可协助翻译在跨越语言文化障碍上扮演更灵活的角色。(2)外语教学使用翻译的研究翻译并不
7、必然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但翻译却可以是绝佳的外语学习资源和工具,学生可以据此了解外语语法、增进字汇、理解篇章、甚至有助于培养听说技能。例如zohrevandi(1992)把学生分组,每组都分配几个母语的单字和词组,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这些单字词组翻译成英文,并据此写成一篇简短的英文会话,每组同学都要经过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才能解决语言、语境和文化差异上的困难点,最后每组都要口头演示他们的会话,表现最优秀的一组会给予奖励。levenston(1985)也认为在交际式教学法中,翻译是种有效的教学技巧和语言评量工具,他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口译来做角色扮演的活动,活动可以是在公共场合如餐厅、机场
8、或百货公司等。英文程度不同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语言需求和场合功能扮演不同的角色,使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在翻译教材上,tudor(1987)建议不用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性翻译,可以配合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专业需求,新闻、商业、法律、社会、科技甚至广告都可作为翻译的题材,重点是需要多元化和生活化的教材,使同学得以练习翻译不同专业的实际用语,同时开拓更宽阔的知识领域。这些研究皆证明翻译只要运用得宜,无论是在说、听、读、写,还是在词汇、阅读、文化教学、专业英语和沟通技能上确实都可以增进外语教学效果。总之,翻译原本就是学习外语的一种自然认知过程,应该可以和其它外语教学法整合,尤其是在运用目前最
9、流行的交际式教学法中,它会成为一种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选用实际的材料如报纸、杂志、甚至影视节目让同学翻译,同学译完后可以作角色扮演或帮影视节目配上外语发音;或者在教室中设定场所和情境让同学练习担任口译员解决外语沟通问题等,这些活动都能让学生觉得实用和有趣,当然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施教前的充分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四.结语许多外语教师相信学生只有在学习的初期才需要依赖翻译,到了大学应该直接使用外语来思考学习。但学习者在外语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必须诉诸于他们的母语来做两种语言间的意义转换。课堂上学生需要翻译的学习需求常常和教师对于翻译的负面信念相互抵触,造成学生不必要的学习焦虑和压力,但
10、这种抵触其实在学习理论和教学实务上是可以消解的。本文认为,从认知主义和社会建构理论观点来看,学生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翻译实是难以避免的心智认知和社会交流活动。根据国内外许多的实证研究报告,在外语教学上使用翻译是种具有价值的资源和工具,可以提高教学成效。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上使用翻译并非是要重返过去语法翻译法的老路,也不是要鼓励学生多用翻译来学习外语,而是特别指出翻译活动可与目前盛行的交际式语言教学法结合,增进学生外语的沟通能力。事实上,许多学生未来在职场上很有可能会碰到需要翻译的情况,例如企业主经常会要求员工从事笔译或口译的工作,而且中国追求国际化的趋势也需要能在两种语言出入自如的外语人才。所以,外语教师无须完全避免在课堂使用翻译教学或禁止学生使用翻译学习,反而应该多加留意学生对于翻译的策略性使用,并将有助教学的翻译活动纳入教学内容,同时也提醒同学注意使用翻译的负面效果,如母语干扰和字面直译等,如此一来学生的外语能力不仅能够提升,也可得到多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