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和谐收入分配关系(本科论文),政治经济学论文.docx
《论“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和谐收入分配关系(本科论文),政治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和谐收入分配关系(本科论文),政治经济学论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和谐收入分配关系本科论文,政治经济学论文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三由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发展观所引发的问题 二、我们国家现前阶段提出 公平与效率并重 的原因 一经济体制转型因素 二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三 公平与效率并重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三、以 公平与效率并重 为原则建立和谐收入分配关系 一增加调控力度,保障劳动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 二加大公平优先的二次分配力度,理顺分配关系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结论 以下为参考文献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在收入分配关系上先后构成过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政策取向。在
2、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们国家以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使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现实中,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这一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趋势日渐突现,并成为困扰我们国家经济社会进一步稳定发展的焦点问题,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经过中面临的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改革开放前后我们国家收入分配问题中的公平和效率关系作了回首,并在我们国家现前阶段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主张要以 公平与效率并重 为原则建立和谐收入分配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本文关键词语:公平,效率,收入分
3、配,贫富差距,和谐收入分配关系 十六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们国家当下存在的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格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作了阐述,这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国家现前阶段出现的贫富差距逐步拉大趋势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经过,我们国家的分配格局也随之从过去的平均主义转变为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基尼系数上升。 收入差距扩大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过分悬殊的收入差距会导致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当下,我们国家把构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
4、格局作为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目的之一,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合理调节全社会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格局,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历史回首 所谓公平,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公平包含公民介入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时机公平、经过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简而言之,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调整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行为等能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社会公平,就是要力争为社会各成员提供均等的时机和公平的结果。所谓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资源投入和
5、产出的比率。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主要指市场效率,就是通过市场机制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又要尽力避免因强调社会公平而产生的效率损失,以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就收入分配问题而言,公平与效率密不可分,两者辩证地统一于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大局之中,是这个大局中的两个突出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条件和保证。只要分配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 才能有效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若社会缺乏公平,就会直接影响市场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此时,市场所能够实现的仅仅仅是短期的、局部的效率而非持续全局的效率。 另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只要保证一定的市场效率,才能确保社
6、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若市场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此时,社会所能够实现的仅仅仅是低水平、低质量的公平而非社会和谐社会所要求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平。随着我们国家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切进入,我们国家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地变革,由此产生的有关 公平 与 效率 之间价值取向的讨论也未曾停歇过。改革开放前后,我们国家对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界定先后出现过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公平与效率并重 三个认识阶段。 (一)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强调平均主义,安
7、危与共。当时,大部分生产要素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甚至劳动力的生产和配置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和企业来执行,我们过分重视公平而忽视了效率,误以为公平就是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因此在分配上实行了公平的平均,造成全国上下一起吃 大锅饭 的局面。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固然维持了社会的公平,却没有产生较高的效率。究其原因,就在于要追求全体社会成员的同步富有,把公平仅仅理解为结果的公平、分配的公平而忽略了必须与效率一同作用完成的经过的公平。这就容易违犯按劳分配的原则,造成吃 大锅饭 、搞平均主义的弊端。 重视公平而忽视效率,会使社会发展陷入失衡状态。 大锅饭 、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会损害效率,阻碍经济发展,而没有
8、生产的发展,没有效率,就没有了公平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生活在困窘的状态中。与此同时,由于一味地注重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经过的公平,把结果公平演变为普遍贫穷基础上的绝对平均,最终必然会导致社会的整体公平遭到损害,使社会的优越性无法具体表现出出来。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吹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 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破除平均主义带来的最大的不公平。建设有中华特点的社会,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坚持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原则。吃 大锅饭 、搞平均主义的后果,使我们认识到要以效率为先,只要以效率为先才能提供公平的物质基础,没有效率,公平只是一句空话。 二效率
9、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吃 大锅饭 、搞平均主义的弊端提出来的。从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到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转变,详细来讲有如下几点原因: 1.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使老百姓尝尽了 大锅饭 、平均主义的苦果,他们迫切地想从窘境中脱离出来,于是在思想上有了重新审视收入分配问题中公平和效率关系的要求。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收入分配的公平,应该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的平均主义,人各有异,每个人对于生产和经济发展所作的奉献也不尽一样,在保证收入差距不过分悬殊的情况下,能够也应当允许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有差距。收入
10、分配需要考虑效率。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分配原则在当时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进而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加快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为了搞活国有企业,改革旧体制下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就业、福利和保障制度。 十五 计划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十六大将其进一步完善为生产要素按奉献率介入分配,分配的原则是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所谓效率优先,是指在收入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其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的;所谓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分配
11、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即在收入再次分配中强调公平。 3.改革的不断深切进入使所有制构造也随之发生了深入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公有制的一元格局,所有制构造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这就要求根据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原则采取多元的分配规则。遵循这一原则,就是把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的奉献分配放在第一位,对其结果进行适当的再分配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放在第二位;遵循这一原则,就是为效率目的 服务的市场分配是第一位的,为保证必要的收入公平而进行的调节是第二位的。 三由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发展观所引发的问题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是一种顺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分配原则,从某个
12、角度而言,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更是一种顺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分配发展观。 实践证明,坚持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这一发展观,有利于冲破、消解平均主义式的畸形平等观,有助于在我们国家社会构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当代的公正理念,能够鼓励和支持一部分人依靠真诚实在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和帮助后富,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正是由于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在处理经济效益问题和公平问题两者的关系时,将经济效益问题放在第一位,对公平问题只是予以适当的兼顾,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国家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已经构成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1.透过基尼系数看我们国家当下的收入差距。
13、衡量收入差异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它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20世纪初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洛伦茨曲线见图1-1,实际收入分配曲线曲线OM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直线OM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曲线OM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折线OPM之间的面积为B,A除以A+B的商表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即为基尼系数。该系数的取值范围为零到1。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基尼系数也越大。【图1】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们国家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的1978
14、年为0.16,1988年为0.23,2000年为0.32;2003年已经升至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到达危险的边缘;2004年超过0.465,2006年为0.47。这一系列的数字表示清楚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不大,比拟平均;1988年以后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开场拉开,到2000年居民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2.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绝对差额1997年为3070.17元,到2002年就上升为5227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也由1997年的2.47倍上升到2002年的3.11倍;2002年与1997年相
15、比,农村人均纯收入仅增加385.87元,增幅为18.46%,而同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额为2542.7元,增幅49.27%。 以上数据表示清楚,19972002年期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相比,不仅绝对差距在扩大,相对差距也在扩大,而且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见表1 【表1】 同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国家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步扩大。 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在1985年为1.64:1.15:1;1990年扩大为1.79:1.1:1;2002年扩大到2.25:1.28:1。2002年收入最高的上海市城镇
16、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320元,农民纯收入是6212元,收入最低的贵州省则分别为5930元和1490元,二者之比为2.23:1和4.17:1。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行了屡次价格改革,但是仍有很多部门存在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而产品价格上不去,只能微利甚至亏损经营的现象,由此使得这些部门的职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相比之下,近年来,部分行业如金融、电信、电力等行业通过垄断经营,业务量发展迅速,获取了高额利润,使得这些行业的职工收入颇为可观。 除此之外,工资外收入日益成为行业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们国家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外收入名目繁多,比重越来越大,这种收入被称为 隐性收入 或 灰色
17、收入 。其收入的来源往往是在国家财政部门监督之外,而行业间收入差距往往就具体表现出在这部分收入上。 二、我们国家现前阶段提出 公平与效率并重 的原因 通过上述有关我们国家收入分配问题中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历史回首,能够看出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反映了翻身解放后人民对公平的渴望,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影响了社会的平衡发展;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对效率的追求,有一定的历史正确性,但同样造成了社会的不平衡。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和日益完善,经济效率问题逐步得到了相对的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逐步上升为突出的问题。 历史的教训、现实的窘境揭示 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要使社会平衡发展就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