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东乡族社会救助建设的政策思路,社会救助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东乡族社会救助建设的政策思路,社会救助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完善东乡族社会救助建设的政策思路,社会救助论文【题目】 【绪论】 【一律,不能 一刀切 ,而因考虑实际情况,根据科学的调查制定多层次的低保救助标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根据东乡县经济发展实际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结合考虑物价变化等情况,制定并调整低保标准,做到真正有效的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1.救助标准多层次化。 对于低保救助标准的标准,首先是面向东乡县全体贫困对象的一般标准,其次要考虑特殊对象需求的特殊标准,如对待暂时性贫困家庭,他们通常由于灾祸或疾病等突发性遭遇只是暂时性失去劳动力,因而要根据他们实际贫困情况给予与之自救能力相应的救助帮扶,通过自救和帮扶相结合,是他们尽早摆脱贫困,避免沦
2、为长期性贫困。最后还要针对详细救助项目制定项目的准,如对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母亲家庭、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的救助,应当在对项目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救助方案,包括救助内容、时限、方式等等。 2.救助标准的弹性化 一般来讲,秉承社会救助水平的刚性上涨原则,社会救助的待遇标准也应当不断上涨,但是必须伴随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进行适时的调整,而不是固定不变。 科学的制定救助标准有利于社会救助制度施行的积极效能。东乡族自治县农村低保主要是对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因病、因残和丧失劳动能力,通过生产帮扶又无法脱贫的常年特困家庭给予救助。社会救助的相关职责部门要严密联络,相互合作,参考当地经济发展
3、水平、物价水平以及农村贫困户的实际生活情况,例如根据各个乡镇农村居民每月粮油、肉禽蛋、医疗、教育等费用开支,制定符合政策规定的救助标准。同时要注重建立救助标准的应急调整机制。一旦物价发生暂时性变动,救助标准应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给予专项增加补贴,等物价回落至正常水平便可取消补贴。 二、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疾病与贫困往往结伴而生,有着天然的纽带关系。农村医疗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2004 年开场,甘肃省先后出台了(甘肃省农村医疗救助管理办法甘政2004115 号、(甘肃省施行城乡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意见甘政办2005104 号、(甘肃省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省令2018第 62 号。但当前,东
4、乡族自治县还未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医疗救助,仍然存存在医疗救助资金来源不稳定;救助标准偏低;医疗救助参与机会偏后,以事后救助为主,以及医疗救助的社会属性模糊等问题。 一合理分化医疗救助的财政责任 资金是支撑医疗救助制度运行的血液。、省、州、县怎样划分财政责任影响到医疗制度的稳定性。第一,要以东乡县为财政投入主体,建立科学的、省财政补贴机制。对于东乡族自治县来讲,提供公共物品包括医疗救助的能力及其有限,举办医疗救助力不从心。当前甘肃省对东乡县医疗救助的拨款虽每年都有,但总量、流向、增长机制都不确定。因而省应该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机制,将各省各地区按财政收入、人均 等划分为几个不同档次,对民族贫困地区
5、加大医疗救助补贴力度。同时,东乡县应确定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办法。东乡县财政部门在拨付医疗救助资金时,应以审核后的用款计划为标准,保证医疗救助资金的用款到位。财政部门还应详细负责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聚集、核拨和监管工作,以及财务监管。审计部门应对医疗救助资金施行审计,确保医疗救助资金的合理使用,遏制挤占挪用等问题的发生。 二尝试在医疗救助服务提供者中间引入竞争机制 当前东乡县医疗救助情况是,提供方主要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这些提供者绝大多数都是公立医疗机构。面对医疗救助业务,这些医疗机构之间几乎不存在什么竞争,也没有提高效率的动力。能
6、够抛弃只是由公立医院向群众提供医疗救助的传统惯例。作为宏观把控的主体,应当向不同产权性质的医疗提供者建立公平竞争机制,能够年度为单位,以认定某一地区内符合救助资格的人群,根据这个群体的数量和规模,可按人头和病种分类对救助所需的费用作出测算,颁布于社会各类医院,经过竞争选择质量过硬、收费合理、群众满意度高的医疗机构,将医疗救助服务 外包 . 三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救助中的基础性作用 研究表示清楚,知足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就是基层卫生服务,在提供医疗救助上发挥了明显优势,由于它成本低廉、方便快速、具有一定的可及性,并且在提高卫生服务服务效率、公平性和控制卫生费用增长等方面起到了显着
7、作用。根据调查结果,东乡族自治县当前的医疗救助工作,要加大农村卫生室建设投入,为公共卫生服务买单,加强对村医的业务培训,使村民包括医疗救助对象能够做到小病不出村。拥有合格医疗设备和基本医疗队伍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初级医疗救助服务提供者角色介入到医疗救助业务竞争,与医疗救助主管部门签订协议,向救助对象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基本服务,民政部门可按救助服务项目付费等。 四建立对医疗救助的质量评价体系 医疗服务的质量对医疗救助制度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下东乡县还没有明确的医疗救助制度,还是太多研究筹措资金和制定政策,然而没有重视医疗救助的质量问题。应对医疗救助有完好动态的质量评价标准。医疗救助
8、的质量评价体系应注重鼓励社会公平的导向,并且还要注意效率问题。此体系可由三个层面展开:医疗救助政策方案、医疗救助政策执行经过和医疗救助政策经过。 三、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当人们遭受突发性或临时性遭遇致使生活困难时,临时救助给予困难群众暂时性的现金或实物救助。2018 年,甘肃省出台(甘肃省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省令2018第 63 号。 2018 年,甘肃省委、省将 施行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 作为为民办实事任务之一,全省全面施行临时救助制度,帮助因突发状况导致生活出现暂时问题的家庭解决困难。2020 年东乡县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甘肃省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
9、和(临夏州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施行意见的规定,制定了(东乡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华而不实明确规定了临时救助的对象、标准、形式,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补充作用。临时救助申请人不能以同一是由重复申请,且一般一年内救助一次。(办法规定全县年度临时救助人次不低于总人口的 5 ,上半年救助人次不低于 2 ,临时救助标准每人次不低于 300 元,最高不超过 5000 元。 由于甘肃省临时救助的试行办法是从 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而东乡族自治县的临时救助试行办法是从 2020 年才施行的,所以还要在实践中去检测并发现问题,因此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临时救助使其发挥应有
10、的成效。 一确定临时救助的范围和数额,规范受理和发放程序 临时救助制度的对象主要有城乡低保边缘群众;遭遇临时性、突发性特殊困难的家庭;县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东乡县临时救助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困难家庭的特殊情况,临时救助的非定期、非定量特征为根据,合理确定救助方式和救助数额,同时还应注意与有关社会专项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政策的衔接配套。其次东乡县应当根据详细的实地情况,建章立制。临时救助工作的重点是规范关联。临时救助的办理和发放程序应以 三公 为原则,明确规定享受临时救助的次数和时期,避免临时救助长期化。加强人民对临时救助的监督以提高临时救助工作的公开性、规范性。 二促进临时救助的社会化 如今
11、,我们国家社会救助趋于主体多元化,第一责任主体仍然是,作为之外的必要补充,非组织和社会成员开展的社会救助正蓬勃发展。救助和非救助是互补合作关系。当前东乡族自治县仍然有贫困人口 23.65 万,反贫困形势仍然艰巨,应把握好和非组织、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关系,构成以为主导、非组织为补充的社会救助系统。非组织的活动资金通常来源于自个人捐助和私营机构赞助。 三进一步提高临时救助的管理水平 1.民政部门主导,其它部门积极配合 关于社会救助的管理方式,应制定责权分明、各方协作的救助体制,以民政部门为主管,同时强调有关部门管理、配合,防止政出多门,实现临时救助的管理统筹和协调。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社会救助工作职
12、责。临夏州应成立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东乡县应设立社会救助事务中心和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秉持 政事分开 原则在机构设置上分为决策部门,即社会救助管理行政机构,和执行部门,即社会救助专业机构和社会救助服务机构。社会救助专业机构属事业性质,应具有专业人员负责社会救助的受理、审查、款物发放、救助效果评估等专业性救助事务,以及档案管理、业务培训等日常性救助事务。 2.建设人员专业化队伍 首先应对社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使社会救助工作行之有效。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入人才,扩大管理队伍,如引进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等。同时不能忘却加强社会救助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减少以致杜绝出现因权谋私的现象。 3.加快临时救助信息化建设 首先东乡县应在硬件方面增加对临时救助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即提高计算机的数量。同时还能够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及时准确的汇总救助对象信息并且与其他各级部门分享;最后应引进计算机专业相关人才,保证工作的实践水平。 4.健全基层机构 民政部门应在乡镇设立社会救助事务所,充实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对农村临时救助实行统一管理,承当临时救助的受理、核查、取证、报批、颁布、咨询以及救助款物的发放等大量冗杂的事务性工作。做到细节上落实工作、宏观上掌控导向,使社会救助政策覆盖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