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贝青乔的诗歌创作研究,近代文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29735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贝青乔的诗歌创作研究,近代文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近代贝青乔的诗歌创作研究,近代文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贝青乔的诗歌创作研究,近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贝青乔的诗歌创作研究,近代文学论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近代贝青乔的诗歌创作研究,近代文学论文在讨论(苏州地方文献丛书选题时,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晚清苏州诗人贝青乔。 有先生问及贝青乔入选的理由,我讲很简单,贝青乔是改变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时期苏州最着名的诗人。 所谓着名,是其名声已经远远超越了苏州的地域范畴,建国以来,国内学术界讨论鸦片战争的文学,几乎都会提到贝青乔的名字, 提到他的大型七言组诗(咄咄吟。 钱仲联先生以为(咄咄吟: 反映鸦片战争时期敌寇之横暴、清官吏之昏聩、将帅与人民之英勇抗敌, 字字为血泪凝成。 不特思想性强,艺术性亦高 , 同时则龚自珍(己亥杂诗亦其类矣。 近代诗歌,能与龚自珍(己亥杂诗媲美者,多乎哉?不多也。而对(咄咄吟的高度评

2、价,甚至能够追溯到更长远的年代。 晚清思想家王韬便讲(咄咄吟是贝青乔亲赴前线、佐扬威将军奕经幕府、浴血枪林弹雨, 不避艰险,冀有所树立,顾卒无所成功 ,于是在磨盾草檄之暇,成以 具载当时军中利病,识者以为不愧少陵诗史 。 贝青乔的成就与地位,不仅具体表现出在文学方面,还表如今史学研究领域。 贝青乔留给后人的,除(咄咄吟以外,还有其他诗歌和着述,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文学和历史价值。罗尔纲先生编辑出版(中国近代史资料续编 太平天国, 就收有贝青乔的笔记着作(爬疥漫录。 因而,编辑(苏州地方文献丛书,系统整理、出版贝青乔的诗文稿,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 我以为,入选(苏州地方文献丛书的着述和作者,除了在全

3、国的地位和影响外,更要注意在苏州地方的代表性。 清代道咸17211862年间,苏州有一批文士, 他们出身寒门, 一直在为生活奔波,但是,他们又襟怀理想,有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只是政治之黑暗,以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他们被学术界称之为 吴门寒士群体 ,这华而不实有人们所熟知的江湜、沈谨学等,当然,还有更多的人由于是寒士,他们根本不为当时人所知晓,更为今天研究者所忽略,如徐宝浣、徐晋镕、张鸿基、管兰滋等。 贫困的际遇迫使他们抱团取暖, 经常聚在一起,既沟通思想、切磋艺文,亦相互接济生活。 徐晋镕曾经如此回忆他和沈谨学的友谊: 是年值水荒,我贫室如洗。 手贻十饼金,令我免罍耻。 是虽友谊常,难君亦贫

4、士。 难君亦贫士 ,沈谨学生活之艰苦,在贝青乔诗中亦有反映,其(题沈四山人遗诗谓: 一种田家野趣饶,忘饥忍冻任逍遥。 能安耕凿贫非病,此是先民击壤谣。 贝青乔与徐晋镕亦有交往,其存诗有(归里后江赓设饮即席呈徐晋镕管兰滋、(赠徐晋镕等。 而贝青乔另有(怀张大鸿基诗,既抒发了他们的理想,也表现了他们的生活现在状况: 张也真吾友,奇怀郁未开。 狂招多口忌,贫炼一身才。 咳唾皆诗卷,淋漓有酒怀。 相思不相见,愁绝陇头梅。 (半行庵诗存稿卷一在这安贫、又固执于道之追求的群体中,贝青乔无疑是出色代表。 贝青乔18101863,字子木,号无咎,又自署木居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恽世临被劾侨寓苏州,序(半行庵诗

5、存稿时曾询得其生平,并作简单概括,称贝青乔 具有干济才,壮年尝佐扬威将军戎幕, 既而无成功,乃往游京师,归复之浙,又尝之黔、之滇、之蜀,足迹半天下,而卒穷愁落寞、患难颠倒以底于死。初,庚申之变,子木自浙迎母以去。 越岁,杭城再陷,母子相失,子木出没死生,寻母不获,负罪引慝,无地自容。 不得已,就直隶制军刘公之聘,未及相见,道卒旅邸。呜呼,文人之穷,一至此哉 ? 当然,我们还能够根据贝青乔自个以及当时人着述,钩稽其更多的生平事迹,所得结论,按叶廷琯(蜕翁所见诗录 感逝集所言,也只是 橐笔依人 。 橐笔依人 而奔波四方,是由于生活所迫。对此,贝青乔在诗中无奈述之: 飞飞幕间燕,扰扰盘中蝇。 饥趋谋

6、一饱,百族相频仍。 橐笔事奔波,憔悴嗟可矜。 磨砻腐儒骨,百年犹有棱。 逝将息吾影,归治田几畻。联床接吟侣,着屐呼酒朋。潇潇风雨夜,兀守南濠灯。(为管兰滋题寓楼听雨图,(半行庵诗存稿卷二其实,贝青乔早年虽不富贵,也并不潦倒,可算是安闲。严迪昌(清诗史谓其家族属于 吴中新兴文化世族,其父贝廷煦17841818,字春如,号梅泉,又号三泉;六叔贝廷点17931847,字孝存,号若泉,又号六泉,均为着名文士诗人。堂兄贝墉17801846,字既勤,号简香,是袁绶阶长婿,系一代着名藏书家 。 近年字画拍卖市场,时有贝廷点即贝点画作出现,贝青乔亦有(六泉叔命题钟进士出猎图诗。 现存贝青乔早年诗作,有不少是追

7、随杖履徜徉吴中山水之间的诗篇,如(家大人邀集同人游西山夜宿法螺寺作、(宿环山阁、(觉海寺探桂、(暮至花山寺上莲峰顶、(家大人暨六泉叔邀同印丈康祚叶丈廷琯程丈庭鹭往游阳山大石归作诗即步程丈原韵等。 当然,其父辈虽优处林下,亦以国运民生为己任。前述贝青乔决定投笔从戎、告别时父亲的态度便是佐证。又贝青乔(悲厂民诗自序云: 癸巳冬,吾郡大水,既荒且疫,道殣相望。家大人悯之,倡捐设厂东虹桥侧,衣之粥之,越明年三月乃止,凡活千余人。呜呼,天灾流行,虽曰代有,亦人自取也。听睹所及,辄形于诗。 受此影响,贝青乔早年便对下层百姓的苦难生活深感同情,其(流民谣云:江北荒,江南扰,流民来,居民恼。 前者担,后者提,

8、老者哭,少者啼。 爷娘兄弟子女妻,填街塞巷号寒饥。 饥肠辘辘鸣,鸣急无停声。 昨日丹阳路,今日金阊城。 城中煌煌宪谕出,禁止流民不许入。(半行庵诗存稿卷一同情的同时,贝青乔还在考虑,寻究其原因。 其(悲厂民四首之四云:愁霖恣凋瘵,惟农实受之。 三时筋力尽,收获乃若斯。 输纳罄其室,追比还遭笞。 振城不振野,何以补疮痍? 农民罹其困,惰民蒙其施。窃恐畎亩间,游惰日以滋。区区设厂心,耿耿良在兹。 愿奢力弗继,坐卧成叹咨。 沉着偏抚恤,是在良有司。居室竞捐助,胥吏皆仁慈。 分彼饱者饱,惠此饥者饥。 嗷嗷千万户,沾被庶无遗。 (半行庵诗存稿卷一 天灾流行,虽曰代有,亦人自取也。 怎样的自取法,贝青乔在

9、诗中开掘得非常深入。我们如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所谓 三农 问题,其实古已有之。 是诗对此的叙述,可谓切中时弊:水灾造成的祸患, 惟农实受之 。固然遭到水灾,但税赋、地租等一点也没有减少, 输纳罄其室, 追比还遭笞 ,经济和肉体承受着双重折磨。 水灾引发了饥荒和瘟疫,朝廷考虑救济,但却是 振城不振野 ,到了救命的境地,城乡之区别,竟然还让人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乖。其后果便是 农民罹其困,惰民蒙其施 。 区区设厂心,耿耿良在兹 ,由此引出了其父亲开设粥厂的初衷: 窃恐畎亩间, 游惰日以滋。 然 居室竞捐助 ,或有可能,而 胥吏皆仁慈 ,却是不可能的。 分彼饱者饱,惠此饥者饥。嗷嗷千万户,沾被庶无遗

10、 ,更只是诗人理想化的结果。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考虑, 贝青乔在鸦片战争爆发时,才会将国家之兴衰存亡,放在首位,以致自个的生命也已经置之度外。其(将参军之甬东纪别诗讲 回头别阿母,阿母泪如雨。 执裾哽不言,示意欲相阻 ,好在 阿父促儿走,谓儿计非左。 区区愁战死,死绥亦得所。 生为虮虱臣,义当沥肝腑。 授儿剑一握,入穴刺蛟虎 。 而诗人两位女儿,更好似是和父亲到了生离死别的时刻:膝前两娇女,辗转为父愁。 孩心发危语,刺刺不能休。 长女胆尤怯,急泪承双眸。 牵衣门前路,怨父何寡谋。 传闻鄮山下,礟云若火流。迅雷一声落,轰散千兜鍪。虫蚁有趋避,孰肯汤燖投? 今父挺身去,岂与性命仇? 少女强解事,谓

11、姊无烦忧。明年破敌返,看父当封侯。(半行庵诗存稿卷二贝青乔义无反顾地追随奕经去了抗英前线 宁波。 这华而不实, 虽然是与自幼所受教育有关。除了家庭的教育,还有教师的影响。(半行庵诗存稿所存诗,有(林师则徐遣戍西口道出吾苏走送呈诗,华而不实云 公昔抚吴日 , 阶前盈尺地,许我扬双眉 ,可见林则徐对贝青乔的厚爱。 他钦佩信服林则徐销烟抗英的勇气: 谓公镇南服, 上契天心知。岛烟流大毒,一炬良所宜。 也对林则徐所受不公正遭遇表示愤慨和同情: 何为罣吏议, 褫职投边陲,颛蒙昧无识,不免生然疑。 (半行庵诗存稿卷一数年后,贝青乔尚有(林师书来存问兼赠白金诗以鸣谢、(寄酬林师昆明节署、(白水岩观瀑侍林师作

12、、(侍林师行辕谈燕翌日赋诗呈谢即以告归、(得滇信闻林师因病谢政等诗,知其师生交谊之深。 林则徐逝世后,贝青乔又有(林文忠公诔词,洋洋六百言,寄托哀思。 其实,鸦片战争时期的贝青乔,始终心系国家之命运,试看其(洞庭东山谒明路文贞公振飞墓: 妖氛缠北极,逆煽南都。 竭力支淮甸,余生尽海隅。 香飞梅岭洁,霜染桂林枯。 共抱厓山痛,风枝泣夜乌。(半行庵诗存稿卷一这首写于游山玩水途中的诗歌, 却充满借古讽今之意。 在贝青乔看来,南明的局势,与他所处的清道光年间,是何等的类似。 路振飞与林则徐,其抱负、其品格、其命运,也是何等的类似!只是光阴流转了二百年。 有关贝青乔鸦片战争时期创作的诗歌, 最着名者无疑

13、是(咄咄吟。其(咄咄吟自叙谓 道光二十一年十月,扬威将军奕经奉旨赴浙,道出苏州,驻节沧浪行馆。余投效军门,驱驰戎马间 。而两岁以来,他除自愧 毫无建树以作涓埃之报 以外,更惊讶军中所见种种遭致败绩的咄咄怪事。 他讲: 余本书生,不习军旅,不谙国家例案,何敢妄置一词! 然奔波戎幕,所见所闻,暇辄记以诗,积久,得若干首,分为二卷,题为(咄咄吟,言怪事也。今军务竣矣,回忆前事,历历俱在,其可解耶?抑不可解耶? 姑笔之,书以俟后之能解之者! 而据(咄咄吟所记诸事,得知此等官员、此等、又此等离奇怪事,战争焉有不败之理? 得此等经历、此等见闻、此等血泪感染而成,诗歌焉能不沉痛之至? 然自上世纪 50 年代

14、阿英选编(鸦片战争文学集,录入华而不实部分诗作后,(咄咄吟 已成近代文学研究之显学,无需我再加赘言。 (咄咄吟成书后,贝青乔友朋辈多有题赠,诗人自个又成四绝赠答友人,华而不实有云: 炮云三载结边愁,大纛临风带血收。重见吴姬村店里,太平军士满颅头。 真是痛定思痛。 又谓 倘教诗狱乌台起,臣轼何妨窜海南 (自编军中记事诗二卷为咄咄吟朋旧多题赠之作赋此为答,(半行庵诗存稿卷二,深知诗歌内容多有犯忌触讳,因而,诗人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其实,贝青乔反映鸦片战争之诗歌,除(咄咄吟120 首外,其余尚有不少收录在(半行庵诗存稿中。有些诗作于赴浙东前线之前,如(辛丑正月感事、(杂歌九章等,可知贝青乔参军报国

15、,并非一时冲动。 而在浙东军中所写其他诗篇,如(过余姚县、(入宁波城、(骆驼桥纪事、(慈溪大宝山过金华协镇朱贵及其子昭南阵亡处、(过长溪寺投岭下农家宿、(归家作、(将重之浙营酬程丈庭鹭枉赠之作、(和银沆幕夜四绝、(读宋史、(幽怀等,或记述战事,或悲悼英烈,或感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读后令人欷歔。其(逾雁门岭云:天上下将军,衔枚走夜分。 涧枯兵饮雪,山响虏烧云。 冻吹扬征鼓,寒棱掣战裙。 明朝争献馘,几队策高勋?(半行庵诗存稿卷二写战前军中之紧张、又看似宁静之气氛,激昂慷慨,堪比高适、岑参。 而在浙东军中,贝青乔所见,也并非全是咄咄怪事。 (半行庵诗存稿中,有(军中杂诔诗18 首, 记述的便是

16、可歌可泣的战死疆场的诸多牺牲者的事迹。 如其一云: 羶碉腥峝郁崔嵬,万里迢遥赴敌来。 奋取蝥弧夸捷足,百身轰入一声雷。 是诗自序谓: 大金川八角碉屯土司阿木穰所帅屯兵,最勇猛,攻贼宁波西门,为头队,首当夷礟马 ,与土守备哈克里,及屯兵四卡松等百人骈死城内。 (半行庵诗存稿卷二少数民族官兵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壮举,表示清楚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所表现出的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气概和气力。(军中杂诔诗其余篇章,大抵如此。 二 道光二十三年1843,贝青乔父亲亡故。 之后,贝青乔又按照传统礼制在家守孝。直至除孝服后,方真正开场了所谓 橐笔依人 的浪迹天涯、充人幕府的生活。是已为道光二十七年18

17、47,贝青乔 之黔、之滇、之蜀,足迹半天下 ,凡三年后方返回苏州。 假如我们一定要将贝青乔的诗歌创作按时间分期,是为中期。 中期非常短暂,这是根据贝青乔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以及留存作品的多寡而定的。 中期三年,贝青乔创作了大量诗作,就数量而言,绝不逊于前、后期。(将之黔南留别二首,是其这一时期诗歌的发轫之作。 其二云: 吹箫难忆十年事,负米俄成万里身。滚滚沧流催客去,茫茫世态向谁真?久拼温饱违初志,终怪风霜炼此人。 道出湘中骚怨地,转须呵壁问灵均。 (半行庵诗存稿卷三诗中明确告诉读者,其 成万里身 是由于 负米 。 而 久拼温饱违初志 ,讲明 负米俄成万里身 并非是其初衷。所以,这次贝青乔的

18、出行,与上次追随奕经奔赴浙东有了很大的不同, 前次是为国赴死,如今是为家求活。 正由于如此,贝青乔在这以后的纪行诗,便多了几分落寞。 并且,他在诗中不时流露出此行目的。 初抵贵阳的,沈氏集中却看不到这样的作品。在格调派主盟下的清中叶诗坛,是死气沉沉,充满了阴暗的迷雾的。 又借评价潘德舆之机,批评 性灵派所言性情,不过是嘲风雪,弄花草,叹老嗟卑,荒淫狎邪之语 。 社会的变迁,从 乾嘉盛世 ,到道咸年间的衰世,甚至乱世,贝青乔不可能还沉醉在格调或者性灵之中,其诗风必须有大的转变与之相适应。张炳翔(留月簃诗话云: 子木尝问诗法于朱仲环绶。 仲环卒后十余年,子木继起,称诗吴下。 平日于本朝诗人中,最服

19、膺蒋心馀、黄仲则、舒铁云三家,故其诗气息自近之。 因而,我们能够考察一下贝青乔的学诗轨迹。 关于朱绶,叶廷琯(蜕翁所见诗录如此评价:吴中诗教, 自沈宗伯以别伪亲雅之旨提倡,后学遵守,数千年弗替。 其后作者惑于时贤专尚性灵之讲, 于是空疏不学者流但以天趣相矜,而古人义法蔑弃无遗,柔媚纤佻,风雅几于扫地。 有志者欲拯救之,而力或未胜。 酉生天资开敏,幼即嗜诗。 弱冠为诸生,益肆力于学,而能综大要,不事所屑。 于诗尤煞费苦心为之,痛扫时调,力崇正声,以振兴诗学自任。 所作扬忠表烈、感时吊古诸篇,芬芳恻悱,沉郁豪宕,视古名家能够抗手。 根据叶廷琯此言, 朱绶似乎是沈德潜格调讲的继起者。 其实,格调讲强

20、调诗歌的功用目的,假如此目的仅仅仅是维护封建皇权的一己之利, 那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批判性就会大大削弱, 此沈德潜格调讲之谓也。 而其功利目的扩大到了关心民生疾苦,以改善统治、强国富民、缓和社会矛盾为己任,则可取多矣。朱绶外表上看似乎与沈德潜之讲相合,而其根本之差异即在这里。贝青乔受朱绶影响,自称 余初不解吟事,年二十八,遇朱丈绶,闻其绪论,始粗识师承 (半行庵诗存稿自序,因而,其诗歌以现实性见长。前述钱仲联先生言同是格调的明七子与沈德潜之别,讲王世贞 还能写出(袁江流那样现实性强的诗篇,沈氏集中却看不到这样的作品 ,贝青乔显然更接近明七子,叶廷琯(病中摘句怀人诗 贝青乔 首自序就谓其 风格雅近

21、大复 。 但是,张炳翔谓贝青乔 平日于本朝诗人中,最服膺蒋心馀、黄仲则、舒铁云三家 。 蒋士铨、黄景仁、舒位,都是注重性灵的诗人。蒋士铨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黄景仁为袁枚高度赞誉,袁氏(仿元遗山论诗称 常州星象聚文昌,洪顾孙杨各擅于。 中有黄滔今李白,看潮七古冠钱塘 。 性灵派的最高境界恐怕是李白,而不会是杜甫。而舒位,钱仲联先生则讲他 是北方诗人受袁枚影响颇深的人 。 性灵派诗的共性特征就是吟咏性情。 假如本身是卑猥琐屑之人,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所谓性灵诗, 实际只是凭借 灵犀一点是吾师 的聪明,闲扯一些无聊的生活琐事,歌咏一些风花雪月,思想性很差 ,是谓袁枚之性灵诗。 而性灵出于真情

22、,真情又源于生活,甚至是经历了苦难生活的磨砺,则蒋士铨、黄景仁、舒位之性灵诗也。钱仲联先生论及他们三人,都有与袁枚不同的评价。如云 袁、赵主张一样,诗的庸俗浮滑也一样 蒋诗沉雄,不同袁、赵 。 又谓舒位 独张一帜,与袁枚孙原湘辈不同 。 至于黄景仁,钱仲联讲其 一生潦倒失意,三十五岁即客死山西。 所为诗多哀怨之音,擅长表示出个人身世的感受 。 可见,贝青乔好此三家,在于某种经历的一样,以及感情的相通。恽世临即云: 昔乾隆中吾乡诗人黄仲则,终生坎壈,殆与子木等。至于今(两当轩集风行海内,子木之诗,时有与仲则类似,他日(半行庵集当与并传不朽乎? (半行庵诗存稿序另外,贝青乔有诗题 叶丈廷琯甄录近人

23、诗,谬赏余作,搜辑成编。 盖其妇翁陈云伯先生提倡吟坛, 夙推祭酒,丈固绰有外家风范也。感谢呈诗 ,陈云伯即陈文述,袁枚诗弟子,为乾嘉时着名的性灵派诗人。 叶廷琯是贝廷煦、贝廷点的朋友,与贝青乔之关系非常密切,可算亦师亦友。贝青乔写诗受其一定影响,十分是(半行庵诗存稿,乃经叶廷琯整理校刊,存留性灵派余韵缺乏为奇。 贝青乔对覆盖在格调与性灵的乾嘉诗坛曾有总结,其(为叶丈廷琯题诗坛点将录云:人才蔚起乾嘉会,盟主东南运不孤。啸聚风云开笔阵,指挥坛坫下军符。分东厂翻新案,派衍西江列旧图。 回顾词场成一喟,群英无复满江湖。 (半行庵诗存稿卷一乾嘉盛世,当然也包括诗歌之盛。就诗歌创作外表之繁荣气象,十分是艺

24、术风格的多样性,贝青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嘉许。 但是, 此诗最后所云 群英无复满江湖 ,是对乾嘉诗歌时过境迁、即当时的追求形式、如今看来是有躯壳而无灵魂,并随着躯壳的腐朽而终归寂寥的最后喟叹,诚所谓 回顾词场成一喟 。 当然, 在十分注意传承的中国古典诗歌领域,贝青乔也有关于诗学宗趣的自个的看法。 无疑,和中国历史上多数诗人一样,贝青乔也强调与杜甫的渊源。 从屈原开场,从古到今,长江几乎留下了所有大诗人的行踪。 贝青乔在四川顺流而下,其归途一路上参观、凭吊了很多古代诗人的遗迹。 华而不实吟咏最多的是杜甫。 其(瀼西访少陵草堂云:西阁东屯旧掩扉,饥吟心事未嫌非。许身稷契村夫子,挥涕风尘老布衣。一柄

25、长鑱公有托,万间广厦我何依? 锦袍何似骑鲸客,千古江楼逸兴飞。 (半行庵诗存稿卷五充满对中国古代这位诗圣的景仰之情, 给人的印象是忠诚、崇拜。 而且,贝青乔沿着当年杜甫的踪迹游览,其作品也往往翻用杜诗,如 三叠漫歌荒驿柳, 两开深负故园花 (夔府杂诗,(半行庵诗存稿卷五、 六尺藐孤高帝脉,三分炎祚老臣心 、 铜台一样传遗诏, 未见英雄泪满襟 (永安宫怀古,(半行庵诗存稿 卷五、 惊弦困翼远投林,吊影风前泪满襟 (旅感,(半行庵诗存稿卷五。 当然,贝青乔学习杜甫,是学习杜诗之精神,也就是其诗歌反映困难时世的需要。凡能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创作诗歌者,都为贝青乔所肯定。他在高度赞扬杜甫的同时,亦高度赞扬

26、了陶渊明。如(山衙: 乐命奚疑陶令酒, 感时多难杜陵镵。 (半行庵诗存稿卷六贝青乔甚至以为陶渊明在乱世中淡定处世的人生哲学, 比之杜甫的孤愤愁郁, 更为可取: 乱世歌词能旷淡, 杜陵毕竟让柴桑。 (题管兰滋止泊斋诗钞,(半行庵诗存稿卷七就艺术取向而言,贝青乔并没有像明七子、沈德潜那样囿于一家、一派或者一朝。其对七子的评价,可见其(漫兴诗: 竟然吊古复伤今,少谷山人变雅音。海内谈诗王子在,不嫌无病强呻吟。 (半行庵诗存稿卷五王子,乃指王廷相,而少谷山人则是郑善夫之号。 (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七六云: 廷相 诗文列名七子之中,然轨辙相循,亦不出北地、信阳门户,郑善夫诗所谓 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

27、诸生 ,一时兴到之言,非笃论也。 王士禛(论诗绝句曰: 三代而还尽好名,文人从古善相轻;君看少谷山人死,独有平生王子衡。 盖善夫殁后,廷相始见是诗,赒恤其家甚至也,亦颇有微词矣。 正是和明七子、沈德潜的异趣,贝青乔对中晚唐甚至宋代诗人多有肯定,如(三游洞云: 始游者三是某某,白傅兄弟及元九。 继起三游出一门,苏家父子眉山叟。唐碑宋碣巍然存,费我摩挱千载后。 (半行庵诗存稿卷五其对白居易的崇仰之情,在诗中一再抒发,如(琵琶亭下作怀古伤今,讲: 昔读白傅浔阳篇,兴发欲泛浔阳船。 琵琶亭子屹然在, 诗魂酒魂何处边? (半行庵诗存稿卷五仿佛是香山同道。 不仅仅是白居易,中晚唐其他诗人诸如李贺、杜牧,都

28、是其学习借鉴的对象。(自题南游小草即示故园诸子即谓: 奇句终惭李昌谷,罪言休比杜樊川。 (半行庵诗存稿卷五贝青乔曾有(桃花夫人庙诗: 蛊到新声泪几行,未亡人在息先亡。 羞他花蕊深宫里,偷画张仙祀蜀王。 (半行庵诗存稿卷五桃花夫人即息夫人,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下评价唐代咏息夫人诗,讲 杜牧之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则正言以大义责之。王摩诘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更不着判定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 。 而贝青乔是诗则与杜牧一样,基本也是责以大义。 固然贝青乔以为王维诗是最能引起其共鸣者,如(除夕诗即谓 每逢佳节倍思亲,摩诘新诗意最真 (半行庵诗存稿卷五,又(与陆廷英夜话云 生还比似王摩诘

29、,百日佯瘖泪欲干 (半行庵诗存稿卷七。 必须专门加以阐述的, 是贝青乔对江西派的态度。 由于贝青乔的朋友诸如江湜、沈谨学等,是以苏轼、黄庭坚等元佑诗人为号召,并由此变化吴中诗风。 以后同光体诗人之所以对江湜有较高评价,也在于将其作为近代宋诗运动的中坚。贝青乔直接讨论黄庭坚不多,其较着名又较明确的,是其(涪江怀黄文节公: 诗到涪翁辟一途, 寻源几辈溯夔巫。 拗滩涩磵间支流杂, 万古西江派有图。 (半行庵诗存稿卷五是褒多于贬。 只是贝青乔写诗,并不像黄庭坚那样 拗滩涩磵间支流杂 ,究其原因, 是贝青乔更侧重于在从苏轼的诗歌中汲取营养。在(半行庵诗存稿中,每每表示出了对苏东坡的倾心爱慕之情, 如:

30、我爱黄州守, 风流玉局仙 (赤鼻山下夜泊,(半行庵诗存稿 卷五、 羡他苏玉局, 真个叩岩扃 (舟中望匡庐,(半行庵诗存稿卷五、 髯苏去后林亭寂,禊事谁修曲水隈 (双溪,(半行庵诗存稿卷六。 和贝青乔的诗学宗趣相一致, 其诗歌创作最显着的艺术特点, 就是继承了中晚唐和宋代诗人的以文为诗。 过去比拟苏轼和黄庭坚诗歌之同与不同,讲苏诗似意气风发之议论文,黄诗如探幽汲险之游记文。 而贝青乔则与苏轼相近。 首先,贝青乔诗歌表现为通俗性。 其(琵琶亭下作云: 山歌村笛声四绝,况思纤手鸣么弦。 诗成姑俟老妪解,重与半格翻新编。 (半行庵诗存稿卷五这既是对白居易诗歌的评价,也是其追求的自我表白。贝青乔诗歌的通

31、俗性,在其现实性非常强的用乐府体创作的歌谣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反映太平天国时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马脯谣、(糠粥谣、(饿殍行等。 而五言古体诗,照例应较有文人气息,但在(半行庵诗存稿中,亦有几近白话者,我们录其(归家作云:昔归欢满室,今归影凄凄。 褰帷宛言笑,神定茫若迷。 百年誓比翼,风吹倐中暌。 穷悴损年命,百悔丛空闺。 往者误兵警,偕泛西溪西。比及遘家难,毁室无完栖。同根不相庇,庭户生蒺藜。 堂有七十姑,稚女甫及笄。 我夙走尘辙,内顾鲜愁凄。行复出门去,俯仰谁扶携。 御寒思故服,终窭思良妻。 糟糠共作苦,渺矣难重稽。 (半行庵诗存稿卷七几乎全用白描,几近白话。夫妻间生离死别感情之深

32、,跃然纸上。 固然个别处也用典,如 终窭 语出(诗经 邶风 北门 终窭且贫 ,但也不生僻。 而其很多七绝,都是仿民间竹枝词为之,具有浓烈厚重的民歌色彩,更是通俗易懂。如(蛮营竹枝词: 春至鸳鸯争避水, 秋来翡翠暖依山。 浮家莫笑妾无定,总在巫云十二间。 望郎妾如江上石,弃妾郎如江上潮。 颠风三日断郎渡,隔着对城江一条。 浪里惊看萍泛迹,林梢愁见柳吹绵。 来时何缓去何速,郎似门前上峡船。 (半行庵诗存稿卷七其他七绝组诗,虽未冠以 竹枝词 之名,但有其实。此类作品,历来有文人模拟创作。如汪元量(湖州歌、(越州歌。贝青乔多有借鉴。钱仲联先生即谓 (咄咄吟一百十七首 这种写法,在古典诗歌领域里,是宋末

33、汪元量(湖州歌、(越州歌以后所仅见的 。 所谓 仅见 ,是指其以组诗形式记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诗史价值。当然,不仅仅仅是汪元量,清初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描写乡土风俗,也为贝青乔所推崇,其(平望舟次即云: 棹歌唱暝出菰蒲,助我吟声入夜孤。 谁补曝书亭里曲,莺湖原合配鸳湖。 (半行庵诗存稿卷六上举(蛮营竹枝词,以及(苗妓诗等,则其类也。 其次,贝青乔诗歌表现为议论性。自严羽批评江西派,讲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以议论为诗,便为人诟病。 其实,抒情也好,议论也罢,都是诗歌的表现形式。 并且, 终非古人之诗 , 只是严羽复古的诗歌评价标准,不

34、能成为判定诗歌优劣的定谳之论。 宋诗之所以表现出议论为诗的特点,主要在于宋代的社会现实,以及要求诗歌对此的反映。 钱钟书即云: 宋的国势远没有汉唐的强大, 我们只要看陆游的一个诗题: 五月十一昼夜且半, 梦从大驾亲征, 尽复汉唐故地。 宋太祖知道 卧榻之侧,岂容别人酣睡 ,会把南唐吞并,而也只能在他那张卧榻上做陆游的这场仲夏夜梦。 到了南宋,那张卧榻更从八尺方床收缩为行军帆布床。 北宋中叶以后,内忧外患、水深炽热的情况愈来愈甚,也反映在诗人的作品里。 诗人就像古希腊悲剧里的合唱队,尤其像那种参加动作的合唱队,随着搬演的情节的发展,歌唱他们的感想,直到那场戏剧惨痛的闭幕,南宋亡国,唱出他们最后的

35、长歌当哭: 世事庄周蝴蝶梦,春愁臣甫杜鹃诗。 根据钱锺书先生的讲法, 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 在他生活的现实里生根立脚 ,而 世事庄周蝴蝶梦,春愁臣甫杜鹃诗 ,便是在宋代环境下,宋代诗人的哀叹。 这种哀叹,便是议论。 内外交困,是宋代社会的特点,也是贝青乔所处时代的特征。正是基于此,贝青乔才表现出诗歌的议论性倾向。 也正由于如此, 其议论为诗的特点,在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诗中尤为突出。 夹叙夹议,往往通过 叙 ,来讲述事件的客观经过,又通过 议 ,来表示清楚作者的主观态度。 我们举其太平天国的(感时述事九首之(防堵:外寇防边隅,内变防环堵。两戒山河一统中,各展阃才严守土。 积年征

36、缮备贼来,几回无风自扬埃。一旦兵尘涨郊薮,仓卒登陴旋却走。 记自梧野窥衡湘,争扼水隘防荆扬。 水防既溃陆防急,防豫防冀防徐梁。坐令九州尽恇扰,贼梳兵栉无完疆。(半行庵诗存稿卷六或许,议论为诗终不如文之议论直接有效,所以在贝青乔的很多诗歌里,往往又加以很多注释,最典型者,便是(咄咄吟,贝青乔自题所谓 底用名山贮石函,筹边策备此中参 (自编军中记事诗二卷为咄咄吟朋旧多题赠之作赋此为答,(半行庵诗存稿卷二,可见,贝青乔是将其作为抵御外侮之策论的。而其注释之文字,远远多于诗歌之字数。 如其最后一首云:终南翦祟志犹存,青坂吟成尽泪痕。终有边情难下笔,半关公论半私恩。 其注释云:昔人受知遇恩,所作诗文语多

37、回护。今余不稍事隐讳,有愧昔贤多矣。 屡欲焚弃其稿,朋好中有劝余存留者,谓盛朝不严文禁,况功罪既定,国法已伸,讳无可讳。诗中皆当时事,实可为后之用兵者告,俾知军中之利病焉。姑从其言,录之如右。余参军时,有以(钟馗杀鬼图赠行者,故有首句云。 诗歌本身是议论为诗,议论缺乏,故又有注释边叙边议。 (咄咄吟120 首,大率如此。 读者的感受,则是长歌当哭。 对贝青乔的研究,过去多局限于诗歌内容。就诗歌内容而言,又多局限于(咄咄吟。 其实,贝青乔是近代诗歌转型时期非常重要、 堪称代表性的诗人。而这一时期诗歌的转型,不仅仅表如今中国诗人、 其实也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对国运衰落的忧虑的诗歌内容方面,这种忧虑引发的考虑,以及他们付诸实践的行动, 改变了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角色和地位,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并且,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中国诗歌由古代而近代,进而当代,肇始于此。所以,我们应该对贝青乔的诗歌创作有更多的关注。 这就是我们整理出版贝青乔诗文集的初衷,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