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摘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剩余价值理论又是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和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把对劳动力的提高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分析,同造成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的过程结合进行了分析,这对主义市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相对剩余价值;分工协作;竞争机制;生产力。一、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中,他把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个部分。工作日的第一段,工人只是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马克思把进行这种再生产的工作日部分称为必要劳动时间,把在这部分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工作日的第二段,是工人超出必
2、要劳动时间的界限做工的时间,这段时间并不为工人形成任何价值。马克思把工作日的这部分称为剩余劳动时间,把这段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剩余劳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的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和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和途径。绝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延长工作日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然而,工作日的延长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度的延长工作日必然会遭到工人阶级的反抗。另外,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单靠延长工作日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是不能满足他们欲望的。此时资本家要提高剥削程度,就转而通过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途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
3、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榨取剩余价值。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相对剩余价值。二、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机制。1.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工作日中,扣除必要劳动时间后,就剩下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的大小,是由劳动力价值决定的,劳动力的价值又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这样一来,资本家可以不按劳动力价值支付工人工资,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侵占必要劳动时间。但是,这并不能真正降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因此,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将生产力的提高扩展到工人需要的
4、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和同生活资料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提高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使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也就随之降低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全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这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各个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实现的。既然只有与工人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生产部门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才能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但是必要生活资料的总和是由各种商品、各个特殊产业部门的产品构成的,每一种这样的商品的价值总是劳动力价值的一个相应部分。(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3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而劳动力
5、全部价值的降低,要靠工人所必需的整个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普遍提高才能实现。但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自己的商品便宜的时候,他并不是抱着降低劳动生产力从而减少必要劳动时间的目的,而是为了取得超额剩余价值,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是,只要每个资本家都最终促成了这个结果的话,也就促成了一般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新技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现象只是暂时的,并不能长久保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会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必然迫使他的竞争对手们也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力。“当竞争使劳动生产力普遍提高以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条件发生变化,超额剩余价值消失
6、,社会价值下降。一旦这种下降影响到再生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就会下降,结果形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张衔:(资本论与专题研究)讲义,成都,四川大学,2010)。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1.积极引导社-义市场竞争,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前面在考察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时指出,资本家为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相互竞争,争先改进技术和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各自的产品变得便宜,最终促成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首先,要充分发挥企业之间竞争的作用,促使企业在竞争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不断地节约产品成本,企业不断地改进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提高社-义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其次,把竞
7、争机制与价格机制配合起来发挥功能,政府应该放开对大部分商品的价格管制,由市场来调节价格,同时也要加强市场,制止价格垄断行为,并对企业生产活动加以引导。2.充分发挥分工与协作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马克思在考察资本家使用雇佣工人进行的协作劳动时,分析了协作在的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指出协作的优越性是协作本身所具有的,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都是适用的。因此,这对处在社-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产越进步、越社会化,企业内部的分工和协作越发达、越精细、越全面,越需要科学严密的管理。现代企业必须建立统一的、严密的、高效率的生产指挥系统、分工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经营成本和制度。3.大力
8、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为了实现我国社-义现代化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义制度,应该鼓励进行科学技术创新。现代化的机器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只有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并依靠各种机器设备与劳动的自然力和生产过程的自然力结合转化为生产力。随着劳动者科学技术知识的提高,以及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积累,不断地扩大生产资料的规模,并提高其效能,改善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推动社会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4.进行产品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马克思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引出了产品创新的概念。他指出,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下,是以提高生产力为基础进行的生产,需要生产出新的消费,并在流通内部扩大消费的范围,带来
9、内生的市场扩张,这不仅是用于购买既有产品的有效需求的增加,还必须有用于购买新产品的有效需求的增加。因此,要想获得建立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基础上的继续经济增长,就必须有重大的产品创新和新兴产业部门的建立。我国传统拉动经济的方式主要是靠出口,但是造成了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性,应该逐渐地把外需为主转为主要由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把产品创新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产品创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场,从而推动新的,促进经济持续的增长。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王珏,吴振坤,左彤。(资本论介绍)(第一卷)。M。北京。中共中央-校出版社。19823洪银兴。(资本论的现代解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4刘炳瑛。(资本论体系与实践意义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15徐淑娟,金以辉。(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理论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6张衔。(资本论与社-义经济专题研究)讲义。M。成都。四川大学。20107孟捷。产品创新:一个的解释。J。当代经济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