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28817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坚持形神一元论,以为养生当 形与神俱 (素问 上古天真论 ,才能终其天年。关于形神,中医重视神对形的主宰作用,以为神为形主,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问 移精变气论 . 养神 成为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 养神 又包含丰富的老年心理养生思想,所阐述的老年心理养生原则和方式方法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1 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原则 1. 1 精神内守 精神内守,即指精神不外越。神属阳,易于耗散而外越,神为形主,养生的原则之一是保持精神内守。(素问 上古天真论以为,按时御神,勿逆于生乐,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不以淫邪惑其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等,皆可保持精

2、神内守,病无由生。老年人,阳气日衰,心力衰退,容易精神疲惫。 中医学以为,五志伤五脏。怒伤肝,喜悲伤,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老年人更易为情志所伤,而导致精神耗散。(千金翼方言 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 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情性变异 .嵇康指出养生有五难,华而不实之一就是 神虑精散 .苏东坡将养生总结为二字 曰和,曰安 , 安 即精神内守之义。老年人养生当遵循 精神内守 的原则。精神内守则可使精气日充,形体强健。反之,心神躁动,则精气日耗,形体渐羸,必不能延年益寿。 1. 2 守中致和 守中即保守中道,致和即到达和谐。(中庸以为 喜怒哀乐之未发,

3、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中和 是先秦哲学的主要思想,浸透于修身、养性、养生、治国等方面。(素问 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法则是 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就是以为养生当守中致和,勿太过或不及。(内经以为人年四十,阴气自半; 年五十以后,肝气衰; 年六十,心气衰; 年七十,脾气虚; 年八十,肺气衰; 年九十,肾气焦。五脏藏五志,随着五脏气机的衰弱,老年人的精神亦大不如从前,养生当 和喜怒 、动静结合、劳逸适度。(遵生八笺有延年之歌, 谦光辞让,损己利人,能够延年。物来顺应,事过宁心,能够延年

4、。 人我两忘,勿竞炎热,能够延年。口勿妄言,意勿妄想,能够延年 哀伤痛苦喜乐,勿令过情,能够延年。爱憎得失,揆之以义,能够延年 诗书悦心,山林逸兴,能够延年。儿孙孝养,僮仆顺承,能够延年。身心安闲,四大闲散,能够延年。积有善功,常存阴德,能够延年 .此歌正是老年人心理养生遵循 守中致和 的法则,能够延年益寿的文字阐释。 1. 3 四时摄养 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时之气各不同,人禀天地之气生,一身气机随四时而生长化珍藏。顺时养生,是养生的重要法则。中医养生重视顺时养生,故(素问有(四气调神大论一篇,专论法四时而养生。孙思邈以为, 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老年人五脏气虚,精神损

5、耗,日常饮食起居稍有不慎,易生疾病,所以更宜适寒温,顺四时之气以怡养天年。 春气主生发,(寿亲养老新书提出,春日和暖之时,老年人与亲朋故旧游园以畅生气,可免生郁闷。夏气主长养,老年人宜培养喜悦之情,调息净心,以养心气。秋气主收敛,秋风秋雨愁煞人,老年人不宜感时伤怀,宜忘秋思,收敛神情,使志安定。孙思邈以为,秋三月,肝心少气,肺脏独旺,宜平静性情。冬气主珍藏,老年人宜 闭精塞神,以厚敛藏 . 2 中医老年心理养生方式方法 2. 1 少私寡欲 少私寡欲 一词出自(道德经,后成为重要的养生方式方法。中医有养生 十二少 之讲。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

6、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 .多思、多念、多欲等足以扰乱心神,导致人体气机失调。孙思邈以为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 如何做到少私寡欲,中医历代养生文献讲述了多种方式方法。闭四关。 四关 指目耳口心, 闭四关 即节制人的色声味意等欲望。(遵生八笺指出 老人于十二时中,行住坐卧,一切动中,要把心似泰山,不摇不动,谨守四门,眼耳鼻口,不令内入外出,此名养寿,紧要 .孙思邈以为,养生关键在于 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息妄想。人之性好

7、妄想,老年人一生阅历丰富,感时怀旧,多有所伤。中医学以为,养寿之道,与道教、fo教最为接近,当秉持 清净明了 四字最好,息妄想,破固执,方可做到 清净明了 .忘得失。老年人对于儿女家庭、邻里琐事及财利等关难以打破。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淮南子 诠言训指出 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 .老年人好追求私利钱财,由此观之,老年人患得患失,乃其习性。要得长寿健康,就需打破人之习性。行养生 十二少 ,以静养神,勿计较得失,能够宁心安神,祛病延年。 2. 2 调和情志 喜怒忧恐等是人正常的情绪体验,是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的表现。当强烈或情志持续时间过久超过了机体耐受

8、程度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有 和喜怒 的养生方式方法。调摄情志有下面几种: 息怒。老年人性如小儿,喜怒性情不定。中医学以为, 养静 为养生首务,调畅情志,息怒为第一重要。老年人肝血渐衰,容易性生急躁,稍有不如意事,则会发怒,怒而又损肝气,所以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指出,老年人即便碰到值得发怒的事情,也要多思维,此事可怒乎? 怒有何用? 怒可有济于事乎? 宁心思维,渐渐能够息怒。老年人发怒,轻则导致血气虚弱,中气不顺,影响饮食,久成疾患; 重则可损肝气,出现头晕、头痛,甚至晕厥等危症。高濂以为, 人能常令心志内守,不为怒动,而生喜悦,则肝病不生 .所以,当怒气始生的时候

9、,老年人当以一 耐 字处之。止忧。忧伤肺, 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老年人孤寂,身边若无人陪侍,容易伤感、悲戚,则会郁闷。儿女须经常探护,多方劝讲。老年人阅历丰富,思念亲朋故友,感往昔之得失,容易伤感。故老年人勿多思、多忧,多思则神怠,多忧则伤肺。为免生孤寂、郁闷,(寿亲养老新书指出要多发展老年人的平生喜好,如琴棋字画、珍奇禽鸟、古物、fo事等,以喜好来排遣在家孤坐,心有所用,则不用滞闷。勿大悲。(灵枢 天年指出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老年人易伤悲,是伴随衰老的必然经过。所以老年人应避免大呼大哭,以免耗损元气。勿大恐。老年人精血缺乏,心力倦怠,神情浮弱,闻惊怖之事,容易

10、突生疾患,所以但凡碰到丧葬凶祸疾病危困、哀伤痛苦愁忧之事,不要扰动老年人。尤乘在(寿世青编将养心之法概括为 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扰,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 .尤乘所言,正可谓调和情志之善巧方式方法。 2. 3 积善累德 儒家讲 仁者寿 (论语 雍也 ,(周易提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道德经指出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素问 上古天真论讲养生的境界: 至人者,淳德全道; 圣人教诲百姓养生,以其德全不危而年度百岁。积善累德,则心情和乐,能够养身延年。(备急千金要方 养性序言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

11、皆悉不生,祸乱灾祸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 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没有能延寿 .孙思邈以为,老人养生,当 常念善无念恶,常念生无念杀,常念信无念欺 .高濂以为 心头勿想过去将来,人我恶事,惟以一善为念,令人不生恶梦 .心中常存善念,存好心,做好事,讲好话,遇事多念别人的好,不计较、品评别人的过错,自然心宽体胖,和乐安乐。(遵生八笺 太清道林摄生论言 年至五十以外,以致百年,美药勿离于手,善言勿离于口,乱想勿生于心。勿令心生缺乏,好恶常令欢喜。勿得求全于人,勿得怨天尤命 .老年人能够树德积恩,为善不倦,即为养生妙法。 3 小 结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健康不仅仅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性的完好状态 ,还包括道德的完善。我们国家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也影响家庭和谐。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养生,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怎样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构建健康老龄化社会,需要重视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学讲。深切进入挖掘中医老年心理养生思想,有助于为老年养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指导的养生原则和养生方式方法,有助于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 农业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