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思维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突破口。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带着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一种
2、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想学、乐学。例如,教师在讲授角的认识时,让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学生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墙角的角可以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二、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著名的英国科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1
3、1665.coM(一)培养学生使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思维。例:玩具厂计划每天生产2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6天,共生产1260件,平均每天超过计划多少件?1.用分析法分析:要求平均每天超过多少件,必须知道: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和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已知(200件),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题中没告诉,还得求出来。要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玩具,必须知道:实际生产多少天(6天)和实际生产多少件(1260件),这两个条件题中都已知,就可以求出问题了。2.用综合法分析:刚好和分析法相反,从已知条件一步步求出要求的问题,分析过程略。(二)利用实物演示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如教学
4、长方体认识时,先出示各种长方体实物,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后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细致、准确、有序地进行观察:1.面形状、个数、面与面之间的关系;2.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4条,长方体的棱可分三组);3.顶点顶点的形成、个数,认识顶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然后思考分析它们的面、棱和顶点,加以综合,总结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以及其他特征。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我在情境导入中设置了3个
5、问题:1.你的生日是什么时间?今天是什么日期?2.你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3.小明今年10岁了,可他才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为什么吗?首先由说自己的生日和今天的日期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了解学生已知年、月、日有关知识,为新课的展开作了一个铺垫;特别是第3个问题设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四、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
6、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小学四年级上册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42+18=60中得出:60-42=18;60-18=42。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五、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
7、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如: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及小组讨论后出现了以下几种解法:生一:先求两辆汽车各行了多少千米,再求两辆汽车行驶路程的和,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综合算式:555+455(解答略)生二:先求出两辆汽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
8、,再乘以相遇时间,即得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综合算式:(55+45)5生三:甲、乙两地的距离除以相遇时间,就等于两辆汽车的速度和。由此可列出方程,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x5=55+45生四:甲乙两地距离减去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就等于另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由此列方程解答。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x-555=455又如:在练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变式题:果园里有苹果树300棵,是梨树的25%,梨树有多少棵?算式是:30025%=1200(棵)在学生解答后,我首先要求他们改变画线部分的条件自编应用题。学生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分别把画线部分改
9、为:(1)梨树是苹果树的25%,算式是:30025%=75(棵)。(2)比梨树少25%,算式是:300(1-25%)=400(棵)。(3)比梨树多25%,算式是:300(1+25%)=240(棵)。(4)梨树比苹果树少25%,算式是:300(1-25%)=225(棵)。(5)梨树比苹果树多25%,算式是:300(1+25%)=375(棵)。编出了形式不同的应用题。其次,要求学生改变原来的问题自编应用题,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探计中,也改编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应用题:(1)果园里有苹果树300棵,是梨树的25%,两种树共有多少棵?算式:30025%+300=1500(棵)(2)果园里有苹果树300棵,
10、是梨树的25%,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多多少棵?算式:30025%-300=900(棵)(3)果园里有苹果树300棵,是梨树的25%,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几倍?算式:30025%300=4通过一题多解及改编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而且拓宽了学生思维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认识大小、长短、多少的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应用题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就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等等。总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作一名好的教师,就必须在数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解题思路和很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