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系统精讲2_201808091513161.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282107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系统精讲2_20180809151316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系统精讲2_20180809151316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系统精讲2_20180809151316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系统精讲2_201808091513161.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汉语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系统讲解班(第二讲)主讲:小段老师春蚕【单选、简答】 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叶圣陶),曾主编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积极提倡现实主义文学。 代表作(1) 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2) 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3) 长篇小说:子夜等,茅盾小说以反映社会问题、进行社会剖析见长。 主题思想春蚕写于 1932 年,作家通过描写 30 年代初期江南农民老通宝一家养蚕丰收却破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一

2、二八”战争后江南农村经济凋敝、农民贫困化的现实,形象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是造成农村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 情节线索在情节发展过程中:(1) 一方面盛传不太平的时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剥削)影响民族工业,丝厂茧厂均将关门,春蚕无望;一方面是主人公老通宝根据六十年来的经验,除非是老天爷使蚕花不熟,时局是不会影响丝业和茧厂的。(2) 这个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其实就是理想和实际的矛盾。老通宝一家希望过安居乐业的生活,纵使朦胧地认识到世界在变,但总想安于现状,以“不变”应万变。但是,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决不可能的。老通宝理想中的“不变”和客观世界的“经常的变”贯穿在情节中,成为

3、一条主线。发展的结果是老通宝和村人对春蚕的希望在现实面前破灭,老通宝气得生了一场大病。 老通宝人物形象老通宝是一个勤劳忠厚而又保守落后的老一代的农民。他出生在清朝,深受封建观念的毒害。他从来就是个规矩的人,安分守己,勤俭刻苦是他的处世哲学。他在长期贫困生活的煎熬中,总是逆来顺受,承认现存的制度是合理的。他不甘于贫困,想方设法摆脱,竭力挣扎,他相信勤劳可以发家;他也迷信命运,虔诚地恪守着养蚕时的一切禁忌,并要他儿子阿多也严格遵循,他幻想着通过辛勤紧张的劳动获得丰收,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时代变了,社会环境也不同了,因此,蚕茧虽然获得了多年未有的丰收,但随之而来的无情打击却是资本家压低蚕茧的收购价

4、格,使他陷入更加深重的苦难和贫困之中。他隐约约地觉察到,世界之所以“越变越坏”都是因为“洋鬼子”的缘故,“铜钱都被洋鬼子骗去了”,因而仇恨一切带“洋”字的东西。这反映了老一代农民对帝国主义的强烈憎恨,同时暗示了在残酷的现实的逼迫下,他的内在的反抗因素正在不断增长 春蚕的艺术特点小说通过对丰富的生活细节的逼真描写,旨在剖析社会问题的内在根源,体现了茅盾小说以理性描写社会问题并以形象剖析社会本质的艺术特质。小说把江南农村的风土、人情、蚕事、自然景物的描写融会交织,歌颂了农民的农业劳动,寓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的波澜。菉竹山房【单选、简答】 作者吴组缃(1908-1994),原名吴组襄,安徽

5、泾县茂林人。1929 年,吴组缃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学中文,1933 年毕业后直升清华大学研究院深造。清华园时期,是吴祖缃文学创作的高峰阶段,与季羡林、林庚、李长之并称为“清华四剑客”。 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樊家铺等,以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享誉文坛,尤其是小说一千八百担,借宋氏家族的一次宗族集会,形象地再现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衰落。吴组缃的创作朴素细致,结构严谨,擅长描摹人物的语言和心态,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堪称写皖南农村风俗场景第一人。 小说简介菉竹山房写于 1932 年 11 月。小说以现代文明青年的视角叙述二姑姑的悲惨故事。二姑姑年轻时曾追求自

6、己的爱情,当喜欢的人落水而亡后,她抱着灵牌成亲,从此与丫鬟兰花一起生活在阴森可怕如坟墓般的箓竹山房里,整日与“鬼”为伴,强烈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扼杀。 内容主旨(1) 控诉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迫害。作品通过二姑姑年轻时期的恋爱,婚姻悲剧,深沉的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一个擅长女红的年轻姑娘,从相互”羡慕”而有了恋情。可是,当时的环境无法容忍他们的相爱而从此受尽”鄙夷”。少年”船翻身亡”,姑娘才得以” 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作品的深刻性就在于:二姑姑的恋爱失败, 却又以”迎了灵柩”成婚并了此一生。这是一幅多么残忍的

7、图画!(2) 从”箓竹山房”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停滞世道早已变了。”我连年羁留外乡,过的是电灯电影洋装书籍柏油马路的另一世界生活。”可是,家乡的一切,记忆中的”那座阴森敞大的三进大屋,那间摊乱着雨蚀虫蛀的古书的学房, 以及后园中的池塘竹木”,依然如旧,甚至更加腐败,烂朽。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阴暗, 凄苦,迟钝”,日复一日,愈加深重.(3) 人性的流露,人性的赞美在沉重的封建伦理道德桎梏性始终受到摧残与压制。可是,人性还是会处处有所流露。”我”的长辈中,就有少年时期就偷情的故事。“我的大伯娘”就最喜欢搂阿圆在膝上喊宝宝, 亲她的脸,咬她的肉,摩挲她的肩膀;又要我和她接吻给她老人家看”

8、至于小说结尾处也是高潮处所表现的二姑姑和兰花对新婚夫妇的偷窥,表明人性在被压制二十年后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艺术手法箓竹山房主要以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刻画人物表现悲剧。古墓似的环境形成了墓中人似的性格。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突出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扭曲与摧残,心灵手巧的绣蝴蝶的小姐,被封建礼教折磨得虽生犹死似古墓中人了,显出悲剧的沉重而发人深思。 箓竹山房结尾“窥房”的情节有何作用?“窥房”在结构上是承接前文,把前文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渲染到极致;又是转折,极致后必有转折,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原来窥房的是女主人公二姑姑。“窥房”的结尾在艺术上出奇制胜,有画龙点睛之妙。九十九度中【单选、

9、论述】 作者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汉族,福建省闽侯县人,中国现代建筑学家、作家。林徽因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也被认为是 20 世纪中国的才女。文学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主题思想九十九度中发表于 1934 年,小说采用全景的视角,描写了北京某地区的人们在酷暑中从白天到夜晚的日常生活,表现了生活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小说隐隐透露出一种贫富对照,暗含着人生的不如意。 内容简介小说九十九度中包含五组人物画面:挑夫、卢二爷、张宅、车夫、阿淑。这五组画面是作品的原有形态,作者一开始就“五子登科”般将五组画面依次推出,每推出一个画面旋即又用分离的笔触将画面打散:(

10、1) 三个挑夫送食品给张宅,讨赏钱,在胡同口喝酸梅汤,其中一个晚上回家得病,因请不到医生而暴死;(2) 卢二爷见挑夫的食品而去东安市场西门口,与逸九、老孟喝茶聊天;(3) 卢二爷的车夫杨三找王康讨债,二人扭打,被巡警所抓,晚上蹲在捕房等待主人来救;(4) 张宅庆祝老夫人七十大寿,准备筵席、拜寿、开夜宴;(5) 喜燕堂新娘阿淑追忆自己不如意的婚事,心想着表哥逸九。 交错切换的画面展示了两类人迥然不同的两类生活图景:(1) 挑夫、车夫、丫环劳动人民系列他们的命运是病死、坐牢、挨饿;(2) 卢二爷、张老太太、阿淑富贵人家系列他们的生存状态是空虚无聊、挥霍无度、因循守旧。小说隐隐透露出一种贫富对照,暗

11、含着人生的不如意。 艺术特色九十九度中艺术风格独特,被著名批评家李健吾认为“最富有现代性”。(1) 小说的结构非常独特,采用全景视角,形成了以场所为基点,以时间为基准,同一时间内不同场所的故事齐头并进的多点开花的结构,打破了小说要求的故事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描绘出生活的斑斓与复杂。(2) 小说表现手法灵活多变。从整体来看,小说的表现方式类似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打破故事的时间性,以空间的重组来表现生活;从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看,既有中国传统的白描手法,也有“五四”时期从西方学习的心理描写,以及电影的浓缩时空的表现手法。小说语言明快跳跃,简洁有力。断魂枪【单选、简答】 作者老舍(1899-1966),是

12、笔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品(1)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2) 中篇小说月牙儿;(3) 短篇小说断魂枪;(4) 话剧龙须沟茶馆。老舍作品多以老北京为背景,表现城市底层人们的生存困境,擅长运用北京方言。 故事背景断魂枪写于 1935 年,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晚清民初。小说借镖师沙子龙、王三胜们以及孙老者对冷兵器枪法的不同态度,对大时代转型中的个人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小说结构(三个部分)(1) 第一部分:作者在对时代背景的含蓄描绘中,渲染出时代的氛围。概括地勾勒出神枪沙

13、子龙的命运。点出了他的性格,在今昔之间的惊人变化。(2) 第二部分:小说的主干,具体描写了两部分内容:沙子龙大徒弟王三胜在街头卖艺时与孙老者比武的失败。渲染了未出场的沙子龙的武功与威名,激起了读者一睹沙子龙风彩的强烈愿望;在沙子龙家里,“神枪沙”拒绝了孙老者提出的比武要求和传授“断魂枪”的请求。沙子龙出场了,却与读者热烈的期望大相径庭。(3) 第三部分:写比武事件发生后的沙子龙和他的徒弟。徒弟们不再崇拜沙子龙。沙子龙更加陷入与现实隔绝的小天地里自我欣赏。 主要情节沙子龙的枪法坚决不再传。徒弟们来讨教,沙子龙用说句笑话的方法敷衍过去,甚至直接把他们赶出去。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大徒弟。孙老头与王三胜的

14、较量,失败了的王三胜想用师傅的能力威望慑服对方,就引着孙老头来拜会沙子龙。但是不管怎么说,沙子龙就是无动于衷,决心彻底埋葬昔日的辉煌。他不想耍耍小威风,逞一时的意气。因为他非常清楚,“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人物形象运用对比烘托手法(1) 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待人处世之道。其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湖艺人性格上的弱点,投射着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2) 孙老者:豪爽乐观,积极进取。嗜武如命,爱寻师访友。孙老者的形象显现了传统文化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光点亮色。(3) 沙子龙:忘我追求,不计功利,武艺精湛、身怀绝技的国术大师;孤傲保守、没落寂寞的末路英雄。

15、艺术特色小说以“五虎断魂枪”为中心,成功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三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沙子龙对时代潮流认识清醒,处事周全;孙老者和王三胜们虽然都沉迷于东方大梦中,但两者区别甚大,孙老者是真心学艺,有磊落果断的一面;王三胜们对沙子龙前后态度的变化中表现了他们肤浅短视的一面。小说还善于抓取典型细节刻画人物。沙子龙月夜练枪,孙老者的形象,王三胜们对沙子龙前后不同的评价,都鲜明揭示人物性格。 王三胜孙老者主要性格及其与沙子龙性格映衬的比照。(1) 王三胜粗俗、浅薄、争强好胜。(2) 孙老者执着进取爽快利落。全然不顾时代的变化,武术的命运,执迷于当一名武术高手。同时他快人快语,敏捷坦诚,但也无奈于历史的进程

16、。(3) 通过对这两人的刻画,衬托出沙子龙这一形象。作者以孙老者急切求教断魂枪的心理行动来反衬沙子龙执意“不传”的坚决态度;以王三胜改走镖为卖艺,突出沙子龙改镖局为客栈;通过描写王三胜、孙老者仍热衷于比武论艺,越发显得沙子龙不谈武艺与往事的举动,他们各自的孤寂落寞含蓄保守;粗俗浅薄争强好胜;执着进取,爽然有生气的性格对比鲜明。小城三月【单选、简答】 作者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小说家。原名张廼莹,另有笔名悄吟、田娣 、玲玲,黑龙江呼兰人。生于地主家庭, 幼年丧母,1928 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代表作品(1)

17、 长篇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2) 短篇小说小城三月等。她的作品不事雕琢,浑然天成,往往采取儿童视角来描述社会人生,体现了女性特有的书写方式。 作品赏析小城三月写于 1941 年,用第一人称讲述了翠姨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我”的一个叫翠姨的“姨”悄悄地在心里爱上了我的堂哥。然而,“向往着爱的自由”的翠姨,却“不幸”是一位再嫁的寡妇的女儿,而堂哥却是地主家才学出众的公子。他们的爱情,在有数千年传统规范的约束着的愚昧偏僻小镇,只能被不可理喻的冷寂扼杀掉。几乎没有人能意识到翠姨心底的强烈爱情,甚至被她热烈挚爱着的“堂哥”也不知她缘何悲寂难耐。人们单调而又寂寞地生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生活中本

18、来就没“爱”只有结婚、闲聊或是忙于其他的礼仪琐事。谁都没有必要向谁诉说什么“爱”的衷曲。只有我这个略涉世事的孩子惊奇地窥视到了翠姨的一些异常。结果,当人们准备给翠姨和一个又丑又小的男人结婚之际,翠姨却日渐消瘦,悄然病逝家中。然而,更可悲的是,那位堂哥此后提起翠姨,“虽常常落泪”,却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翠姨形象翠姨是出身于旧家的十八九岁的少女,聪明、美丽、沉静、内向,虽然是传统女性,没有读过书,但是在与大学生的偶尔接触中产生了对具有现代文明的爱情与婚姻的向往。她身世寂寞凄凉;柔美雅致、娴静孤傲;爱而无望并深藏不露。 翠姨形象塑造的成功,得力于人物描写手法的多样:(1) 细节描

19、写。例如“翠姨伸手拿樱桃吃的样子”;(2) 生活琐事描写。这也表现了女作家的细腻敏感。例如“买绒绳鞋一节”;(3) 侧面描写。如写翠姨的美,不正面描写她长的怎样。从族中娶媳妇一事来看,女人们涂脂抹粉,穿着各种漂亮衣服,但都围起来看翠姨,被她的美惊呆了。(4) 对比烘托手法。作品用了一定的篇幅写翠姨的妹妹:大说大笑,不太修边幅,粗心大意,穿着上赶时髦,没有审美眼光等,对比烘托出翠姨雅致娴静的性格。(5) 含蓄的手法。如写“翠姨一个人站在短篱前向哈尔滨市影痴望着”。(6) 语言描写。如天黑没有买到绒绳鞋,翠姨深深地看到我的眼睛里说:“我的命,不会好的。”等,尤其是她临终前对堂哥讲的一番话,使她的宁

20、折不弯的性格,她的感情世界与痛苦,得到感人的表现。 首尾对“春”的描写的艺术作用:篇首北国之春的描写,很自然的引出翠姨和堂哥的恋爱故事,又为恋爱渲染了气氛。篇尾春的描写,突出北国之春的快、短,“春天的命运就这么短”,语意双关,具有象征意味。翠姨也就像春天一样,生命是如此短暂。艺术作用:篇首和篇尾春的描写,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严谨完整,并起到点题的作用。 艺术特色小说借用“我”的童年视角,通过对女性日常琐事的艺术描写,把笔触深入到女主人公的心灵深处,刻画了翠姨丰满的形象。翠姨买绒绳鞋的起伏曲折,不仅表现了翠姨内向、孤傲的个性,也暗示了她爱情悲剧的结局。小说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小说不着意于强烈的矛盾冲突与曲折起伏的情节,而是将翠姨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娓娓道来,将小说的形象、散文的结构、诗歌的意境融为一体。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