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 1 的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327543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 1 的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 1 的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 1 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 1 的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1的论文中国经济近年来除受企业对银行负债率高的困扰之外(国有企业对银行的负债率平均在79),还受企业之间债务拖欠即所谓企业间“三角债问题的困扰。1993年下半年以来企业间拖欠问题又呈不断恶化的趋势。全国37万家国有工业企业应收帐款1994年比1993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6314.21亿元;到1995年5月末,达7193亿元,又比年初增加877亿元;估计全年将达8000多亿元,比上一年又增加2000亿元(见文后表1和表3有关近年来企业间债务的增长情况的统计分析)。许多企业受债务之累,已无法正常运行;整个经济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了企业间拖欠问题的影响。一些企业界和经济界的

2、人士说,企业间债务拖欠是目前中国经济中最严重的问题。本文的任务,就是要对企业拖欠“这一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它对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在经济波动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并对处理三角债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做法,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本文所讨论的对象,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当中的“人欠货款为数量界限的企业间债务。由于缺乏债务拖欠时间、企业债务中拖欠部分比例的数据调查,我们主要通过对企业间债务总量的分析来展开讨论。除中国统计年鉴中的资料之外,我们还利用了两个样本数据,一个是国家统计局提供的“37万家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37万家)统计资料,另一个是工商银行搜集整理的4000家大中

3、型企业(其中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以下简称4000家)的统计资料。11665.coM一、企业间债务的一般原理11企业间正常信用关系的经济基础:最终产品销售前景从基本理论层次上说,企业之间的债务,无论是怎样发生的,属于社会总流通手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经济中最经常使用也是最主要的交易手段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由政府货币当局发放的货币。但交易手段并非必然是由政府发行的,信用手段也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信用或国家信用。从历史上看,纸币的最初形态是私人之间的信用票据以?quot;银行券;而另一方面,商业票据,也就是企业之间的债务凭证,至今仍然是中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而广泛使用的一种交易手段。在企业之间交易中,卖

4、方根据对买方产品销售前景的信任(这是信用的基础),对其实行一定时间内的“赊销,买方则在一定时间之后再支付货款,在市场经济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信用关系。从个别企业的角度看,企业间债务取决于对债务方产品销售前景的预期与信任,而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企业间债务的存在,取决于对最终产品(投资物品、消费物品以及出口产品)的销售前景的预期。在现实中,多数企业之间的交易所涉及的只?quot;中间物品;多数企业生产的也并非最终产品,或者(如钢材)并不用作最终物品的目的,而是中间物品(钢材并非用作投资的目的,建设厂房,而是用作原材料,加工出其他物品);但是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来看,只有最终产品的购买能够由货币实现,中

5、间产品的价值才能够以货币形式实现;假定最终产品的购买是必须用货币实现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也就可以最终由货币来实现支付,实现只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企业事实上是以最终产品的销售前景为信用保证,赊?quot;中间产品“。由此可以看出:从整个经济的角度看问题,企业之间的正常的信用规模,取决于最终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一切对总需求(最终产品需求)产生影响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正常信用的规模。这也就意味着,企业间债务状况,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是密切相关的。这些基本关系在我们分析企业间债务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问题时十分重要。12总交易量与两种不同的交易手段虽然企业间债务最终一般还是要由货币来进行支付

6、或结算从而完成交易的全过程,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的观测时点上),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未付商业票据的价值总额,就是在这一时期内由商业票据为中介的交易活动的总额;企业债务的存在表明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实现交易的商品,有一部分不是由货币中介的,而是由企业间商业信用中介的。公式(1)表达这一关系:(1)ptmvd式中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交易总量(实物量),m代表货币量(政府信用),v为货币流通速度,d为在本期内发生的未支付的企业间债务(增量)。等式右边的总和表示的是以一定速度流通的交易手段或信用手段的总额。在有的情况下,经济现实中的企业间债务会达到或接近某种最大值,虽然还了旧债之后还会再欠新债,但总

7、量基本稳定下来,不再增长(d0),社会交易总量pt和经济增长规模的变化,就主要由货币量m和其流通速度v所决定。这是人们通常忽略商业信用存在而只注意研究货币量变动的作用的原因。但是,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即:给定货币量和流通速度,企业间债务增加,经济活动的规模(pt)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一重要关系是本文,特别是在后面几节里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13企业间债务总量无限增长的可能性假定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没有进出口),也无需向政府交税,只有工资(各种个人收入)是必须用货币支付的,只有消费品是必须用货币购买的(在假定工资只用于消费的前提下,这两个假定是等价的);所有中间物品以及投资物品都可以在支付相当于

8、工资成本的那一数量的货币之后,用企业间债务的手段进行交易。我们就有了一个极限性质?quot;乘数,即工资成本与总销售额的比率的倒数。这一乘数与总贷款额的乘积,就是企业间债务的理论极限值。而且,这一极限值并不是债务总量的极限,而只是债务增量的极限,因为这里的乘数是本期的工资成本与本期总交易量的比率。这就意味着,如果企业可以不还旧债的话,企业间债务的总量是可以无限地增长下去的,每年都可以增加不超过极限值的一部分债务(这也可以构成一?quot;稳恒态“,steadystate)。这时,要想使企业间债务增长速度放慢,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货币的供给从而使可支付工资和消费品购买力规模下降并因此使整个经济活动

9、的规模缩小。这一极限值对于任何一个现实经济来说都显得太大“,实际债务增量总会小得多。这其实不说明别的,只是说明,人们是还债的“,企业间的交易并不是只靠相互欠债,企业间信用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接受的信用,一个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地欠债不还再无限地借新债。因此,问题归结为,人们为什么要还债和企业之间为什么不会无限地借债?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说,这无非是因为欠债和被欠债都是有成本的,而及时还债和不过多向外借债是有好处的。14企业间债务的微观行为分析现在暂时假定我们将要讨论的企业都是预算硬约束“的(下一节再放松这一假定),来看一下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它借给别人债时和欠别人债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1)

10、债权方。作为债权人,进行赊销对他的主要好处是与客户保持长久的交易关系从而保有市场;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生产过程的波动所带来的成本。在经济不那么景气的时候继续给老顾客们发货并给他们一些信贷,也能使生产持续不断的进行,避免今天停产、明天再重新组织起来而引起的生产重组成本“。当然,这样作是有代价的,最基本的就是付出隐含的资金利率。一般说来,在商定的时间内,企业间债务是没有利息的,在各国实践中,发生债务拖欠时一般也没有利息惩罚(见alrandariandschaffer,1995)。隐含在企业间债务中的利息通常表现为提前支付或直接用现金购买时卖方给予买方的价格折扣。如果发生拖欠“,债权人除了利息损失加大之

11、外,还可能发生资金周转的困难,影响自己正常的生产经营。因此,当一个企业允许另一些企业延长还款时间的时候(明知对方要拖欠,还是发货),可以视为一种让利“行为或降价“行为,是由于产品滞销或市场需求下降的时候企业不得不降价销售,降价部分就相当于允许拖欠时额外让出的利息(相反的情况是抢手货“得先支预付款“)。一般说来,企业不会无限地让不还债的人继续赊购下去。别人长期拖欠不还债,债权人却还继续发货,这种无法用正常经济原因解释的特殊情况当然只能由特殊的体制因素加以解释(见下一节)。债权人长期拖欠债务,债权人一方还会发生追债成本“:派人出去追债本身是费时、费力、费钱的,而且在对方耍赖“的情况下有时还得作出的

12、债务减免之类的让步“;同时,债权人积极要债,可能使人们认为他自己的财务状况不佳,影响自己在市场上的形象与信用。这是所谓消极债主“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见beggandportes,1992)。这些成本会从债权人一方阻止债务的无限增长。(2)债务方。从债务人的角度看,他超过付款期拖欠债款的好处当然是多占有了一部分利息,更可以在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扩大自己的灵活性“,没钱也能继续投资、继续生产,或将自己的资金周转用于别的用途,一块钱当作两块钱用“。但拖欠债务的代价是落下不讲信用“的名声而使以后再借债发生困难。在商业信用极为重要的经济环境中,为了占一点利息的便宜丧失信用是很不值得的。这是市场经济

13、中不到万不得已企业总是尽可能及时还债的基本原因。15企业间债务的规模与货币量(银行贷款)的相关关系企业间债务的增长和规模与货币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货币越多、越便宜,大家越没有必要相互欠债;而当政府采取宏观紧缩政策的时候,货币供给量越少,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会变得越严重。但是在另一方面,根据前面第13小节的分析,货币量越多,企业以货币为基础所能创造出的企业间信用也会越多。就单个债务人的角度看,它越是能够获得较多的货币(银行贷款),它就越是可能更多地欠债,别人会因为相信它可以较容易地获得银行贷款而较为放心地借债给它;从债权人的角度看,如果他可以较容易地获得贷款,他就可能不那么积极地去要债“

14、,因为别人所欠债务虽然多一点,他仍可以从银行借到钱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从整个经济的角度看,人们都是在一定量的货币基础上创造“企业间信用,货币量越多,以此为准备金“所能创造出的企业间债务的规模就可以越大。从统计经验上看,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间债务与企业贷款规模的比率一般为一比一(rostowski,1994)。我国目前企业间债务与企业贷款的比率总的来说还较低,约为67,所以债务增长还有余地“。从个案情况看,当企业间债务与贷款比率较低的时候,债务仍会增长;当这一比率接近于一或大于一的时候,债务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企业本身也开始积极清理债务。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个关系。16债务总量与债务增量企

15、业债务总量是指到某一时点为止经济中全部未支付的企业间债务的总和(比如我国1995年末存在的8000亿企业间债务),是一个存量概念;企业间债务增量是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债务量(比如1995年一年间我国企业间债务增加了2000亿元),是一个流量概念。在一定时期中,企业会还旧债欠新债。新债是在本期发生的,但只要它没有超出还旧债的数量,债务总量没有增加,就可视为没有发生新增债务,因为还旧欠新?quot;还的过程使用了货币,相当于用货币进行交易,没有用新增债务来中介本期的交易。正因如此,只有本期新增的债务,才与本期的经济活动相关;其他债务存量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但是,企业间债务的存量与增量是相关的:

16、就一般趋势而言,给定其他各种条件(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企业间债务的增长速度会随着债务总量的增大而发生递减;存量相对于整个经济活动以及货币总量的规模越大,增量的相对规模会越小。原因就在于,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间已有的债务越多,建立在一定货币基础上的信用关系越是脆弱,新的信用创造余地越小。就个别企业来说,欠债越多,再借新债;或者别人欠的账越多,自己财务越难以再维持生产,进行更多?quot;赊销“。因此,尽管我们并不知道在现实中企业间债务的实际极限是什么,但是由于以上两个小节所分析的种种原因,我们可以期待:给定货币供给的增长率(政策),给定经济的增长速度,企业间债务的增量随总量的扩大而递减(若货币供

17、给增长率发生较大变化,债务增量会突然以较大幅度增长),至少,债务与交易总量的比重会发生递减。企业间债务不会无限地增长,这个理论上的结论对于分析现实中债务的增长变动情况,也许是有用的。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在宏观政策发生变化、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初期,债务增量数额很大(见表1,主要工业企业的数据);但在这之后,随着债务总量的进一步增大,债务增量下降,增幅递减,而不是每年保持同样的增长幅度。19881989年实行宏观调控后主要企业间债务增量与工业总产值的比率从1987年的0.76猛增至1989年的3.98,但随后逐步下降;1993年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之后,企业间债务与工业总产值的比率从前

18、一年的0.3一下子猛增至14.63,但在1994年这一比率已经下降至10.91,债务增量的绝对值也开始下降。二、中国现阶段企业间债务增长的特殊原因21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企业间债务正常的体制性增长“国有企业的一个基本体制特征是预算软约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就一定相互拖欠债务。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企业仅与中央计划当局发生垂直的“经济联系,企业之间并不发生直接的财务往来,交易的支付直接通过统一的银行帐户进行划拨,所以并不会发生所谓三角债“现象。只有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当中,当集中计划的经济体制已经解体,生产经营决策权已经下放到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横向财务关系的情况下,三角?q

19、uot;才会发生。这就是说,“三角债是“改革了的国有企业之间发生的债务拖欠现象。在现实中,所有实行体制改革的社-义经济,都发生了“三角债从无到有、迅速膨胀的问题,就可以说明这一问题。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转轨时期,企业间债务总额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经济“货币化、“信用化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称这种因体制变化所引起的企业间债务增长为“体制性增长。我们当然很难确切地在统计上确定已经发生的企业间债务中有多少属于体制转轨时期的“体制性增长(在本文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忽略这个问题,但仍请读者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但我们应该当作“问题加以对待的只是超出正常的“体制性增长的突发性“膨胀或“额外增长。22国

20、有企业的特殊问题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体制特征决定着企业间的债务,可能会大大超出“预算硬约束条件下的债务水平。这是对于国有企业间债务过度增长的一个最基本的体制原因。这一基本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有企业本身享有“国家信誉的背景,借债较容易。法律上说,国有企业是国家作为所有者和债务人的“无限责任公司,只要国家“不破产,企业的“信用等级就总会好于别的企业。这是人们较容易借钱、借债给国有企业的原因,无论它们是否欠债不还。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企业债务,一定程度上具有与法定货币同样的性质。第二,在历史上,国有企业一般不会破产,亏损由国家补贴。财务状况不好的企业仍要生存下去,债务也就必然不断增

21、加,不会因破产清偿而被勾销。不能破产,企业欠债就没有了最后的惩罚,债务的增长也就会“无所顾忌,不良企业吃整个经济的“大锅饭,占用盈利企业的资金,无法实现优胜劣汰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也会将盈利企业拖垮。第三,在历史上,企业债务增加后,国家银行注入新的偿债资金“清理三角债(1986年以后国家曾多次为清理三角债注入资金),更增强了人们对国有企业债务有国家作保证的预期。正是在这种特殊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很容易膨胀,超出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而且,国有企业事实上能够通过扩大企业间债务拖欠,扩大其事实上的“购买能力,从而导致总需求的膨胀或减缓总需求缩减的速度。国有企业间“三角债,在一定程度上

22、相当于“企业以国家信用为背景自主先导发行的准货币,也是货币发行“倒逼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见樊纲,1994,1995)。假定d为企业间债务总额,m为国家银行事后为“清欠而注入的货币,则式中的m可以定义为“企业间债务引致货币供给的系数。假如“为清欠三元债务注入一元货币,则m的经验值为3。国家银行“注资清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国有企业间债务行为的预期并因此而影响到目前与今后一段时期中企业的行为。国家银行注入的资金越少,或者所承诺注入资金减少,m的“预期值(em)越低。理论上说,em越低,“预算约束越“硬,企业间相互拖欠的数额会越小。所以,企业间债务在理论上是“预期货币供给系数的函数:(3)dfe

23、m任何经济中企业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预算软约束。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在体制上和行为上的差别,就在于em较高从而拖欠行为会较为严重。但这并不否定同样是在国有经济条件下,em仍会是一个可变的量,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政府的一个政策变量。这一点在理解解决企业间债务拖欠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意义。23企业为什么被严重拖欠时还会继续“发货中国国有企业在被严重拖欠的情况下还会继续给予其他企业“发货并继续进行生产,除了前面所说过的(a)为了保持与客户的长期关系,(b)为了防止生产停顿之后发生“生产重组成本等一般性的经济原因,以及(c)企业“预算软约束这一基本的体制性原因之外,还有以下一些较为具体的经济原因与社会原因

24、。(1)为了能发放奖金与增加福利。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现行体制是,工资、奖金的发放和利润提留取决企业是否在本期内有“销售额;而只要产品已经发出,就算作发生了“销售,就可以动用企业现有的资金或者有资格向银行借款发工资、发奖金、提福利、提留利润进行各种支出。企业可以不关心自己的实际财务状况被债务人拖垮(在预算软约束条件下,债权人对于借出债务的风险考虑也会小得多),但总是会出于管理者和工人的现实利益(不是所有者的利益)而关心是否发得出工资。因此,只有当企业间拖欠已经使企业可动用的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银行可能的贷款额度)“用完了的时候,企业即使继续生产也不再能发工资的时候,企业才会有较为强烈的动机,停止

25、在收不到货款的情况下还继续发货。由此可见,在国有企业的体制条件下,企业间债务的增量,会更接近上一节所说的“理论极限只有“工资成本构成对企业间债务增长的限制。这一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企业都一直起重要的作用。在高涨期之后、紧缩刚开始的时候,许多企业还有利润、也还有现金,还能发奖金,这一因素的作用就大些;一般地说,对于有利润、有现金的好企业,这个因素的作用总会大一些,而对于其他一些企业,当问题已经是没有现金、发不出工资的时候,这个因素当然谈不上多大了。(2)为了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在现行银行体制下,国有银行在分配贷款指标的时候,执行一定的产业政策标准,其中重要的一个标准就?quot;企业的产

26、品有市场“。在这种条件下,只要能够发货“,无论是否收得到货款,企业都似乎更便于证明自己的产品有市场,以此作为申请贷款的理由。(3)为了社会安定“。作为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承担着一些国家的社会职能。别人欠债不还,企业到头来会拖欠工人的工资。但据企业管理者和地方政府官员的解释,即使这样,只要生产还在进行,工人每天能有事作(同时企业和政府承诺以后一定补发工资),也比工人无事可作要更有利于社会稳定。这也构成不付钱也发货“的一个重要原因。24其他体制缺陷的作用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不完全,也是造成企业间债务大量增长的原因。其中包括:金融市场不完全,资金的使用与配置缺乏效率,缺乏商业票据的贴现与抵押机制,缺乏银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更重要的是,整个经济中尚缺乏对财产权(包括债权)的保护,不履行债务合约的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结果必然是违约方、债务方得益,任意拖欠,越拖欠越受益而不会受损,而债权方反倒处在被动的地位,商业信用无法正常展开,反倒形成了不讲信用的拖欠文化“。这些体制上的缺陷都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间债务拖欠的恶性循环。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经济中目前缺乏有效的信用关系,是以企业预算软约束为基本体制前提的,其他体制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一基本体制缺陷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前提。要想最终解决信用保障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以企业产权结构为基础的预算软约束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