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下管制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对比,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管服”改革下管制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对比,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放管服改革下管制型与服务型对比,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摘 要: 从管制型与服务型的比拟视角对 放管服 改革进行分析,有助于澄清 放管服 改革的价值导向和目的要求。以 理念定位 组织布置 方式(工具)选择 为逻辑主线,对管制型和服务型两种形式下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给予理论比拟,并运用该比拟框架对地方 放管服 改革的实践效果进行诊断。研究结论表示清楚:当下 放管服 改革总体效果较好,与建设服务型的目的要求较为一致,但仍存在诸如改革的效率主义取向,重形式轻本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三者不协同等问题,亟须对管制型与服务型导向下的 放管服 改革给予理论甄别,明晰 放管服 改革应自觉秉持服
2、务型价值导向。亦即,既要以服务型引领 放管服 改革的进程,促进减权、清权、确权落到实处,事中事后监管得当有力,公共服务能力加速提升,又要以 放管服 改革倒逼服务型建设,突破本身改革的阻力与窘境,着力塑造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市场本位、权利本位的当代管理理念。 本文关键词语: 放管服 改革; 服务型; 管制型; 一、引言 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不断转变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 各部门取消、下放了40%以上的行政审批项目,商事制度改革深切进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的市场监管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效率大幅提升1。与此同时,地方也涌现出一批 放管服 改革的创新典型,如浙江省 最多跑一次 改革、山东省 一次办妥
3、 改革、吉林省 只跑一次 改革以及湖南省衡阳市 两集中、两整合、两公开 改革等。然而,这些改革成效容易遮蔽某些问题,使人们沉浸于获得成绩的兴奋而忽略对 放管服 改革的反思。改革流于形式、改革动力缺乏、改革互相掣肘等问题仍然存在。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 一些审批和许可事项改为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等方式后,有些地方和部门换汤不换药,做起来与原来相比没什么两样 2。有学者指出: 推进以行政审批制度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仅仅是破题之举,而非根本之策 3。从现有文献来看,对 放管服 改革的目的反思或改革窘境的应对研究比拟欠缺,仅有的研究总体看具体表现出出表层和零散的特点,如基于政务大数据分享
4、4、 互联网+政务服务 5及第三方评估6对 放管服 改革的途径考虑,以及从国家治理当代化7、地方事权承接8、权利清单制度9、整体性治理10、民众 获得感 11等研究视角对 放管服 改革的讨论。这些研究中尽管也有部分牵涉对 放管服 改革窘境的应对分析,但都没有触及制约 放管服 改革的深层构造问题,即价值导向的定位,是在管制型框架内改进,还是在服务型目的导向下寻求突破。 理念是行动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的集中具体表现出,理念的偏颇会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效 7。价值导向是对 放管服 改革的构成要素、内在构造、功能属性的深层反映,其定位怎样,直接决定 放管服 改革的水平及推进程度。因而,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对
5、放管服 改革的价值导向给予澄清和深度分析,进而为进一步推动 放管服 改革指明方向并提供持久的驱动力。本文主要从管制型与服务型两种形式的角度,对 放管服 改革给予比拟分析,据此澄清人们价值导向方面的模糊认知,厘定 放管服 改革的真实语义与目的要求,以期对推进地方 放管服 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二、 放管服 改革:管制型与服务型的比拟框架 管制型与服务型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形式。关于二者的内涵区别,学术界已做过较为丰富的讨论,概括来讲,它们的差异不同主要聚焦于: 究竟是官本位还是民本位?究竟是本位还是社会本位?究竟是权利本位还是权利本位? 12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就是要实现 由本位、官本位和计划本位体
6、制向社会本位、民本位和市场本位体制转变;由 无所不为的 向 有限 转变;由传统的行政方式方法为主向当代的以法律、经济方式方法为主、行政方式方法为辅转变;由传统的审批管制型管理形式向公共服务型管理形式转变 13。与管制型相比,服务型 强调行政权运行中的民本性、公平性、介入性、代表性和责任性,更注重社会整体利益和公民权益的保卫和平衡 强调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基本权利和提升整体社会福祉 14。显然, 放管服 改革的价值导向是服务型而不是管制型。也即, 转变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 15。正如某项研究所得出的,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与废止, 证照分离 一照一码
7、 等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政策施行等,都必须主动及时地与建设服务型联络在一起,将其作为建设服务型的途径,否则整个 放管服 改革就会陷入低水平重复的怪圈16。 综上所述,管制型与服务型在施政理念、组织布置、制度设计、方式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根本的不同。据此,以 理念定位 组织布置 方式工具选择 为逻辑主线,对管制型与服务型导向下的 放管服 改革进行比拟分析。详细的比拟维度和内容为:一是简政放权维度,包括权利本位还是有限的理念定位,权责相悖还是权责一致的组织布置,重放权轻协调还是沟通协作的方式选择;二是放管结合维度,包括 小监管 还是 强监管 的理念定位,一元化监管还是介入式回应性监管的
8、组织布置,运动式还是常态化的监管方式;三是优化服务维度,包括官本位还是公民本位的理念定位,科层式管理还是网络式服务的组织布置, 命令式 还是 菜单式 的服务工具选择,见表1。 表1 两种形式下的 放管服 改革比拟 一简政放权的比拟 简政放权包括 简政 与 放权 两个方面,即系统内的权利转移、取消以及对市场、社会的权利下放,或者形象地讲 就是要通过的减权限权为市场增活力、为发展添动力,使权利做减法,给责任做加法,为市场做乘法 17。这便是简政放权的改革目的。管制型与服务型导向下的简政放权改革具有明显的区别。 1.以 管制型 为价值导向,简政放权必然以 权利本位 为理念并产生 注重权利的删减、忽视
9、责任的减轻;注重权利的下放、轻视权利的协调 的后果。权利本位的本质是坚持行政权的决定地位,的运作紧紧围绕 权利 来开展。以 权利本位 为导向的简政放权,具有明显的发动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数量化效果,但容易使简政放权陷入 权利的内循环和放权的形式化 。地方为了响应 放管服 改革的号召,一方面,会积极地削减各种并不重要的行政权利,即 就虚避实 的做法;另一方面,采取 明减暗增 阳奉阴违 的减权做法,或者混淆 简政 与 放权 的区分,只做权利的减法,不做社会、市场权利的加法。 在部门利益等因素的作用下,一些部门热衷于在系统内下放权利而不是向市场、社会放权,偏离改革的初衷与目的 7。坚持 权
10、利本位 理念,简政放权在组织布置上必然导致权责相悖,即注重权利的削减而忽视相应的责任减轻;在方式选择上导致重放权轻协调,即重视权利下放而忽视权利的协调与配合等问题。前者如 在严格问责的大形势下,一些部门本想进一步简政放权,但由于担忧相应领域出现问题被问责而不敢简与放 7。后者如政务服务集中办理与部门职能分割之间的矛盾3。 行政体系是一个有机系统 系统内某一部分的变革必须与其他关联部分协调互动,才能获得预期效果 18。质言之,以 管制型 为价值导向的简政放权改革,会陷入权利组织与部门间互相掣肘的境地。 2.以 服务型 为价值导向,简政放权必然以 有限 为理念并产生 权利下放与责任配备相一致和权利
11、组织间的沟通协作 的效果。有限是服务型理论的核心范畴,建设服务型必须减少不必要的市场干涉和社会管制,转变职能,缩小规模,构建职能有限的。 在服务型中,不能代替市场和社会,是对市场及社会功能缺陷的弥补,职能都是助动式或补位性的 对于那些 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 的事项,应坚决 退位 13。所谓有限,即本身在规模、职能、权利和行为方式上遭到法律和社会的严格限制和有效制约19。它意味着 只享有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利并只为了人民同意的目的 20;意味着既要向市场放权,解放生产力,也要向社会放权,解放社会活动21。实现从 权利主体 向 责任主体 的转变,从无限向有限的转变22。实现企业投资项目除了牵涉 两
12、安三重 即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公共利益以外的项目,一律由企业按照法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23。由此,秉持 有限 的理念,简政放权一是在组织布置上:既重视市场与社会组织等主体的事权承接能力的培育,也重视行政问责与简政放权改革之间的衔接,促使责任及时随着相应权利的取消或缩减而变化,贯彻和落实权责一致的法治要求,着力克制和消除简政放权中的权责不一致现象及其带来的改革心理障碍。二是在方式选择上:既注重系统内的权利削减甚至取消,也注重对市场、社会的放权;既重视权利组织与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也重视保存下来的各种权利运行的程序、环节等的删减7。 二放管结合的比拟 放管结合
13、是相对于简政放权而言的,强调不仅要给市场、社会放权,放松准入门槛,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而且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创新监管方式,保障国家权利规范运行5。 放权 不是 不管 ,而是不该管的不要去管,该管的要有效地管起来,即我们常讲的 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效发挥的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 24。要 创新完善监管体系,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使市场活而有序 17。那么,管制型与服务型对放管结合的价值导向具有如何的区别? 1.以 管制型 为价值导向,放管结合必然以 小监管 为理念,并产生 一元化监管、运动式监管 的后果。 小监管 理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与 强审批 相对应的 弱监管 。
14、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国家各级部门将审批作为基本的管理手段,事后监管则作为辅助手段,构成了 强审批、弱监管 的行为形式 25。二是指与 小责任 或 避责 相匹配的 小监管 。一般来讲,事中事后监管越少,承当的监管责任就越少。对热衷于前置审批的管制型来讲,这便是必然的选择。因而,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会坚持 小监管 理念,尽量承当少的监管责任甚至避责。由 小监管 理念自然会延伸出一元化的监管组织布置、运动式的监管方式,即在监管主体构造上坚持 一元化 的监管地位,忽视甚至无视市场、社会、公众的监管介入权。 将市场监管视为单方的责任,至今没有能明确市场主体、行业组织、公民等其他利益相关方在市场监管中的监
15、管主体地位和应尽的责任 7。面对纷繁复杂的监管事务,管制型既缺少监管动力,也欠缺监管能力,往往以运动式监管收场和回应公众诉求。显然,以 管制型 为价值导向的放管结合改革,一方面,容易产生审批与监管、简政与监管的矛盾和冲突,如 商事制度改革孤军深切进入与监管治理滞后之间的客观矛盾 3;另一方面,也会背离甚至扭曲监管的初衷,如 对审批之后的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后续监管,往往是一批了事,甚至把审批当作谋取部门利益的手段,尽管在审批中收费,不管实际经营活动能否合法 25。 2.以 服务型 为价值导向,放管结合必然以 强监管 为理念并产生 介入式回应性、常态化监管 的效果。与管制型的 小监管 理念不同,服
16、务型秉持 强监管 理念。 服务型并非全部取消管制,只是这种管制应是有限度的,受法律严格约束,有固定的范围、程序和明确责任机制的,是为服务而管制,而非为管制而管制 13。 只要调整行政审批行为,重新配置行政职能,确立 弱审批、强监管 的行政形式,才能 建设精干、廉洁、高效的服务型 25。随着简政放权改革的深切进入推进,基于行政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必然发生根本转变,即从注重前置审批转向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为合法经营、安全生产、公众权益、社会公正、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和规范。 的主要定位不是代替市场、代替企业,而是优化市场环境,帮助企业成长;具有的主要功能不是单纯地促进发展,而是要尽可能地保障公平 2
17、6。由 强监管 理念自然会延伸出介入式回应性的监管组织布置、常态化的监管方式。 服务型是根据公众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回应公民和社会的需要为基本职能,以公众满意为主要标准的当代民主 26。质言之,服务型治理理念下的监管主体不再是唯一的,而是、非组织、社区、公众和私人部门等多元主体介入的合作监管网络,不再是享有唯一无二权利的垄断者13。正 从自上而下的单方面的行政管理向以为主导的协商、对话、合作、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方向转变 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方向转变 22。这也正是国际上监管治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回应性监管理论Responsive Regulati
18、on)27之内核。而且, 强监管 理念坚持常态化的监管方式,对牵涉公众健康、财产安全、社会诚信等监管问题常抓不懈,尤其对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食品、药品的生产、销售、经营等领域不断出现的危害公民生命权、健康权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等施行严格的监管14,着力营造和保障公平、正义、法治的市场环境。总之,以 服务型 为价值导向的监管改革,必然亦必须秉持 强监管 理念, 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全面推开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改革 同时加强信誉监管,加快构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监管的监管共治格局 28。 三优化服务的比拟 优化服务是 放管服 改革的归宿,其目的主要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7。因此,其价
19、值导向最能具体表现出和检验 放管服 改革的效果。判定优化服务是管制型导向还是服务型导向,关键是看改革中与公民的关系形式,是仆与主的关系,还是主与仆的关系,这是区分两种形式下优化服务改革的根本前提。 1.以 管制型 为价值导向,优化服务必然以 官本位 为理念并产生 科层式管理、 命令式 服务 的后果。 官本位 把能否为官、官职大小作为社会地位的评价标准,一切围绕 个人仕途 做官升官 来开展工作。其典型特征为官贵民轻的行政观念、层级钳制的科层体系、上下垂直的指挥链条。 受传统施政理念的影响,官员大都以社会主宰者自居,将对社会的管理看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制活动,把升官发财作为衡量个人社会地位和社会价
20、值的核心尺度,内心中很难构成为民服务、服务至上、民主责任等当代民主治理的观念 26。由 官本位 自然延伸出 权利本位 本位 管理本位 的行政观念。在优化服务改革中,假如行政人员不能破除 官本位 的思想束缚,仍然把自个当作人民的主人,高高在上,即便服务再周到、流程再便捷、回应再及时,都有违 放管服 改革的目的与初衷。这种 负向 的优化服务,外表看来是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本质是阻碍了公共服务的推进。 固然经太多轮的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但的官僚主义作风仍然存在,行为仍然是从管理本位出发,为民服务的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贯彻 24。在详细的组织布置和工具选择上, 官本位 理念下的优化服务改
21、革,尽管也会在改革中采取扩大服务项目、集中服务供应、改善服务态度,如建立 政务超市 阳光大厅 一站式服务 一条龙服务 审批中心 等各种尝试29,但这些尝试都表现出浓烈厚重的 科层制 意识与 泰罗制 的科学管理色彩30。就是讲,这些改革创新都是以和官员为中心的,是其居高临下、一厢情愿似的服务施舍,并非真正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因此,优化服务的实践往往不可持续,甚至适得其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升级, 一站式 行政审批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并陷入窘境 31。为了维持科层等级的制度布置, 政务超市 往往异化成新的机构,并且是没有自主服务权限的机构,仅具有类似 收发室 功能,机构进一步膨胀,行政成
22、本进一步攀升。而且,这种服务提供是强迫性的、命令式的,公众没有选择权。显然,以 管制型 为价值导向优化服务改革具有本身难以克制的问题和矛盾。 2.以 服务型 为价值导向,优化服务必然秉持 公民本位 理念并产生 网络式服务、 菜单式 服务 的效果。公民本位是服务型的核心理念,即以公民为中心而不是以为中心、遵从正向的主公民 仆关系的行政理念,它是 站在公众立场考虑,一切从公众需要出发,一切以公众需求为转移,把公众满意作为服务质量的核心,与公众建立长期的互动关系 , 不再是奉行权利本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而是公众驱动的,权利本位变为 顾客导向 ,致力于以 无缝隙 的方式知
23、足公民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追求零顾客成本 13。除此之外,公民本位的蕴含也包括 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打通薄弱环节、解决突出矛盾,提升行政效能和群众办事便利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7。在组织布置上, 公民本位 理念下的优化服务,不再是层级钳制的科层体系,而是以为主导的协商、对话、合作、多元主体共同介入的网络式服务体系。这种网络式服务,包括 互联网+政务服务 的蕴含,但更主要的是强调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从服务供应的 成本 收益 角度看,无论是治理还是服务,假如只要单一的供应主体,不仅会造成服务成本过高,还会使整个社会服务陷
24、入 等、靠、要 的怪圈,一旦服务供应有所下降,服务绩效就会随之下降。为保持服务绩效的持续性,必须实现从科层式管理到网络式服务的转型。如在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中, 只负责整体性的公共服务供应,社区社会组织则负责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详细公共服务供应。这就能够让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和合理运用其本身的资源进行服务,这是基层社会良性政社关系构建的构造性基础 30。在工具选择上,优化服务不再知足于命令式的 端菜 服务,而更多由公众 点菜 ,提供 菜单式 服务,并以公众满意不满意、受益不受益作为检验服务成效的根本标准。由于公众对办事创业感受最深,对改什么、怎么改最有发言权17。总之,以 服务型 为价值导向,优化政
25、务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必须 以用户需要为核心重塑公共服务与政务服务流程,效能建设提速;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广和社会资本合作形式,知足群诸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 28。 三、当下 放管服 改革的效果诊断:地方经历体验的分析 当下,我们国家各级地方在 放管服 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寻求索,获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为后续的深化改革提供了经历体验与借鉴。如浙江省的 最多跑一次 改革简称 浙江形式 、江苏省的 不见面审批服务 改革简称 江苏形式 以及安徽省的 两单一表三配套 改革简称 安徽形式 ,都是 放管服 改革的创新典型。为了检验前文关于 管制型与服务型导向下 放管服 改革的比拟框架 的可
26、适性,本文拟通过经历体验分析的方式方法,对浙江、江苏、安徽等三省的 放管服 改革实践的效果加以诊断,目的是判定它们对管制型与服务型两种形式的归属差异及其程度。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用G表示 管制型 ,F表示 服务型 ,GF表示 混合形式 即两种形式兼有。经历体验数据主要来源于这三个省的政务服务官网以及新闻报道、报刊等。通过对经历体验素材的语义分析与本文关键词语提取并进行编码与整合,有关地方 放管服 改革的实践效果见表2所示,详细研究发现如下。 一地方的 放管服 改革总体效果较好 从表2能够看出,浙江、江苏、安徽等三省的 放管服 改革都没有完全偏离服务型的价值导向。无论是简政放权的改革、还是放管结合
27、的改革、抑或是优化服务的改革,都没有一个是独立以管制型G为价值诉求的,最不理想的也是两个形式的混合GF。这讲明:一方面,我们国家的 放管服 改革总体上是比拟成功的,与建设服务型的目的要求是较为接近的,亦即,大多数地方的 放管服 改革都较好地做到了以建设服务型为目的追求和价值引领;另一方面,在更深层次上,我们国家的 放管服 改革在推动职能转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成效显着。沿着这个途径继续深切进入推进 放管服 改革,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建设服务型的目的。 表2 地方 放管服 改革形式的效果诊断 二 放管服 改革的 浙江形式 相对而言效果更佳 从表2能够看出,在 放管服 改
28、革的价值导向归属中, 浙江形式 是三个省中混合形式GF较少只要3个,而服务型F导向较明显的省份达24个之多。尤其在优化服务改革中,无论是建设政务服务网一张网,还是 最多跑一次 事项清单改革,或者 便民惠民理念 的树立、 服务承诺 的制定等,都具体表现出了服务型的 公民本位 理念。 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联动 数字型 群众监督 公众满意度 服务体验 12345 热线 等更是有力支撑和回应了 网络式服务 的组织布置、 菜单式 服务 的工具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浙江形式 在优化服务改革中是成功的。同样,在放管结合改革方面,出台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构建监管部门信息分享与联合惩戒机制、打造多元介入的市场监管
29、共治格局、建立浙江企业信誉监管警示系统、 一单两库一细则 即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抽查监管的业务规范、工商登记 双告知 等都突显了 强监管 的理念定位、介入式回应性的组织布置和常态化的监管方式。在简政放权改革中也不逊色, 职能归位 的目的理念, 权责清单 承诺备案制 的组织制度布置, 简、减、合、放 的方式选择等,都充分具体表现出和有力支撑了有限的理念、权责一致的规则,保证简政放权改革的落地与生根。当然, 浙江形式 也存在一些缺乏,主要是简政放权中的 一窗受理、全程代办 的 包揽 的嫌疑, 区域评估、多评合一、联合验收 施行不到位以及优化服务中的 一窗受理、集成
30、服务 的效率主义取向,都没有能很好地与管制型形式区分开来。从综合考量来看,能够预测,在不久的将来, 最多跑一次 的不断完善的 浙江形式 必将在 放管服 改革中领跑全国。 三 江苏形式 与 安徽形式 各有特色但协同效果不佳 从表2看出,在 放管服 改革中, 江苏形式 的 不见面审批服务 与 安徽形式 的 两单一表三配套 分别在放管结合与简政放权改革中表现出较好的成绩,都与贯彻服务型的价值导向密切相关。在 江苏形式 中,放管结合的 建设经过监管,分享监管信息,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联合监管机制 信誉监管、联合惩戒 组建基层综合执法大队 充分秉承了 强监管 理念与介入式回应性的组织布置和常态化的监
31、管方式。简政放权的 三多四联多评合一、多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踏勘、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区域性联合评价 县市扁平管理、开发区全链审批 则秉承了 有限 理念,强化了 沟通协作 的方式方式方法。优化服务的 不见面服务 全程网上办理 信誉承诺制 预审代办制 则有效地支撑和具体表现出了 公民本位 的理念定位、网络式服务的组织布置以及 菜单式 服务的工具选择。 安徽形式 的 权责匹配 确权上下联动 三项配套改革权利运行监管制度、权责清单运行平台和权利关联清单 四个全覆盖即覆盖所有行政层级、覆盖所有单位、覆盖所有权利事项、覆盖权利行使的所有环节责任和过失情形 等都比拟鲜明地具体表现出了权责一致的组织布置、
32、沟通协作的运行方式。能够讲, 江苏形式 与 安徽形式 的上述创新做法彰显了服务型的价值导向,但它们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三者协同方面存在一定改革的缺乏,如 江苏形式 在简政放权改革方面的 不见面审批 网上办、集中批、快递送 的创新做法,固然部分做到了减权、放权,但在清权、确权和限时办结等本质性改革方面突破不够。 在详细实践中,有一些地方的个别部门固然采取 不见面审批 ,但没有获得预期效果。一些企业或个人提交了申请,却迟迟不见反应,只能一次次地跑相关行政办事窗口 32。在优化服务改革方面, 清单式服务 能否为群众的呼声、社会的关切不得而知; 3550对企业的创办要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
33、动产登记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结束,工业建设项目尽量在50个工作日内获得施工许可证 固然大大提高了服务时效,但很难保证这些服务事项是企业与公众的真实需求,当然也就很难真正具体表现出 公民本位 的理念定位。 安徽形式 固然在简政放权改革方面做到了 清权减权 ,制定了 权责清单 ,但大都是系统内权利的削减,在放权于市场、社会方面略显缺乏;放管结合改革中的 事中事后监管事项清单 以及优化服务改革中的 公共服务事项清单 政务网上办理 等,固然也朝着服务型方向努力,但在详细施行经过中仍然带有管制色彩,仍然是以为中心,没有充分具体表现出出介入式回应性监管和 菜单式 服务,而更像是彷徨于管制型与服务型形式之间
34、。 四、结论 通过上述关于 放管服 改革比拟框架的理论讨论及其经历体验分析,能够得出如下结论:其一,当下 放管服 改革仍有理论盲区,急需理论框定与修正,如对于服务型导向下 放管服 改革的目的定位及其可操性定义的模糊认识,就属于亟待澄清和强化的内容。其二,所谓地方 放管服 改革成功形式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瑕疵的,如改革的效率主义取向问题,重形式轻本质的问题,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不协同问题等。有鉴于此,深切进入推进 放管服 改革,尤其需要做到:第一,从理论层面对管制型与服务型两种形式加以区分,澄清 放管服 改革的模糊认知与理论误区,明晰 放管服 改革应自觉秉持服务型价值导向;第二,从理论层
35、面对当下地方 放管服 改革的实践探寻求索加以总结和反思,既肯定成绩又正视问题,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协同推进,除此之外,还应理性对待地方 放管服 改革形式的推广问题,毕竟它们是在特定区域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中演化而来的,具有适宜的土壤,避免盲目复制导致改革失灵;第三,从互相促动的角度把握 放管服 改革与建设服务型的关系,既要以服务型引领 放管服 改革的进程,促进减权、清权、确权落到实处,事中、事后监管得当有力,公共服务能力加速提升,又要以 放管服 改革倒逼服务型建设,突破本身改革的阻力与窘境,着力塑造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市场本位、权利本位的当代管理理念。 就学术奉献而言,本研究主要是
36、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管制型与服务型导向下 放管服 改革的比拟研究框架,并用经历体验数据对该框架进行了检验,是为研究视域与方式方法论层面的一种尝试性努力。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构建的 放管服 改革比拟框架是开放性的,随着 放管服 改革研究的深切进入,本框架必将得到进一步修正。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些许局限,用于经历体验分析的数据主要是二手文献,实证性略显薄弱;而且,选取的样本是相对成功的 放管服 改革形式,样本的代表性有些缺乏,这对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影响,希望以后通过实证调查、深度访谈、扩大样本的代表性等方式方法与技术做更深切进入的研究。 以下为参考文献 1李军鹏.十九大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目的、任务与对
37、策J.行政论坛,2021,(2):11-16. 2 李克强.在全国深化 放管服 改革转变职能电视 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13(002). 3宋世明,王君凯.我们国家机构改革历程与取向观察J.改革,2021,(4):39-46. 4邓念国. 放管服 改革中政务大数据分享的壁垒及其破解 以 最多跑一次 改革为考察对象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1,(1):14-21. 5刘双良,秦玉莹. 放管服 改革背景下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 基于 互联网+ 的分析视角J.江淮论坛,2021,(6):123-127. 6高学栋,李坤轩.推进 互联网+政务服务 对策研究 基于山东省部分部门 放管服
38、 改革第三方评估J.华东经济管理,2021,(12):178-184. 7王湘军.国家治理当代化视域下 放管服 改革研究 基于5省区6地的实地调研J.行政法学研究,2021,(4):106-115. 8毕瑞峰,段龙飞. 放管服 改革背景下的地方事权承接研究 基于广东省中山市镇区的调查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1,(8):30-34. 9钟晓敏.加快教育 放管服 改革推进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当代化 基于大学权责清单制度的探寻求索J.中国高教研究,2021,(2):25-28. 10寇大伟,崔建锋.整体性治理视域的 放管服 改革 以河北省 放管服 改革为例J.领导科学,2022,(4):1
39、3-16. 11毛寿龙,刘茜. 放管服 改革及其 获得感 的秩序维度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1,(1):99-107. 12刘熙瑞.服务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改革的目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5-7. 13彭向刚,王郅强.服务型:现代中国改革的目的形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122-128. 14刘素华.机构改革的价值目的探析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1,(10):22-24. 15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现代中华特点社会伟大胜利 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1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21-10-28(001). 16张
40、康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管制走向服务J.理论与改革,2003,(6):42-45. 17解安,杨峰. 放、管、服 改革的经历体验启示及途径优化J.中国行政管理,2021,(5):158-159. 18薛刚凌,王湘军.行政体制改革基本问题研究 兼论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法治的关系J.中国行政管理,2006,(11):26-30. 19白钢,林广华.宪政通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94. 20路易斯 亨金.宪政 民主 对外事务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6:11. 21张祝平.建设服务型有限构成社会多元化介入J.杭州:周刊,2020,(2):37-38. 2
41、2周光芒.从管制转向服务:中国的管理革命 中国行政管理改革30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18-28,159. 23俞军. 不见面审批形式 的探寻求索 基于对江苏省1518户企业的调查J.中国行政管理,2021,(11):16-18. 24赵光勇,辛斯童,罗梁波. 放管服 改革:承诺与技术倒逼 浙江 最多跑一次 改革的考察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1,(3):35-46,127. 25彭向刚.我们国家行政审批制度的突出问题与改革的目的形式J.学术研究,2003,(9):86-90. 26彭向刚,朱丽峰.论我们国家服务型建设面临的现实窘境J.学术研究,2018,(11):36
42、-45,159. 27杨炳霖.监管治理体系建设理论范式与施行途径研究 回应性监管理论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20,(6):47-54. 28李军鹏.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放管服改革的进程、经历体验与趋势J.学习与实践,2021,(2):29-36. 29彭向刚,程波辉.服务型绩效评估问题研究述论J.行政论坛,2020,(1):40-47. 30吴青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构建与演化逻辑 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服务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2021,(6):117-125. 31钟伟军.从 一站式 服务到 最多跑一次 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行政审批改革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69-74. 32盛会. 不见面审批 关键在落实N.经济日报,2021-07-0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