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价格理论不能成立,微观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均衡价格理论不能成立,微观经济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均衡价格理论不能成立,微观经济学论文平衡价格理论的产生已有上百年时间,它不仅仅是当代经济学的基础,也是理解现实经济问题的重要理论坐标。然而平衡价格理论却是错误的。平衡价格理论的错误主要来自供应曲线。需求曲线的内涵较为真实,但它在严格意义上仍然不能成立。 一、平衡价格理论不能成立 平衡价格理论建立在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应曲线之上,可是这两条曲线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错误。下面借助平衡价格理论图形分析这些错误,见图 1。【图1】 该 图 即 为 均 衡 价 格 理 论 图形。图 1 的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价格,D 为需求曲线,S 为供应曲线,E 点表示平衡,P0为平衡价格,Q0为平衡数量。 1 需求
2、曲线在严格意义上不能成立 根据当代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的解释,影响需求数量 Q的主要因素有五个: 商品价格 P,相关商品的价格 PY,偏好H,价格预期 E,收入 M。包括以上所有因素的需求函数为:Q = F( P,PY,H,E,M) ( 1)当代经济学以为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商品价格。 为了能够得出一条反映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确切关系的曲线,必须将 PY、H、E、M 都假定为不变的外生因素,这样,需求函数就能够表述为 P 和 Q 确切对应的形式,其表示出式为:Q = F( P) ( 2)根据式就能够得出一条位置确切的需求曲线,即图 1中的 D 线,这条位置确切的需求曲线是建立平衡价格理论的一
3、个基础。然而,这个需求曲线在严格的意义上是不能成立的,其分析如下:当代经济学之所以能够作出价格变化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假设,并因而得出位置确切的需求曲线,它的根据应该是: 价格只是与外生因素中的相关商品的价格( PY) 有关,而与其他外生因素( H、E、M) 都无关系。这就意味着,在局部平衡分析中( 局部平衡分析不考虑价格与相关商品价格的关联) ,能够不考虑价格变化对所有外生因素的影响。但当代经济学的这个根据并不完全正确。由于价格不仅与相关商品价格有关,还与价格预期有直接关系( 两者相关程度因商品而异) ,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导致这个因素发生变化,并通过这个外生因素影响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这个
4、事实上随着价格变化而一同变化的因素作为不变的外生因素处理,实际上能否定了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个重要联络,也就无法正确判定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关于函数( 2) 中 P、F、Q 三者之间的真实关系,见图 2。 从图 2 所显示的关系看,需求方面的情况以及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这种复杂关系并不能用需求曲线准确表述,因而,需求曲线在严格的意义上不能成立。 需要讲明的是: 固然当代经济学的需求曲线在严格意义上不能成立,但是与供应曲线的错误相比,需求曲线的错误要相对较轻。由于它的基本内涵( 价格与需求量负相关) 还是有一定事实基础,而供应曲线则错得离谱。【图2】 2 供应曲线的错误 供应曲
5、线的错误与需求曲线的错误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需求曲线的问题主要在于严谨程度较差,而供应曲线的错误则是原则性的,它完全没有事实基础,凭空杜撰的内涵与事实直接对立,并且包含着赤裸裸的逻辑错误。 第一,当代经济学对价格与供应量之间关系的表述是错误的。当代经济学以为价格决定着供应量。但实际情况是: 不是价格决定着供应量,而是需求量决定着供应量,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事实。价格只是反映着需求和供应的比照关系。假如需求状况给定,则价格和供应量之间只能是负相关的( 具体内容见第二部分) 。平衡价格理论所显示的价格与供应量之间正相关的状况纯属空想。 第二,不可能存在独立于需求曲线的供应曲线。假如供应曲线独立存在,
6、且价格和供应量是正相关变化,就会得出如下荒唐结论( 这种荒唐结论反映在图 1 中) : 价格较高时( 高于平衡价格) 市场的状况是供过于求,而且价格越高,供过于求的状况越严重( 高价格与供过于求并存) ; 而价格较低时( 低于平衡价格) 市场的状况是供不应求,并且价格越低时,供不应求的状况越严重( 低价格与供不应求并存) 。 然而实际情况则是( 见图 3) : 价格处于高位时市场的状况只能是 供不应求 ( 供应量较少) ,并且价格越高,市场 供不应求 的状况越严重( 与越来越高的价格并存的只能是越来越少的供应量) ; 价格处于低位时市场的状况只能是 供过于求 ( 供应量较多) ,并且价格越低,
7、市场 供过于求 的状况越严重( 与越来越低的价格并存的只能是越来越多的供应量) 。【图3】 第三,供应曲线得以建立的市场条件是错误的。确切地讲,当代经济学的供应曲线是从完全竞争市场的平衡产量中推出。由于只要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价格和供应量之间才具有确切对应关系。然而完全竞争只是空想,它即便作为理论假设也是荒唐的。这一是由于完全竞争实际上是完全排除了竞争的状况; 二是由于完全竞争根本没有经济学内涵,它只是一个用经济学名词包装的数学推理条件,而且它是一个典型的为使所需结论能够成立而从结论中倒推出来的假设条件。第四,供应函数中所包含的技术与供应之间的关系也是错误的。当代经济学以为技术进步是导致供应
8、增加的一个因素,这样的表述固然在事实上是正确的,但放在微观经济学的框架中则是错误的: 其一,整个微观经济学中并不包含技术变化的条件,何以又能牵涉到技术变化对供应的影响? 其二,微观经济学建立在完全竞争条件之上。然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厂商生产的商品是完全一样的( 根据完全竞争的内涵,厂商之间在生产条件上也不应该存在差异,否则会出现非完全竞争因素) ,所有厂商的利润为零( 长期平衡时) 。在这样的条件下,哪些厂商会出现技术进步? 它们的技术进步是怎样产生的? 技术进步能具体表现出在哪些方面,是具体表现出在生产条件方面,还是具体表现出在产品的差异上? 其三,从理论表述上看,技术也不应该成为一个影
9、响供应的独立因素,由于平衡价格理论表示清楚,技术进步是通过成本变化影响供应的。由于平衡价格理论已经将成本作为影响供应的一个独立因素,因而,它就没有必要再将技术作为一个影响供应的独立因素。 二、价格决定的重新解释 笔者提出两种不同的价格决定理论: 一种是价格由供求双方决定; 另一种是价格由买方单独决定,卖方只是买方定出的价格的接受者。前一种理论解释的是市场上的外表现象,后一种理论则揭示外表现象掩盖下的本质。 1 价格决定理论之一: 价格由供求双方决定。 这种价格决定理论能够分为两种情况讲明: 一种是行业中只要一家厂商,另一种是行业中有多家厂商。 ( 1) 行业中只要一家厂商时价格决定的情况当行业
10、中只要一家厂商时,市场需求曲线既是独家厂商的需求曲线,也是它的市场 供应曲线 ,见图 3。 图 3 中的 D( S) 线代表着独家厂商不同价格条件下能够有的最大市场供应量,或者是不同供应量下会有的价格。总之,它代表着价格和供应量之间事实上的对应关系( 厂商究竟将实际供应量确定在 D( S) 线的哪一点,这主要取决于它的成本状况以及需求的价格弹性) 。 当需求曲线给定时( 假设为 D( S)1) ,价格则取决于市场供应量。假如市场供应量在 Q1,价格就是 P1; 假如市场供应量在 Q2,价格就是 P2( 厂商能够采取价格歧视政策,对不同商品或不同数量段的商品收取不同价格。但假如供应量在Q1,则最
11、后一单位商品的价格只能是 P1; 而假如供应量是Q2,则最后一单位商品的价格就只能是 P2) 。假如市场需求曲线上升或下降,在供应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也会相应地上升或下降。以需求曲线上升为例,当市场需求曲线由D( S)1上升至 D( S)2,假如供应量在 Q1,则价格会上升至 P3;而假如供应量在 Q2,价格则会上升至 P1。相反,假如需求曲线下移,在供应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也会相应下降。 ( 2) 行业中有多家厂商时价格决定的情况在有着多个厂商的行业中,不同厂商的商品相互之间存在着替代性,多一个厂商就多一个替代者,因而厂商数目越多,单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位置就越低。见下面图形4。
12、【图4】 图 4 中的需求曲线就是厂商的 供应曲线 。假如行业中只要一家厂商( A 厂商) ,它的需求曲线( 供应曲线) 为 D( S)1; 假如行业中有两家厂商,A 厂商的需求曲线( 供应曲线) 会降为 D( S)2; 假如行业中有三家厂商,则 A 厂商的需求曲线( 供应曲线) 会进一步降为 D( S)3,如此等等。厂商数目越多,每个厂商所面临的 供应约束线 的水平就越低,在同等供应量条件下,它的商品的价格就越低。 假如行业中厂商数目以及 A 厂商的需求曲线( 供应曲线) 的位置给定( 例如为 D( S)3) ,那么价格就取决于 A 厂商的供应量,它的供应量和价格的对应关系会沿着 D( S)
13、3线变化,其道理和上面所讲的独家厂商的情况一样。 2 价格决定理论之二: 价格只是由买者单方面决定价格外表上看是由卖方制定,但由于买卖成交的决定权在买方,因而,商品价格实际上是买方决定的,卖者只是根据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卖出商品。卖方在价格决定上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广告宣传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以及愿意支付的价格。 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看到厂商既能够提高价格,又能够降低价格,这似乎显示价格是由厂商讲了算,但事实并非如此。 每个消费者都会根据自个对商品价值( 性能、质量、用处、偏好等) 的判定定出自个愿意支付的价格,只要在生产者定出的价格等于或低于消费者已经确定的价格时,商品才能卖出。只是由于买者诸多,
14、对于同一种商品而言,有的愿意支付较高价格,有的只愿意支付较低价格,这就使得厂商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制定高低不等的价格,以迎合出价不同的买者。 仍然以图 3 为例,图中的所谓需求曲线就是买者定出的价格线,厂商只能根据买者定出的价格进行销售,销售量取决于它的销售价格。以 D( S)1线为例,假如厂约定出的价格为 P1,能够卖出的商品数量就是 Q1; 假如厂约定出的价格在P2,厂商能够卖出的商品数量就是 Q2; 假如厂商制定的价格超出了 D( S)1线的价格最高点,则一个单位也卖不出去。 假如价格线由 D( S)1上升至 D( S)2,则意味着买者定出的价格上升; 假如供应量不变,则厂商能够获得比以前更
15、高层次的价格。 三、对当代经济学平衡分析思想的进一步评价 当代经济学的核心途径是求证平衡( 个体平衡、局部平衡、一般平衡) ,它是通过求证平衡来证明私有制市场经济的效率的。然而这套以平衡分析为核心的理论实际上只是一堆逻辑混乱的异想天开。 第一,当代经济学一方面声称经济系统存在着广泛联络,一个市场的平衡只要在所有其他市场都到达平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它又通过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以及其他假设来否认经济社会的主要联络。当代经济学是在强调经济系统普遍联络的基础上提出一般平衡概念,可是它对一般平衡存在性的证明却是在否认很多重要经济联络的基础上实现。第二,由于当代经济学否认了所有当事者之间在行为上的关联
16、,因而,它的核心假设并不是 理性的经济人 ,而只是一个 孤立的理性经济人 。一个孤立理性经济人假设怎样能够推导出经济社会一般平衡的结论( 一个孤立个人的理性选择行为怎样能够导致整个经济社会出现一般平衡的结果) ? 第三,当代经济学想通过平衡分析来证明私有制市场经济在效率上的优越性,可是它严格的数学证明只是建立在理想化的条件之上。理想化条件下公有制计划经济同样能够达至最高效率。由于计划经济在公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而理想化条件下实际上只能证明私有制市场经济是低劣的。 第四,当代经济学对市场经济效率的证明纯属多余。由于它假设每个精明的当事者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作出最优选择,其选择结果不受别人选择的影
17、响,而且它在求证平衡之前就已经首先假设了所有阻碍平衡和有效率状态实现的因素都不存在。既然如此,已经能够直接得出一般平衡和帕累托最优的结论,为何还要进行繁琐的数学推理呢? 第五,当代经济学的核心假设非常极端( 这些内涵极端的假设条件被诡称为理想状况) ,它们要么是无穷大( 完全信息) ,要么是等于零( 个人的选择结果与别人的选择完全无关、交易成本为零、调整时间为零等) 。然而这些内涵极端的假设条件所排除的情况恰恰是影响人类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任何经济社会真正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困难) 。可是当代经济学却将这些问题和困难全部用假设加以排除,这实际上能否定了在经济学研究内涵的基础上研究经济学的
18、 问题 。 第六,当代经济学求证平衡时所使用的数学推理方式方法只是用来杜撰理论并用以掩盖其错误的工具。当代经济学所要表示出的思想的错误状况是赤裸裸和一目了然的,根本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述。因而,当代经济学必须借助数学推理,以结论的形式给出它的思想观点。这种间接表示出的用意在两个方面: 其一,借助数学工具,使人们相信它的结论( 理论) 是通过严谨的科学程序推出的( 是客观和实证的) ,而不是主观的和随意给出的; 其二,使它具体表现出在假设中的错误思想在推理经过中加以 洗白 ,这就掩盖了当代经济学的错误。 第七,当代经济学也并非 一无是处 ,它真正 精彩 的地方在于它的狡辩术。它明明是一套十足错误的理
19、论,但它却将它所有的基础性错误通通称之为假设。例如,( 它讲A 无所不能的经济人) 别人讲 A 是错误的 ( 异想天开的) ,它讲 A 是假设; ( 它讲 B 完全竞争市场) 别人讲 B是错误的( 不可能存在) ,它讲 B 是假设; ( 它讲 C 无交易成本) 别人讲 C 是错误的( 远离事实) ,它讲 C 是假设; ( 它讲D 平衡霎时实现) 别人讲 D 是错误的( 荒唐的) ,它讲 D是假设,如此等等。于是,它就不可能有错误了。当代经济学就像是乌龟,固然内涵不堪一击,但却有 高科技 的坚硬的外壳保卫着。 第八,当代经济学只是一堆用数学工具串连起来的空想假设。当人们批评这套用空想假设和极端条
20、件拼凑起来的理论无用时,它的狡辩之词是: 理论参照系。 参照系一词能将这套游戏理论提升至精神导师的地位,这就解决了当代经济学有什么意义和用处的问题,并为当代经济学在错误途径的发展上扫清了主要障碍。至此,主流经济学界就能够不顾现实和事实而肆无忌惮地沿着数学推理的途径无限发展了。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经济学( 第十七版) 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徳 微观经济学( 第四版)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美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 上册)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 美曼昆 经济学原理( 上册)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第五版,微观部分)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6 厉以宁 西方经济学( 第二版)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