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制班级管理形式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制班级管理形式研究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护理制班级管理形式研究论文摘要:中职生源质量参差与学校德育实效性不明显成为当前制约中职教育发展以及阻碍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目的实现的两大瓶颈问题。江门中医药学校引入医院护理管理文化,在护理类班级中施行“护理制班级管理制度,成立“学生护理部,推行宿舍内务“病区责任制管理,施行职业礼仪规范化培训,执业证考试“一帮一等措施,突出“职业视觉,体现中职学校教育的技能目的;突显思维与行为“温度,体现当代职教素质教育的培养目的;突破德育教育“瓶颈,实现可“做实、促发展的“立德树人的德育形式,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成特色化教育品牌。关键词:班级管理;护理制管理形式1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突出问题1.1中职生源质
2、量参差明显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文件要求,各级学校要施行素质教育。但纵观实际,多数学校仍然施行应试教育。就读中职的学生很多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失败者,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从年龄特征来看,大部分中职学生处于1520岁之间,正在青春发育期,身体激素水平波动大,使兴奋和抑制的交替不稳定,有时甚至产生急剧变化,易产生不成熟甚至过激言行,行为自控能力相对较差1。中考过后,由于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备受家庭和社会压力,多数中职生在心理上会存在自卑感和迷茫感。加之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教育形式的转变,容易产生对所进行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不适应性,进而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调控缺乏
3、的特征。1.2德育实效性不明显1.2.1教学内容脱离任业化在实践中,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缺乏实践及职业性的系统指导,现有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专业课改要求。固然有职业道德的内容,但是没有针对性。由于教学内容枯燥,很多学生对德育课堂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1.2.2教学方法老套第一,内容仍以思想理论课为主,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照旧停留在理论层面。中职学生处在成长转型期,好奇心、求异心都比拟重。单一的教学方法会遭到学生的抵触,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第二,尽管有些德育课堂采用了情景教学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但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内容,没有做到与学生真正沟通,没有
4、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生活需求、心理需求相联络。第三,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法,整个课堂没有与学生的实训或者职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脱离,未能体现实效2。1.2.3教学评价趋于形式根据实际与可查文献发现,现存的德育评价方式单一,多以班主任或辅导员按平常印象给予能否合格的评价或仍按学习成绩高低评定个人操行优劣。这样将导致不能正确评价德育效果,也不能体现德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1.2.4教育内涵缺乏“温度长期以来,国内中职学校德育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只重视知识灌输形式化讲教化,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个体特征和情感体验。德育目的与现状相距甚远,学生受办学体制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与限制,德育工作基
5、本处于封闭,滞后状态,严重脱离生活与时代特征。学生进入社会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心理错位和变态。上述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中职教育发展以及阻碍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目的实现的两大瓶颈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适应中职学生的德育形式研究,导致德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效益低下。2“护理制班级管理是德育形式的创新江门中医药学校创新思路,利用广东省重点专业护理专业为突破口,引入医院护理管理文化,坚持校企融合,在护理类班级中施行“护理制班级管理制度。该制度为创新的德育形式,尝试推行“职业化自己管理的学生管理形式,从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礼仪、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养、职业实践等多方面开展具备职业特色的德育实
6、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成并推广特色化教育品牌。2.1创新形式的研究内容2.1.1德育浸透课堂,融合职业教育以医院“护理部管理的形式,在护理类班级中施行“护理制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内成立“学生护理部,实行“学生自己管理的层级管理形式,实现“零距离就业。2.1.2德育浸透生活,融合企业文化以医院“病区责任管理的形式,在学生宿舍推行宿舍内务“责任制,让职业实践贯穿校园生活。2.1.3融合职业道德,建树职业行为以职业素质养成为载体,对学生施行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规范化培训,塑造职业形象,浸透职业行为规范,培养合格的“职业人2.1.4德育体现“人性本善的实效性以“培养有温度的思维为出发点,通过专业
7、学习、技能训练和执业证考试等“一帮一活动,以暖和的行动诠释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点燃德育教育的温度。2.2创新形式的研究方法与步骤见图2.2.1行动研究法通过“护理制学生管理制度的各项实践活动及要求,师生共同介入,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经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达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及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2.2.2观察法课题组成员既是项目方案的制订者,也是完成项目的直接介入者,以各种方式介入“护理制班级管理的活动,进入“现场,从“局内人的角度研究这一活动,把实践活动现场作为德育研究工作的场所。2.2.3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一系列体现中职德育大纲要求、公民道德规范、职业认知度与认同感的调查问题及量表,让
8、德育教育效果量表化与量化测评,以到达德育实效性研究可测评可分析可比照可做实可推广的目的。3德育形式研究的考虑3.1德育要与社会企业需求相符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需要从企业和社会需求出发,以职业养成为立足点。职业学校要与时俱进培养职业人才,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且思维有温度的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工作机器。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3.2德育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从日常行为礼仪着手,以规范化职业礼仪及技能培训为载体,突出“职业视觉,体现中职学校教育的技能目的。遵循教育规范要求,以中职德育大纲与公民道德规范为准则,突显思维与行为“温度,体现当代职教素质教育的培养目的。以“可及、“可行的形式开展,以德育浸透学知识教育与生活管理为形式,突破德育教育“瓶颈,实现可“做实、促发展的“立德树人的德育形式。区别“职教与“普教,通过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解决职教“职业化程度低的问题,让“职教回归“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