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教学策略研究,医患关系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教学策略研究,医患关系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教学策略研究,医患关系论文和谐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及内涵之一,然而当前我们国家的医患关系却仍然严峻。2020 年3 月 23 日哈医大附属一院的 弑医案 触动了整个医学界。2020 年 8 月 15 日,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共同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 当前中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 27 次。该调查分析指出,导致暴力伤医事件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医患沟通不到位1。因而,积极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医患沟通技能,改善临床以学生沟通课程培养形式迫在眉睫。本文在对我们国家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现在状况进行深切进入分析的基础上,讨
2、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教学策略,以期通过提升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素养,进而到达改善医患关系的目的。 1 我们国家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现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有研究表示清楚,缺乏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是影响医患关系最主要的医方因素之一2。中国医师协会对各种医疗纠纷案进行调查发现,因医生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 20%,80%源于医生的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3。有研究表示清楚,医患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减少两者在医疗知识上的差距,密切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4。因而,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医患沟通技能是一种能够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的习
3、得性行为5,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和引导得到提升。 自 1989 年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中提出 所有医生必须学会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以来6,掀起了我们国家医学生沟通技能教育的改革新潮。然而,经太多年的探寻求索发展,我们国家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沟通能力仍然无法到达(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7。当前,我们国家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主要存在下面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医患沟通类专门课程 本研究表示清楚,当前我们国家除部分高校在医学本科教学阶段开设(医患沟通学等少数专门课程外,大多数医学院校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几乎未开设医患沟通类专门课程,仅在医学史、医学伦理学、临床医学导论
4、等课程的授课经过中,作为一种临床技能进行指导,多数院校仍存在课程相对单调、课时相对偏少、教学形式缺乏灵敏性等问题8 9。 医患沟通类专门课程的缺失是造成医学生沟通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依附于医学专业课程的培养方式会降低师生对医患沟通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授课老师多为临床一线工作者,并不具备医患沟通技能教学资质,也是导致培养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12 理论与实践脱钩,应用性低 医患沟通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技能的培养既需要夯实理论基础,也需要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消化,最终成为一种行为本能。临床医学生只要深切进入临床环境中进行实际应用才能真正实现能力的提升,因而国外医患沟通课程教
5、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10。如美国医学院协会提出医患沟通教学要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进行教学,其教学内容应牵涉人际沟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医师工作程序的沟通内容、沟通技能及策略、怎样处理临床中碰到的困难局面、培养与医疗同行或其他成员的沟通沟通技巧等11。然而,研究表示清楚,当前我们国家已开设医患沟通类课程的高等院校中,课程内容大都以讲授理论原则为主,实践环节欠缺或较弱,应用性低10,12。 解决理论与实践脱钩问题是改善医患沟通技能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必须转变传统 照本宣科 的培养理念,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经过干涉作为培养的重要内容进行积极探寻求索,提升医患沟通技能培养课程的应用性。 13 教学方式方法僵
6、化,缺乏吸引力 国内医学院校医患沟通教学方式基本以课堂讲授为主,多为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近年来,固然很多医学院校开场尝试在课程中运用 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方法,却大都流于形式11。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在稳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兼顾实践应用,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观察、模拟、自我评价、提升的培养途径,都是医患沟通教学方式方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3。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设置医患沟通类专门课程 为提升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技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学院校应将医患沟通技能课程纳入医学研究生公共课范畴,由具有卫生法学、卫生人力资源、医患关系研究背景的专业老师
7、承当教学工作。授课目的主要应包含下面 3 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沟通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沟通法则; 引导学生在沟通法则的指导下,能够通过有意识地的观察、模拟和自我修正,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实现长期的自主学习。 22 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策略 通过课堂问卷调查、随机问答的方式,同时结合老师及助教对学生的到课率、积极性、沟通和沟通意愿等指标的观察评估,对学生的沟通素养进行基线调查。问卷由 沟通基础知识调查表 和 医患关系认知度调查表 两个主题组成,分别侧重于对学生日常人际沟通能力和对医患沟通认知两个方面的评价。通过基线调查,便于老师 因材施教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将学生最为欠缺的部分作为重
8、点教学内容。 221 为提高医患沟通教学的培养效果,该课程可由4 个教学板块构成。包括: 基础调查板块。通过对学生接受课程前的 沟通素养 进行调查,发现学生所存在的认知偏差,作为后续授课的参考; 理论强化板块。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专题小组讨论,以便在本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延伸14; 课外实践板块。引导学生以沟通法则为指导,评述典型案例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并以个人为单位提交 课外观察报告 自我评价与改良板块。通过对学生课外观察和记录的沟通案例进行挑选,选取不良沟通案例进行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及分析评价,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正确的沟通沟通。各板块间逻辑关系见图 1。4 个环节环环相扣,在
9、夯实理论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实践范畴。【1】 222 调整理论构造,加强医患沟通教学的实用性 一方面由于医学研究生在其本科阶段均已接受过一定的沟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的纯理论知识对于医学生而言比拟晦涩乏味。因而,应为已具备一定临床专业技术水平的研究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的沟通理论课程,以作为本科教学的补充和延伸8。例如,将人际沟通要素映射到实际临床环境中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模拟亲身体会有效沟通的理念和意义。 23 搭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引入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将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自我评价,并制定自我优化策略,完成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变,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
10、应用能力。例如,可采取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的方式,将学生在基础调查板块产出的 调查问卷 和课外实践板块产出的 课外观察报告 作为原始资料反应给学生,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挑选、统计和分析,再进行自我评价。分析本身在医患沟通技能方面存在的缺乏之处,并制定改良策略,在引导学生科学、有序实践的同时也使学生的介入程度大大提高。 231 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查显示,缺乏沟通训练的医学生,很容易将临床经历体验与沟通经历体验相混淆,进而错误评价自个的沟通能力15。因而,要让学生了解医生与病人的互动是为了建立以有效沟通为基础的医患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影响着病人能否主动配合治疗16。只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真正重视本身沟通技能的提升。 232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以案例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把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主动总结实践性更强的日常沟通法则,如在称赞、批评、道歉、拒绝、讲服等情形下的沟通技巧以及礼仪常识等,同时,借助典型案例和相关统计数据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当下医务人员的沟通薄弱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的人际沟通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本身的临床工作经历体验,总结出操作性更强的临床沟通法则,如医者的倾听技巧、术前谈话技巧、不良信息的传达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