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产品生命周期和未来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FID产品生命周期和未来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RFID产品生命周期和未来发展RFID的技术和应用在近年来有显著的进步和扩大,主要原因是产业界对于RFID的应用潜力和市场规模都抱有很大的期待。不过目前RFID在各产业应用的发展,却无法达到多数产业的期待,有大规模或突破性的进展。所有产业用户和RFID产品提供者都想进一步了解目前的发展现况,藉此评估未来应加强的推动因素,并拟订适当的导入或发展的策略。本文采用GeoffreyMoore在20年前所发表的科技导入周期模式来解释目前RFID在各产业应用导入的现况,并推估未来应努力目标,以为业界参考。Moore的技术导入周期对于新技术导入市场的成长过程,Moore把它划分为早期市场、死亡之谷、保龄球道
2、、和龙卷风等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市场特性都不相同,业界必须针对每一阶段的特性,拟订适当的市场推动策略,才有可能持续由一个阶段衍进到下一个阶段。620)this.style.width=620;border=0在早期市场阶段里,当新科技推出市场时,新科技必须提供比现有技术较为有效益的功能,但此时新科技的功效尚未完全被体验或证实过。因此,目标客户是有前瞻视野的事业部负责人,他们导入新科技的动机主要是想要藉由新科技来创造竞争优势。这种商机需要由新科技公司直接销售给客户,而计划属性通常是客制化,价格是依客户的获利价值来订,因此利润较高,计划执行的伙伴是由顾问和系统整合业者组成。在市场上,此新科技需要与
3、其他不同种类科技竞争,因此在市场定位上,新科技公司必须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当完成一个产业客户的销售后,销售给同一产业的其他客户的机会通常较小,因为早期市场的客户多希望成为产业内的先行者。因此,新科技公司的下一个客户是不同产业的有前瞻视野的事业部负责人。第二阶段是死亡之谷。新科技公司在早期市场阶段建立基础后,为扩大业绩,会在每一产业内寻更多的客户。在这一阶段,新科技公司面临的挑战是面对的目标客户由有前瞻视野的事业部负责人变成务实的部门主管,这类型的客户相对保守,通常要等到其他人采用后才会跟进。而且新科技公司的产品系统还不完整,无法完全满足产业的需求,因此会面临很多的导入阻力。如果新科技公司无法
4、快速提升产品系统的功能来完全满足产业的需求,新科技公司将无法跳过死亡之谷阶段,继续成长到下一阶段。当新科技公司有完整的产品系统满足特定产业的需求后,就会在这一个特定产业内寻求大量和广泛的的导入机会,强占这个利基市场,这就像在保龄球道上打倒一个保龄球瓶。接下来,再寻找下一个利基市场,并把产品系统调整成可以满足新利基市场,把代表这个新利基市场的保龄球瓶打倒。在保龄球道市场阶段,目标客户是务实的部门主管,他们导入新科技的动机主要是想要解决特定的问题。这种市场要开发客户较多,通常由能创造附加价值的代理商来销售,而销售内容是利基型的应用,其价格是依客户的特定问题所引发的痛苦价值来订,因此利润较中等,市场
5、开发执行团队是由新建立的价值炼伙伴组成。在市场上,需面临其他同类型的利基产品竞争,因此在市场定位上,新科技公司必须持续保持利基市场的领先地位。当完成一个利基市场的占有后,必须持续开发下一个邻近利基市场机会。当利基产品逐渐成熟,并开始让主流市场接受,新科技将有可能进入Moore技术导入周期的第四阶段龙卷风市场。进入龙卷风市场的必要条件是产业标准的产生和领导厂商的形成。产业标准的产生可让一般用户加深对新科技的信任,并促进市场的自由竞争,降低产品价格;而领导厂商可建立一般用户对新科技的信心,并领导产业快速开发市场。这两个必要条件满足后,市场将快速成长,进入龙卷风市场阶段。在龙卷风市场阶段,目标客户是
6、务实的技术采购者,他们导入新科技的动机是因为组织需要由标准产品组成的新系统。这种市场要作大量的销售,通常由量售管道来销售,而销售内容是共通平台产品,其价格是依市场竞争状况来订,因此利润较少,市场开发执行团队是由整合的价值炼伙伴组成。在市场上,需面临其他厂商产品竞争,因此在市场定位上,必须建立市场占有率的领先地位。当完成一个市场的占有后,必须持续开发下一个新平台、或建立新的销售管道、或开发新的区域市场机会。RFID在各产业导入周期的探讨接下来我们将探讨RFID在几个产业的应用现况,并和Moore的科技导入周期模式来作比对。RFID业者或用户可根据Moore所提供的阶段市场的特性,拟订适当的市场发
7、展策略。航空产业飞机制造和维修须要管理的零件非常繁多,RFID可协助提高零件管理实时透明度,并降低零件库存量,这个产业龙头波音公司和空中巴士早就积极的测试RFID应用。航空运输协会ATA已于2009年6月公布在ISO18000-6C的UHF卷标内的零件数据储存形式和结构。波音公司和空中巴士也已计划即将要求零件供货商,在供货时先贴附RFID卷标。这两家公司并联合其他商用喷射机制造公司和RFID软硬件厂商开发解决方案,但目前尚未有RFID领导厂商出现。如果大型飞机制造商开始要求贴附零件卷标,航空业的使用将迅速进入龙卷风市场阶段。服饰零售Arkansas大学的RFID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对零售商和制衣
8、厂而言,RFID比条形码有明显的效益。在欧美有许多有前瞻视野服饰零售业者,如AmericanApparel,CharlesVogele,Trottleman,已证实RFID可用来提升零售店存货管理。服饰业也正形成共识使用ISO18000-6C被动式UHF卷标。软硬件厂商(Motorola,AveryDennison,Impinj,OATSystems,Xterprise,VueTechnology)也积极在开发完整解决方案,可能在1-2年内会产生明显的领导软件厂商来加速市场的导入。欧洲已明显渡过死亡之谷,将有多家服饰业者导入,美国稍微落后,今年将会有多家服饰业者开始先导测试。民生用品产业CPG
9、民生用品产业厂商P&G和Gillete,是被动UHF系统的原始推动者,并与大型零售商Walmart和Target合作推动RFID。Target无法确认ROI,并未继续导入,Walmart认为有效益,但对制造商找不出明显的效益。Walmart也积极尝试其他应用来扩大RFID的效益。如果RFID系统成本持续降低,CPG厂商可望获得效益。目前,RFID在民生用品产业的应用尚未渡过死亡之谷。国防工业美国国防部已要求供货商在箱子和栈板上贴UHF被动卷标,这是RFID在国防工业应用的主要推力。但美国国防部使用过多不同软件系统,不易形成领导厂商;另外,RFID技术对国防工业供货商而言,目前尚未有明显
10、效益。未来逐渐会有更多的供货商为美国国防部的订货贴卷标,但在国防工业内要广泛使用被动RFID似乎还要需要几年的推动。医疗照护RFID在医疗照护产业已有明显的效益,许多医院已导入RTLS来追踪医疗设备并大幅减少设备租赁成本或购买费用。目前已有多家厂商,如AeroScout,Awarepoint,Ekahau,GEHealthcare,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导入状况相对成熟,可能是第一个进入龙卷风市场阶段的产业,但因缺乏资产追踪的产业标准,2年内可能无法达成。目前使用的主动式技术有ZigBee,Wi-Fi,或其他专利系统。大多医院会先观望,等到有领导厂商出现时才导入。物流产业全球物流业,除少数例外,对
11、RFID技术的采用相对缓慢。但是由于美国国防部使用ISO18000-7主动式RFID技术,在港口追踪军需货柜,有相当成效,可成为物流业的参考案例,由此带动物流业的导入。Savi目前是美国国防部RFID软硬件供应领导厂商,如果Savi能够说服物流业,让他们相信使用Savi技术追踪货柜,可以取得具体效益,Savi可能成为此产业的RFID领导厂商。制造业RFID在制造业已证实多项效益,如追踪可回收容器、零件容器、工具、和在制品等,而主动式RFID和立即寻址系统RTLS在大型制造业的应用效益也非常显著。目前已有多家RFID厂商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但尚无明显领先者。未来几年解决方案还会继续演进,直到领导厂
12、商出现为止。医药产业美国联邦政府延后药品履历实施至少到2015,目前大部份的医药业也缩小在RFID的投资。有些药品厂商也尝试应用被动UHF和可回收搬运箱来追踪单一药剂,但尚未取得显著效益。如果有更多州政府要求实施药品履历,RFID比2D条形码能提供更多的效益,减少数据收集所需要的人力。医药产业的RFID导入动机将受政府法规影响,而非依照Moore的导入周期模型发展。零售业大型零售商和百货公司已用ISO18000-6C被动式UHF卷标来追踪卖场和库存的商品。这两类零售业厂商也证实在服饰应用的效益。但应用在百货业的家具和家电,或零售业的汤罐头和盒装麦片效益并不显著。目前零售业大都注重RFID在珠宝
13、、DVD、和高价电子产品的应用。已有多家厂商提供RFID完整解决方案,但专属完整解决方案还有待开发。大型零售商和百货公司有可能跟随服饰业的导入周期。结语自从EPCG2标准于2006完成后,RFID的技术和应用每年都有突破,但各产业应用的进展步调不一致,依据GeoffreyMoore的技术导入周期模型,RFID在各产业应用大多已通过死亡之谷,但要达到龙卷风市场阶段,RFID产业仍须继续开发低成本完整解决方案,产生领导厂商,和协助使用产业建立应用标准。另外,RFID是IoT (InternetofThings)的关键技术之一,且IoT已获得全球产业的重视,未来RFID的推动,除了继续推动各产业应用达到龙卷风市场阶段外,也应积极探讨如何与感测、网络、智能软件、服务平台,和云端运算结合以满足IoT未来发展需求。1