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美感思想的形成过程,美学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29420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宗白华美感思想的形成过程,美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宗白华美感思想的形成过程,美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宗白华美感思想的形成过程,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宗白华美感思想的形成过程,美学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宗白华美感思想的形成过程,美学论文题目:引言:第一章:宗白华美感思想的构成经过2.1:2.2 2.3:第三章:结束语/以下为参考文献: 第一章 因 合 而生-宗白华美感思想的构成经过 宗白华美感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逻辑性的历史演进经过,这一经过大体可划分为五四之前审美经历体验的融合、二十至三十年代审美思维的整合、三十年代以后审美理想的尚合三个阶段。 审美经历体验的融合,使宗白华能把源于对自然、生命的审美体验扩展到社会文化领域,使宗白华能够对时代、国家落后的现在状况产生深度的同情,并构成了以救世为目的的价值理念。审美思维的整合,是宗白华美感思想在以现实性终极关心为基础,进行的现实性的终极追问的理

2、论发展阶段。以确定文化作为实现救世的场域为起点,宗白华通过对宇宙人生的哲学反思,将救世的逻辑线索推展到人类的精神和个体的人格。最终,因美感对个体人格能够起到塑造的作用,美感的重要地位在宗白华的学术视野中得到确立。审美理想的尚合是宗白华美感思想的构成阶段,也是其美感思想由理论领域向实践领域扩展的阶段。在追寻艺术精神的经过中,个体经历体验性的美感最终升华为对美的理想的建构。因而,能够讲宗白华的美感思想是因 合 而生的。 一、审美经历体验的融合。 美学家的文化构造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式方法。 对宗白华审美经历体验融合的考察就包括了对其家庭文化背景、个人成长体验和其所处的时代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与

3、讨论。只要把握到宗白华美感思想构成的始因和倾向,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其美感思想 合 的理论特质。 一家庭文化熏陶下美感思想的萌动。 晚年时期的宗白华曾讲过, 艺术趣味的培养,有赖于传统文化艺术的滋养。 对于宗白华来讲,他自幼就是在中西文化交织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宗白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宗嘉禄中过举人,但同时也是一个积极学习西学的维新派人士,专攻水利并曾在新式学堂任教。母亲方淑兰是诗人方守彝的女儿,遭到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这种思与诗结合的家庭文化对宗先生性格的塑造以及后来他对中西文化的热衷起到了积极地影响。 正是基于童年时期所遭到的家庭文化的熏陶,使得在上海同济学习的青年宗白华对fo经产

4、生了浓烈厚重的兴趣。他被同房间的一位笃信fo教的朋友朗读(华严经时那种高朗清远并有出世之概的音调所吸引,并深受感动。这引起他阅读fo经的兴趣,而那庄严伟大的fo理境界正投合他心里潜在的哲学的冥想,使得他对哲学的研究从fo学开场。 学术界一般以为宗白华的哲学是开场于对叔本华、康德等德国哲学的研究,而忽略了宗先生关于哲学研究起始于fo学的这一表述。邹士方先生也同样以为宗白华的哲学研究从fo学开场,并提到宗先生甚至为了知足自个钻研fo理的愿望亲赴杭州造访fo学大师马一浮先生。fo学对宗白华的影响首先具体表现出在其引用境、境界等fo学的术语对叔本华和康德的哲学思想进行阐释上。宗白华引用fo经中 六识有

5、时不成 来反驳唯理论的观点;以 意志完全消灭,情景涅槃,一切境界,皆尽消灭 来概括叔本华伦理的最高目的;从fo家的 悲悯一切众生 来解释叔本华的同情观。 对康德思想的fo学解释则显得更为明显,宗白华以心相的区分来解释康德的先验世界和经历体验世界;以 现量 、 比量 二境来阐释怎样对经历体验世界以及先验世界进行把握;以康德之言合于fo家性宗诸法、几于fo矣来评价康德的哲学思想。 除此之外,在怎样创造少年中国时宗先生也同样提出fo学中的 发大悲心 来改造旧社会。 凡此种种,皆可直接证明宗先生早期的哲学思想受fo学影响之深,而此后宗先生对fo家圆融境界的赞扬与追求更讲明了fo学对其思想影响的深远。因

6、而,对于宗先生的美感理论的充分认识就必需要捉住其对fo学的理解和吸收这一线索。 家庭文化的熏陶以及fo学禅理的研究,使得世间一切繁华的或是悲惨的现象都能够成为宗先生审美关心照顾的对象。fo学深入的哲学思想和悲悯万物的情怀使宗白华能够以审美的方式关心照顾、抚摩这人世间的一切。这促使早期的宗白华能够倾心于自然,并在对自然生命进行审美静观的经过中,产生了深入的审美体验。 二自然生命体验下美感思想的孕育。 假如讲家庭文化的熏陶促使宗白华的美感思想开场萌动,那么古城安庆的自然风景则为童年时代宗白华的审美体验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宗白华曾提到,安庆的山水景色在他的 童心里有着莫大的势力 . 这使得宗白华在

7、心里 筑起一个自个的世界 . 这世界就是一个充满了梦幻想象、奇异的梦与情感的独立的、审美的世界,它发乎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 创造需炽爱,欣赏亦需钟情。 孩童时期的宗白华就把自然当做自个最亲密的伴侣,而他以为这些是都市的生活所不能给予的,只要古城的自然风光才能让他对自然产生如此深入的眷恋。宗先生喜欢单独一个人对自然进行审美关心照顾,面对天空中飘过的各种风格形态的云他却想暗自区分它们的境界,这对自然生命如此深入的审美体验是一般孩童所不及的。安庆古城的自然风光给予宗白华一种优美的享受。而青岛的海风则吹醒他心灵的成年。安庆时期的宗白华喜欢那优美的云,而此时的他也爱上了这壮美的海。从大海中他看到了世界的

8、美丽与生命的壮阔。在他看来 海是世界和生命的象征。 从对云感官直接的审美体验到对海的艺术象征的生命体验,宗先生的审美体验就在这云与海之间深化了。 诗词歌赋中的艺术形象在流连山水间得到直观的体验,自然风景因情感的移入而变成生命的象征,对自然进行最深入的生命体验转换成艺术的文字便能书写出这有情自然的生命情调。文化、自然与生命成为了宗白华美感思想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美感思想也正是在对文化和自然生命的审美体验中孕育。宗白华的审美静观理论就产生于他单独对自然进行客观的审美关心照顾,而对自然生命的情感移入随着其美感思想理论的深化发展为审美移情理论,一切自然万象皆是生命的象征进而扩展为一切生灭者皆是一象征

9、,使得象征成为了其美感思想中重要的概念与范畴。 三时代精神反思下美感思想的初创。 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所宣扬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同样也影响了青年时期的宗白华。这一时期的宗白华开场了对西方哲学尤其是德国哲学的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的是感性的体悟而德国哲学更重视的是理性的分析。宗白华的美感思想正是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实现了感性的理性建构。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宗白华所发表的文章都普遍具有概念性、逻辑性、体系性,这与其三十年代之后的文章重视形象性、艺术性构成了鲜明的比照。因而,对宗白华早期学术思想中所明确表述的概念的把握,有利于系统、全面的认识其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与深入内涵。 受德国梅

10、伊曼经历体验美学的影响,宗白华以为美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要 以研究我们人类美感底客观条件和主观分子为起点 . 这是宗白华美感思想第一次构成理论化的表示出,并成为其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理论范畴。 受西方科学实证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影响,此时的宗白华对于科学观、宇宙观、哲学观、人生观之间的关系有着清楚明晰的认识。他以为,真实的宇宙观的建立应该依靠实验主义的科学,真实的宇宙观也就是科学的宇宙观。哲学观是宇宙观在学术上的详细具体表现出,研究学术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因而,宗白华预着手研究 科学人生观与艺术人生观 的问题。但宗白华以为他 自个的科学与艺术的

11、基础知识太缺乏 . 于是,他赶赴德国想要学习西方的哲学、心理学与生物学,以实现他对科学的人生观与艺术人生观的研究。 宗白华在法国看到了罗丹的雕刻以后,愈加坚定了他精神一元论的人生观。 在他看来艺术是精神气力最集中的具体表现出。他以为,艺术是 精神和物质的奋斗 ,是 精神的生命贯注到物质界中,使无生命的表现生命,无精神的表现精神 ,是 自然的重现,是提高的自然 . 至此,宗白华以精神为核心,以艺术为中介将精神、物质、生命、自然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宗白华以为 艺术世界的中心是同情 ,而同情正是艺术感觉的发生和艺术创造的目的。在他看来, 美感的动机,起于同感。 美感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在于它能够

12、结合个体的情绪感觉于一致,并最终将整个社会的感觉情绪融于一致。感觉情绪作为极其主观的个体表现,将在自由的艺术鉴赏与创造中获得和谐的、客观的形式。 通过在德国的学习,宗白华发现了中国人倾向于西方的文化,而西方人则对东方文化的优美大为赞扬这一中西文化对流的现象。这愈加坚定了宗白华将学术视野投向文化领域,并在深切进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力的同时,寻求新文化建设的道路。宗白华以为,只要发展中国本民族的文化,发挥民族文化的个性,才能真正的拯救中国落后的现在状况。所以,此时的宗白华想做一个 文化批评家 . 而振兴中国文化,在宗白华看来是要利用西方的科学、哲学与艺术理论的方式方法来 研究东方文化的基础和

13、实在 . 宗白华在对时代精神的反思下,致力于促进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的融合。而其美感思想正是在中西文化领域,在科学与艺术的精神中得到初创。 二、审美思维的整合。 审美经历体验的融合,使宗白华构成了以救世为根本目的的价值追求,并将学术视野投入到文化领域。以救世为目的,宗白华的审美思维经历了对文化救国理念确实立、宇宙人生真相的哲学反思、精神人格的审美救赎的整合之后,突显了美感对于其实现救世目的的重要价值。宗白华美感思想的重要地位在其现实性的终极关心中得到确立,并在现实性的终极追问中获得逻辑上的肯定。 一文化救国的救世理念。 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变得落后腐朽,洋务运动欲学习西方的

14、先进技术以谋求国家的富强,资产阶级改进、革命运动欲寻求先进政体以寻求民主的国家,但都宣告失败了。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都学习西方、仿照欧美但还是满目疮痍。 文化的熏陶以及对自然生命的审美体验,却使得宗白华能够以一种审美的目光去关心照顾当时的社会而产生救世的情怀。审美的关心照顾让宗白华在黑暗腐朽的社会中开掘出生命的情调,面对千疮百孔的中国社会宗白华真实体验到文化对于这个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重要意义。于是,宗白华把他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文化领域,并确定了其文化救国的理念。 在宗白华(我的创造少年中国的办法一文中就曾提到, 我们的责任,首在发扬我们固有的森林文明,再吸收西方的城市文明,以造就成一种最高的文化

15、这是创造少年中最后的目的。并且提出了 使中国做世界文化的中心点 是创造少年中国的最高理想。 在(中国青年的奋斗生活与创造生活一文中,宗白华进一步指出 社会如体,文化如衣 ,时代的改变促使中国必须创造一种新文化来适应社会的进化。也只要这样,才能够解决近代中国陷入民族文化恐慌的状态。 宗白华以为 文化是全体民族的事业 ,创造的新文化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优点并加以创造的世界文化。因而,新文化的创造离不开社会整体的气力,也离不开社会中每一个个体能量的会聚,离不开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也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进入挖掘。在新文化的创造中,宗白华提出不是要以沟通调和东西方学讲为目的,而是要为了真理而去研究学

16、术。 宗白华突出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文化救国的理念。那么,对于个体来讲,怎样能够详细实现这一新文化创造的目的,促使宗白华开场了他对宇宙人生的哲学反思,并最终提出了创造新文化的详细手段。 二宇宙人生的哲学反思。 对于文化的概念,宗白华曾直接指出, 文化也者,乃人类智力战胜天行,利用自然质力增进人类生活物质、精神、社会三方生活 . 假如讲创造新的文化是宗先生所追寻的目的的话,那么,塑造一个能创造这新文化的人则是更为重要的前提。 文化是人所创造的,因而,宗白华把文化救国这一宏观的理想具象为对创造文化的人的塑造。同时,宗先生注意到,文化的气力集中显示的是精神的气

17、力,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一种源于精神的外射作用。在( 学灯 宣言栏一文中宗白华进一步阐述到, 文化就是人类精神、思想继续不断的工作,以谋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双方的进化与发展。 两次文化概念表述的差异,显示出宗先生对于个体的人以及个体的精神方面的重视。正如宗先生所提到的,中国青年的奋斗生活与创造生活的目的是要 创造一种新生命,新精神,输入这老中国病体里去起死回生。 因而,只要中国的青年都具有了这奋斗与创造的精神,才能 联合这无数的个体精神汇成一个伟大的总体精神 进而创造一个适应新中国的 少年中国精神 以实现文化救国的目的。 因而,人的精神又成为了实现救世理想的核心问题。 精神的外射作用首先具体表现

18、出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上。此时的宗白华以为 精神是吾人实证之实际,物质乃吾抽象之玄想 ,精神与物质都是一种现象, 精神现象虽依物质现象,而非物质现象 ,并进一步指出我们所讲的客观物质世界 是吾感觉与思想所构成,是精神所创造 . 所以,塑造一个独立健全的个体精神,成为了文化救国这一理念的重要环节。 然而,正如宗白华所指出的那样,精神具有 无方无体,不可捉摸,不能以形体见,不能够度量衡,但能主观,没有能客观 的特点。因而,对个体精神的塑造要通过对精神现象的塑造以到达振奋精神的目的。而精神现象在宗白华看来就是个体 亲证之感觉、思想、情绪、意志。 而这些精神现象对于个体来讲人则集中具体表现出在个体的人格

19、上。 何谓人格?宗先生引用了韦斯巴登关于人格的定义, 人格也者,乃一精神之个体,其一切天赋之本能,对于社会处于自由的地位。 塑造完美的人格以实现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就是要使我们的 智慧要日进于深广,对于感觉要日进于优美,对于意志要日进于宏毅,对于体魄要日进于坚强 . 宗先生以为这完美人格实现的场域是在大宇宙的自然境界间,由于,在自然中的流连观察,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心襟,大自然的美丽庄严能够增长人的神思幽意,扩大人的心胸气节,启发人的大悲救世的意志,甚至在大自然中活动工作能够使个体的身体活泼强健。 所以,从自然生命中获得的美感具体表现出出了对人格的塑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宗白华在确立了文化救国理念的基

20、础上,通过哲学的终极追问找到了实现这一目的的详细方式方法,即通过美感塑造完美的人格以实现精神的独立与自由,进而通过精神的外射作用对外扩展为新的文化气力,进而最终实现其文化救国的理想。 三精神人格的审美救赎。 关于宗白华的人格理论已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田智祥在其博士论文(宗白华的精神人格与美学之路中指出,宗白华是立足于救世的人生价值观根基而展开对宇宙人生真相的追问,只要启示世人体悟到并宇宙人生的真相,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才能最终实现国民理想人格的建构。 对于个体何以能够体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田智祥以为,艺术是表现宇宙人生真相最好的方式,个体只要在艺术境界中才可能体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21、,而艺术又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因而,人格境界的提升就成了追求宇宙人生真相的必要条件。至此,以救世基本价值理念为基础,以人格问题为核心,以实现国民理想人格建构为目的,田智祥完成了他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逻辑阐释。总结起来,个体在人格外化的艺术中体悟真相并进而完善人格,而 人格 、 艺术 、 真相 这三个最核心的概念支撑着这个逻辑体系。然而,根据田智祥的阐述,在这一逻辑环节中最关键的不应该是 人格 而更应该是 艺术 .假如人格境界的提升是追求宇宙人生真相的必要条件,那就意味着体悟 真相 需要 人格 ,但是不完美的 人格 却不一定能够体悟 真相 .个体的人格若不能够外化成艺术,个体人格所处的境界若不能

22、进入到艺术境界中去,就无法把握艺术的真实,也就无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因而,美感作为能够把人格境界和艺术境界合二为一的关键要素成为了整个逻辑环节的核心。 所谓审美救赎,其核心就是要提升人的美感修养。详细的讲,就是指个体怎样能在当时那个苦难的中国摆脱社会生活的烦恼,而获得对艺术进行关心照顾审美的态度。美感之所以能对个体的精神人格起到塑造作用,是由于个体的美感修养决定了艺术欣赏的动机和艺术体验的境界。个体通过对艺术的欣赏而获得的美感,一方面对人的情绪有净化作用,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的塑造着个体的人格。个体只要通过美感所塑造的完美人格为基石,才能够在对艺术的欣赏中进入到艺术境界中去,实现宇宙人生的真

23、相的体悟。 三、审美理想的尚合。 审美思维的整合,促使宗白华开场了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凭借艺术象征的作用,启示人们在艺术境界内体悟到宇宙与生命运动的规律,并最终实现 天人合一 的美感状态。那么,个体怎样能够在审美鉴赏中获得直观的体验的同时进入到艺术境界内,艺术家怎样在艺术创作中启示宇宙人生的真相,则成为宗白华此时关注的核心问题。作为审美主体与创作主体的人格,审美对象与创作对象的艺术,人格塑造与艺术表现的美感,更是成为了这核心问题中关键的概念范畴。而对人格、艺术、美感的追求亦成为宗白华对个体生命、社会生活、人类生存的美的理想的建构。 一生命:大化同流的人格追求。 在宗白华的美学视域内,歌德与中国魏

24、晋时代的人格形象是他所推崇的。三十年代的宗白华倾心于歌德式的人格形象而四十年代之后则更倾心于晋人理想的人格。对宗白华所追求的人格形象前后发生的深奥玄妙变化做认真的反思后发现,其原因在于歌德的人格只是启示了宗白华对理想人格合理样态的追寻,而晋人理想的人格则是宗先生真正追寻的人格范本。 在(歌德之人生启示一文中,宗白华对歌德及其笔下的浮士德的人格便极为赞扬。他以为歌德能在各种生活经历中以整个人格沉浸华而不实,而这种在种种境遇的生活体验中所构成的人格是最人性的人格。歌德的这种对个体生命的价值的肯定,赋予了那个时代新的生命情绪,使得个体在生活中能够获得内在的生命体验。然而,个体怎样能够在种种生活境遇中

25、尽情的体验而又不失去自个。宗白华以为歌德的做法是对沉浸华而不实的生活的负心与背离,这也成为了歌德生活中内在的悲剧和最无法摆脱却又终其一生努力解决的矛盾。由于,生命的片面扩张只会使个体趋于毁坏灭亡,所以,生命必须具有一定的形式以使得生命变得谦虚、抑制、与收缩,而这种形式又不能阻碍生命自由的追求。宗白华在努力寻找一种能实现个体生命的演进与大化同流的人格形式。 宗白华以为, 歌德启示给我们的人生是扩张与收缩,流动与形式,变化与定律 .这就告诉我们个体必须找到这种生命的形式才能够与大化同流。宗先生进一步指出,这生命的形式就是 情感的奔放与秩序的严谨,是纵身大化中与宇宙同流,但也是对抗一切的阻碍压迫以自

26、成一个独立的人格形式。 因而,这生命的形式即是个体人格的形式。早期的宗白华以为人格是 精神之个体 ,而此时人格这一概念得到了扩展,人格成为了生命形式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出。 晋人理想的人格之所以是宗白华所追寻的生命的形式,是由于生命的形式往往在艺术境界内得到最突出的具体表现出,而汉末的魏晋六朝时期则是中国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因而,宗白华便在这里找到了这理想人格的范本即晋人的美。宗先生以为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晋人的美感和艺术观是以老庄 虚无 的宇宙观为基础。所以,魏晋时期的人们 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的美 . 这种美的追求在晋人的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上得到了详细具体表现出。而且,晋人的这种美的

27、倾向奠定了一千五百年来中国的美感,这一点详细表如今中国人对山水画、山水诗意境高远的推崇上。在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晋人的人格特征表现为自然主义与个性主义。晋人的人格塑造于山水间,并通过对山水美的欣赏, 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个的深情 .因而, 天际真人是晋人理想的人格,也是理想的美。 相较于歌德的人格形象, 天际真人 的理想人格则实现了生命的形式与个体内在人格形式的统一。歌德式的人格所追寻的是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内做无尽的体验,而晋人的美的理想则是 追慕着光明鲜洁,晶莹发亮的意象。 晋人因而获得了自由洒落的胸襟,使得他们的人格中充满了生命的情调与艺术的精神。所以,宗先生以为晋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28、是把玩 如今 . 他们所追求的是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 .这就解决了歌德的人格追求中因背离沉浸的生活而产生的内在的悲剧和最深的矛盾。晋人的特点在于他们不会 为着将来或过去而放弃如今的价值的体味和创造 ,而是将他们由自然山水中所获得的美感内化为个体的人格,并基于这样的人格又对 简约玄澹 的美感进行理想的追求。 二生活:优美和谐的艺术理想。 宗白华对于个体人格所具有的生命形式的追求,其目的是为了使个体能够纵身大化与天地同流,进而在生命的演进经过中与宇宙的生命同其节拍以获得生命的形式。宗先生以为只要在对艺术的追求经过中,个体才能在有限的生命内去尽量体验无限的生活,进而塑造一种 天际真

29、人 般的理想人格。这也就突显出艺术对于塑造人格、启示宇宙人生真相的重要性。 首先,艺术能够让人直观的体验人生种种境遇。每种艺术风格或形式往往表现了人生种种不同的境界。其次,艺术的主观的客观性使得人们在艺术体验中,深化了对生活的体验。个体在艺术中获得生命形式的启示,而个体的的情感也在艺术中得到醇化并获得和谐的秩序。最后,艺术鉴赏的特殊性使得个体能够以无功利、纯客观的心襟和目光去进行自由的审美关心照顾与审美体验,并最终在艺术境界内获得宇宙人生真相的启示。正如歌德一样,只要在他歌唱的时候, 他心里的冲突的情调,矛盾的意欲,都醇化而升入节拍,形式,组合成音乐的和谐 ,这也正是艺术对人内心情感的醇化作用

30、。也只要基于这样秩序而又丰富的情感所塑造的新的人格,才能真正实现艺术的创造。个体在艺术鉴赏与艺术创造的经过中,一方面获得了情感的的净化与人格的塑造,另一方面也将这种秩序的情感与人格的形式外化成艺术作品给予别人更多的生命的启示。 宗先生以为,对于宇宙人生的启示,宗教的方式方法是预言讲教的,因此经常会让人陷入神学的玄想,哲学的方式是解释讲明的,因此便增加了个体对这逻辑抽象所揭示的真理认识的难度。相比之下,艺术的启示作用则更为直观、详细,个体能够在艺术的象征作用下获得直观的审美体验,使得个体能在艺术境界中感遭到 天人合一 的自由与超越。正如歌德在艺术体验中感遭到 混乱浑沌的太空化为秩序井然的宇宙,迷

31、途苦恼的人生获得清明的自觉 ,也只要 在情绪的净化与改良中 才能 创造新的人格 一样,个体的心灵因获得生命的形式而与宇宙生命同其节拍,在获得如此深度的美感的同时感遭到了宇宙生命的情调,并自觉的在生活中演绎着宇宙这最形而上的规律。 宗先生以为艺术是 和谐的形式与心灵的表现 ,而 艺术的创造是人类有意识地实现他的美的理想 . 晋人的理想的人格和精神上的自由则是源于他们对简约玄澹的书法艺术的追求。这种优美的艺术艺术启示了晋人生活的优美和谐,而这也正是宗先生所一直追寻的生活的理想。 三生存:万物一体的美感境界。 二十年代的宗白华站在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角度提出 美感乃人生对于世界之一种态度。 而六十年代

32、的他则以为美感是一种 美的理想 . 这种美的理想在他看来其实是一种万物一体的美感境界。 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宗白华的美感思想发展进程中,他对美感这一概念从最初始的对经历体验世界的感官体验扩展为对整体宇宙的生命体验。美感追求塑造了个体内在的人格,艺术的美感体验促使人格内化为一种生命的形式。而在艺术的创造中这种生命的形式得到固化并通过艺术技巧将内在的人格外射到艺术作品中以启示世人宇宙人生的真相。因而,宗白华美的理想得以实现的内在逻辑是以美感的获得为起点,以人格的塑造与人格生命形式的获得为中间经过,最终在艺术境界中实现个体对万物一体美感生存状态的追求。 宗白华对这种万物一体美感境界的追求是建立在 天

33、人合一 的中国传统文化上的。 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即是要求个体能够在游心宇宙时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使个体的生命流动与大宇宙的生命演进同其节拍。所以,中国人最根本的宇宙观即是 一阴一阳之谓道 . 宗先生进一步指出,艺术是具象化了的 道 , 音乐的节拍 是它们共同的特征。 所以,个体在艺术境界内体 道 的经过,呈现的是一种音乐化、节拍化的美感状态。 对待这音乐化、节拍化的本体, 事物旋律的机密 ,宗白华以为中国古代哲人是用 默而识之 的态度去体验 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拍 .并进一步指出,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到的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展示着天地创造性旋律的节拍与和谐,中国古代所构

34、成的礼乐文化正是将这种宇宙节拍化的机密显如今生活中。 古人拿音乐里的五声配合四时五行,拿十二律分配于十二月 ,使人们的生活 融化在音乐的节拍中 而呈现一种音乐化的美感状态。老子的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也正是他对宇宙旋律的关心照顾,庄子的 游 也正让个体的 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 ,孟子的 上下与天地同流 ,荀子对天地节拍的歌颂都是在揭示这宇宙旋律的机密。 中国的礼乐文化与宇宙生命同其节拍,而 艺术表演着宇宙的创化 . 中国人在生活日用器皿的艺术创造中启示着宇宙旋律的机密,在这种艺术化、音乐化的美感状态中实现了自然与文化的融合。而且,在 进于礼乐 和 返于自然 中使得人类的生

35、存境界能够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 因而,宗先生才指出人类的文化成为了 人类的艺术 . 假如讲 生生的节拍 宇宙人生真相的发现,是万物一体的美感境界理想得以实现的形而上的根据,那么,这种美感理想实现的场域则是在艺术境界中。由于,这 生生的节拍 正是艺术境界对宇宙人生真相的启示。艺术境界对宇宙人生真相的启示详细具体表现出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宗先生以为, 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 . 正由于艺术境界对个体的情感与心灵能起到醇化与净化的作用。所以,人们能在内心深处体验到宇宙生命的节拍。另一方面,宗先生以为艺术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即 写实,传神,造境 . 写实 即是

36、对 自然的抚摹 ,艺术家以造化为师寄情山水,在自然中获得美感的享受并塑造着个体内在的人格。 传神 即是对 生命的传达 ,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的组织将内在人格形式通过意象展示。 造境 即是对 意境的创造 ,是艺术家 心源 与 造化 的合一之后所开拓的 灵境 .在这灵境中艺术家通过意象的象征作用将个体内在人格的形式转换成生命的形式,并通过详细直观的艺术形象的表现使这生命的形式具有了感性的直观。因而,个体通过对艺术作品感性直观的把握而体验到艺术家所表现的生命的情调与意境。进而在审美鉴赏的经过中逐步积淀本身的美感经历体验以塑造本身的人格并最终实现对这生命形式的内在把握。 指向个体生命的大化同流的人格理想,指向群体生活的优美和谐的艺术理想和指向人类生存的万物一体的美感理想共同构成了宗白华美的理想。以 天人合一 哲学思想为基础,通过在艺术境界场域内宇宙人生真相的启示,最终实现了宗白华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宗白华在审美经历体验的融合、审美思维的整合与审美理想的尚合中,他的美感思想的构成与发展具体表现出出了 合 的理论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