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编 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l 第一章 隋代诗歌l 第一节 隋代诗坛的总特征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第二节 主要作家(诗人)作品l 隋代文学(诗歌)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 l 卢思道(约530582),今传辑本卢武阳集一卷。主要生活在北朝。l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
2、特点,是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 l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l 前半写将士们英勇出征,杀敌报国,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情兼忧怨。结句讽刺靠战争猎取功名的将军
3、。l 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l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的是南朝歌行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胡应麟诗薮:“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 杨素 l 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出塞二首为代表作。l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l 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隋书杨素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出塞l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迹,风
4、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l 这是隋代边塞诗的代表,感情真挚,粗狂深沉,透射出北方诗歌的劲健朴质之气。薛道衡 l 隋最著名的诗人 。l 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县北人),曾官至襄州总管、播州(今遵义)刺史,后因忤逆炀帝被杀。受南方文学的影响,诗语骈偶工丽。人日思归、昔昔盐是他的代表作。 昔昔盐 l 垂柳复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溪。采桑秦氏女,织绵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5、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l 诗写闺中怀远之情 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明显带有南朝文风的印痕l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透过环境细节的描写,刻划出思妇的孤独寂寞的心境,显示出艺术上的独创性。l 刘餗隋唐嘉话云:“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l 刘餗隋唐嘉话记载:“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6、春江花月夜隋炀帝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第二章 初唐诗歌l 第一节 初唐诗坛概观l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713),唐代诗歌繁荣的准备时期。l 初唐约百年,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l 初唐的前五十年,诗歌深受齐梁诗风的影响,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从作家来讲,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魏征、上官仪、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l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l 初唐四杰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l 沈佺期、宋
7、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l 陈子昂高举文学革新的旗帜,大力倡导“汉魏风骨”,主张“风雅兴寄”,批判齐梁“采丽竞繁”的形式主义诗风,把唐诗引向了健康发展的方向。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 l 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 第二节 重要诗人诗作一、王绩 l 王绩(589-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太原祁人,一说绛州龙门人。l 一生三仕三隐,思想上充满了矛盾。l 早年也有一些功业抱负,但时代的风气,加上家族日渐衰落的命运,使他也染上了道家、阴阳家乃至佛教的思想,常以阮籍、陶潜自比。 王绩的创作 l 王绩的主要贡献在诗歌艺术上。诗风朴素无华,以平淡自然
8、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而且对五言律诗的成熟,也有所贡献。l 代表作品:野望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点 评 l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易代之慨与全身避祸的思想融于其中。中间两联写景,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l 全诗以朴素之笔,用白描的手段,描绘了一幅山间晚归图,清新质朴。l 是一首较成熟的五言律诗。首尾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l 王绩的诗歌主要以写隐逸山水与田园见称。上承陶渊明,下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六朝的山水田园诗到唐
9、代的山水田园诗之间的过渡诗人。但他在当时的影响不大。 三、沈佺期与宋之问 l 二人为同年进士,在高宗武后时期都是活跃于宫廷的得宠的宫廷诗人。l 旧唐书宋之问传:“则天幸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袍以赏之。” l 他们的人品都未足为人称道。l 新唐书沈佺期传:“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 l “匿张仲之家,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等上急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薄,天下丑其行。” l 二人的创作大致以贬谪为界,内容与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l
10、 贬谪之前,创作大多以奉和应制为主。l 遭受贬谪后,由于生活境遇的变迁,诗歌有了更为真挚的感情,同时在风格上也显得清新自然。如宋之问的度大庾岭、渡汉江,沈佺期的独不见。 古意呈乔补阙知之 (沈全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点 评l 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了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l 内容上虽不脱征人思妇情感,但已是七律成熟定型的标志。 l 韵味接近古体,境界广远。清代姚鼐推崇其为“高振唐音,远包古韵”的“
11、神到之作”。在艺术表现上,能将心情意绪与环境氛围密切结合,手法也较灵活。 度大庾岭(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有归日,不敢恨长沙。 点 评l 此诗抒发的是作者去国远谪的忧伤与怀土思归的向往。l 感情很真挚l 风格自然流畅l 结构严谨 :首联叙事,二三联写景,尾联抒情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l 诗人内心感受的刻划十分细腻 沈宋与律诗的定型 l 沈、宋创作的价值在于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诗歌创作声律方面的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四、杜审言 l 他才高而狂傲,是一个恃才傲物、极为夸诞的人。五、初唐四杰
12、l “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以文章名天下”的四位“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 勃l 王勃(649? 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王通,叔祖王绩。自幼有“神童”之誉。六岁为文,九岁作指瑕。
13、十五岁上刘右相书畅论国家利害。十七岁对策及第,授朝散郎,后为沛王府中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被逐出沛王府。后一度任虢州参军,因藏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职。其父因受儿子牵连贬谪到南海交阯,为交阯令。王勃渡海到交阯省亲,溺水惊悸而死。 l 王勃才华横溢l 王勃在京城长安为一个姓杜的朋友去蜀川上任写的一首送别诗。 l 首联:对仗精整,意境开阔, “风烟”一词,点出宦游之地一派凄迷,伤别之意微露。l 颔联:散承,以友情宽释离情。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以此来鼓励杜少府,情感细致微妙,诚挚恳切,显得亲切而有信心。l 颈联:转写临别的宽慰。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以
14、宽阔的胸怀提出对人生离别的态度,一洗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此后,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别董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与此一脉相承。l 尾联:由上联的豪情勉励转为柔情开导,语气委婉,感情深挚,结出不必伤别之意。此联也化用曹植“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一联,但更显旷达。艺术成就 l 洋溢着爽朗豪迈、乐观向上的精神,一反前人送别诗中的悲凄之感。l 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初步形成了后来律诗常见的起、承、转、转、合的结构形式和生动凝炼的语言风格,为律诗的成熟作出了贡献。 杨炯 l 杨炯(650693?694),弘农华阴人。l 十岁应神童举及第,
15、待制弘文馆。27岁又应制举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三十三岁任太子李显府中的参事司直,又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后因其从弟参与徐敬业叛乱事牵连,迁梓州参军。后又任盈川县令。未几,死于任上。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l 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投笔从戎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反映了唐初知识分子向往边塞、渴望为国立功的精神风貌。 艺术特点l 善于抓住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形象概括的描写,并且采用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了明快的节奏,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容量。l l 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
16、对仗非常工整。l 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 卢照邻 l 卢照邻(634?683),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博学善文。20岁时为邓王府典签。一生不得志,屈沉下僚。后因患风疾去官。后服丹药中毒,病势加重。终因不堪病痛,自沉颖水而死。 长安古意l 第一部分:铺陈长安车马、宫阙、第宅的繁华富丽和统治集团上层人物寻欢作乐、穷奢极欲的生活情景。l 第二部分:以市井娼家为中心,画出了一幅王孙公子、军官侠客等各种人物纵情声色的夜游图。l 第三部分:转写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权臣得意骄纵的情况。l 第四部分:以汉代穷居著书的扬雄自况,显示自己不慕富贵、穷守学业的情志和清高独立的人格。 主题思想 l 借用
17、汉代的一些历史事实,描写了当时帝都长安形形色色的现实生活场景,集中揭露了上层统治者的横暴恣肆、奢侈淫逸和内部倾轧,抒发了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寄寓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讽谕之意。 艺术特点 l 主要采用赋法,但又有重点、有细节的描写,回环照应,详略得当。l 章法结构上,一般是四句一换景或一转意。l 词藻华丽婉媚,语言形象生动。 骆宾王 l 骆宾王(623684?),婺州义乌人。天姿聪颖,少负才名。七岁能诗,被称为神童。最初被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高宗仪凤三年(678)迁侍御史,不久又被诬坐赃下狱,出狱除临海县丞。徐敬业暴动,曾为其起草了著名的骈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后徐敬业兵败被
18、杀,骆宾王在兵败混乱中跳水逃亡,后下落不明,一说被杀,一说出家为僧。 诗 作l 骆临海集笺注,清陈晋熙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l 祝尚书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l 擅长七言歌行,帝京篇是其代表作。l 也擅长写五律,代表作是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狱咏蝉l 首联对仗,以蝉鸣起兴,逗起客思。l 颔联抒情,在激愤之中感叹年华在狱中消磨,以至老迈,有一种悲怆哀怨之情。 l 颈联以蝉自喻,托物寓意,寄慨遥深。 l 尾联紧承上联,发抒悲愤心情。 l 艺术特点l 运用比兴手法,由物及人,由人及物,
19、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l 语言简洁凝炼,对仗工整。 六、陈子昂陈子昂的生平思想 l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出身于一个豪富之家。其父陈元敬,性格豪爽,乐善好施。 l 青少年时代就具有浪漫的豪侠性格和从事政治的热情。l 陈子昂的思想比较复杂。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从总的来看,儒家兼济天下的精神在他的思想中占主导方面。l 在诗歌创作上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陈子昂诗歌的特点 l 第一,有感于政事,针对现实中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使诗歌走上了反映现实的道路。如感遇之十九(圣人不利己)、感遇之二十九(丁亥岁云暮)l 第二,感慨身世,抒发抑郁不平之气,呈现出一种
20、昂扬壮大的感情基调与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慨。如感遇三十五(本为贵公子)、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登幽州台歌。 感遇(其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l 诗咏兰若,托物寓意,以兰若比拟自己高洁的情怀,隐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l 前四句赞美兰草、杜若风采的秀丽,以喻自己品行高洁而无人赏识。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零落。表现出一种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悒郁情怀,从而将自己政治失意、
21、壮志未酬,美好理想未能实现的苦闷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l 登幽州台歌深刻的思想蕴含:l 此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它负载着人类心灵的共感而千古感动人心。l 登幽州台歌艺术魅力: l 境界开阔,格调雄浑,苍凉悲壮。 l 长短不齐的句法,音节抑扬变化,富有艺术感染力。 陈子昂诗歌创作的成就 l 陈子昂是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彻底清除了南朝诗歌与唐初宫廷诗的弊病,为唐诗注入了生命力,完成了诗风改革的使命。l 后人对陈子昂评价很高:l 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卓立千古,横制颓
22、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l 杜甫陈拾遗故宅:“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l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l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八:“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七、张若虚与刘希夷 l 陈子昂使唐诗的发展走上了继承汉魏风骨的道路,张若虚、刘希夷则从清辞丽句与意境创造方面,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经验。l 张若虚,初、盛唐之交的一位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第一部分(前8句):写春江夜月照耀花林之美景。 第二部分(次8句):写诗人面对江水江 月,探寻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 第三部分(后20句):描写花月春宵
23、的离愁别恨,从而进一步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l 主题思想:l 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美妙景色和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抒发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短促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 l 艺术特点:l 1、虽用乐府旧题,而内容一新。 l 2、以月为线索、以情为中心,又融入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感悟,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情景交融,意境幽美。 l 3、构思巧妙,紧扣题意,结构绵密。 l 4、韵律婉转悠扬,语言清新流畅。 刘希夷l 代悲白头翁l 抒写伤春惜花、人生无常的感概,柔丽婉转,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第三章 盛唐诗歌l 这一代诗人大都具有宏伟的理想和抱负、蓬
24、勃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大都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这也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之音。l 李白的诗歌集中反映了唐玄宗天宝前后的时代情绪,成为我国诗歌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l 杜甫的诗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他既是盛唐之音的结束者,又是中唐诗歌的开启者,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上占据着继往开来的作用。l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歌颂山水田园的宁静温馨,抒写隐逸生活的情趣;l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侧重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抒发边塞战士不畏艰苦、英勇报国的英雄气概。第一节 张九龄及盛唐前期诗人l 一、王湾(开元元年进士,“词
25、翰早著,为天下所称志趣高远,识者不能弃焉。”-唐才子传)l 次北固山下l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l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l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l 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l 虽然写的是行旅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的情调。情感明朗,气象壮阔。 二、张九龄l 感遇十二首都是托兴讽谏之作。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依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荫? l 此为感遇第七首,作于由右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时。诗以丹橘比喻自己坚贞、高洁的品德,抒发人生命运多变、政治不公的感慨。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2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贺知章l 为人放诞嗜酒,善草隶,自号“四明狂客”。 l 绝句写得十分清新。 l 回乡偶书l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l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明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 的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创作特点l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表现出一种回归自然、向往闲逸的思想。l 风格:大多偏于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l 形式:长于五言,多五古、五律、五绝。一、孟浩然(一
27、)生平思想简介,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岁以前主要在家闭门苦学,灌蔬艺竹,为乡里救患释纷,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岁到长安应试,不第,还襄阳。岁时入张九龄幕府。开元二十八年()病逝。有孟浩然集四卷,录诗261首。 孟浩然始终处于仕隐的矛盾心态中。 归故园作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l 孟浩然终生未仕,他清高的人品和诗品,受到了当时和后代士大夫文人的景仰。在后人心目中他是一个不慕荣利的高士、名流、隐者。l 王维襄阳行吟图 “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l “骨貌淑清,风神散朗”。l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
28、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l 杜甫遣兴其五:“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解闷十二首其六云:“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二)孟浩然的诗歌创作孟浩然的诗集最早由王士源(唐襄阳处士)编成。孟浩然集四卷,收诗218首。今人李景白有孟浩然诗集校注(巴蜀书社1988年版)收诗260多首。 孟浩然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 他的诗作中,以山水诗居多。 就山水诗而言,他的诗大多写旅游中的所见所感,一部分是他登临家乡一带的万山和鹿门山时所写,还有一部分是漫游吴越时所作,可称为行旅山水诗。在这些诗中有壮阔的山川景物的描绘,如临
29、洞庭湖赠张丞相,洞庭风光气势磅礡,格调雄浑。孟浩然最擅长的还是描写山林隐居者的幽居情景。在这类诗中,他善于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刻画景物,于平凡景物的描写中寄托隐居者的孤寂心境或游子的飘泊之感。诗风自然高远、清疏简淡,有时略显冷清。如宿建德江。行旅山水诗。他的田园诗虽不多,但生活气息却相当浓厚。通过常见的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隐居的情趣,情调冲淡平和。如过故人庄。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l 这是一首请求引荐的干谒诗。它以观湖起兴,寄托了自己不甘隐居、迫切求仕的心情。l 首联总写洞庭湖。 l 颔联分写洞庭湖。上
30、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反映湖的气势。l 颈联、尾联抒情,表明请张丞相汲引之意。 l 艺术特点:l 写景方面,从大处落墨,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礡,雄浑壮美。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l 运用比兴寄托手法,抒情委婉含蓄,写作得体,措词巧妙。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江上暮景的描写衬托乡愁,疏淡而略显空寂。 用字精炼准确,景中寓情,淡中有味。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通过对乡村幽美的自然风光和宁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31、,也表现了他对朋友间真挚友谊的赞美,从中暗示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艺术特点:1、全诗以访问作客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完整地写出了从赴约到告别的全过程,层次分明,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2、语淡味浓,浑然天成。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语淡而味终不薄” 孟浩然诗歌的风格特征首先,行旅山水诗中的自然物象往往具有流动感。其次,意境浑融完整。用如话家常般的平淡语言,直接写出自己对山水田园风物的总体感受,一般不对事物做精雕细琢的刻画。 其三,就风格而言,孟诗以冲淡为主调,诗的境界清淡恬远。他往往运用白描手法,风味天然,但却韵味醇厚。在平淡的主调下,也有雄浑壮逸之作。其四,多为五古和五律,篇幅大都比较短。 孟浩
32、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初唐诗歌相比,在题材、语言、格调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声。他把山川景物、田园风光描写得平淡自然,富有情趣,这就给盛唐诗坛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 二、王维l 王维的生平思想l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自其父时始迁居于蒲。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母亲崔氏,笃信佛教。l 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l 首创水墨山水画。l 精通音乐。旧唐书文苑传:“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l 王维的思想,大致以40岁为界线可以分为前后两期。l 他生活的前期,思
33、想积极进取,是一个热衷于政治、奋发有为的人。l 王维生活的后期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对政治的热情逐渐消失了,开始过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经过多方努力,王维免罪复官,并且后来逐步升官,最后官至尚书右丞。l 经历了这场政治变故,王维思想更加消沉,情绪更加颓唐,无意于仕进荣辱。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王维的诗歌创作 l 诗歌现存400多首。l 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二十八卷,中华书局1961年本。l 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十二卷,中华书局本 。 王维的诗歌创作 l 他的诗歌创作也大致以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分为前后两期。l 前期思想积极进取,有政治热情,主要是写了一些意气豪迈慷慨激昂的游侠边塞
34、诗, 风格雄浑博大。l 后期亦官亦隐,思想转为消沉,主要是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气。 游侠边塞诗 l 大都具有慷慨激昂的情调,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前期积极进取的精神。l 王维的游侠诗可以少年行四首为代表,边塞诗主要有老将行、观猎、使至塞上、陇西行等。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l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写自己轻车出使,去慰问辽远的边疆。l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以“征蓬”、“归雁”自比,概括自己出发后深入边塞的辽阔行
35、程。l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进一步刻画沙漠中所见到的典型景物,写景奇丽壮观,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l 主题思想:l 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勾勒出了祖国边疆的壮丽风光,表示了对守卫边塞的唐军将士的崇敬,洋溢着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 l 艺术特点:l 善于选择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l 语言朴素自然,比喻通俗生动。 l 结尾“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山水田园诗 l 田园诗,如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纯朴美好,抒发自己的归隐之情。l 山水诗,如山居秋暝、终南山、汉江临眺等,主要是描写山水景物,借景抒情。l 辋川集中的一些小诗,如鸟鸣涧、鹿柴、竹里
36、馆、辛夷坞等,主要是描写一种幽冷、寂静的境界,是禅宗思想的艺术体现,情调比较低沉。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l 前八句写诗人所见到的田园景象,象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l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 l 主旨:l 以一“归”字为眼,通过对夕阳西下时田园中牧童、农夫回家时和乐景象的描绘,映衬了官场的险恶和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与苦闷,从而抒发了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l 艺术特点:l 写景和抒情,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l 运用真率自然的白描手法,写景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
37、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l 王维山水诗的名作、“诗中有画”的代表 l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先点明地点和时间。总写山的秋色,同时点出山居的幽静、空旷、恬适之美。 l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写景。有空中之景,有地面之景,有色彩,有声音,有静景,有动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表现出一种幽静之美。l l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既是写景,也是叙事。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正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 l 中间两联一层,都是写景,写黄昏之后的秋色。但各有侧重。三四两句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视听结合,造就出极为幽静的意境
38、。五六两句侧重写人,突出人的活动,视听结合,动静相生,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以人和而望政通。l 中间两联为写景佳句,笔法错综,极尽变化。颔联:写物。上句月光抚松,由远而近;下句泉流石上,由近而远。颈联:写人。上句喧笑,由隐而显;下句渔舟,由显而隐。颔联,上见下闻,上静下动;颈联,上闻下见,上动下静。将高下、远近、隐显、动静、色彩与声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整而又幽美恬静的艺术画面,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l “随意春芳谢,王孙自可留。”直接抒情。l 化用楚辞里的典故。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以久留。”王维反其意而用之。 l 主题:l 通过对山居生活和
39、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抒发了诗人的隐逸之情。 l 艺术特点:l 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绘而寄托自己的情志和理想,含蕴丰富,耐人寻味。从自然到社会尽美,这里没有争斗,没有龌龊。以物芳而明志洁。l 动静结合,互为衬托,突出了环境和心境的幽静。 l 用错综的写法,使诗歌有层次有立体感。 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用夸张手法描写遥望终南山所见的总体轮廓。“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写近景。烟云变换,移步换形,难状之景清晰可见。 “分墅中峰变,阴晴众壑殊。”高度概括,写终南山全景。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引进人物,以小衬大,反衬山之高大。、 l 、
40、艺术分析: 、l 充分利用空间关系的照应和微妙的变化,以营造空幻虚渺的情境。诗从终南山太乙峰落笔,总览全山,俯瞰千里之远,继尔由远及近,由山外进入山中,不久又从山阴到山阳,最后是由山水到樵夫,极尽变化之能事,貌实而虚。l 对瞬间闪灭的光的动态变化特别敏感,他又特别喜欢和擅长在诗中表现光的玄幻迷离美。l 恢弘雄浑,气象万千。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l 诗人对境观心而道契玄微 ,静极生动,动极归静,动静不二的禅意深入到山情水态之中。l 把写景与抒情密切结合,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从而创造了一种明秀静美的诗歌意
41、境。l 这种情景交融意境的创造,是与他对山水景物的体认与观物方式密切相关的。l 就对山水景物的体认而言,王维是把山水景物作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知音,景物寄寓了作者的情怀、思想、胸襟与意趣,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合。如终南别业。 第二节 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边塞诗派产生的原因 l 战事频繁。l 统治者重视边功,尚武之风盛行,士人关心边塞战争。l 从军入幕风气盛行。l 前代边塞诗的有益借鉴。 边塞诗派的诗歌特点 l 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慷慨而悲壮、气势雄浑、豪迈遒劲,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l 代表诗人除
42、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 高适的生平 l 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郡蓨(tio)县人。 高适的诗歌创作 l 诗歌现存240多首。就内容看,主要有三方面。l 一是反映个人早期沦落、怀才不遇的诗。以别韦参军、宋中十首其一为代表。 l 二是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如东平路中遇大水、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二首其九、封丘县。 l 三是边塞诗。代表其诗歌创作之最高成就。l 其代表作燕歌行 燕歌行 l 主题思想: l 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同时也歌颂了广大士兵慷慨应征、不畏寒苦、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对他们久戍边塞得不到体恤的处境,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揭露了军中苦乐悬殊的事实。 燕歌行的层次 l 这首诗以浓缩的笔墨,描写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可以归纳为三大部分。l 第一部分:写将士出征。l 第二部分:写两军对阵的情况。 l 第三部分:写士卒们的复杂心理和痛苦心情。 燕歌行的艺术特点 l 内容复杂,却写得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主题深刻。l 叙事、抒情、写景相结合,意境雄浑悲壮。l 运用对比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讽刺力量。l 对偶工整,平仄相间,抑扬顿挫,铿锵优美,节奏感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